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明朝文学家 - 于慎行
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 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编纂《兖州府志》。
展开

人物简介

  明万历年间,诗人各标诗说,争鸣激烈。

  山左名家公鼐、于慎行、冯琦三人均为馆阁重臣,诗文、学问冠名山左。公鼐与冯琦少年即以文才并称“齐地二彦”,于慎行与冯琦被《明史》推为山左文学之冠。三人并称“山左三大家”,歃血骚坛,标举“齐风”,倡言革新,走上了与复古相异的道路。

  “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于慎行(1545年11月3日—1608年1月9日),字可远,更字无垢,号谷山,世称于阁老。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1545年11月3日),卒于万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608年1月9日),享年六十三岁。于慎行祖籍山东文登,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乡试中举。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 

  隆庆二年(1568)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参编《穆宗实录》,遂破例以史官充日讲官,侍讲侍读学士。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

于慎行

  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讲课完毕,神宗让人拿出许多历代字画,叫他们赋诗题字。于慎行字写的不好,只好自己作诗,请人代题,并当众承认自己写不好字。神宗很赞赏,当即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明朝中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明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张居正个人作风独断专行,钳制下僚、压制百官,引起朝中文武官员普遍不满。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恣不法,被下狱谪戍。同僚皆畏张居正之势,不敢再见刘台。于慎行不管这些,亲自登门看望刘台。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神宗予以批准,举朝大哗。于慎行与其他大臣一起疏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张居正很不高兴。一次,他见到于慎行时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学生之一,我平时待你不薄,没想到你也这样对我!”于慎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啊!”不久于慎行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为礼部尚书。

  于慎行担心张居正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但张居正没有听懂他的话。因与内阁首辅张居正失和,称疾回乡。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去,反对他的势力执掌了朝政,左右了神宗;于慎行被重新启用,官复原职。这时,张居正遭政敌攻击,死后被剥夺封爵,籍没全家。于慎行在这种情况下,不避嫌怨,已恳挚的语气写信给主持此事的丘橓,整个万历一朝,鲜有人为此鸣冤的,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书一封,洋洋千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实堪可怜,望予关照。即请他照顾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其中有一段话,很是值得深思。“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其实,历史之遗、官场之中,这种事还少吗?“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政治这种事,大抵都是会玩过头的。于慎行当年是张居正选定的帝师之一,但曾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正是于慎行,却敢担生命之虞,公开站出来为张居正主持公道。此后,明朝又有两个皇帝,“渐进式”地替张居正平了反。这就是天启二年(1622)的明熹宗,以及崇祯三年(1630)的明思宗。而其时主张替张居正平反的大臣,比如,礼部侍郎罗喻义、左都御史邹元标等人,有的受过张居正的贬斥、甚至被张居正打断双腿终生残疾,但是他们都没有公报私仇,依其政治品格主持公道。都是值得称道的,此举得到时人的称赞。丘橓给张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够的土地。于慎行的高风亮节、正直品德、君子之风、古道热肠受到朝中一片赞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他升任礼部尚书。

  恰在这时,朝中产生了“国本之争”,他也被卷入其中。万历帝的皇后无子,王妃于十年(1582)生皇长子常洛,此时已经9岁;郑妃于十四年(1586)生次子常洵。由于封建时代把立太子看作“国本”,于是发生了重大争论。

  大臣们认为按“无嫡立长”的原则,应立常洛。而神宗喜爱郑妃,不喜欢王妃和她这个儿子,他想立郑妃所生的皇次子常洵为东宫。但是,王妃名分在郑妃之前,神宗不好把这一想法明说,故而迟迟不立太子。满朝文武见皇长子日渐长大,不能正位进学,非常着急。自万历十七年起,不断有人提出立储问题,请神宗早建东宫。于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对此事义不容辞。万历十八年(1590年),他连疏极谏,请早立太子。神宗非常生气,再三降下严旨,责备于慎行“以东宫要挟皇上。”于慎行说:“册立之事,是臣部职掌,我如果不说,是为失职。请皇上速决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神宗很不高兴,大骂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乱国本”,把礼部大小官员都停了俸禄。正在这时,发生了山东乡试泄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职,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获神宗批准,归隐故乡。他家居10余年,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神宗皆不允。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宫已立、国本确定,廷推内阁大臣,他又被重新起用,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即担任宰相。这时候,于慎行已经年老体弱,重病缠身,经再三推辞不允,只好离家上路,勉强到京进谒。时,于慎行由于长途跋涉,身心疲劳,已有疾病,谢恩时,拜起不如仪,遂上疏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到京13天就病逝于京华官邸,年6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追赠光禄大夫增少保配秦氏累封淑人 。于慎行一生以他笃实、忠厚、正直的品德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他“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明史》本传,下引同)(意即:他的学问有根基,贯通百家,熟知典章制度,记典论史,平实允当)。他明习典制,朝中礼制多是他亲手修定。他的诗,典雅而清新,为时人所重,被推为万历词馆之冠。神宗一朝公认他与临朐冯琦为“文学之冠”。被誉为“人品事业,宇内第一”。在家闲居16年,他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写成《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尘》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谷城山馆诗集》20卷和《谷城山馆文集》42卷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回乡家居时,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他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用。

墓地简介

  于慎行墓地,在于氏祖茔前。是于慎行死后万历皇帝敕建的,占地60余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墓前甬道两侧,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石虎和华表各两对,华表上雕有望天吼华表高约20米,周身云纹,手可插入从而可攀缘而上——精美绝伦。上面蹲有怪兽,名“望天犼”。此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六五年三月四日”,距离它灰飞烟灭的时间已经很近很近了……。石刻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墓地前门外有两高大石狮,雕刻精细。生动逼真。前门外还各有两块石碑,东阿县令监立,东边碑额书“恩光金壤”,西边碑额书“崇溢春秋。”墓前建《帝锡玄卢》坊一座,并刻有万历御书“责难陈善”四字。石坊两边立有十三块碑,每块碑皆在前文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为圣旨碑,其中有一块无字碑,据说是传圣旨碑,即圣旨来后,挂于碑上。《于文定公墓碑》由邢侗书写。墓内除去植柏树等外,万历还御植白皮松,此种松树为希有树种,至今仅存44棵,在全国仍属集中面积最多的。

