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文史研究馆 - 杨天石
杨天石
杨天石,笔名苏人、江东阳、吴之民、梁之彦等,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4月来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评聘为研究员。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民国史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及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百年潮》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中华民国史及中国国民党史。
展开

杨天石 - 简介

杨天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

杨天石 - 生平

求学经历

杨天石1948年毕业于东台天霞镇中心国民小学。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时,因勤于读书,被视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受到严厉批判。大学后期,除参加写作《中国文学史》外,大部分精力用于选注《近代诗选》。

发表文章

1960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八一农业机械学校教书。1962年1月,该校下马,调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1961年与同窗学友刘彦成共同完成《南社》一书的写作。中华书局于1964年将此书排出清样,因“文革”毁版未印。该书与杨的另一部书稿《黄遵宪》均延迟至“文革”后才得以出版。

1962年在《光明日报》发表《韩贞的保守思想》一文,在关于明代中叶泰州学派评价问题上提出了与传统迥异的观点,受到哲学史界的注意。

1964年进而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指名与哲学史大家侯外庐等人商榷,受到侯先生的赏识。

杨天石

钻研学术

“文革”中,不甘于无事可作,一面研究鲁迅,一面暗中向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则虞先生学习佛学,协助他编辑《佛学思想文选》。

1972年,受中华书局之约,写出《王阳明》一书。印数高达30万册。此后,相继写出《泰州学派》、《朱熹及其哲学》等书稿,在80年代初陆续出版。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恢复业务,其业务中有编辑南社资料一项。1974年,杨天石于教书之馀,参与编辑南社资料,嗣后又参与《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的写作。

任职

1978年4月,正式调入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组(后改为室),从事专业研究工作。1979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年,被授予近代史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被聘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杨天石作为学者曾多次访问日本、美国、韩国、法国、英国、德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自1997年起,他受邀出任《百年潮》杂志主编。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杨天石 - 学术 

杨天石初好写作新诗,继而涉猎美学,又转而研究中、晚唐诗人及近代诗。毕业后虽失去研究条件,但仍痴迷于学术研究,以业馀时间攻读、写作不辍。

杨天石认为,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然后才有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历史。因此,杨在研究工作中,首先着力于访求各种珍稀未刊档案、日记、函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考辨探微,钩沉索隐,揭示鲜为人知的历史奥秘,从而形成自己的治学特色。1985年杨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撰写发表了《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一文。1988年根据蒋介石日记及蒋与汪精卫之间的来往函件,撰写发表了《中山舰事件之谜》,该文被胡乔木誉为是“有世界水平的文章”,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并被日本和美国学者分别翻译为日文、英文刊出。1993年,杨天石将有关论文汇集为《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一书,交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

杨天石在《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出版后,以十多年的时间主持编写《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出版后在海峡两岸学界均获得好评。1998年,他将多年来根据海外史料所写的论文、札记汇集为《海外访史录》,又将各类随笔汇集为《横生斜长集》,分别出版。杨天石在近年内还出版了《民国掌故》、《南社史长编》、《中华文化词典》(副主编)等著作。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史,独著有《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杨天石文集》《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辛亥前后史事发微》《寻求历史的谜底》《黄遵宪》《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南社》、《南社史长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等。

杨天石 - 人生挫折

杨天石大学期间被扣上“白专道路”的帽子而遭到批判。1960年毕业时,杨天石被分配到一所培养拖拉机手的短训班式的学校。这可谓是逆境了,但是他却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2002年,杨天石所著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出版。第二年,一场始料末及的风波向他袭来。有人化名上书中央,声称蒋介石是“千古罪人”、“民族败类”,认为父亲对蒋的评价“将造成历史的根本颠倒,带来极端严重的混乱”。这场声势浩大的批判在个别网站上足足持续了两个半月之久,有关机构已经准备罢免父亲的《百年潮》杂志的主编职务了。杨天石不为压力所屈。在他看来,民国史研究要前进,必须突破“内战思维”的影响。杨天石说,有些老同志当年是喊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所以,现在说蒋有功也有过,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他们接受不了。其实,还原蒋介石的历史本相,将提高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科学性,促进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

