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融 - 简介
施融:曾是上译厂给“英俊小生”角色配音的主要演员,与童自荣齐名。他的声音率真宏亮,有一种青年人的冲劲和活力。他配音的主要角色有:《超人》中的超人、《加里森敢死队》中的酋长、《砂器》中的警探吉村、《茜茜公主》(1、2)中的皇帝等等。1986年施融举家迁往美国定居,到美国后一直在电视台做编导工作。
施融 - 职业经历
施融是从部队军区文工团复员回到上海的,那时候户口回上海一定要有单位接受才行,所以施融成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试用工,而孙燕是生了孩子刚满月,才去上海电视台试镜,当上了节目主持人。 他们俩个回到上海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无论是从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十年浩劫,他们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在文工团当演员时也没有文化课可补。所以他们在工作上特别累,因为他们俩的工作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需要较深的文学修养。他们夫妇二人都是事业心很重的人,为了把自己的业务搞上去,他们把出生不久的女儿施蕾送全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进修,充实自己,那种投入,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施融考入了电视大学,同时在工作上刻苦专研,在荧屏银幕背后为外国电影“声”色不少,如脍炙人口的佐洛等等,成绩显着,曾获得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他们夫妇俩都是对自己的要求相当高的人,他们并不满意已取得的成绩,反而觉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更紧迫了,此时,他们有了去国外深造的念头,施融先行了一步去了美国,一年多以后孙燕带着女儿去和丈夫团聚了。
施融 - 留学生活
1986年的年底,施融带着一腔的抱负来到了美国,他挑选的专业是大众传播学。许少人劝他学电脑,因为这才是有前景﹑能赚大钱的学科,但施融固执地坚持己见。他还是很想在自己事业的上有所突破,确立自己的位置。 艰苦的学习开始了,施融读的是硕士学位,不但要补上美国大学的一些基础课程,那时候的他连英语都没过关。当时的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进专业。他又开始废寝忘食了,除了发愤地读书,还要去打工,在一家中文电视台当播音员。第二年的春天,他已通过了所有的考试,进入了硕士生的学习。
对一个没有得到过正规联贯教育的人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补上所有的大学课程,是相当不容易的。他学习的动力是想尽快地与家人团聚,因为根据美国的法律,只有硕士生的太太才能来美陪读。可能是远离家庭的缘故吧,施融特别想家,特别惦记着孩子,当时,施蕾在国内已读小学三年级了,每天上学要过好几条马路,他们家又在闹市区,路上车多,施融连晚上做梦都担心孩子过马路有危险。
施融 - 移民生涯
施融一家拿到绿卡,已是几年之后了,那时施融已经毕业,而且做了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工作不定时。在国外当记者,是集采访编辑﹑导演和播音一身。有时候碰到大制作,要全国跑,例如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等,他都要追着新闻跑,朱总理到哪儿,他带着采访小组就跟到哪儿现场播音。可以说,这跟他以前在幕后照着稿子配音的工作截然不同,那是再创作,现在是即性创作,难度要大多了。但也总算从幕后走到了幕前,现身亮相了。
