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外国文学家 -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1946年10月20日-),奧地利猶太裔小說家、劇作家兼詩人。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問鼎這一文學大獎的作家。
展开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人物简介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1946年10月20日生于奥地利的米尔茨楚施拉格一个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自幼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197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管风琴硕士学位。70年代初,她辗转柏林、罗马等地。1974年与戈特弗里德·许恩斯贝格结婚,居住在慕尼黑和维也纳。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1967年出版诗集《丽莎的影子》。1970年发表讽刺小说《宝贝,我们是诱饵》。此后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作品。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成分的《钢琴教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女情人们》(1975)、《钢琴教师》(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们》(1995)、《贪婪》(2000),戏剧《克拉拉S》(1981)、《城堡戏剧》(1985)、《在阿尔卑斯山上》(2002)、《死亡与少女I—V》(2002)等。她先后获得过海因利希·伯尔奖、施蒂利亚州文学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等许多奖项,200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个人概述

从年轻时起,耶利内克就开始创作诗歌,1967年发表了处女作《利莎的影子》。由于她与学生运动有接触,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社会的批评口吻。1970年,她完成了讽刺小说《我们都是骗子,宝贝!》,这一作品与其随后完成的另一部小说在语言上都充满叛逆的特点,直指流行文化及其标榜的虚假的美好生活。

上世纪70-80年代,耶利内克撰写并发表了三部小说——《做情人的女人们》、《美妙的年代》和《钢琴教师》,征服了德国读者。其中,《钢琴教师》于2001年被导演麦克尔·汉内克搬上银幕。

10月7日,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当属小说《钢琴教师》,2001年这部作品被搬上银幕。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生平资料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穆尔祖什拉克镇。她的父亲有捷克犹太血统,母亲来自奥地利的一个富裕家庭她就是在那里长大上学。她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并进入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同时继续她的音乐学习……

耶利内克于1967年出版著有《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等小说剧本等,《钢琴教师》是她在1988年写的一本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一个受性压抑困扰的中年钢琴女教师与一名男学生的虐恋故事。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正是这部影片使耶利内克赢得了女“性”作家的称号。

宠物狗:理解她作品的隐密线索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像很多西方人一样,狗是耶利内克最钟爱的宠物。耶利内克因宠物而起笔,文字却开始讨论生命的意义,自在与他在的意义。耶利内克认为自己对宠物的爱怜渐成一种“恐惧”,而她最宠爱的小狗弗洛皮对自己的依恋又让这个小生命失去了自己的存在。耶利内克以一个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表达了自己对小狗的温婉的爱怜。她曾这样写到:“这只动物是那么的漂亮和柔软,有了它,我每日的散步有了意义和目的,我一个人走在那条路上的时候,那么像一位退休的老妇人。”

音乐赋予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不可思议的魅力

记得第一次接触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是在书店看见英文版《钢琴教师》的介绍:

“艾莉嘉是一个职业钢琴家,于维也纳古典音乐学院当音乐教授,40年来陪伴着妈妈一起生活,多年来没有男朋友,长期禁欲,习惯独自欣赏春宫片,偷窥及自残性器官来宣泄欲念,后来遇上年轻学生华德,更发展一段病态的关系。”火辣辣、肆无忌惮的简介使当时的怀着偷窥的心理和对这本小说满满的好奇和期待。

在那个宿醉过后的上午,吃了两碗抄手后胃还是一样难受。昏沉沉的在床边开始翻看这本《钢琴教师》。带着意图满足自己对虐恋一类东西的接触欲脑子里充满了对这本小说的好奇:“女主角是怎样的女人,漂不漂亮?“受虐狂”那样的变态行径会出现在一个维也纳古典音乐学院的音乐教授身上?