鉴于事态之大,中国社科院领导把杨天石的书通读了一遍,认为“这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并把这一看法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对此,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给予肯定,特地让社会科学院指派专人和他谈话,宽慰他,支持他继续研究。 

杨天石 - 性格

杨天石什么书都爱看,没有一刻能够离得开书。有一年,一家三口回姥姥家过年,别人都在寒暄、聊天,或者吃零食、看电视,再就是逛街消遣。杨天石回来皱着眉头抱怨:“没有书看的日子无聊至极!再有这样的活动不要叫上我了。”并连声说道:“太浪费时间了,太浪费时间了!”

杨天石72岁高龄时,仍然保持每天长时间阅读的习惯,直到深夜才睡,睡前也在读书。有人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一项工作,但杨天石却完全以之为乐趣,视读书为生命。

杨天石 - 研究蒋介石

历史学家杨天石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他眼中的蒋介石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却又不断在自我反省。到2009年,他研究蒋介石日记长达25年。

“史实叙述的准确和观点表达的准确”,是史学界对杨天石的评价。正是因为这种治学态度,让他在历史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就研究领域而言,杨天石贯穿了晚清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对中国古代史也有涉猎。在这些领域当中,蒋介石研究和抗战史研究是重点,尤其是蒋介石研究,他用力最多。

阅读蒋介石日记的大陆第一人

杨天石曾受邀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院继续阅读蒋介石日记。胡佛研究院已经将蒋介石日记从1918年公布至1945年,这期间的内容,杨天石已经全部看完了。

杨天石清楚地记得,胡佛研究院2006年宣布向公众开放蒋介石日记,同时邀请杨天石赴美阅读、研究这些日记。杨天石看到的就是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影印件。按照规定,杨天石不得对日记进行翻拍,只能使用阅览室提供的纸和笔进行摘录。第一次去,杨天石在那里待了两个月,翻阅并摘录了1918到1931年的内容。2007年7─10月,他第二次到胡佛研究院,继续研读蒋介石日记。

对蒋介石的看法

杨天石对蒋介石日记的搜寻始于1983年。在胡佛研究院的日记开放以前,杨天石便奔走于南京、台北等地,查阅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与仿抄本,但这些版本毕竟都是摘录,直到2006年日记原版公布,才了却了杨天石的诸多遗憾。

杨天石称,蒋的日记可说是他的反省录,“读蒋介石的日记,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他主要是写给自己看而并非为了将来备忘或者出版,其中记录了他许多真情实感。蒋介石早年每天静坐,反省自己干了什么坏事,有什么坏念头,晚上就在日记上写下来。” 他总结蒋介石5大毛病: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

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

市面上出版的有关蒋介石的评述、研究多种多样,对蒋介石研究最多、最著名的学者当数李敖,其最著名的著作是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李、汪原本邀杨天石一起合作。杨天石曾撰文阐释,国民党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爱国的政党,革命的政党,蒋介石也曾经是革命者。因为这些言论,杨天石曾一度受到多方责难。

至今说起,杨天石依然神态坦荡。“我只是讲事实而已。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他反清,辛亥革命时,是进攻杭州巡抚衙门的敢死队队长;他反袁,曾是山东讨袁队的参谋长;他反陈炯明,在孙中山危急时刻赶到福建支持他;他建立黄埔军校,北伐……国共之间的仗打了十多年,海峡两岸对峙60年,统一是民众的愿望,也是民族复兴的必须,当前更应该对历史中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杨天石 - 研究成果

