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鲍广鉴,男,安徽寿县人,1940年12月5日生于上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大学兼职教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
全国劳动模范,深圳建升和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人物年表
1956-1958年就读于上海焊接技术学校;
1958-1992年在中建三局一公司工作,历任班长、技术员、车间主任、项目经理;
其中:1985年在日本川崎制铁株式会社进修;
1992-1994年任中建三局泰国经理部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4-1996年任中建三局一公司副总经理;
1996年任现职;
其中:1999年参加CIOB培训。
人物事迹
先后主持承建了我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我国第一幢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当年亚洲第一高楼暨我国第一幢300米以上建筑——深圳地王商业大厦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主体工程;主持承建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二期、一期(改扩建)航站楼、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深圳会展中心(B标段)、沈阳博览中心、广州新体育馆等大跨度钢结构工程;主持承建了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文化中心等复杂异型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发展中心、深圳地王商业大厦钢结构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二期)工程获国家鲁班金像奖;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二期)、深圳市文化中心、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获我国首届建筑钢结构金奖;深圳发展中心、深圳地王商业大厦、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深圳文化中心、广州新机场航站楼、广州新机场飞机维修库等6项钢结构施工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其主持开发的二氧化碳保护半自动立焊、斜立焊工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超厚钢板焊接工法和大跨度曲线空间桁架滑移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参与编写了《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修订),在国际国内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若干论文。
系中国钢结构协会焊接分会、房屋钢结构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土木建筑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着,全国劳动模范。
1997.5.9《深星时报》及1997.8.12《人民日报》分别称之为“中国钢厦第一人”、“钢结构之王”。 先后主持承建了我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我国第一幢全钢结构建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当年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商业大厦、北京市最高建筑——北京银泰中心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主体工程;
主持承建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A航站楼及B航站楼(改扩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深圳会展中心(II标段)、沈阳博览中心、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广州新体育馆、南航飞机维修库等大跨度钢结构工程,其中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的航空港,深圳会展中心是深圳最大的单体建筑,沈阳博览中心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南航飞机维修库是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库;主持承建了澳门文化中心、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文化中心等复杂异型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文化中心是我国最大的树枝结构工程。
7项工程(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二期、深圳文化中心、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以及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深圳机场B航站楼改扩建、卫生部北京医院、南航飞机维修库)分获首届和次届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
其本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3项(深圳发展中心施工技术、深圳地王施工技术、复杂空间钢结构综合施工技术),国家级工法成果3项(超厚钢板现场焊接工法、大跨度曲线空间结构滑移工法、大跨度屋盖钢结构胎架滑移工法),国家发明专利1项(二氧化碳立焊、斜立焊工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深圳发展、深圳地王、深圳机场A航站楼、广州机库、厦门会展、广州体育馆、广州新机场航站楼、深圳文化中心,其中1等奖4项)。
被新闻媒介誉为“中国钢厦第一人”,并荣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
人物著作
1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 1992 参编
2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1998 参编
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02 参编
4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参编
5 钢铁铸就辉煌 1997 第一 何成旗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6 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安装技术 1996 第一 中日韩钢结构技术交流会
7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1996 第一 海峡两岸营建业合作交流会
8 攻克二氧化碳立焊、斜立焊难关 1997 第一 北京国际QC小组会议
9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1998 第一 国际钢结构协会年会 西班牙
10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与施工 1998 第一 中国钢结构防火协会年会
11 深圳机场扩建航站楼屋盖钢桁架滑移施工 1998 第一 施工技术
12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钢结构综合施工技术 2000 第一 钢结构