  于林的过亭没有亭子,但却在四角各刻有“降龙獭”,这在众多的林墓中,也极为少见。于林的过亭为什么有降龙獭?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师,人们把过去的皇帝比作龙,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还有他能降服“龙”,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其二,由于于慎行既是明朝诗人、文学家,又是三代帝王师,在当时来说,他虽不是帝王,但却也是个举足轻重极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自己称为自天而降的一条龙。其三,安在这里的“降龙獭”还起一个“避雷针”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扰。

  该墓地有如此大的规模,是万历恩准,并按一品官例给他这位教师建的,当时并派刑部郎中金继震等亲自护送。工部侍郎刘元霖奉旨遣通政司在右通政王永光亲自建造。于慎行的得意门生邢侗在于慎行去世后,帮着求敕,求谥及办理丧葬诸事,于慎行墓地及神道碑刻多由他书写,直到把墓地建筑全部完成。

官宦世家

  古东阿县城(现平阴县东阿镇),为春秋时谷城旧地,是齐相管仲的采邑。楚霸王项羽也埋葬在此。《汉书》、《水经注》等均记载谷城有三归台,现遗址尚存。《左传》记载,齐鲁等藷诸侯国多次在此期遇、会盟。汉设谷城县。张迁曾在此任谷城长,故有著名的张迁碑。谷城山即今黄石山。秦未隐士黄石公圯桥授书后,居于此,更名黄石山。明洪武八年,因黄水为漶,东阿县迁于此至解放初。于慎行以家乡居此而引为自豪,所以他的诗集、文集等多以“谷城山”为名。此时的于氏家族因世代为官,又出了于慎行这位阁老爷,使于氏家族声望达到顶峰,也成为当地之望族。于氏祖居登州府文登县赤山盘龙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三年)由一世公于深(同胞弟兄四人深、浅、海、河)迁东阿杨柳渡(东阿县杨柳乡),即现黄河西聊城市东阿县杨柳,因是始迁之祖,后世故称一世公。一世祖于深生子于忠,为于氏二世公。字楮村,为邑三老。 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班固《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叶向高《于慎行墓志铭》:“高大父忠,为邑三老。”王锡爵《翠峰于公墓志铭》:“一世公生忠,为乡三老。”(按,道光本《东阿县志》卷二十一刊载此文作“邑三老”)。二世祖于忠生三子,长三世祖隆、次三世祖盛、三三世祖时。

  三世祖于时(1465—1537):字世和,号翠峰,封寿官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长住云翠山下。此后,于氏家族便迁于黄河东居住。三世祖于时为人忠厚,乐于助人,深得乡里称颂。于时为于慎行族支的三世公。王锡爵《翠峰于公墓志铭》:“公为人大度,有才气,所交皆豪长者,竟自致百金产,缘手散失略尽……而兄坐法当死……公慷慨自诣吏请代。吏怪之,已试问,知为出分弟,益大惊,使前毕其辞。而公涕泣对曰:u2018某不幸早孤,兄鞠之成人,某视兄犹子视父也,子为父死无所辞。抑兄未有子而某有子,死何疑?吏疑其诈,即佯许出其兄于狱。公望见兄,大恸曰:u2018兄果出乎,吾得死所矣!u2019趣自着械入狱,不返顾。吏为之泣,竟两释之……尝行道上,拾遗钱归而悬之门,以待其人至还之……邑民故苦赋,公具条便宜,为白直指前,得宽减而赋不失额。尝数称往古事,教道乡里。乡里有疑事,若斗讼,吏不能决者,往往质平于公,公所平曲直甚侃侃,而尤以温良岂弟得人欢……性雅好渔,已忽感古人阴德事,取渔具焚之,其笃行至此,年七十,以布衣为乡饮宾,里中贵人皆为公逡巡让左,无怍容。后奉诏予冠带,而公之第五子某举嘉靖壬子乡试。”东阿县志,即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于时生五子,长子于玺,次子于壁,三子于莹,四子于瑶,五子于玭。

