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巴克 - 简介
罗伯特·巴克出生于新泽西州卑尔根县。他将他对于恐龙的兴趣归诸于一篇刊载于1953年9月7日发行之生活杂志上的文章。1963年,毕业于里奇伍德高中。
在耶鲁大学,罗伯特·巴克师从约翰·奥斯特伦姆,一位引入恐龙现代观点的先驱研究学者。后来巴克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起初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地球科学、解剖学,并曾于地科领域指导后来知名的古生物插画家格雷戈里·保罗。他大多数的野外调查都在怀俄明州完成,特别是在科莫崖,但他也曾为了研究恐龙栖息地而远道前往蒙古和南非。
罗伯特·巴克 - 理论
在1986年的作品《恐龙异说》中,罗伯特·巴克提出恐龙是温血动物的理论。他的证据如下:
现今几乎所有直立行走的动物都是温血动物,而恐龙也是直立行走。
热血动物的心脏能够比冷血的动物的心脏更加有效率地输送血液。因此,巨大的腕龙必定有与温血动物相同效率的心脏,才能够使血液一路向上输送到它的头部。
恐龙,例如:恐爪龙(学名:Deinonychus)的行动可能非常活跃,与温血动物的行动力比较契合。
对居住在高纬度栖息地的恐龙而言,冷血动物的生活型态无法为它们保持体温。
恐龙快速的种化和演化是典型的温血动物特性,而冷血动物无此特征。
掠食类恐龙的掠食者对猎物比数显示出温血动物,而非冷血动物的特色。
鸟类是温血动物,在鸟类演化的某个时间点,必曾发生冷血性生理转变为温血性生理的演化。恐龙自其祖先主龙类演化而来所产生的型态与生理差异,远比恐龙演化为鸟类的差异还要大,比较有可能是这种生理转变的发生时点。
温血动物在演化上较具有成为顶尖掠食者或大型草食动物的优势;如果恐龙是冷血动物,那么应该有某种哺乳动物会出现填补这块生态位;然而化石证据显示这样的生物并不存在。事实上,在白垩纪末期,和直系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相比,哺乳动物的体型反而越来越小,显示恐龙的生态位优势相当明显。
恐龙生长的速度十分快,证据可以从观察他们骨头的横断面发现。温血动物以相似的比率生长。
罗伯特·巴克 - 写作
罗伯特·巴克首先以《恐龙异说》使他受到人们的关注。 他1995年出版的小说《猛禽红》(Raptor Red)以白垩纪时期一只雌性犹他盗龙为主角,描述了它一年之中的生活。在本书中,巴克尽其所能地阐述了奔龙类已知的各种行为。
罗伯特·巴克 - 宗教信仰
作为一个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牧师,罗伯特·巴克认为宗教和科学之间没有真正的冲突。他建议非信徒和神创论者阅读圣奥古斯丁提出的意见,圣奥古斯丁提出创世纪不应由字面来理解。
罗伯特·巴克 - 虚构写照
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中,有一位留着大胡子、被霸王龙吃掉的罗伯特·伯克博士( Dr. Robert Burke),影射了现实中的罗伯特·巴克。巴克主张霸王龙为掠食性动物的说法,与另外一位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John R. Horner)的食腐动物说相抵触。根据霍纳的说法,导演史匹柏安排罗伯特·伯克在电影里被吃掉,以示其较赞同霍纳的主张;电影推出后巴克认出了他在电影里的分身,不但喜欢这种幽默的嘲讽,还告诉霍纳:“看吧,我就说暴龙是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