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数学物理 - 甄永苏
甄永苏
甄永苏,微生物药学和肿瘤药理学家,医药生物技术专家。长期从事抗肿瘤抗生素研究,是中国早期开展该领域工作的研究者之一。
展开

甄永苏 - 简介

 甄永苏(1931.11.10-)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生物药物学与肿瘤药理学专家。  

195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从事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研究,主持研制平阳霉素、争光霉素、光辉霉素、博安霉素等抗肿瘤抗生素。平阳霉素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被选入国家基本药物。创建“精原细胞法”并应用于药物筛选,发现新型抗癌抗生素C1027(力达霉素

 )。研制抗肿瘤抗体靶向药物并开展分子小型化研究。以“核苷转运”作为靶点研制新型生化调节剂。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8项。主编《抗体工程药物》、《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等专著。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甄永苏 - 职务

甄永苏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肿瘤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生物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生物技术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及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等。兼任《药学学报》、《中国生物工程学报》、《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中国药物科学杂志》(英文)、《癌症》等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1997年任北京市第7、8届政协委员。

甄永苏

甄永苏 - 主要成就

肿瘤化疗新靶点与生化调节药物的研究

他提出了以“核苷转运”作为肿瘤化疗靶点,利用核苷转运抑制剂增强抗癌药物疗效的新策略。首次证明核苷转运抑制剂双嘧达莫(潘生丁)可增强抗代谢药的抗肿瘤作用,指出抗代谢药与核苷转运抑制剂联合使用的重要性。

他在研究中发现肿瘤细胞对双嘧达莫(潘生丁)的敏感性与细胞生长期密切相关,两性霉素B可使不敏感细胞恢复敏感性。他提出了以“核苷转运”为靶点,研制新型药物。建立了检测方法,筛选了天然来源的样品,发现绿茶多酚、丹酚酸A、大黄素以及霉菌产生的C3368-A、C3368-B等有抑制核苷转运活性,可增强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并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抗药性。为研制用于治疗肿瘤的“生化调节剂”开辟了新途径。由于在该领域的出色工作,他被聘为第8届(美国,1994)和第9届(奥地利,1997)“嘌呤和嘧啶人体代谢国际学术会议”的国际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关于“天然来源的核苷转运抑制剂”以及“核苷类抗生素云南霉素的抗肿瘤作用”的报告。

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的研究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1979~1981年间他在美国从事杂交瘤与单克隆抗体(单抗)研究,回国后率先开展抗肿瘤单抗导向药物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和863课题。他主持研制了多种单抗,将平阳霉素、博安霉素以及力达霉素等分别与单抗制成偶联物,证明偶联物对肿瘤靶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在裸鼠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以及对移植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他曾应第28届日本癌治疗学会学术会议(东京,1990)的大会主席邀请,出席会议并报告。他针对单抗导向药物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研制小型、高效偶联物的方向。他将单抗与力达霉素连接,构建了高活性的偶联物;动物试验证明使用小剂量即可显示疗效,表明通过降低剂量,有可能减少单抗所致的不良反应。他利用抗体Fab片段与力达霉素首次制成小型、高效的偶联物,经动物试验证明有显著疗效,其分子量小于国外报道的用抗体片段制成的小型免疫毒素,在导向药物的分子小型化方面达到了新水平。

甄永苏 - 抗肿瘤抗生素的研发

抗肿瘤抗生素是微生物来源的抗肿瘤物质。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极其丰富多样,抗肿瘤抗生素是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他于1955年开始从事抗肿瘤抗生素研究,是中国早期开展本领域工作的研究者之一。他建立了新的筛选方法《精原细胞法》,曾应第13 届国际化疗学术会议(维也纳,1983)主席的邀请,出席会议并在关于抗癌药物筛选模型与方法的专题会上做报告。他主持筛选了近10万个微生物菌株样品,找到抗肿瘤抗生素30余种,对以下6种进行了研究开发。

①争光霉素:他领导的研究组从中国土壤中找到了相关的产生菌,并确定其产物的抗肿瘤效果;与生产单位合作于1970年研制成功争光霉素,于1971年通过鉴定投产。

②平阳霉素:是国内外首次开发的、优于日本博莱霉素的抗肿瘤抗生素新品种。他研究证明,平阳霉素的肺毒性比博莱霉素低,抗肿瘤作用强,为开发平阳霉素提供了重要依据。平阳霉素的临床研究证明,对头颈部鳞癌、宫颈癌、绒癌、食管癌等有较好疗效,于1978年通过鉴定投产。

