基本内容
胡瑞霖居士 本文录自《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于凌波 著
胡瑞霖(公元1864~1943年)居士,在民国初年时代,是一位名气很大,护持佛教甚力的大居士。瑞霖字子笏,法名妙观,湖北江陵黄陂县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出生。家庭富有,幼年受家塾教育,攻读八股文,惟未应试。光绪中叶,出国留学蔚为一时风气,瑞霖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肆业。 光绪末年,他自日本学成归国,以家世业商,富于赀财,在武汉创办实业奖进会,自任总办,及受同业推请任南洋出品协会坐办。未久,清廷农商部于南京举办全国劝业奖进会,初聘瑞霖为全国劝业奖进会坐办,瑞霖辞谢,乃改聘为湖北馆总办。宣统初年,被选为湖北省咨议局议员。 瑞霖留学日本时,与革命志士相交往,亦具有革命思想,故回国后虽在武汉创办实业,赏亦参加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革命成功,瑞霖任军政府实业司司长。民国二年(1913年),出任湖南省内务司长兼财务司长。民国三年(1914)六月,任湘江道道尹。民国七年(1918年),调任为福建省省长,因与督军李厚基意见不协,无法施展其政策,遂辞职而去,未几为大总统徐世昌聘为总统府顾问,他乃侨寓北京。 民国八年(1919年)九月,北京佛教名流张仲仁、庄蕴宽、夏寿康等发起“己未讲经会”,请太虚法师于北京象坊桥观音寺讲《维摩诘经》。名流居士马冀平、陶冶公、王虚亭、周秉清等均列席听讲,瑞霖亦随喜参加。一部《维摩诘经》听完,瑞霖大有感悟,即虔诚皈依于太虚法师座下,崇奉三宝,绝意仕途:并礼佛诵经,潜心内典,断荤食素。 瑞霖原本家赀富有,自幼讲究生活享受,在各地服官期间,上任必以厨师自随。自听太虚法师说法后,始知往日所食之盘中珍馐,皆为众生之肉,皆与自己同一灵知觉性,其好生恶死,亦与我人相同。他自此不但实行素食,并且持“过午不食”戒,且持之极为彻底。瑞霖皈依三宝后,即追随太虚法师,参与弘法活动。举凡法师的弘法事业,他无不竭诚拥护。民国十年(1921年)九月,瑞霖与北京佛教名流居士发起讲经会,迎太虚法师晋京,于弘慈广济寺开讲《法华经》。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太虚法师在湖北武昌创办武昌佛学院,瑞霖为发起创办人之一,且予以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此外,他在武汉还组织了汉口佛教正信会,并担任武汉佛化青年会会长;后来在北平时期,还担任过北平女子佛学院院长。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自日本学密归来的释大勇,在北京慈因寺成立藏文学院,为入西藏学密作准备。瑞霖以久居故都,受雍和宫喇嘛的影响,对密宗有浓厚的兴趣,因之对大勇的藏文学院也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后来,学院改为留藏学法团,团员二十余人赴藏的旅费及生活所需,大部分均由胡瑞霖居士捐助。如后来担任重庆汉藏教理院院长的法尊法师,赴藏途中,滞留昌都期间,有信致胡瑞霖居士曰:子笏居士惠鉴:鱼雁相隔,两载有奇矣……此二年之经过,今略而言之。客岁初春,送勇公灵骨返打箭炉,……今春三月九日,尊与朗法师等买马起程,二十三日抵昌都,因春草未发,马乏中途,其中之苦,急笔难形矣。昌都寺中有一格西(按即安东格西),学德兼优,映夺全藏,原籍青海,民国初时由青海来甘孜,依札迦大师遍学显密。次承师命赴果罗地界,建兴正法,凡六、七载,养成弘法将才多人。次受昌都寺之请,亦于寺中重振遗教。……尊初来昌都之愿,实欲将此格西迎回中国,渐学渐译,渐次弘传,以免多年羁留藏地之苦,中华亦有早日弘法之望,敝院之果亦可速熟,勇公之志亦得早满。诸居士施助之苦衷,亦必不致空无果利矣。更加虚公老师(按指太虚大师)欲办世界佛学院,其中藏文佛教一科,亦难洽人以维持耳。此志前已函致虚老法师,深蒙赞许。尊至昌都时,即将此意详白格西座前,格西亦深赞励。…… 后来,法尊进入西藏修学,学成回到四川,主持汉藏教理院,译出宗喀巴大师名著多种,对沟通汉藏文化贡献殊伟,而幕后功臣实是胡瑞霖居士。 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东亚佛教大会,中国佛教界组成二十六人的中华代表团,团员为倓虚、持松、弘伞、曼殊揭谛等法师,及韩清净、徐森玉、张宗载等等居士,共推太虚法师、道阶和尚,及王一亭、胡瑞霖二居士四人同为团长。瑞霖随团在日本将近一月。结识了许多日本佛教界的朋友。由日本开会归来,以后数年间,他在华北推动佛教弘法工作。民国十九年(1930年),他联合华北各地佛教社团及信众,组织华北佛教居士林,居士林召开成立大会,受推为居士林首任理事长,扩大接纳社会人士皈依佛教。 民国十七(1928年)、十八(1929年)年,太虚大师游化欧美,回国之后,瑞霖发起迎请大师北上讲学。