  四世祖于玭(1507—1562):字子珍,号册州。自幼聪惠。曾在副都御史刘隅等所办的东流书院读书。十三岁即考取庠生。又补廪生,后又在山东生员竞考中获第一名,被称为神童。十七岁中嘉靖戊子科举人,先后为许州、静宁州知州。因他判案公道,断案如神,又体恤百姓,并亲到民间放赈救贫,众皆交口称颂,三年后升平凉府同知。又三年后,因政绩卓著,再升庆阳府知府。累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一年壬子(1552年)辞官归。朱赓《朱文懿公文集》卷六《于册州先生传》:“先生生而岐嶷,十岁能为文,即禀学于邑中丞刘公所,刘公大异之……年十三,从翠峰公避仇泰安,人有言先生泰安守者,守以白学使姜公。姜公召试之,奇;杂诸郡邑中试之,愈奇,乃廪学宫载归济南,所至人聚观,诸藩臬争迎入舍,赐笔札,车常满,齐鲁间称神童云……去之东流泉,益力学,厚自淬琢,行常带经,止则诵习之,至躬自汲炊,不为悔。弱冠举于乡,五上春官不第,遂谒选,领许州……补陕西静宁州……满考迁平凉府同知……时督府稔知先生可属大事,方表为庆阳守,而先生顾郁郁思归……上书求去,不俟报去矣。先生守二州佐一府,去皆见思,各肖貌祝之……平生不问产业,好读书,工古文词,以作吏,故著述不多,今其集有六卷,存于家。”(明天启刻本)殷士儋《金舆山房稿》卷十《陕西平凉府同知册川于公墓志铭》:“余雅闻济南长老称说于公少年岐嶷,美文词。读公太史状,即古所称南阳朱季何以加焉。两扑巨豪,谈笑擒之,从容陈语利害,千乘之主改颜巽谢,气雄万夫矣。而斗酒自奉,甘蔬茹薄,俨然儒生,又何难于解官归也。”(万历十七年邵陛刻本)贾三近《于氏家藏诗略序》:“余髫稚时,数从家大人闻册川翁童丱称神,落笔万言,翩翩李供奉之流也……翁诗二卷……翁古诗直逼汉、魏,近体当于武德、开元中求之……翁官南州西土,所在有惠政,吏民尸祝,类朱仲卿;投绂归田,家徒四壁,澹然诗洒,类陶靖节;殷殷种德,卒应高门,如持左劵,类君家于公。”(见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十八)邢侗《于氏家藏诗稿后序》:“我册川翁,夙蕴瓌奇,天挺间世,薄生人之常恋,营竹素之令图。虽复稍婴轮鞅,而冲襟雅韵,一寄之诗。思既川腾,辞亦林蔚,朝华夕秀,丹霞之气,以舒写物伦,类黄钟之律……今览兹集,即言不相袭,格以类殊。而究厥体裁,率沈雄朗润,妙入元解,盖缘本乎天趣,发之性灵,是以机动神随,意无乏绪,微云河汉,抑亦庶几秋水芙蓉。畴庸雕饰洋洋乎,纚纚乎,斯已奇矣!”(见同上)于慎行《谷城山馆文集》卷三十四《先考遗集跋语》:“先考赠宗伯公,少负才名,数奇不偶,薄游关陇,官业萧条,平生赋咏撰述,遂多散佚残编,旧箧中馀二三,未尽其大都也。往岁,邢子愿氏略取二卷,刻于南宫,李北山先生及中立王孙裒集海岱名家,皆有采摭。及同年张子阳氏来,索全稿刻于安州,始幸有成集矣。悬车之日,奉归家塾,守舍不戒,烈于赤熛,每每谓怅然念之,不忍手泽之复湮、家学之终郁也。爰取安州旧本,重加校定,锓而藏诸祏,使子子孙孙永有遵奉云尔。先考文宗《国》、《左》,以冲和典奥为体,而不尚浮夸;歌诗雅澹湛深,取法韦、杜,视促数绮丽之调将凂焉。盖能自得于古人之矩,而非求合于流俗者。守丞边郡,周旋幕府,值西陲有事,参与行间,故塞上之咏为多云。”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四《古绩》:“玉堂振藻坊,在县前桥头,万历年为平凉府同知于玭建圯。”卷七《泰安府志东阿所祀乡贤》:“明兵部尚书张本……平凉府同知于玭……”《书院义学》:“东流书院在城南十五里东流泉上,即故洪福寺也。嘉靖中拆毁淫祠,改为书院,祀宋儒周、程、张、朱五贤,以……明参政刘约、员外郎刘田、都御史刘隅、同知于玭配今院祀。”卷十七《著录》:“《诗略》二卷,于玭著。”按,于玭著述今佚。其原配便是刘隅兄,进士刘田之女,诰封淑人。生四子,长子于慎动,次子于慎思,三子于慎言,四子即于慎行。于玭又娶一侧室黎氏,生五子于慎由。

  刘太淑人(1506—1555):东阿苫山人,(即现东阿县刘集镇东苫山村)。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十四:“刘淑人,户部郎中田女也。幼好学,静慈孝恭,孝经诸史,靡不遐览。长适平凉同知于玭,生五子。(按,经考实为四子,即慎动、慎思、慎言、慎行,第五子慎由,系妾黎氏生。于慎行《谷城山馆文集》卷二十四《亡弟稚川茂才墓志铭》:“少弟无欺者,名慎由,庶母黎孺人出也……先妣淑人,有四男一女,皆已成立,而会府君客游陇西,卜簉金城,孺人在侍,逾年归里,举弟于舍。府君为其少也,貌清而慧绝,锺爱之。淑人之爱又甚,朝夕抱弄膝上,口枣粟啖之;夜则置诸怀而卧;时啼不休,辄为披衣起坐,至申旦不寝。孺人性卞善,折梃笞儿,夫人闻辄谯之:u2018若母敢笞吾儿也!u2019出则携以自随,时诧内党:u2018此吾老生儿!u2019兄娣以淑人爱之,故亦忘其异母出者。”又同书同卷之《亡兄阜泉处士墓志铭》:“于氏自海上西迁,四世而为先考宗伯府君。府君五子,妣淑人出者四。”《亡兄太学都讲航隐先生墓志铭》:“吾家故居海上,西迁四世而为先宗伯府君。府君举五子,先淑人出者四焉。”)经书皆其口授。三子慎言,嘉靖壬子举人。四子慎行,官至东阁大学士,谥文定。其诸子皆为邑名士。淑人随夫任秦雍、河洛间,题咏甚多。”

  这个时侯的于氏家族,可以说是自他们迁居东阿以来至今六百余年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创造这个辉煌家族史的主要人物就是于慎行父子、兄弟及儿侄等几代人。最使于氏后人引为骄傲的当然是于慎行。至今,他的后人均尊称他为“阁老爷爷”,各地族系的族长们每到过年仍把阁老像请出,供奉。除于慎行外,于氏其他显赫人物也使于氏家族如锦上添花。

