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著名科学家 - 黄子固
黄子固
黄子固(1896—1958),养蜂专家,我国现代养蜂事业的先驱。他引进国外先进养蜂技术,结合我国条件,研制养蜂用具,引进优良蜂种。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和专著,宣传推广科学养蜂。开发利用蜂王浆,为振兴和发展我国现代养蜂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展开

黄子固 - 生平概况

黄子固,名国祯,字子固,以字行。1896年4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城关镇。1911年15岁时随父迁居北京。1918年毕业于北京财商专科学校,随后就业于北京协和医院会计科任出纳员。

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黄子固结识了养蜂爱好者、协和医院庶务长李俊(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建成,曾任首任所长)、总务长陈剑星、蓝雨田等人,一起从事业余养蜂活动。1919年,他们饲养的蜜蜂只有7群,完全为试验研究性质,以后逐年增加,至1922年已繁殖到20多群。他们在养蜂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经验,并认识到养蜂不仅可以陶冶身心,而且可以做为一种职业,同时通过蜜蜂的采花传粉,又能促使农林产品增产,实属一举多得的兴国利民实业。1925年,黄子固等4人毅然辞去协和医院职务,开始从事专业养蜂。

黄子固 - 中国现代养蜂事业的先驱

中国的养蜂业,据史书记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1913年开始引进意大利蜂种,实行活框人工饲养。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限制和缺少必要的技术经验,因而屡遭失败。

1925年,黄子固等在北京北新桥香饵胡同创办了“李林园养蜂场”,由黄出任场长。由于技术得当,李林园养蜂场建成后,至1929年便发展到养蜂300多群,在京郊开设以采蜜为主的养蜂生产场多处,年产蜂蜜1.5吨,经加工分装成瓶蜜发售,深受各界欢迎。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该场的营业范围逐渐扩大到内设研究部,编印有关养蜂的科普读物,传播养蜂实用技术;蜜蜡部,主要经营蜂蜜和蜂蜡产品的购销业务;蜂具部及其附设的蜂具制造厂,向全国各地供应各种养蜂用具。该养蜂场成为我国养蜂史上久负盛名,全国第一家规模较为完整的蜂业专业企业。 为了推行新法养蜂,首先需要解决养蜂重要用具“巢础”的供应问题。黄子固利用蜂具制造厂的设备,同铁花雕刻工李德成一起精心研究,仅用一年时间便于1926年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房度整齐、完全符合标准的意大利蜂种用的巢础机。当时,我国养蜂业以饲养中国蜂种(中华蜜蜂、东方蜜蜂)为主。在新法饲养外来蜂种的影响下,各地纷纷仿照,改良中蜂的饲养方法。由于中蜂个体小,习性也与意大利蜂不同,其用具必须另行设计制造。1930年黄子固研制成功中蜂巢础机。他先后研制和仿制成功的新法养蜂用具达120多种。为推广这些蜂具,他专门编印了《蜂具图说》 ,作为赠品,供开始从事养蜂者索阅,同时他还特别倡导蜂具的国产化和标准化,为我国现代养蜂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8—1930年间,在华北地区以北平为中心,受国 内外投机商影响,掀起一股盲目经营养蜂的狂潮,无数家庭小型蜂场一哄而起,遍布城乡村镇。外商乘机大量向我国倾销弱小多病的蜂群;内商则转手倒卖,层层加价,大发横财。据天津日本领事馆统计:1928年向中国输出蜜蜂300箱,1929年输出8000箱,1930年猛增到68000箱。美国养蜂比较发达的加利福尼亚州商务局也急忙决定,自1931年起向我国大量输出蜜蜂。从此美洲幼虫腐臭病就开始在我国蔓延,成为我国早期养蜂业的一大隐患。

1929年4月,黄子固联合几家规模较大的蜂场,在北平成立了“华北养蜂协会”,由金朴庵任会长。同年6月出版《华北养蜂月刊》 ,公推民生蜂场主曾仙洲主持编辑,第一期只印了20本,一年以后就发展到500本。这一年,在协会的要求下,河北省农矿厅先后公布了“通令保护蜂业”和“训令第159号:令各县县政府保护转地饲养文”。此时,黄子固已察觉到投机商唯利是图,进口的蜜蜂群势弱小,多数不能过冬,加上不懂饲养技术,病害蔓延,以及众多蜂场林立于城市,蜜粉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便及时发表了《中国蜂业前途危机》一文,意欲唤醒盲目从事养蜂者,但终于无法挽回败局。华北养蜂协会也于1933年6月,随着华北养蜂的大失败而宣告解体。

