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文中 - 生平简介
裴文中,字明华,出生于小学教师的家庭,过着清贫的生活。其父裴廷楹,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曾参加拥护辛亥革命的滦州起义,毕生从事教育改革,提倡平民教育,大力开展扫盲,享誉乡里,立碑以颂其德。在父亲身边长大的裴文中,对父亲的爱国民主思想,耳濡目染,铭刻在心,从青少年时代起,立志救国,自觉地投身到社会变革中去。在他父亲的鼓励下,曾在开平(今唐山市开平区)的庙会上,做反对袁世凯卖国“二十一条”的演说。
1916年裴文中从开平高等小学毕业,考入直隶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河北省立滦县师范学校,下简称滦师)。1919年,全国掀起“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滦师师生积极响应,裴文中是运动领导人之一,带领师生开展街头宣传,组织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曾被校方开除(共10人),裴文中等一方面通电省教育厅;另一方面与校方展开面对面说理斗争,迫使校方收回成命,把运动推向新高潮。
1921年,他在滦师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在“五四”时期,科学和民主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他写了一些杂文、政论和小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小说《戎马声中》,其主旨是反对军阀混战,深得鲁迅的好评,认为是“乡土文学”之一种。另一方面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他是北京学生声援“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积极参加者和声援“五卅惨案”的组织者之一。
1927年,裴文中在北京大学毕业,谋事甚难。1928年,在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帮助下,去周口店工作,职责是管理工人和其他杂务,在事余之时,从瑞典古生物学家B.步林(Bohlin)博士学习有关脊椎动物化石的知识。想不到这偶然的机缘,却改变了裴文中人生的航程,使他由一个立志于办报和新闻事业的人,而转变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
斐文中 - 简历
1904年1月19日 生于河北省丰润县。
1921年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7年 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1928年 参加周口店发掘工作。
1929年 负责周口店发掘工作,12月2日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1935年 赴法国学习史前考古学。
1937年 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1948年 任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负责人。
1950-1953年 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博物馆处处长。
1954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
1963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
1979年 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
1982年9月18日 在北京逝世。
斐文中 - 成就
中国猿人头盖骨的第一个发现者
1928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工作时期,显露了丰厚的科研潜能。他从什么是脊椎动物化石都不知道的人,不耻下问,从发掘中学,晨昏苦读有关理论著作,在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P.)和步林等的帮助下,很快认识常见化石,还多次从化石中捡出中国猿人化石,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长足的进步,成为步林的好助手,为以后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从1929年起,裴文中负责周口店发掘工作,一直到1935年夏去法国深造,这是他在周口店研究富有成果的时期。1929年12 月2日下午4时许,他腰系绳索,下到下洞,亲手挖出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震惊了中外学术界。为此,中国科学社于1930年授予他金质奖章。与此同时,裴文中自学史前考古知识,并在德日进的启迪下,开始研究中国猿人文化,他的研究成果于1931年公诸于世,使周口店研究进入新时期,周口店第一地点被公认为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因此,从1932年起,改用考古方法进行发掘。从此,他与旧石器考古学结下不解之缘,为它贡献出毕生的智慧。
在此期间,在裴文中领导和参与下,除发掘第一地点外,还发现和发掘了周口店地区全部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山顶洞人遗址(1933-1934年);周口店第13地点(1933-1934年)和第15 地点(1934-1935年);第4地点也是这个时期发现的。在周口店停工期间,他与杨钟健等一起,赴河南、陕西和两广地区考察,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在1929-1935年间,裴文中做了大量室内研究工作,发表了论文10余篇。如《周口店第一地点之食肉类化石》等著作,及专著《周口店中国猿人堆积的石器工业》等。对此,翁文灏先生曾给予中肯的评价:“这五、六年中,裴先生既在山上实地采掘,又在室内专心研究,从不识猪牙、鹿牙之人,一变成为古生物专家,世界学者莫不闻之大名,这需要何等份量的努力用功,方能达此境地”。
中国第一位独立研究旧石器的学者
20年代以前,中国无人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零星发现的记述,基本上是外国人做的。周口店的科学价值到1921年才被初步认识。在裴文中主持发掘工作以前,文化遗物和遗迹的研究一直被忽视。从1929年起,他在发掘中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当年采到不少“有色的”鹿角和碎骨,当时已考虑到它们可能是用火证据。1930年,在发掘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下洞时,至少找到7块石制品(现存4件)。1931年春,发掘鸽子堂,从堆积中发现大量的石英片和其他岩石制品,于是周口店第一地点有无石器成了中心议题。
由于石英片上的人工打击痕迹比较难认,致使部分人怀疑其人工性质。为说服持怀疑态度的同事,裴文中做了打击石英片的多次试验,将人工打击者与自然破碎石英块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不同,进而证明,地层中采到的标本确属人工制品,从而使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中国猿人会不会制造石器是件大事,为慎重起见,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邀请当时史前学权威、法国步日耶教授访华。当年步日耶来华,考察了周口店发现的标本,充分肯定了裴文中的研究成果,对他的实验考古研究倍加赞赏,并要求允许收他为徒。于是在1931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第2期上发表了裴文中的研究报告——《周口店下更新统洞穴含人化石的堆积中石英制品和其他石制品的发现》。
这篇论文是研究中国猿人石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中国人独立做旧石器考古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同时进行实验考古研究。这一切标志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同年,中国猿人懂得用火,也被采用多种科学手段所证实,从而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使周口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再不只是一个化石地点,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由于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相当完整,对其原始性有较多的了解,随后找到文化遗物和遗迹,表明这样的原始人,不仅懂得制造石器,而且会用火,从而解决了与中国猿人形态相似的爪哇猿人是人还是猿的历时40年的争论,确立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猿人阶段的存在。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古人类文化研究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斐文中 - 主要论著
1 裴文中.新疆之史前考古.中央亚细亚,1942,1:33-39.
2 Teilhard de Chardin Pand W C Pei.Le Néolithigue de la Chine.Institut de Géobiologie,1944,1-100,Pekin.
3 裴文中.中国古代陶鬲及陶鼎之研究.现代学报,1947,1(2-3):49-78,1(4-5):37-55.
4 裴文中.中国细石器文化概说.燕京学报,1947(33):1-6.
5 裴文中.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6 裴文中.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科学通报,1955(1):30-45
7 裴文中.河南新蔡的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古生物学报,1956,4:77 -100.
8 裴文中.广西柳城巨猿下颌骨之发现.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7,1:65-72.
9 裴文中.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区划及地层的划分.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1:23-29.
10 裴文中(与吴汝康等合作).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科学出版社,1958 (2):1-111.
11 裴文中.旧石器研究——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1959:115-125.
12 裴文中.关于中国猿人骨器问题的说明和意见.考古学报,19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