  五世祖于慎行父亲于玭已解绍。于慎行长兄于慎动(1528—1588):字无咎,号阜泉,小字双喜。是他弟兄五人唯一居家为农,料理于家农事的。性静儒雅,喜泉水,号阜泉,晚年筑屋山水间闲居,赐礼部儒士,受乡人尊敬。配陈氏,六十一岁卒,生三女。于慎行《亡兄阜泉处士墓志铭》:“出就外傅,不乐学书,据案呻吟,视日早暮。及读稗官小史,入耳辄记,终不复忘也。府君、淑人,相谓长子家督,固宜使司筦籥……而为兄纳妇,使居田间,岁登所获,以共膏火。伯兄弗乐也,曰:u2018丈夫生不成名,终不作田家儿,从五挬蹄涔求活。u2019日召褐父洒人,拍浮笑呼,口占歌曲,顷刻数百语,左手持杯,右手击案为节,穷日夜虞乐未厌……初兄衣布衣,及行游长安,为受儒士冠带,号为傅小侯,伯兄亦弗乐也,曰:u2018业已浮湛田里,即着犊鼻,何至举阿堵物博一士冠,令市儿睇笑。u2019强为第一服,斥不复御,而衣故布衣日饮,宾客及门,辄走自闭,不称仕人兄也……宗伯北海冯公觞之,其辞曰:u2018于长公达人非酒人也……长公学不慕儒,隐不谋生;入赀为儒士,例得受秩,弃而去之,亦有汉阴漆园之指耶。故达人非酒人也。予因而为铭曰:其生也不事也,自以为适;其没而不烝也,世以为戚。己之所适而世之所怛,然而愁世之所戚而己之窅然而休,此其与人者睽而与天者游与,故曰达人。”二兄于慎思(1531—1588):字无妄,号航隐,又号庞眉生,小字襕衫。东阿诸生、太学生。善古歌行,尤工古赋,有《庞眉生集》、《群书题跋》等。受其父影响,少年负志,博览群书,尤爱兵家著论,且记性极强,过诵而不忘。家居东阿西济水与大清河交汇处的王庄,即现班鸠店镇王庄。曾随父戎边。受大中丞张子立青睐。十九岁入乡试时,因考场兵备森严,强令考生解衣光脚,视考生如犯人,因而恼怒,从此不再科试。万历十五年,于慎思入京师,居于慎行官坻,“欲试词林游太学,”不幸逝世于京师,享年五十八岁。朝中各部,皆去挽吊。留有著作《庞眉生集》,于慎行为其作序。所作《石淙记》、《游监山记》,是描写洪范山水的好文章。因他钟爱褚村石淙景致(即今洪范镇纸坊村东南),特在此构筑别墅,会四方文人墨客赏景赋诗。于慎行也常到此处闲居。于慎行《夏日过二兄石淙别业二首》中赞其景致道:“桃花落尽武陵溪,碧草芊芊岸柳齐。洞口主人今不在,青山如画鸟空啼。”至今石淙遗址尚存。元东平路严实书“石淙”二字尚存。于慎行的同窗挚友,万历进士,累官大理评事,工部尚书的朱维京(字可大)题写的“石淙漱玉”犹在。于慎思配陈氏,生一子于綮、庠生。綮生一子名元广,庠生。于慎行《亡兄太学都讲航隐先生墓志铭》:“先生生有异质,跌宕负奇气。年十六七即遍读群书,日课一帙,凡诵数十万言,率能记忆。工为文赋,尤嗜《离骚》,亦好兵家……己酉乡试,先生年十九……故事士子入闱,解衣裸跣,陈兵夹索。先生叹曰:u2018此录囚耳,安取礼士?u2019念欲弗入,恐见不能,入而著义七篇,楷书如法,故为不具草。出则走城西伎馆,大醉累日,长歌而归,誓不从诸生试矣。后三年壬子,无择偕计上,府君在平凉得报,怡然曰:u2018少者既举,长者可坐待也?u2019归而督课先生。先生亦自念长大,无致身策,不得不俛首一经。于是始帖括读书,焚膏呻吟。然自其少年时,独好古文辞,即勉为举子业,终不能工,人亦弗善也……及不肖行仕二十年,先生且老又病酒,稍衰,犹屣履诸生中……及岁丁亥,乃驰至长安,入赀游太学,从博士诸生一再抠衣,辄愤邑不自胜,然业已就之,无如何也……先生为人魁梧长大,渥颜丰顺,谈说经史,擘画世事,奇伟不凡……为文奥雅雄浑,取法迁史,而不事模拟,为一家言。诗工长歌,喜孙太白。常楼居之,调至为骚赋,沈酣楚声,尤非俗好所及。而近体声病,则时有出入焉。亦间为元人乐府,大有风韵,多从狭邪中得之……吾两兄皆异才也:先生博物闳览,贯穿百家,而精丽少谢无择;无择文词瓌钜,挥翰辄数千言,而多识不及先生。然皆文苑之英也……先生著述,可十馀种,校其一二梓之,他不能遍也。”(《谷城山馆文集》卷二十四)于慎行《庞眉生集叙》:“先生渔猎最博,论议最豪。然其为文,茹古涵今,自立机轴,气骨本迁史,体裁出昌黎氏,雄浑渊博,苍然古色,宁违绳削,终不肯雕刻字句以兢周容;所乏者,栗密耳。诗善古歌行,好常楼居,孙太白之调,骏发踔厉,有足喜者。近体不纯于唐,亦不落宋,至傍人口吻,龋齿效频,亦薄不为也。少时喜读《离骚》,其为骚体甚富,稍长亦复弃去。尝以数首呈文宗吴霁寰公,吴公谓其u2018真得楚声,可霸骚坛u2019,非谩语也。先生虽游于艺文,志在取世,尚论古豪杰人,于唐慕郭无振,于宋慕张忠定、陈永嘉,议论押阖,又慕苏氏父子,其志趣可睹矣……先生遗稿,自题《庞眉生集》者,尚可二三十卷。及行归田,颇多暇日,乃从于綮索取之,亦多散佚于残编断简中,定其可读者若干首,付綮梓之家塾……先生又工为宋元词曲,深研其声病,谓:u2018近代所为,即被之管弦,于古无当也。而成文之音亦寡,又半从狭邪得之,乃其愤邑之志借以抒写,有足怜者。自宋诸名家,皆以乐府入集,亦文之一体,不可废耳。u2019他所论著,有《剑术》、《说林》、《兵略》、《八阵图解》、《诸家要略》、《论文博采》、《群书题跋》,虽施之当世,未必尽合,而能掎摭千古,成一家言,亦必有识之者。然不能尽梓也。”(《谷城山馆文集》卷十二)道光九年本《东阿县志》卷十四《人物下》:“于慎思,字无妄,郡丞玭之子也。年十六七时,从父之关中,过古秦汉陵墓、宫阙之墟,辄击剑悲歌,洒泪徘徊,不知者目为狂生,慎思自谓不狂。尝为安边策欲上之,不果。省试时,见陈兵夹索,以为非待士礼,愤不入;即入,故阙其草而去,遂逃于酒间,曰:u2018吾不从科名进矣!u2019所著有《庞眉生集》。”朱观熰选刻《海岳灵秀集》:“无妄集中,《望岳吟》、《河平谣》诸篇,天才跌宕,笔阵激跃,有太白风骨。”(隆庆五年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二百七十九《别集类存目六》之《庞眉生集》提要:“是集诗七卷、杂文八卷、乐府一卷,皆有纵横排奡之气,而颇涉粗豪。”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上:“东阿于慎思,号庞眉生,文定公慎行之兄,诗才情过文定,尤工古赋。”(《四库全书》本)