为克服当时蜂种的混杂退化现象,黄子固和曾仙洲委托范翌华,于1930年首次从美国鲁特公司购进意大利纯种蜂王10只,作为改良蜂种和开展蜜蜂育种研究的素材。此举为华北地区饲养纯种意大利蜂和品种的改良复壮,做出了有益的开端。为扩大推广良种,李林园养蜂场于1933年增设了一个养王专场,利用邮寄方式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种王1500余只,得到各地养蜂者的好评。

黄子固创办养蜂企业,研制养蜂用具,引进优良蜂种,为振兴和发展我国养蜂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

黄子固

黄子固 - 创办月刊,编写专著

为了普及宣传养蜂知识,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蜜蜂饲养的科学技术水平,黄子固于1934年1月创办了《中国养蜂杂志》月刊,并亲自担任社长和主编。该刊每期40页,内容丰富,版面活泼,切合实际需要,栏目包括:养蜂研究、发明、经验交流、调查报道、国内外蜂讯、答读者问以及国外译文等,发行全国各地。从创刊至1955年底,除因战事曾两度被迫停刊外,先后共出列13卷,146期。1956年1月改名为《中国养蜂》。同年7月,根据黄子固的申请,经农业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接办,于1958年10月移交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继续编辑出版,并由郭沫若题写了刊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被迫停刊。1977年经农林部批准, 《中国养蜂》正式复刊,并改为双月刊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养蜂专业刊物。

黄子固多年潜心于蜂学,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养蜂业的状况,于1933年离开北平南下,经武汉、南京、上海、福州、莆田、仙游、泉州、厦门、漳州、汕头、香港、广州等地,沿途考察各地养蜂情况,历时半年。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各个地区的蜜源、气候等条件对蜂群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蜜蜂的饲养管理上也应因地制宜。如华南亚热带地区,每年蜂群因越夏的损失,平均在60%以上。其原因虽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是群势的关系。所以在南方越夏的蜂群,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群势和优良的蜂王,在饲养上应保持饲料充足,注意防潮防晒,抑制蜂群活动,防止各种敌害侵扰,要用一切办法减少蜂群的损耗,以利夏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1935年黄子固又经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桐乡、杭州、肖山、诸暨、金华、衢州等地,再次南下考察,历时约3个月。两次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广泛交流与现场观摩,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并掌握了大量蜂业资料。同时,借助于精通外语的有利条件,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外资料,从而为他撰写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四季养蜂历和蜂群越夏、越冬管理法等重要论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37年7月,黄子固编著的《最新养蜂学》出版了。全书共分34篇,572面,30余万字,图表283幅,为当时我国最为完整的一部大型养蜂专著。在《最新养蜂学》卷首的第一篇“养蜂大意”中,作者用了14章20节的篇幅,向读者阐述了发展养蜂的意义和养蜂与社会之关系;在“世界养蜂状况”和“中国养蜂业史”篇章中,他分别介绍了世界18个国家和我国各个地区的养蜂状况差异以及生产技术等情况。书中在综观各地蜂情之后指出:“近来科学昌明,养蜂日益发达。现在有很多以养蜂作副业的,但是以后一定要大多数进为专业。目下的蜂场多数密集在城市,将来应当慢慢地散布到四乡,在没有蜂场的地方将来也要渐渐地普及。各地农业学校,都要加授养蜂科并附设养蜂试验场。”他的预言如今已成现实。《最新养蜂学》的中心内容是“蜜蜂的饲养管理”和“蜂产品的采收”,黄子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写作能力,介绍了蜜蜂品种、蜜蜂的生理与生活、人工分蜂与育王、蜜蜂疾病与敌害,以及蜜源植物、养蜂用具和蜂产品的采收、各地区蜂群的四季管理法等知识。该书迄今仍被我国广大养蜂科技工作者视为珍贵遗产,在一些养蜂专刊上,还经常摘录书中的有关章节,作为史料重新发表。黄子固一生曾撰写发表过大量养蜂实用技术文章,并且编著出版了多种养蜂科技书籍。

