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龙桂鲁,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1987年起任教,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胡济民科学教育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Thomson Scientific卓越研究奖,饶毓泰物理奖。先后6次荣获第一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研究生“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山东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82年)
清华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
清华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
工作经历
清华大学物理系讲师(1987-1995),副教授(1995-1998),教授(1998-现在)
清华大学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组主任 (1997-2000)
清华大学物理系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所长(2001-现在)
量子信息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0-现在)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博士后(Research Fellow)(1989.3-1993.3)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2002.6-8)
教学经历
大学本科“大学物理(英文)”(1997,1998,1999春)
研究生”原子核结构与反应”(1993春-1996春)
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1994秋-2003秋)
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II”(2002春,2003春)
东亚文化(1998春,1999春)
研究领域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原子核结构
1.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量子通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量子算法
·核磁共振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
·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
2. 原子核结构
·原子核结构模型:原子核壳模型,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投影壳模型
·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
·与天体过程有关的核结构
·相对论自恰角动量投影壳模型
学术兼职
获奖
人才基金资助
1996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999年获得跟踪资助
1998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1998年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现任学术兼职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高教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超晶格与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子核评论”编委, “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1999年7月被选为英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论著
与合作者一起, 在原子核结构研究中,建立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3的微观基础理论,利用原子核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原子核结构的一些问题作作了系统研究,初步建立相对论自恰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的理论。在量子信息的研究中,提出了量子搜索算法的相位匹配,改进了Grover搜索算法;在核磁共振量子体系中演示了2个、3个、7个量子比特的算法实现,提出了几个量子通讯的理论方案,在量子信息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共计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要论文
原子核物理
1. The analytical wave functions of the SU(3) limit in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G. L. Long, H. Z. Sun,
J. Math. Phys., 30 (1989) 1937-41.
2. A new recursion relation of CFP for a system of identical bosons,
H. Z. Sun, M. Zhang, Q. Z. Han and G. L. Long,
J. Phys. A22 (1989) 4769-75.
荣誉记录
· 李代数李超代数表示及其在原子核结构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1997 (孙洪洲 韩其智 刘玉鑫 王家军 龙桂鲁)
·原子核高自旋态实验与理论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98 (朱胜江,龙桂鲁,邓景康)
·清华大学横山亮次优秀论文奖 1999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提名奖 1998
·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2004年(北京大学胡济民教育基金会,中国核物理学会)
2013年,龙桂鲁教授等完成的“量子通信和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月10日上午,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清华大学15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清华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奖8项。
由物理系龙桂鲁教授等完成的“量子通信和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龙桂鲁教授参加了奖励大会,并在大会开始前同获奖代表们一同受到了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
2017年8月1日,龙桂鲁入围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