13 双悬挑屋盖结构双塔机退吊施工工艺 2000 第一 施工技术
14 椭球形钢骨架制作安装及超重钢梁的简易吊装技术 2001 第一 钢结构
15 深圳文化中心黄金树铸钢结构安装综合技术 2002 第一 施工技术
16 广州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安装综合技术 2003 第一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17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5-2003) 200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审定专家
18 广州飞机维修库钢屋盖整体提升技术 2004 第一 施工技术
19 钢结构施工技术及实例 2005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滑移施工技术 2005 第一 施工技术(2005-10)
21 空间钢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提升技术 2005 第一 施工技术 2005-10)
22 复杂空间钢结构焊接技术 2005 第一 施工技术(2005-10)
23 复杂空间钢结构测控技术 2005 第一 施工技术(2005-10)
24 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2005 第一 施工技术(2005-10)
25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 参编 进行中
26 钢管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参编 进行中
参与工程
主持及参与工程项目
1、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1986-1987年,鲍广鉴同志担任我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高165米,总建筑面积75120平方米,钢结构总重11049吨)项目副经理,主持钢结构工程施工。工程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130毫米厚钢板现场焊接填补了我国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被评为国家级工法。该工程为中建总公司及我国钢结构建筑确立了高起点,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称它的建成为我国现代钢结构建筑实现了零的突破。
2、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1989-1990年,担任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146米,总建筑面积92800平方米,钢结构总重10740吨)项目副经理,主持钢结构工程施工,工程质量获上海白玉兰奖和国家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是我国现代钢结构建筑趋于成熟的标志。
3、深圳地王商业大厦
1994-1995年,主持承建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高建筑——深圳地王商业大厦主楼(总高383.95米,建筑面积149700平方米,钢结构总重24500吨)钢结构工程。工程仅用12个半月即实现封顶,施工速度最快达到两天半完成一个结构层,被新闻媒介誉为“新深圳速度”。工程质量优良,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伤和死亡事故。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施工中采用的二氧化碳立焊、斜立焊技术为国际首创,获国家发明专利(ZL 96 1 07082.X)。深圳地王大厦是我国现代钢结构建筑成熟的标志,是我国建筑水平从一般超高层迈向世界级摩天大楼水平的标志。
4、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二期
1998年,鲍广鉴同志又领导施工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二期钢结构工程,获国家鲁班金像奖和我国首届建筑钢结构金奖。目前,他正领导施工北京市最高建筑——北京银泰中心钢结构工程。
5、深圳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
国内首次采用多点支承曲线钢管直接汇交点空间桁架结构,钢屋盖投影面积26825平方米,桁架跨度135米。施工创造性地采用滑移工艺,技术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跨度曲线空间桁架滑移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6、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建筑面积147953平方米,钢结构总重14500吨,全部为国产厚钢板。主楼屋盖双向外挑35米,采用块体单元扩大无支托组装技术安装。施工技术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7、广州体育馆
总建筑面积95748平方米,屋盖的长轴和短轴为160+110米。施工技术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8、广州新白云机场(国内最大的机场)一期航站楼
建筑面积147640平方米。鲍广鉴领导开发了桁架与胎架整体曲线滑移工艺。施工技术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曲线滑移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中建总公司系统获得最高评价的施工技术。该技术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获我国首届建筑钢结构金奖。“大跨度屋盖胎架滑移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9、广州新白云机场飞机维修设施(我国最大的飞机维修库)
建筑面积103413平方米,钢结构总重9250吨,机库大厅跨度为100+150+100米。施工采用“大面积钢屋盖多吊点、非对称整体提升安装技术”,鉴定结论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获第二届建筑钢结构金奖。
10、深圳会议展览中心(深圳最大的单体工程)
总用钢量3万吨。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巨型双箱梁—钢棒拉杆组合结构形式,施工技术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深圳市少年宫
深圳四大文化设施之一,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几乎汇集了所有建筑结构形式,有“建筑结构博览会”之称。其中大型空间椭球体安装国内尚无先例。
12、深圳市文化中心
深圳四大文化设施之一,建筑面积86000平方米,其音乐厅和图书馆门厅采用国内没有先例的大型树枝结构。鲍广鉴领导开发了“铸钢节点枝状空间钢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工程获我国首届建筑钢结构金奖。
1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标志性建筑
全铸钢约300吨,高50米,钢板厚达150毫米,造型复杂,建模困难,缺少设计参数,没有现成的规范可以引用,施工难度大。经鉴定,“本工程在铸钢特种结构的设计、安装及焊接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国内超厚板铸钢结构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工程荣获2004年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
14、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建)
结构高度目前居世界第一(共104层、高492米),钢结构总用钢量64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