专著

1、《中国文学史》(4卷本), 1249/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近代诗选》(选注),20/千,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王阳明》,51/千,北京中华书局,1972
4、《黄遵宪》,87/千,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5、《南社》,101/千,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泰州学派》,80/千,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朱熹及其哲学》,160/千,北京中华书局,1982
8、《中华民国史第1编》(合著,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及1949至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研究学术著作一
等奖),689/千,北京中华书局,1981—1982
9、《民国掌故 札记集》(主编、主撰),267/千,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0、《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简体字版,获国家教委所属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及
93版北京优秀学术著作奖), 470/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繁体字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11、《中国历代国策》( 选注,获国家教委所属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 ,副主编),1390/千,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4
12、《南社史长编》(合著),554/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3、《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5卷》(主撰、主编),588/千,中华书局,1996
14、《海外访史录》,573/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5、《横生斜长集》,285/千,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6、《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论文集),420/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17、《朱熹》,100/千,香港中华书局,2002.4
18、《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论文集),590/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

论文

1、《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15/千,《新建设》,1963第9期
2、《晚明文学理论中的情真说》,8/千,《光明日报》,1965.9.5
3、《论晚清谴责小说中的谴责与揭露》,10/千,《光明日报》,1966.5.2
4、《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18/千,《新建设》,1965第2期
5、《1901年至1905年的拒俄运动》(合著),23/千,《社会科学战线》,1978第6期
6、《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考析》(合著),11/千,《南开大学学报》,1978第6期
7、《龙华会章程探微》(合著),16/千,《历史研究》,1979第91期
8、《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合著,获1949至1992 年中国大陆孙中山研究论文二等奖),30/千,
《近代史研究》,1979第1期 ;《辛亥革命史论文选》,三联书店,198
9、《汤化龙密电辨讹》(合著), 12/千,《复旦学报》,1981第5期
10、《续刊<民报>及其争论》,17/千,《中华文史论丛》,1982第1辑
11、《读黄遵宪致王韬手札》,11/千,《史学集刊》,1982第4期
12、《论刘师培等人的无政府主义》,20/千,《近代中国人物》,1983.8
13、《辛亥革命时期的陈去病》,20/千,《近代史研究》,1984第3期
14、《柳亚子评传》,20/千,《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第6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5
15、《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5/千,《光明日报》,1985.9.4;《崇文集》,中华书局,1999
16、《须磨村密札与改良派请杀袁世凯的谋划》,8/千,《复旦学报》,1986第5期;台湾《历史月刊》,
1990.9
17、《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前途》,17/千,《北京社会科学》,1987第1期;《孙中山和他的时代》,中华书
局,1989
18、《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12/千,日本《东方学报》第59册,1987.3
19、《何天炯与孙中山》(合著),16/千,《历史研究》,1987第5期
20、《陈天华的<要求救亡意见书>及其被否定经过》,4/千,《近代史研究》,1988第1期
21、《中山舰事件之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6/千,《历史研究》,1988第2期;英译
本:1.“The Riddle of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Winter `90. 2.“The
Hidden Story of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Urbana IL:Republican China, April 1991;日译本:“中山
舰事件”の谜 ,(日本)《 东亚》,1991.5、6
22、《论民初的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7/千,《浙江学刊》,1988第4期
23、《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10/千,《近代史研究》,1988第6期
24、《戊戌密谋的见证人毕永年》,9/千,台湾《历史月刊》,1988第11期;《民国档案》,1991第3期