可是,一直在幕前工作的孙燕,却准备“淡”出荧幕,她去了大学,读了一门电脑会计。因为那时候,他们已有了小女儿施蕙,大女儿也上中学了,虽然有老人在家,她也需要一份有固定时间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所以她也选择了和以前的事业完全不同的科目。
大女儿出生时,正直他们俩刚从部队转业到上海,没准备,没时间,没经验,又加上为了事业忘我忘家地工作,所以没能好好体会作父母的滋味。小女儿的出生使他们有机会补上了人生最美好的一课,再做一次父母。
他们俩再没有提回国的事,不是忘了,也不是留恋美国,而是为了女儿们。
大女儿施蕾不是很快适应美国的生活,主要是学校没找对,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的,就为了方便施融上学,就在他大学的所在区安了家,又在家的附近找了一所公立学校,等到施融熟悉了美国之后,才知道这间学校在纽约四百多公立学校中,排名是很后的,他们这才恍然大悟,急忙替女儿转学。施蕾很快上了中学,样样顺利,成绩名列前矛,如果再回国,那她的教育就接不上轨了。 施融夫妇对两个女儿十分的重视,参与她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带领她们积极投入学校的各种活动,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味着人生最大的乐趣。
如今,施融是独立制作人,自己有公司。也就是说,不属于个别媒体,而是接受独立的合约,他可以代表各种不同的媒体去采访美国的、中国的、香港的、以及台湾的不同地区的新闻和社会动态等。作为一个独立制作人,一定要有很好社会关系网,看来,施融“混”的还不错。他却不无感叹地说“我们出来后是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只能看着孩子们发展了。”“你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吧,至少你从幕后走到幕前了。”的确是,看了他的制作,无论是实地现场采访,还是正经八百的报新闻,都是那么有“声”有“色”,非常专业。
施融 - 家庭成员
孙燕现在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环境很不错,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在美国出生的施蕙上中学了,她考上了一流的,在曼哈顿的女子学校,有奖学金,施蕙英语很好,曾夺得美东地区作文比赛的冠军。这孩子非常喜欢看书,到哪儿都要拿着一本书这个好习惯在考学校的时候帮了她大忙,学校开出的长长的书单,绝大部份她都看过了。她还喜欢语言,除了在学中文,还学法文和西班牙文。
施蕾已经大学毕业了,在著名的摩根史丹公司工作。施蕾上的是私立纽约大学,但没用过家里一分钱,她考上了美国大通银行的一个奖学金计划,每年四十个名额,银行不但付了四年全部的学费,而且每年还有五百美元的书簿费,另外每星期还可以在银行工作二十小时,每年还给加工资。
施蕾虽然搬出去住了,但每星期都回来看看爸妈、姥姥、奶奶和妹妹,又是买东西,又是问长问短的,非常亲热。2005年,施蕾不幸在印度洋海啸中遇难。
施融 - 配音特色
观众熟悉施融、记得施融,是因为《茜茜公主》, 因为弗兰茨。施融莹莹如碧玉一般温润优雅的声线,在这部作品里发挥到了极致。施融的声音很漂亮。漂亮得没有烟火气。一如他的文笔。给人的感觉两个字:空灵。
施融 - 作品赏析
施融的作品,也许你会偏爱酋长多一点,喜爱弗兰茨多一点。可我最想反复提及的,却是那个和漂亮、空灵永远无缘的,跑一辈子龙套的小人物安次。《蒲田进行曲》是一部很反常规的影片。夸张的戏剧冲突,悖于常理的故事情节,热闹的音乐,吵闹的对话。却看得人从心底里感觉到悲凉。从中竟又透出温馨,结尾尤其让人跳不出的感动。这部片子里,童自荣的声音是飘的。飘得不扎实。飘出了银四郎的轻浮,飘出了银四郎的张狂,也飘出了银四郎的空虚和他的内心没着没落 。
曹雷的声音是苦的。苦里含着明媚阳光的。小夏的经历应当是远离阳光的。可她的艰忍和善良,又使她重新给自己找回了阳光。施融的声音最能体现一个词:反差。初看这影片的人难免会有疑问:这真的是他吗?首先惊异是施融声线的变化:土的掉渣儿。然后更吃惊地发现:在这个声音里,安次的性格完全出来了。
安次身上的善的一面让我心里一扯一扯的疼。安次兴高采烈地去接最危险的龙套角色,施融的声音欢快得叫人想骂安次一句:小子哎,你是不是有病呀。架不住施融憨憨地扬溢着幸福的笑声“她,这样儿啦。”不但挡回了我这到了口边儿的话,再洒出一把无影无形的辣椒粉,我的眼睛硬是酸酸的、涨涨的。
