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巍光 - 简介
戴巍光,原名勋塘,浙江嘉善人,1923年9月27日生。记者、编辑。戴巍光在抗日战争初期,就读于上海的无锡国学专修学院。1942年春转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史系学习。写出《诗经研究》(又名《诗三百篇研究》)一书,受到系主任赞赏。经一年半学习,大学毕业。其间,寄居于南京姐姐家,经中央大学教授李长傅介绍资料,自己跑图书馆,在半年左右时间内,写出《洪门史》一书(此书于解放后由河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1945年春经李长傅等推荐,加入洪门大亚山,主编《正义杂志》。《正义杂志》每半月出版一期,主管杂志的是洪门大亚山的第二号人物中共地下党员徐楚光。在出版的几期中,有关于讨论日本自华撤军的稿件,即出于徐的授意而编写。《洪门史》亦在该杂志上连载。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楚光率领南京伪军起义赴苏北解放区,他曾派人邀请戴去苏北解放区工作。戴于日本投降后自办《光明周刊》。后在南京参与筹备出版《和平日报》,任记者。1946年6月到苏北解放区参观,经徐楚光介绍,参加地下工作。从苏北解放区回南京后,重进《和平日报》任政治记者。当时周恩来、董必武同志已由重庆来南京,住梅园新村。因采访需要,常去梅园新村,由发言人范长江同志接待。后来与梅益联络。
戴巍光 - 个人经历
1947年3月,国共和谈破裂,中共代表团被迫从南京撤返延安。撤退前夕,梅益经戴要求,与戴约定日后联系的方法及代号等。但代表团撤退后,约定的同志未找戴,联系即告中断。直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才跟梅益恢复联系。
1949年5月,戴到北京,嗣入正定华北大学学习,半年后结业。1949年到中央侨务委员会工作。1951年,曾写了一本名为《国外华侨的反美爱国运动》一书(约五六万字)。1954年,中国新闻社成立,转至该社,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并任写作研究班教师。曾在社刊上发表数篇有关语法修辞的论文。代表作还有1958年至1959年间所写的《北京赞》(庆祝国庆10周年)、《富饶美丽的潮汕平原》(香港报纸发表时改题为《千里粤东行》)等。1958年采访粤东十多个县,写有电影剧本《诗歌的海洋》和几篇采访纪行。60年代起,利用业馀时间,收集有关毛主席、周总理、董必武等同志的革命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隔离审查,利用馀暇继续学习《毛泽东选集》,并着手编写《毛选》的辞汇及各种索引。1973年1月在江西五七干校被迫退职。还京后,利用一年多时间,整理出数百万字有关毛、周、董的文献和资料,于1974年国庆节前夕,分装成两大木箱和一大包,经董必武同志介绍,亲自送至中南海传达室。1975年2月,经董必武同志介绍,被聘任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后,戴巍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编写《毛选》资料上,除编有百万字的《毛泽东选集辞汇索引》外,尚编有《毛选》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战役战例、成语等索引。除《毛泽东选集成语索引》一书稿存北京文史馆外,其余均存中央文献研究室。1984年4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央统战部童小鹏同志处为他颁发了嘉奖信和奖金,信中说:“长期以来,您以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多年搜集周恩来总理的生前活动资料,并将其中一千馀篇捐献给国务院。为了表彰……特发给奖金二千元。祝愿您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的成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也在1984年6月27日向他颁发嘉奖信,内称:“您和您的亲属,利用业余时间……克服种种困难,收集整理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大量资料,并愿把这些资料移交给我们使用。我们深表敬佩和感谢。为此,特发奖金二千元。”
1984年6月,戴巍光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来馆后,除爱好诗词、书法外,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写作《中国名胜大典》,此书写作历时十年。书中以爱国主义为主旨,尽力将风景名胜、历史人物、事件融为一体,于1996年完成编写工作,已于1997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此外,还写有《汉字偏旁别裁》、《草字汇新编》等书,未出版。旧体诗、词写有数千首。1990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南京局》一书中,发表了他所写的署名文章《我和梅园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