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中国工程院 - 李振岐
李振岐
李振岐(1922年-2007年),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
展开

李振岐(1922年-2007年),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1949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在前苏联莫斯科农学院进修和在美国蒙大拿大学合作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教学及小麦条锈病和植物免疫研究,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

李振岐 - 个人概述

李振岐,字兴周,1922年10月23日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父亲李松林,母亲雷氏,家有3位哥哥和1位姐姐。母教与世代务农的和睦家庭环境对李振岐的幼年成长影响较大。

李振岐1931年入小学,1937年升入河北省立遵化中学。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入中国。他看到家乡沦陷,侵略者残害人民,义愤填膺,同时,看到蝗虫经常为害,损失很大,下决心一要参加革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二要学好农业科学,把病虫害消灭掉。1942年暑期,李振岐中学毕业后,与同学一起,逃离了沦陷区,到达陕北宜川山西大学考入文学院英语系学习。1年半后,即1944年12月,独山失守,民族危机,他毅然参加青年远征军赴印度兰枷训练基地接受军事训练。1945年6月回国在昆明待命参战,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遂退伍转学至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学习。1949年5月,李振岐毕业留校任教迄今。在此期间,他曾于1957-1959年赴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进修2年,1982-1983年赴美国蒙大拿大学合作研究1年。他于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5月,李振岐在西北农学院植保系任助教并开始从事小麦锈病研究。1953年借调到西北农科所工作,1954年又回系任讲师兼系秘书。1959年自苏联进修回来后,兼任植物病理教研组主任,1962年晋升为副教授,1972-1984年兼任系副主任、主任,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于同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8-1992年兼任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1992年迄今为名誉所长。

李振岐 - 工作简历

1944-1946年 参加青年远征军。

李振岐

1946-1949年 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9-1956年 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讲师兼系秘书。

1956-1957年 西安俄语学院进修。

1957-1959年 苏联莫斯科农学院进修。

1959-1962年 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讲师。

1962-1983年 美国蒙大拿大学植病系访问教授。

1983-1986年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系主任、所长、副教授。

1986-2007年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所长、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 逝世。

李振岐 - 个人影响

1959年,李振岐自前苏联进修回国以后,主要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教学。他对教学工作一向认真负责,重视教书教人,坚持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教学效果很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他十分重视教学改革,60年代所主持的综合教学实验和近年来所主持的毕业实习改革均受到过表彰。

植物免疫学是植物病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为了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他在60年代初期就为本科生开设了《植物免疫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本门课者之一。80年代以来,根据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他又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植物免疫学》(硕士生课)和植物免疫学专题(博士生课)。1982年,他主编的植物免疫学讲义,曾在国内广泛交流。1992年,他又主编了中国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植物免疫学》。他先后培养的15名植物免疫方向硕士生和6名博士生,多数成绩优秀,均已成为学术骨干,有的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或博士生导师。

为了推动学科发展,李振岐对青年教师培养和学科梯队建设也抓得很紧。他倾注大量心血,甘为人梯,为年轻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他先后亲自培养了7名青年教师和11名进修教师,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健全了学术梯队。

组织建设是学科发展的保证,为此李振岐主持建立了大西北第一个植物病理专业学科点和植物病理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植物病理研究所有4个研究室,配备有基本研究条件;植物病理博士点由1名博士生导师增补到4名,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方向由1个扩充到4个。同时,他积极参加筹划联合申请部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系统学开放实验室”,获得了批准,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在大西北培养高级植物病理学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李振岐 - 学术贡献

李振岐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的贡献者。

1950年以来,李振岐主要从事小麦锈病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课题,发表论文108篇,主编专著3本。

1950-1956年,他与刘汉文共同主持,在国内首先揭示了陕、甘、青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在研究中,他们结合实际,利用太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为实验基地,将纵向立体实验研究与横向跑面广泛调查结合,较快地查明了陕、甘、青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海拔高度界线和条件,明确了病菌的越夏方式、地区和范围,传播途径,越冬方式和条件,以及春季流行规律,并发现陇东等早播冬麦区为秋季菌源基地和传播桥梁地带。此项研究获1978年全国和省科学大会奖。

1956年碧蚂1号小麦品种丧失抗条锈性后,给中国小麦生产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李振岐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全国协作分工要求,自1956-1990年,结合中国六批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的实际,主持并系统研究了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发现陇南为“越夏易变区”,病菌小种毒性变异为引起变异的主要原因,山区低温为引起变异的重要诱因,半山为变异的关键地带,并提出了控制对策。这一研究结果为解决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1987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振岐 - 个人荣誉

1949年,李振岐因积极护校获解放大西北纪念章。1965年,他所领导的植病教研组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曾作为代表出席省群英会。揭示了陕、甘、青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此项研究获1978年全国和省科学大会奖。1985-1989年,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1990年,国家教委给他颁发成绩显著荣誉证书。研究了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1987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他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持系统研究了天水地区和关中地区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发生软件,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和技术方案,对控制两地区1990和1991年及其以后病虫流行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此外,在秦岭植物锈病,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分子机理和大型真菌的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论文150多篇;主编、合编、合著专著7本。先后获国家奖2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奖5项。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振岐 - 主要论著

1、李振岐,刘汉文:《陕甘青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之初步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4):1-18;1957(1):33-46

2、李振岐,刘汉文:《关于碧玛一号小麦抗条锈性减退问题的讨论》,《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2):1-10

3、李振岐:《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农业科学》,1980(3):72-76

4、李振岐:《关于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的初步探讨》,《西北农学院学报》,1980(3):83-92

5、李振岐,商鸿生,阴省林等:《洛夫林小麦抗条锈病性变异问题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4(1):68-73

6、康振生,李振岐:《洛夫林10常温致病新菌系的发现》,《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4):18-28

7、宁毓华,李振岐,成巨龙:《温度对小麦品种苗期抗条锈性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1):45-57

8、李振岐,陆和平,马青等:《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芽管核染色方法的改进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85(1):1-13

李振岐 - 人物评价

李振岐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性社会活动,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农林牧渔组成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北区分会理事长,《植物病理学报》编委,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陕西省农业厅顾问等。他先后主持召开了2次全国性专题学术讨论会和3次西北区学术讨论会。李振岐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植物病理学术活动的开展和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开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振岐在植物病理工作岗位上所开创的工作业绩是显著的。他无私奉献,勇于进取,善于开拓,不断前进的精神值得钦佩和学习。

李振岐 - 参考资料

[1] 山东师范大学 http://www.sdnu.edu.cn/itc/xzhysh3.html
[2] 陕西科技信息网 http://www.sninfo.gov.cn:8083/initSnFirstPageList.do?method=initSnFirstPageList
[3] 陕西省农业专家 http://www.sare.com.cn/nyzj/new_1.asp?NewsID=63
[4] 李氏网 http://www.lsw.cc/News/d505.aspx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