  三兄于慎言(1536—1564):字无择,号冲白。十四岁,入省试,虽御史赞其文,但参政万豫章,见其年青不予入取。后又赴省闱,被举为高魁。十七岁中嘉靖壬子科第八名举人。未入仕,后因会试落榜,心情怨愤,年二十九岁卒。著《冲白集》传于世。娶李氏,生二子,长名系,庠生。次子名绍,附贡授河南开封府经历。绍子鸿勋,拔贡,授推官,改授知县,赠文林郎。有《冲白斋存稿》。于慎行《亡兄乡贡进士冲白先生墓志铭》:“年甫十四,列为学官弟子,即应省试。御使读其文,辄见嗟异,议且入彀,参政豫章万公讶其太少,曰:u2018此儿国器,毋遽以一第盈之。u2019而以其卷传览,诸公声烨然噪济上矣……壬子,年十有七岁,归自关中,诣试省闱。故大司空豫章李公为济南太守,得其卷奇之,以呈御史,御史程公举为高等……明年癸丑,都试报罢……己未、壬戌再上再罢……迄岁甲子,先生有所愤邑而病,病几三月,以七月十三日卒……先生为人修长玉立,风骨矫矫,天才警敏,落笔千言,河倾泉涌,纸上作刺刺声。其为制义七首,率不至日中而就,未尝涂改。或操翰牍求言,即问作何书法,且撰且书,己,付其人去,亦复不自记也。外叔祖刘公故善章草,先生能继其法,篆隶行楷,并皆精妙。其为古文辞,庄丽遒美,喜作六朝俳体,然自谓非其至也。歌诗爽朗不群,飘然有凌云气,而矩裁未成。天不假年,嘉禾不秀,岂不惜哉……搜罗遗草,仅得三卷,梓诸家塾,俾子孙藏焉。”(《谷城山馆文集》卷二十四)于慎行《冲白斋存稿叙》:“先生才高而俊,学博而精,发为文辞,探源《国》、《左》,托体六朝,埒近世黄五岳、皇甫司勋之法,然自谓应世之作,非其至也。歌诗舂客遒雅,取裁盛中,以为u2018学杜不成,且落宋人恶趣u2019,此固卓有所见,非拾人咳唾者。而存稿寥寥若此,其故难言矣……悬车多暇,爰搜遗草,略加是正,以梨枣存之。摭拾无几,不忍芟也。”(《谷城山馆文集》卷十二)道光九年本《东阿县志》卷十四《人物下》:“于慎言,字无择,玭之叔子。为人孝友耿介,不逐流俗。资性颖敏,迥绝常人。其为文赋,下笔千言,顷刻立就。年十四入省试,未午呈卷。参政万阅其文,大奇之,以呈御史,为其少,不选。又三年壬子而举为东省魁,年十七矣。慎言尝从陕西,还渡黄河,其前二舟皆覆,舟中人号啕痛哭,慎言闭目危坐不动,竟全舟以济,舟中异之,相率罗拜曰:u2018郎君福人也。u2019是年遂领荐。其后十馀年卒。所著有《冲白斋存稿》。书法篆隶诸体皆臻其妙。”

  于慎行(1545.11.3—1608.1.9),享年63岁。字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号谷山,世称于阁老。明代东阿(今属山东省平阴县)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及第,选庶吉士,先后曾任修撰、侍讲、左谕德、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学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十四岁,试童子科,六人为首。十七岁入进士弟,授翰林院庶吉士,破格授翰林院编修。擢升经筵日讲官,后累升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谷山笔麈》、《兖州府志》、《东阿县志》等百余卷留世。他娶妻秦氏,累封淑人。关于两人婚配,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泰安萧大享所撰秦氏墓志铭中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说秦氏父母在一天同时做一梦。梦见“五色云中有两锦衣儿,同乘一龙而翔天际,下立一朱衣指以示翁媪,此而女而婿也,寤,各语其梦,益异焉,朔明,保母抱文定公过其门,翁出谛视之,曰,“何似吾梦中乘龙儿,亟缔姻焉。”不必去追究秦氏父母做梦的真假或是古人迷信与否,但必须相信秦氏父母的眼光,一是夫妇俩从襁袍中就看出于慎行准有出息。二是借老天授意想攀于氏高门而动了心计。反正把女儿嫁给于慎行准能大富大贵。事实也是如此。天作之合,于慎行十七岁,便娶了秦氏。这位秦氏夫人十分贤惠,对于慎行体贴备至,家中内外大小诸事,都有她操劳,于慎行求取功名,入朝为官,与她的辛劳是分不开的。秦氏恪守夫唱妇随,随夫入朝,归家里居皆无怨言。于氏族谱没记载秦氏生子,墓志铭记载有一女,嫁与布政使乔学诗之子。其子于纬是继子。是于慎由次子过继给他的。在那个封建时代,于慎行竞未续娶,可见其品德之高尚,也可见他与秦氏感情之深厚。总之,两人实为美满婚姻。

  于纬,字长文,号小谷。从小受于慎行熏陶,又在秦氏的教养下:能“继文定公志。”为中书舍人,历户部主事员外郎,广州雷州知府。配王、梁、郝氏,生三子。长子元煐煐英,字伯彦,官生。任河南南阳府通判。娶于慎行门生,大书法家邢侗女为妻。住平阴县洪范池镇谢庄村。次子元煜,字郎叔,号认斋。恩贡,任山西崇信县知县。广西上恩州知州。住现洪范镇纸坊村。