在接下来几小时不知疲倦的阅读中,感受到巴哈、舒伯特、舒曼和贝多芬等大师的音乐在我耳边响起,我能看到主角艾莉嘉怎样地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音乐。音乐无时无刻地出现,大提琴、小提琴合奏曲和华德演奏的舒伯特的《A大调奏鸣曲之谐谑曲》,时而寂寞阴郁似在欲望河谷逡巡,时而轻盈跳跃自如穿梭。然而当爱情开始混乱的时候,再也没有音乐了……

但如此深厚的“音乐”魅力却深透我心,使我对如此火辣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冷冷”的亲情,爱情题材不知应该给予鄙夷还是给予怜悯。

在瑞典文学院在公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结果时,也说明了将文学奖授予耶利内克女士的原因:“她用音乐般的表达,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陈规旧俗的荒谬,以及这种枷锁对人施加的压力。”

有消息说,那本写的和唱的一样好听,并代表耶利内克女“性”作家的称号的小说《钢琴教师》,其中文版将在今年10月后期躺在书店的货架上。我们不需要等待太久。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主要作品

《孩子,我们是诱耳》(1970年)

《米歇尔》(1972年)

《追逐爱的女子》(1975年)

《排除在外的人》(1980年)

《钢琴教师》(1983年)

《情欲》(1989年)

《死者的孩子们》(1995年)

剧本《娜拉离开丈夫后发生了什么或社会中坚》(1979年)、《城堡剧院》(1985年)、《病和现代妇女》(1987年)、《云、家园》(1988年)等。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个人荣誉

1998年 曾荣获德语文学的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

2002年 获海涅奖和柏林戏剧奖,《钢琴教师》拍成电影后获得电影大奖。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创作评价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回顾历史,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表现女性的人格和个性。她反对男权统治,男性话语禁锢了女性的发展,女性在两性关系中总是处于受压抑、被损害的地位。她的作品就是要揭露这种表面繁荣昌盛和美好下掩盖的人性丑陋的一面,揭露在被压抑,被禁锢状态下人性的变态和扭曲。因为惊世骇俗的写作使她成为媒体关注的人物,一再引起极大反响。她时而因为作品中太直接表现阶级分析和唯物论观点而被看作过于激进;时而因作品中的两性关系描写被指责为有伤风化。

她被媒体称为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却又不被一些女权主义人士认同。她除了小说外还写了不少戏剧,但是有的剧作却被维也纳的剧院禁止上演,只是近年来才解禁,耶利内克本人也成为引起剧坛重视的当前重要的剧作家之一。

《女钢琴教师》一书又因其中的自传性内容引起外界对她私人生活的兴趣。耶利内克并不否认自身的经历与创作有密切关系,但是它又绝不是简单的展露自我,更不同于当下某些庸俗低级的小说,为了追求卖点,加入赤裸裸的性描写,追求感官,甚至宣扬腐朽没落的人生观。耶利内克的小说并不是简单的讲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而是包含着强烈的社会批判和独具匠心语言艺术追求,因而在国内外获得了肯定和好评。耶利内克的目光敏锐,她用锋利的解剖刀,冷峻的语言,对摧残人性的社会进行了微观的社会学研究,以极端的姿态撕开了社会虚伪的“美的表象”。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媒体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者代表作《钢琴教师》将出中文版

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获悉,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之一《钢琴教师》,本月之内将由该社推出。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在1983年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知名的钢琴女教师,与爱上她的漂亮年轻的男学生之间一场畸形的爱情旅程。这部小说虽然此前未在内地出版,但由于它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2002年的戛纳电影节获得多项大奖,国内很多读者都通过电影对这部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据悉,《钢琴教师》早在几年前已被国内翻译家宁瑛和郑华汉翻译完成,但一直未能出版。对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表示,出版社的确在几年前就拿到了书稿,但因为小说性心理描写过于暴露,特别是文字比较艰涩,国内读者接受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几年来编辑和译者多次沟通,对书稿进行磨合,做了不少修改。

《钢琴教师》台湾地区出版繁体中文版,耶利内克获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出后,在港台地区很多人纷纷寻找该作品。对于这次国内出版的《钢琴教师》,出版社表示,他们将尽量不对作品进行删改,努力让作品以原貌面市。
 

 

更新日期:2024-11-2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