可安次的性格并不是单纯的善良。在银四郎的阴影下,他从来就没有活出过他自己。“十年来,我为了什么挨他打,为了什么挨他踢,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我是个一辈子跑龙套的!”“我是跑龙套的。人家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去干。叫我从高处往下跳我就得跳。叫我打滚我就打滚。叫我往火里钻我就得钻。叫我滚楼梯我就得滚。就是这样拿三千,拿五千,跑龙套的就这样。”这就是安次的人生。他的生命里,难得见到阳光。施融扯着嗓子吼。吼着安次的愤怒,吼着安次的自卑,吼着安次心底里难以排遣的苦楚和悲哀。
可是这样的发泄过去以后,安次更陷入无边无际的迷茫和痛苦。因为这种处境,他跳不出来,他也无法改变。“以前,我都无所谓。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乐呵呵地笑着去干了。可是,这次不知怎么的,我……我也说不清。我越是喜欢你呀,我这心里边就越觉得难过。我越是想和你生活下去,可我越这么想,我的心里就越觉得悲哀。我和你呀,越是这样难分难舍,我越是觉得痛苦啊。我这是怎么了,我这是……”这段独白,施融的声音压抑到了极点。听得人有泪堵在心口,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啊,可这泪硬是流不出来。
施融说过一句话,安次这个人物身上有“奴性”。施融对安次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施融对安次的看法也是一针见血地确切。安次出场时每每扬起的背景乐,洒向周遭的淡淡温情里,也总有着挥不去的抑郁,听得人心里沉甸甸的。
施融 - 主要作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
天书奇谭 (1983) .... 男狐狸
小足球队 (1965) .... 黎明
小足球迷 (1965)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
虎口脱险 (1966) .... 配音
龙子太郎 (1979) .... 配音
茜茜公主三部曲 (1955) .... 配音
温莎行动计划 (1984) .... 配音
施融 - 女儿遭遇印度洋海啸
原上海配音演员施融、原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孙燕夫妇的女儿施蕾是在2005年印度洋海啸中得知遇难的第一个纽约居民,也是第一个被确认遇难的美国华裔,还是第一个遗体被运回美国的美国人。施融夫妇因悲痛激动,没有在机场对采访的记者发表谈话,在警察护送下离开了机场。
著名配音演员曹雷说,当她和上海配音界的苏秀、童自荣、狄菲菲等获知这一消息后都感到十分震惊。2004年夏天,施融、孙燕还带着女儿施蕾回到上海,施融还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20集连续剧《基因之战》的男主角配音。此剧的配音导演就是苏秀,与他搭挡的就是狄菲菲。一些上海配音爱好者昨天获悉后也深感悲痛。大家给施融、孙燕夫妇打电话,发伊妹儿,希望他们能挺住,坚强起来,度过这一段最悲痛的时光。
施蕾出生于1980年,是施融的长女,1987年随父母移居纽约,从一个英文字不识,到后来获得美国最负盛名的摩根·史坦利公司四年全额奖学金进入著名的纽约大学。毕业之后,她顺理成章进入该公司工作。2004年底,施蕾跟同事们一起前往泰国旅游,遇上特大海啸后一直没有音讯。10天之前,也是在朋友们的陪伴下,施融夫妇从肯尼迪机场搭乘飞机飞往泰国,开始环绕地球的寻女之路。满怀希望寻回爱女的施融夫妇,带回的却是女儿的灵柩。据悉,事发当天,施蕾等人正在普吉岛南方的披披岛,海啸发生时,施蕾正在海滨PP公主度假屋中睡觉,结果施蕾与度假屋同时被海浪冲垮、卷走。摩根·史坦利公司虽然雇了专业搜索队,但一直没找到施蕾的踪迹。施融夫妇先在普吉岛寻找,后在披披岛寻找,7天后终于在高度腐烂的尸体中辨认出了自己的女儿。
施融 - 所获奖项
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