  ①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②实为内阁首辅(相当宰相)。叶向高《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慎行墓志铭》(以下简称《于慎行墓志铭》):“至丁未岁(1607年),廷推阁臣七人,公为首。乃被命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辅政。公再辞不允。而余亦自南来,过公,公喜甚,约余:u2018子从舟,而余从陆,相次趋朝可也。u2019”(见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十七,明万历刻本)叶向高《蘧编》卷二:“(万历)三十五年丁未,余四十九岁,夏四月有旨,会推阁臣,与推者七人——东阿于公、富平孙公、任丘刘公、济南赵公、晋江李公、杨公,余名在第四……奉旨于慎行加太子太保(按,应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叶向高、李廷机升礼部尚书,各兼东阁大学士。慎行、向高便差官行取来京,俱入阁,同锡爵等办事。”“于公亦使人来邀,遂复北。至东阿,晤于公,订趋朝期而别。余乃舟行,于公遵陆,以仲冬十二日廷见,余后一日。而于公行时已有疾,及廷见,不能成礼,卧邸中不旬日没。”(民国二十四年乌丝栏抄本)《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三十三:“万历三十五年五月……乙卯,吏部同九卿、科道会推阁臣于慎行、赵世卿、刘元震、叶向高、杨道宾、李廷机、孙丕扬等七人。”“丁亥……是日会推疏下,点用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三人矣……顷之传谕辅臣曰:u2018朕览卿奏,忠爱详慎,具悉至意,诸臣已点用了。u2019”“戊子加于慎行太子太保(按,应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叶向高、李廷机升礼部尚书,各兼东阁大学士。”“己丑……加王锡爵少保兼太子太保,各遣官趋召同慎行、向高入京。”“十一月……乙巳……大学士于慎行以力疾赴召,朝见不能成礼,请暂假调理,从之。”“壬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谈迁《国榷》卷八十: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丁丑,阁员会推于慎行、赵世卿、刘元震、叶向高、杨道宾、李廷机、孙丕扬”。“丁亥,礼部尚书于慎行进太子太保(按,应为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右侍郎叶向高、礼部左侍郎李廷机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直文渊阁。又谕朱赓曰:卿思旧辅王锡爵,忠诚正直,可济时艰。其召之,同卿夹辅”。“十一月……乙巳,大学士于慎行力疾赴朝,请暂假调摄,许之”。“十二月……壬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卒”。(中华书局1958年排印本)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十七《于慎行传》:“(万历)三十三(1605年)始起掌詹府事。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充,乃就道。”(中华书局1974年7月版)印鸾章、李介人修订《明鉴》卷七:“丁未三十五年……五月,以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俱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时内阁惟朱赓在,帝命增置阁臣,廷推慎行、廷机、向高三人,遂用之。”(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3月第1版)

  于慎行不仅官高位显,为政清廉,德高望重,而且文学为一时之冠,被推为大手笔。①著作等身,今存《谷城山馆全集》62卷②、《谷山笔麈》18卷③、《读史漫录》14卷④、《璅言》1卷(附《梦语》)⑤、《杂记》1卷⑥、《兖州府志》52卷⑦、《东阿县志》12卷⑧等。并参与撰修《明世宗实录》、《明穆宗实录》⑨,参与续修《明会典》⑩等。

  秦氏(1446—1608):东阿县东村秦柏之女。于慎行《明故公府家丞东村秦翁墓表》:予家自大父以来,与翁同巷,先宗伯公相与出入游处,为忘年交。予生始晬,淑人数月,即结盟焉。”(《谷城山馆文集》卷二十六)于慎行《祭外舅秦翁》:“若翁视我,殆百恒情。及我先君,游如昆弟。汤饼方传,丝罗已系。”(《谷城山馆文集》卷三十二)邢侗《祭东阿于师母》:“我师至人,含真抱朴;夫人相之,不扬以缩。我师及第,蜚声曜文;夫人佐之,不溢以坟。我师在朝,金华入讲;夫人进餐,倾耳珂玤。我师在列,玉署同盟;夫人解佩,雅志琮璜。我师孔云,闾党亹亹;夫人曰于,我酒有与。我师永慕,手足偲偲;夫人曰喁,我铛有糜。我师起家,无心贵仕;夫人庶而,轩冕泥滓。我师阅世,驻颜大还;夫人企其,烟霞粥饘。”(《来禽馆集》卷二十)其子于纬,字长文,号小谷。从小受于慎行熏陶,又在秦氏的教养下:能“继文定公志。”为中书舍人,历户部主事员外郎,广州雷州知府。配王、梁、郝氏,生三子。长子元煐,字伯彦,官生。任河南南阳府通判。娶于慎行门生,大书法家邢侗女为妻。住谢庄村。次子元煜,字郎叔,号认斋。恩贡,任山西崇信县知县。广西上恩州知州。住现洪范镇纸坊村。

  五世祖于慎由(1550—1586)于慎行同父异母弟。黎氏生。字无欺,廪生,赠户部郎中。住东阿县单庄乡东于庄村和平阴县洪范镇谢庄、纸坊村;江苏沛县、济宁微山县、菏泽曹县等均有后裔。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十四年,妻李氏,生二子。长子:六世祖于绶,字印台,庠生。初封常州通判,再封顺天府通判,三封刑部陕西刑部司员外郎,四封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诰封奉政大夫。配赵氏,生五子。长子于元景,字伯荣,别号斐然,以廪例贡,任福建邹武府通判。升顺德府长吏。次子元烨(沛县、微山县、菏泽曹县于氏之七世祖),字仲华。中书舍人,历迁常州、顺天二府通判,刑部员外郎中,莉平府知府,兵部尚书兼七省督师,赐尚方剑,就职金陵(今南京)会清革明鼎,烨公身殉国难,其子坦字君儒,因守公先灵未得,携眷回籍值兵荒年乱不克北上东阿,阻留于沛邑(今江苏沛县)城东南十五里许,后因姓名村于家楼。嗣后派分支别长居微山,次居于旗杆,三居于楼等地。乾隆五十七年东阿于氏致函沛地议修族谱,时值河决,未能集谱合修,实为吾族之憾事,民国十九年(1930年)于奕溶公、于怀龄公赴东阿寻根问祖,得晤于万韶公等回微续修族谱,二零零八年冬于保军,于保敏等赴东阿晤洪范池镇纸坊村于宪珍于宪福、于庆友等展阅谱头印证支系昭然有序;二零一零年初三支代表十余人众驱车再赴东阿阅谱勘林访亲,为履人伦之道,以慰先祖在天之灵,族众筹议为七世祖复碑清明时节承东阿于氏宗亲通力协助复立此碑以示后人,莫忘先祖、尊祖敬宗,国家农业部于康震和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于安记便是这一支的后裔。三子元美。字魁人,京卫、京历。四子,元煦,字季和,以廪例贡,任广西隆安县知县,升桂林府兵巡道终检查司。绶五子元昆,庠生。