③光辉霉素:从中国土壤微生物中找到的抗肿瘤物质,经研究开发,在临床治疗睾丸胚胎癌等有良好疗效。于1971年通过鉴定投产。

④博安霉素:他研究证明,博安霉素对在裸鼠异种移植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1986年在第14届国际癌症学术会议上,他作了“博莱霉素A5与博莱霉素A6(博安霉素)对人体癌瘤疗效的实验研究”的报告,被全文收入大会论文集。博安霉素属于国家一类新药,经临床研究确定,对头颈部鳞癌、淋巴瘤等有疗效。

⑤力达霉素(抗癌抗生素C1027):是他利用自行创建的“精原细胞法”进行大量筛选所发现的新型烯二炔化合物。研究证明它在体外试验对癌细胞有极强杀伤作用,其活力明显高于阿霉素;动物体内试验有显著疗效。

⑥云南霉素: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云南省放线菌生态分布及资源前期开发》的课题,采取新的筛选路线与方法,发现了新结构的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

甄永苏 - 相关荣誉

他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973项目等,取得了显著成绩。至今已发表科学论文190余篇,其中以英文发表共50余篇;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他发表的论文被引用共380余次,可见受到国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引用。

他的科研成果也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平阳霉素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争光霉素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有关抗肿瘤生化调节剂和抗肿瘤单抗导向药物研究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86年他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热心培养人才。先后培养研究生40余名,其中已获博士学位者32人、获硕士学位者12 人。1988年、1993年两次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师。

甄永苏 - 主要论著

1 甄永苏,李学汤,杨简.五种抗肿瘤药物对小鼠各种组织损害作用的比较.药学学报,1965,12(9):606-614.

2 甄永苏,赵仪英,薛玉川,等.抗肿瘤药物初筛方法—精原细胞法和噬菌体法的比较研究.科学通报,1979,(8):379-384.

3 甄永苏,李电东,林赴田,等.争光霉素A5和争光霉素A2的抗肿瘤作用与毒性研究.药学学报,1979,14(2):83-79.

4 甄永苏,薛玉川,邵荣光.烯二炔类新抗生素C1027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1994,19(2):164-168.

13 邵荣光,甄永苏.新烯二炔类大分子抗肿瘤抗生素C1027的分子构成与活性关系.药学学报,1995,30(5):336-342.

5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9):657-660.

6 Zhen YS,Qi CQ,Hu JL,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yunnanmycin,a novel pyrimidine nucleoside antibiotic.Adv Exper Med Biol,1998,431:575-579.

7 李顺强,江敏,甄永苏.抗癌抗生素力达霉素与抗Ⅳ型胶原酶单链抗体的基因工程组装融合蛋白.药学学报,2000,35(7):488-491。

8 王维刚,张胜华,李毅,等.以Ⅳ型胶原酶为靶点的细胞内表达单链抗体的抗肿瘤作用.中国科学(C辑),2000,30(2):123-130.

9 刘小云,甄永苏.力达霉素构建的小型化单克隆抗体免疫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6):563-567.

甄永苏 - 评价

他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与工作,他深知“学无止境”,对探索未知有强烈的兴趣与追求。除努力学习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外,他学习多种外语,还特别喜爱阅读历史、地理等书籍。他在研究工作中,大量阅读文献,力求掌握本领域的历史与现状。这也为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打下广泛、坚实的基础。

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克服困难,知难而进。从土壤的微生物筛选出有效的抗肿瘤抗生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综合性研究工作。在开展筛选工作早期,他率领的攻关组大干3年,从全国各地采集土壤样本,筛选了几万个菌种,却没能找出一个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的抗肿瘤抗生素。但挫折并没有使他灰心,相反,促使他不断思索、努力探求,创建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寻找到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投产应用于临床。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的研究,由于存在某些困难,国际上曾一度出现低潮;但他从未考虑放弃,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在研制小型、高效的导向药物中做出新成绩。

更新日期:2024-12-04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