大师于十九年(1930年)五月中旬抵北平,驻锡柏林寺。五月二十日,北平佛教界人士朱庆澜、齐耀珊及胡瑞霖居士等,在华北佛教居士林开欢迎大会,大师即会演讲《学佛的下手方法》,之后又应众人之请,在居士林开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时,大师在推动世界佛学苑的筹备工作,是年九月,在柏林寺成立世界佛学苑柏林教理院,由台源、常惺二师任院长,瑞霖主管财政,法舫任书记兼教理院监学。同时,太虚大师在柏林寺设了世界佛学苑筹备处,命瑞霖兼任筹备处主任。至此,瑞霖不仅是华北佛教的推动者,且策画推动世界佛教了。 九一八事变以后,华北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佛教弘法事业亦受到影响。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二月,日军发动战争,进攻热河。三月古北口陷落,北京震动,瑞霖为避日寇侵扰,举家迁入五台山,于碧山寺东侧筑“莲花精舍”居之。他见山中喇嘛饮食简单,或食炒米(用粟炒熟以水拌食),或食炒面(用燕麦磨粉炒熟以水拌食)。若遇道粮断绝之际,喇嘛还有一种秘法,即“餐石”以度活。所谓餐石,是用产于秘魔崖的寒水石,用木炭煅后,以牛乳注之即可食。他曾在广济茅篷依喇嘛学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渐次增加至三倍。经三七日,初数日有饥饿感,以后饥饿感没有了,惟感乏力,后来力气也恢复了。他曾着有《餐石日记》一文,发表在十五卷十二期的《海潮音》月刊上。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他在五台山显通寺设立了一所汉藏学院。他的三个女儿都受过高等教育,均皈依三宝,且精通藏文,就由他的三个女儿担任教授,培养出一批藏文翻译人才。民国三十年(1941年),北京的佛教同愿会成立大乘佛教弘化院,延聘胡老居士为院长。弘化院之宗旨,在于培训华北子孙派寺庙的青年僧侣,提高其对于佛法认识,以便帮助此类寺庙的正规成长。是年九月,经过考试,录取来自华北各地寺院僧侣近百名。继而正式开学,修学期间为四个月,伙食由该院供给,课程有修法、讲经、念诵、坐禅、拜忏等。 大乘佛教弘化院,院址设于西直门外万寿寺内。这座万寿寺建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神宗之母慈圣宣文皇太后出帑储,特建梵刹,为藏汉文大藏经经版之香火院,命司礼监太监冯保领其事。冯保亦捐助万金,潞王及诸公主妃嫔以至贵人,无不捐资随喜。殿宇富丽堂皇,庄严闳广,正殿为大延寿殿五楹,旁列罗汉殿各九楹,前为钟鼓楼、天王殿,后为藏经阁,左右为韦驭、达摩殿各三楹,重楼复榭,梵刹庄严。寺后垒石为三山,山之上为观音像,像下为禅堂、文殊、普贤殿,以像普陀、清凉、峨嵋。山前为池三,山后为亭池各一,最后为果园,标以杂树,占地四顷有余,视南京三大寺不啻倍蓰。迨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值裕圣皇太后六十大庆,銮舆经此寺,喜其嘉名符祝厘之意,乃更加修缮,绣幢宝铎,辉耀金碧,装饰一新。至二十六年,皇太后七秩寿辰,又再重修。寺于明代,藏有永乐时所铸镌有《法华经》等十八种经咒全文之大钟,铜质精炼,字画整隽,声闻京城。清季移往觉生寺(即今大钟寺)。明清两代,该寺均建有行殿,为帝王驻跸之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二月,大乘佛教弘化院第一班部分学僧,组成佛教弘化班,在宣外湖广会馆、东城法华寺、前门外关帝庙等处宣讲《出家功德经》、《八无暇有暇经》、《当来变经》等,为期一周,听众踊跃,收效良好。是年三月,第一届学僧训练期满,举行毕业典礼。主事者谓:经此四个月的训练,学员均有一定之收获;但为期过短,故第二期附设研究班,希有志者更行深造,于佛教有进一步之认识,以便将来弘扬佛法,能成就一番事业,对子孙庙之改革,亦可起推动之作用。并谓出家人应具备僧格,即严守戒律,始能荷担如来大法。无论到何处,皆应作到和合,僧伽即和合众之意,以和合为前提,方有僧威,寺院方能管理好。并需慈悲柔顺,不可盛气凌人,尤其训练后即将负责子孙庙中事务者,更应自整自肃,明教理,重行持,时时警觉,以期自利利他。不能希求名闻利养,期为方丈,享受他人之供养。亦不可结派相争,憎奉法者,不顾因果,自造三途恶业。所言谆谆,反应当时僧界现象,有为而发也。 弘化院前后办了两期,入院进修的僧侣有一百余人。三十一年(1942年)秋,胡老居士又回到五台山,在显通寺开设「藏文研究班」,目的仍在于训练藏文翻译人才。胡瑞霖老居士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病逝,世寿八十岁,除《餐石记》外,未见有其它著作传世,但他资助和创办佛学院和藏文学院,在佛教实有相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