  于慎由次子:六世祖于纬,嗣五世祖于慎行,已介绍。

  在此仅解绍于慎行前后四代人身世,其他不再一一赘述。仅此几代人,足显于氏家族之显耀。在其后至今的三百多年中,于氏后裔未达到于慎行及父子兄弟们的显赫地位,但也不乏官宦、学者、名士之辈。据统计,明末至清,八品以上入仕为官的如:奉政大夫、知县、文林郎、鸿卢寺,六品军功、修职郎,登士郎,奎文阁典藉,圣庙书写官等共二十八人;把总,拔贡,文武庠生、廪生等55人;太学生、儒学训导、奉祀生、贡生等五十一人。民国时,入南京武备大学学习,后升军官及在直鲁军任军官等三人。新中国,有在领导岗位上任地区专员,主任,公安局长,黄委等中高级干部,有国家信息部、农业部干部,又有世界文化名人,众多大学生,工程师、军官、军医等,可以看出,受其祖上遗传,以文职为多。于氏家族主要以于慎行兄弟五人为族系,经三百余年世道变迁,迁徒,分布于北京、天津、东三省、广东、广西、贵州、河南等十几个省市,山东省几乎遍布十几个市县。主要以济南、泰安、聊城、菏泽、为最多。而于慎行直系后裔以东阿镇、洪范镇为最多。于氏可谓家族兴旺,人才辈出。

  显示于氏家族荣耀地位的建筑标志是原东阿县(今东阿镇)古城内的于阁老府及其御敕建筑,以及于氏前后茔地、于慎行神道碑。

  东阿县以狼溪河横穿其中而分东西两城,形成“东阿县城两半,狼溪河中间串”的美景。东依少岱山,东北、西南,分别有黄石山、狮耳山拱卫。于阁老府座落于狼溪河东古东阿县衙南,武衙门街前,总占地二十余亩,分前后于街,于慎行府坻即在前于街中部。单脊挑檐的大门,左右两块上马石,饰花卉等浮雕。五级台阶。宽厚的木漆大门,雕有花卉纹饰,门上匾额雕刻:“黄阁调元”四个大字,大门内迎面是影壁。前院内北屋即正厅,三楹,单脊青瓦,全是砖、土、木结构,墙是里生外熟,即外墙用砖,里皮用土坯垒成。正厅是于慎行会客迎宾的地方。客厅正面墙上挂万历皇帝亲自书写的“责难陈善”木匾,是因为于慎行“不善临池”并向万历说实话,万历褒奖的。显示了于慎行诚实品德,曾哄动京师,永为荣耀。

  过二门入后院,于慎行夫妻和父母卧室及书房都在此院。于氏其他族人居住在阁老府东与西面。

  于氏祠堂建于阁老府后,祠堂内有乾隆时家谱碑三块,于氏自迁东阿以来的族人皆刻其上。也称文定公祠,在于氏御祭祠堂第一道门上书匾额《理学正完》,第二道正门上书《于氏宗祠》,进入大门是御祭龟驼碑,上书御祭碑文,文定公祠堂正房上面有万历御笔龛匾题词《责难陈善》、《圣庙良弼》,龛前对联为“头号隆名身后之荣光不泯,责难陈善生前之讲论如新”祠堂内供奉其画像及牌位,上书“皇明,资政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定于公神位”,祠堂院子两侧均有配房。此处东西大街还有两座御敕石坊,一是万历皇帝为于玭侧室黎氏夫人敕建的,曰《千秋著节》,上书“圣旨,奉政大夫原任陕西平凉府同知赠翰林院侍读于玭次室黎氏节旌表列坊”。另一座碑坊是崇祯年建,曰:《三世承恩》,是恩封于慎行,于慎由,子辈于绶、于纬,孙辈于元景,于元烨三代及其夫人们敕建的。

  在西城,还有几座石坊。一是万历十八年,为于玭敕建的《玉堂振藻坊》.永济桥西,为于慎行敕建的《宗伯坊》;城北门为于慎行敕建的《黄阁调元坊》。另外,还在黄河西杨柳渡(聊城市东阿县杨柳)为于氏敕建了《于氏始迁坊》。

  这些古建筑,几百年来,不但记载了于氏家族的光荣历史,显耀地位,也极大丰富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从而提高了它的地位。以至成为古代至解放初鲁西南一带的名城和商阜重地。遗憾的是,从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于阁老府及其建筑随着这座古城一年一年逐步被被毁。幸运的是,《责难陈善》匾虽然在“文革”时被村里的付业组当作案板裁剪衣服,字有损害,但该匾仍被村里老妇女主任保存下来。今天阁老府坻已被夷为平地,种了粮菜瓜果,更幸运的是,两扇大门被当作屋梁被人盖在屋内,《黄阁调元》四字尚存。二门西望柱尚存,原于氏祠堂内的家谱碑,还在原地子然而立,她们和永济桥,东城门一起,象几个失去家园的孤寂老人,昼夜默默地看着狼溪河水缓缓流去。

  于氏祖茔,最初是三世祖于时(于慎行祖父)从今聊城市东阿县杨柳渡迁至今洪范镇谢庄村前的,今叫后于林。于林位于平阴县洪范乡纸坊村之西谢庄之南两河两海之间,龙泉、扈泉、日月双泉、孝泉、天地泉、墨泉、拔箭泉、白雁泉八大名泉环绕祖茔流入黄河,四周有华山、云翠山、大寨山、双祯山等数百个山峰形成百鸟朝凤、万花吐芳之势向祖茔肃然起敬。于慎行辞官里居后,用朝廷赐给他的金币重新修建的,除于慎行外,于氏家族一应人等皆葬于后于林。于慎行为他祖上修了坟茔,拉了林墙,植了松柏树,祖茔立有御敕牌坊《龙骧世袭》。现在的于氏祖茔已全部毁坏,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只有于玭、于暨元等墓志铭存于于氏后人家中,茔地被毁前,归谢庄村于氏后人管理。