25、《禅宗的“作用见性”说与朱熹对它的批判》,7/千,《朱子学刊》创刊号,1989第1期
26、《蒋介石与北伐时期的江西战场》,12/千,《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5期
27、《振兴中国文化的曲折寻求——论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的钱玄同》,20/千,《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
设》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10
28、《陈去病评传》,10/千,《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3,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2
29、《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20/千,《历史研究》,1990第1期;《新华文
摘》,1990第4期转载
30、《北伐时期左派力量同蒋介石斗争的几个回合》,20/千,《中共党史研究》,1990第1期
31、《钱玄同与胡适》,20/千,《胡适和他的朋友》第1集,纽约天外出版社,1990
32、《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与胡蒋和解》,30/千,《抗日战争研究》,1991第1期
33、《胡适和国民党的一段纠纷》,20/千,《中国文化》第4期;《胡适与国民党》,纽约天外出版社,
1998.1
34、《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14/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第5期;《辛亥革
命与近代中国》,中华书局,1994
35、《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27/千,《近代史研究》,1992第4期
36、《豪门之间的争斗》(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一), 8/千,《团结报》,1992.3.11
37、《蒋孔关系探微》,9/千,《民国档案》,1992第4期;台湾《传记文学》转载
38、《中山舰事件之后》,18/千,《历史研究》,1992第5期;英译本:“What Happened after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Beijing: Social Science in China,Winter 1993)“Third Force in Hong Kong and North
America”,Roads Not taken , Colorado:West View Press 1992.
39、《近代中国における儒学》,8/千,《汉字文化圈の历史と未来》,日本大修馆书店,1992
40、《中国政治と传统》,7/千,《明治学院大学法律科学研究所年报》第8号,1992
41、《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15/千,《近代史研究》,1993第1期
42、《黄郛与塘沽协定善后交涉》,20/千,《历史研究》,1993第3期;英译本:Hang Fu and the Post-
Tanggu Pact Negotiations ,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Autumn 1995
43、《论1927年阎锡山易帜》,7/千,《民国档案》,1993第4期
44、《跋钟鼎与孙中山断绝关系书》,9/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1期
45、《何震揭发章太炎》,5/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2期
46、《黄遵宪的<朝鲜策略>及其风波》,14/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3期
47、《辛亥革命与共和知识分子》,12/千,《近代中国》第4辑
48、《孙、黄关系的新发现》,7/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1期
49、《邓恢宇与宫崎滔天夫妇——宫崎滔天家藏书札研究之二》,18/千,《郭廷以先生九秩诞纪论集》,台
北近史所,1995.2
50、《蒋介石与前期北伐战争的战略策略》,16/千,《历史研究》,1995第2期
51、《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谈判》,24/千,《近代史研究》,1995第5期;香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论文集》;日译本:孔祥熙と抗日战争中の日中秘密交涉,《东アジア共生ヘの道》,大阪经济法
科大学出版部,1997.5
52、《苏曼殊、陈独秀译本<惨世界>与近代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12/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报》,1995第6期
53、《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15/千,台湾《传记文学》,1995.10;《庆祝抗战胜利50周年两岸学术研
究会论文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9
54、《西安事变前后国共谈判史实订误》,19/千,《近代史研究》,1996第3期;《新华文摘》,1996第9期
转载, 其中部分内容曾以《蒋公手著及其致误真相》为题连载于台湾《中国时报》,后全文收入《陈立
夫回忆录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馆刊》,1997.6
55、《蒋介石的赴苏使命及其军事计划》,12/千,《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第18辑,(台北)中华民国
史料研究中心,1996.12;台湾《传记文学》,1996.7
56、《黄兴致井上馨函回译及解读》,7/千,台北《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1期,1996.12
57、《胡适与陈光甫》,20/千,《胡适与他的朋友》第3集, 纽约天外出版社,1997.1
58、《胡适与杨杏佛》,24/千,《胡适与他的朋友》第4集, 纽约天外出版社,1997.5
59、《傅斯年攻倒孔祥熙》,10/千,《百年潮》,1997第4号
60、《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7/千,《复旦学报》,1997第6期
61、《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10/千,《近代史研究》,1998第4期
62、《孙中山与民国初年的轮船招商局借款》,20/千,《中国社会科学》,1997第4期
63、《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的抗日反蒋潮流》,15/千,《历史研究》,1998第1期
