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中文名:俞梦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余姚人
出生日期:1936.4
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空军军医学校
主要成就:开创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
人物生平
早在60年代初他研制的“航空生物遥测装置”和“生理示波记录装置”就成功地在1.2万米的飞行高度和300公里的飞行半径内,对飞行员进行了加速度、心、脑电图等12种生理、物理信息的遥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航空医学遥测技术的国家。
70年代初,由于歼击机高速飞行的特殊要求,飞行员跳伞的有效高度必须在300米以上才能保证安全,低空飞行遇险时安全跳伞问题变得日益紧迫。他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用模拟理论攻克了研制火箭弹射救生装置的过载曲线,在国际上首创了冲击载荷下人体脊柱动态响应模型,解决了零高度弹射救生医学难题。当年他为国家领导人毛 泽 东、周 恩 来、邓 小 平等设计和使用过的心电遥测监护仪,如今经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研制成“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我国全信息动态心电图记录的空白。
80年代中期,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群浮地生物电测量技术概念,研究开发了多种高抗干扰电生理仪器,其中“群浮地病人监护网络”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先后主持研究的19种型号生理遥测和磁记录系统,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监护、航空工程和地质地震监测等方面,成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航空医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航空医学事业的发展。
90年代后期,俞梦孙及其研究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仅用心动周期进行睡眠分析,进而发展成无电极检测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获何梁何利奖。
新闻报道
2010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 涛会见出席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代表。
图为胡主席与会议代表俞梦孙院士亲切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