  于慎行墓地,在祖茔前。是于慎行死后万历皇帝敕建的,占地60余亩。所葬全是于慎行后代。归纸坊村于慎行后代管理。叫前于林。

  于慎行墓地坐北朝南,进门楹联为万历皇帝朱翊钧所撰:“大明先师三代帝王受教诲,朕赐仙居庄严肃穆浴皇恩。”由书法家邢侗书丹。于慎行墓地,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墓前甬道两侧,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石虎和华表各两对,华表上雕有望天吼。石刻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墓地前门外有两高大石狮,雕刻精细。生动逼真。前门外还各有两块石碑,东阿县令监立,东边碑额书“恩光金壤”,西边碑额书“崇溢春秋。”墓前建《帝锡玄卢》坊一座,并刻有万历御书“责难陈善”四字。石坊两边立有十三块碑,每块碑皆在前文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为圣旨碑,其中有一块无字碑,据说是传圣旨碑,即圣旨来后,挂于碑上。《于文定公墓碑》由邢侗书写。墓内除去植柏树等外,万历还御植白皮松一百棵,此种松树为希有树种,至今仅存44棵,在全国仍属集中面积最多的。该墓地有如此大的规模,是万历恩准,并按一品官例给他这位教师建的,当时并派刑部郎中金继震等亲自护送。工部侍郎刘元霖奉旨遣通政司在右通政王永光亲自建造。于慎行的得意门生邢侗在于慎行死后,帮着求敕,求谥及办理丧葬诸事,于慎行墓地及神道碑刻多由他书写,直到把墓地建筑全部完成。于林的过亭没有亭子,但却在四角各刻有“降龙獭”,这在众多的林墓中,也极为少见。于林的过亭为什么有降龙獭?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师,人们把过去的皇帝比作龙,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还有他能降服“龙”,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其二,由于于慎行既是明朝诗人、文学家,又是三代帝王师,在当时来说,他虽不是帝王,但却也是个举足轻重极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自己称为自天而降的一条龙。其三,安在这里的“降龙獭”还起一个“避雷针”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扰。

  于慎行墓地这座御敕园林,除曲阜孔林。邹县孟林外,在鲁西南一带是很少见的。它和阁老府一样,显耀着于氏家族的地位。几百年来,是来东阿洪范一带游赏者的必游之地。但是,它的命运与阁老府一样,也是毁于轰轰烈烈地“文革”时代,但它没毁于当地造反派的手中,却毁于远在百里之外的聊城师范的“革命小将”手中。倾刻之间,这位阁老爷就被撒骨扬坟,园内石刻全部推倒。除去当时的大趋势,“革命小将”可以易地革命的原因外,于林被毁还有两种传说,一是于慎行当年得罪了人,他的后代进行报复。二是文革前,聊城师范的学生来于林游玩,摘了一些松壳、被看林人训斥,学生借机报复。所幸的是,前大门基本保留。于慎行夫妇墓志铭几经磨难未被破坏,他是被于慎行的第十九代孙于庆坤等在当时施巧计保存下来的。于慎行墓地被毁后,全部石刻被用来修桥和垒石渠,大都破成石料,分为碎块。为了保住墓志铭不被毁坏,于庆坤等便想出一条巧计,请当时任洪范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高长齐(属东方红造反派头头),在墓志铭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这样,谁也就不敢毁坏了,高长齐的毛笔字写的不错,他欣然同意,挥笔便写下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地动力”。果然,建桥时没有人敢砸一锤。在桥上多年,完整的保存下来。与其说当时高长齐是显示自己的字写的好,不如说,是他做人的良知,使于氏夫妇墓志铭这件文物保存下来。他与于庆坤等应千古留名。于氏夫妇墓志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修桥时,有民工欲把它们解成小块石料,又被当时曾当过民办教师的民工拦住,并给民工讲了它的意义,民工们主动找拖拉机把它运到洪范乡政府,现保存于洪范池内龙王庙廊檐下。于氏夫妇墓志铭是曾任首辅的叶向高撰文,它保存下来,为研究于慎行生平提供了重要资料。原来的五十九颗白皮松,现仅剩四十四棵,仍枝干挺拔茂郁葱翠,向今人昭示着,这里就是近四百年前于阁老墓地。

  坟茔等被毁后,墓地内陆续建起了供销社、粮所、预制件厂.粉房、食品站等。

  近几年来,于氏家族及当地政府结合洪范山水旅游,欲把这处文物古迹修复起来。经过努力工作,供销社、粉房等陆续迁出,现已修复了部分石刻。但愿这座御敕园林能恢复旧貌,以告慰于阁老在天之灵。并希望它重现昔日光彩,为现代文明服务。

其他信息

  显耀于慎行地位和为他扬名的另一个重要古迹,就是立在现旧县乡古御道[现二二零国道]旁的于慎行神道碑。就因为它立于古御道旁,几百年来凡到过东阿县的官员、名流、文人、商客等,都要观瞻此碑,并惊叹不已,津津乐道,因此也使此碑闻名遐迩。该碑的高广创中国碑刻之最,“文革”时被毁。据当地人或当年毁碑人回忆,该碑高约十八米左右,宽约一米八,厚约六十多公分,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碑额书“大明”二字,碑文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神道。”字为大书法家邢侗所书,万历皇帝敕建。建造如此大的神道碑,足见万历皇帝对他的这位老师的尊敬,也是对他老师的一生功绩的肯定。于氏家族,谷城人的骄傲。

明史记载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事府。寻迁礼部尚书。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祧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言:“古七庙之制,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刘歆、王肃并以高、曾、祖、祢及五世、六世为三昭三穆。其兄弟相传,则同堂异室,不可为一世。国朝成祖既为世室,与太祖俱百世不迁,则仁宗以下,必实历六世,而后三昭三穆始备。孝宗与睿宗兄弟,武宗与世宗兄弟,韶穆同,不当各为一世。世宗升,距仁宗止六世,不当祧仁宗。穆宗升祔,当祧仁宗,不当祧宣宗。”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祔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遣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行及临朐冯琦文学为一时冠。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既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不报。其冬,类上四方灾异。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益府服内请封,亦持不可。

  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楚宗人华勣以奏讦楚王,抚按官既拟夺爵,锢高墙,廷机授《祖训》谋害亲王例,议置之死。言路势张,政府暨铨曹畏之,不敢出诸外,年例遂废。礼部主事聂云翰论之,廷机希言路意,中云翰察典。给事中袁懋谦劾之。廷机求退,不允。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言路以其与申时行、沈一贯辈密相授受,故交章逐之。辅臣以齮晷受辱,屏弃积年而后去,前此未有也。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后周如磐、张瑞图、林钎、蒋德璘、黄景昉复相继云。

扩展阅读

  http://www.infobase.gov.cn/figures/song/200707/article_52.html

更新日期:2024-12-04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