64、《上海统一委员会的抗日敌后工作》,13/千,台湾《传记文学》,1997.7;修订稿发表于《民国档
案》,1998第4期
66、《一项南北联合打倒蒋介石计划的夭折》,7/千,《百年潮》,1997第6期
67、《柳亚子与胡适》,12/千,《胡适与民主人士》, 纽约天外出版社,1988.2
68、《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获卓达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13/千,《近代史研
究》,1998第5期;日译本:《袁世凯〈戊戌纪略〉の信凭性をめぐつて》 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
《中国21》 Vol,1999.3
69、《民国时期的“国民国家”思想》,16/千,《京都产业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纪要》特别号,1998
70、《陈其美的三次革命设想——读日本外务省所藏陈其美致杨以均密函》,9/千,台湾《近代中国》第131
期,1999
71、《论钱玄同思想》,22/千,台湾《近代中国》第132期,1999
72、《我和民国史研究》,11/千,《学林春秋》三编, 朝华出版社,1999.12
73、《张学良及其西安事变回忆录》,15/千,《百年潮》,2002第9-10期
74、《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20/千,《“二十年代的中国”讨论会》(论文集),2002.11
75、《张学良三次请缨抗日》,3.5/千,《光明日报》,2003.1.14
76、《周氏三兄弟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3/千,《光明日报》,2003.4.15
77、《冯玉祥加入国民党始末》,4/千,《百年潮》,2003第4期
78、《关于宋美龄与威尔基的“绯闻”》,12/千,(台湾)《传记文学》,2003.5
79、《<醒世姻缘传>与胡适的“离婚”观》,4/千,《百年潮》,2003第5期
80、《李大钊致佚名氏密札试解》,3.3/千,《光明日报》,2003.5.14
81、《走向共和》观后,2/千,《百年潮》,2003第6期
82、《毛泽东和国民党上海执行部》,7/千,《百年潮》,2003第6期
83、《四一二政变前夕的吴稚晖》,14/千,《历史研究》,2003第6期
84、《潘汉年与钱玄同》,5/千,《百年潮》,2003第7期
85、《梁启超为康有为弭祸》,3/千,《光明日报》,2003.7.8
86、《陈独秀组织对泰戈尔的围攻》,3.5/千,《百年潮》,2003第8期
87、《光绪皇帝的新闻思想》,3.5/千,《炎黄春秋》,2003第8期
88、《关于拙著<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3.5/千,《博览群书》,2003第8期
89、《国共合作的历史文献》,3.5/千,《百年潮》,2003第9期
90、《宋庆龄为国共合作募集签名》,3/千,《光明日报》,2003.9.16
91、《党员、党权与党争》序,2/千,《党员、党权与党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0
92、《关于拙著<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5/千,《博览群书》,2003第10期
93、《陈独秀紧急建议发展15万国民党员》,4/千,《百年潮》,2003第11期
94、《“君子”——儒学的理想人格》,11/千,《韩国全南大学“君子精神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讨论
会》(论文集),2003.11.17
95、《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序,3/千,《百年潮》,2003第12期
96、《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总序,3/千,《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华夏出版社,2004.1
97、《蒋介石与1937年的淞沪南京之战》,18/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刊》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5.3
98、《“桐”工作辨析》,27/千,《历史研究》,2005第2期
99、《翁同和罢官问题考察》,12/千,《近代史研究》,2005第3期
100《胡适曾提议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8/千,《近代史研究》,2005第6期

一般文章

1、《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序>》,3/千,华夏出版社,2003
2、《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序》,2/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0
3、《<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序》,3/千,《百年潮》,2003第12期
4、《“城中好高髻”的联想》,2/千,《炎黄春秋》,2003第5期
5、《<走向共和>观后》,2/千,《百年潮》,2003第6期
6、《在柏林开会》,2/千,《前线》,2003第7期

翻译

1、《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几次谈话》,7/千,《民国档案》,1986第1期
2、《罗易在武汉》,10/千,《党史研究资料》,1986第4期
3、《萱野长知的“和平”工作》,6/千,《党史研究资料》,1992第1期

资料书

1、《拒俄运动》(合编),230/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朱舜水集》(合编),500/千,中华书局,1981
3、《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合编),1100/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983
4、《辛亥革命回忆录》(第7、8集,合编) ,800/千,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1982
5、《宁调元集》(合编),518/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6、《蒋经国自述》(合编 ),251/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工具书

1、《中华文化词典》(副主编),2850/千,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国大百科全书》(近代文学分支,合编),300/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