黄子固 - 组织蜂王浆的开发利用

1956年10月,在一次外事活动中黄子固获悉,在国外蜂王浆已被用作高级营养制剂,在医药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蜂产品中,王浆已成为价格最高的产品。事后,他立即查阅资料,得知同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16届国际养蜂会议上,希腊、英国和意大利的养蜂家宣读了《王浆所含泛酸的重要性》、《王浆对蛋白合成和抗脂变的作用》和《王浆对幼童营养不良的医疗作用》等论文后,一些国家便把王浆应用在药品、营养保健品、饮料及美容化妆品等方面。为迅速开辟我国对蜂王浆的生产和加工利用的研究,黄子固借用当时的社会力量,于1957—1958年,由北京养蜂场(1958年7月改名为北京家禽场)牵头,联合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医学院药理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和北京医院门诊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处、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积水潭医院皮肤科,以及北京制药二厂等有关单位,通力协作,联合攻关。此项研究的结果,于1959年4月,由孔繁荫以北京家禽场名义代表协作组,由农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在广东从化县召开的全国养蜂现场会上,提出了我国第一篇《关于蜂王浆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概括地总结了蜂王浆的生产、保鲜和成分检测、药理分析、动物试验、临床观察等方面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同时在加工制剂方面,由北京制药二厂成功地探索出利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将鲜王浆制成干粉,适宜常温下贮存的加工工艺,并制出“蜂乳片”和“蜂乳胶囊”等我国第一代蜂王浆制品。随着蜂王浆研究开发领域的不断加深和扩大,目前我国的蜂王浆已经成为养蜂生产中的一项大宗产品,年产量约达千吨,加工单位遍及全国各地,制品种类繁多,并曾两次荣获第31届和第32届国际养蜂会议授予的金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子固为进一步提高养蜂技术,增加生产,首先调整了李林园养蜂场的生产基地,为此曾多次深入北京门头沟、昌平等区县,了解山区蜜源分布和流蜜情况,选择最佳的养蜂生产场地,并在昌平县桃林村设立了养蜂试验场。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好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大江南北的气候优势,1950年他亲自携带蜜蜂100多群从北京南下,沿途随着蜜源花期经由河北定县、湖南郴州、广东东莞和广州的萝岗等地,进行长途转地饲养的尝试,往返历时9个月。通过与各地养蜂者的交往和现场研究,为打破地区性的季节限制,延长蜂群生产活动时间和增加蜂群繁殖与生产,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沟通祖国南北的长途放蜂路线。

1955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一心热爱养蜂事业的黄子固,率先申请将李林园养蜂场改为公私合营企业,并于1956年7月正式改名为“北京养蜂场”,黄子固任主管养蜂技术的副场长兼实验场场长。在北京养蜂场任职期间,他继续致力于蜂学研究,培育优良蜂种,改进蜜蜂饲养技术和革新养蜂用具等。两年内曾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了特选种王500多只,为教学仪器厂提供蜜蜂生活史标本2000多套,并设计制造出“幽暗式运蜂箱”、“增温式小型交尾箱”、“磅蜂笼”、“集中式隔生器”和“石炭酸脱蜂器”等多种现代养蜂用具。

正当黄子固业绩成熟,工作得心应手,并开始撰写《蜜蜂生态学》之际,病魔向他扑来,病情日趋严重,年仅62岁的养蜂家黄子固,于1958年6月5日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如今,我国已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养蜂大国;各种蜂产品作为天然营养佳品,得到广泛开发利用;蜂蜜、蜂王浆的产量和外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在中央和地方已经分别成立了养蜂研究所、蜂产品研究所和养蜂学(协)会。国际养蜂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日益频繁,已充分显示出我国蜂业的现代科技水平和蕴藏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前进中的中国养蜂业中,黄子固等老一辈养蜂家所创下的丰功伟绩正在弘扬光大。

黄子固 - 人物简历

1896年4月13日 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18年 毕业于北京财商专科学校。
1918—1925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会计科出纳员。
1925年 创办北京李林园养蜂场,任场长。
1926年 研制成功国产巢础机。
1930年 首次从美国引进纯种意大利蜂王。
1933—1935年 先后两次南下考察中国养蜂情况。
1934年 创办《中国养蜂杂志》月刊。
1937年 出版大型养蜂专著《最新养蜂学》。
1950年 携蜂南下沟通大江南北的长途放蜂路线。
1956年 任北京养蜂场副场长兼养蜂实验场场长。
1958年6月5日 逝世于北京。

黄子固 - 主要论著

1 黄子固.最新养蜂学.北平:李林园养蜂场,1937.
2 黄子固.养蜂始业须知.北平:李林园养蜂场,1941.
3 黄子固.蜜蜂科学.北京:李林园养蜂场,1950.
4 黄子固.人工养王法.北京:中国养蜂杂志社,1951.
5 黄子固.蜜蜂疾病.北京:中国养蜂杂志社,1951.
6 黄子固,黄文诚.养蜂学(上、下册).北京:中国养蜂杂志社,1955(1958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再版).

黄子固 - 参考资料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8/15/content_286326.htm
http://www.zjubee.com/article/culture/celeb/2008/41/08411974F0J2KFHGA620BKAE7DEE.html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