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熊 - 简介
陈敬熊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邮电部电信研究所技术员,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第二至四届理事。对电磁场理论、天线和微波技术有较深研究。负责研制成功的制导天线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著有《电磁理论中的直接法与积分方程法》。
陈敬熊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1947 年 7月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毕业; 1950年 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电子学报》、《航空学报》编委;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和天线设计工作; 50年代未,他提出麦克斯韦尔方程直接解法。此法在解麦克斯韦尔方程时,无需像传统方法那佯引入辅助函数,而是以场源联系着的非齐次麦克斯韦尔方程直接求解,从而大大简化了麦克斯韦尔方程的求解过程。这种方法较之美国人戴振铎于 70年代提出的并矢格林函数法在运算上更简单,且能防止漏项。
陈敬熊历任航天总公司二院二十三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航空学报》编委。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和天线设计工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 2次,航天部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发表 40多篇论文,撰写专著1本。
陈敬熊 - 事迹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陈敬熊院士,1921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镇海压赛堰(属甬江街道)。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50年从上海交大电信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50年至1952年在北京邮电部研究所任技术员952年至1957年在通讯兵部电信研究所任技术员、副研究员,1957年至1965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所长,1965年至1980年任七机部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长,1980年被评为研究员,1995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敬熊是中国著名的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从事天线工程设计和研究四十余年,是中国制导雷达天线设计早期开拓代表人物之一。
陈敬熊50年代,为解决军事通讯天线的设计问题,在无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通过理论推导和大量实验核实,解决了这一特殊天线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军事通讯天线提供了设计依据,为中国军事通讯做出了贡献。
陈敬熊50年代末期,围绕着飞行器上天线的设计问题,他独创了麦克斯韦尔方程的直接解法,这种方法具有简便严密的特点,详细理论编入他的专著,分别解决了电磁波的传播以及微带天线等技术理论问题,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陈敬熊60年代中期,解决了中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天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但使当时二十多个即将报废的天线起死回生,减少国家损失,而且为大批量生产高性能天线提供了技术保证,从而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项度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列为第一发明人。
陈敬熊1970年,在相控阵天线的研究中,从麦克斯韦尔方程出发推导出了一整套天线的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弄清楚了相控阵天线产生的机理,这项成果1978-1979年度国防科工委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为相控阵天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陈敬熊同志结合工程实际,撰写专著一本,发表论文30余篇。他是博士生导师,也是北京大学等三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为国家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数名,为中国地空武器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敬熊院士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依赖于地面波转播的地面军事通信方面,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理论及工程设计工作,并为当时部队所采用。1959年最先提出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在地空导弹研制中解决了其部件的关键技术。其中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设计的天线系统误差关键技术的解决,获1985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由于解决了相控阵天线及特种器件的理论问题,曾获得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2次。此外还获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著有《电磁理论中的直接法与积分方程法》等。
陈敬熊 - 评价
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镇海庄市。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敬熊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50年在国际上最先提出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为弹上天线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陈敬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出专著1部,地空导弹制导站天线关键技术1985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工作给陈敬熊的第一个体会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要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有所收获,首先必须对本专业所属领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阅读一些综合性文章或资料。其次要与有经验的同志一起参加实验活动。再者还得下工厂到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陈敬熊认为,前两点较容易做到,第三点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可是恰恰是第三点正是科研成果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1964年的一天,院领导交给陈敬熊一项任务,立即去西安解决某一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不完成任务不能回来。陈敬熊知道任务的艰巨,还是一拍胸接受了。在西安,陈敬熊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与工人们一起整整干了八个月。等到问题解决,回到北京,他的夫人惊讶地发现,陈敬熊去时一头乌黑的头发,此时已经全变白了。
陈敬熊认为,科技工作者要有所创新,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要有严谨的学风,决不能人云亦云。陈敬熊是中国恢复学位制后第一批博士生导师问题,陈敬熊最欣赏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之先后生于吾乎?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小,道之所存,师所存也……’质言之,不管是谁,只要有本领就可以当我的导师。可以说精辟绝伦。”
陈敬熊热爱生活。他爱养花,家里有兰花、百合等多种植物。他爱运动,每天跑步半小时,小风小雨不间断。平常走路,年轻人还不一定赶得上他 。他更爱文学。他认为,“没有文学的生活是死的”,这是至理。文学能够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尤如呼吸新鲜空气,不仅能解除疲劳,且有时能引出灵感来。有助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名人格言更能鼓励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在他的 “院士自述”中,还引了不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