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考古学家 - 邢立达
邢立达
邢立达,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自幼喜欢恐龙,随同国内著名恐龙学者——董枝明教授前往云南野外挖掘恐龙。邢立达前后在常州中华恐龙园担任科研科普部负责人,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层古生物系硕士进修,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挖掘与研究化石,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并最终来到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师从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 J. Currie,为古生物学方向研究生。
展开

基本内容

古生物学家 科普作家

  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CAGS)地质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logy),从事古生物研究工作。 兼任中国恐龙网科学总监,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恐龙(Dinosauria), 翼龙类(Pterosauria),恐龙足迹(Dinosaur Footprints)等古生物化石及其功能形态学(Functional morphology)、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的研究工作。

  为中国古生物学科普领军人物。1995~2000年注重于国内外最新古生物资讯,环球考察恐龙产地。2001年始多次参加IVPP的野外考察挖掘,足迹遍布西南、西北、华北 、华南等地。2004年底开始发表相关文章,陆续任《三联生活周刊》、《Newton科学世界》、《华夏地理》、《中国科学探险》、《文明》、《博物》、《生命世界》等刊之专栏作家。2006年10月至07年8月在《新京报》开设古生物专栏。

  已出版恐龙科普读物:《恐龙之最》(北京,2004),《与恐龙共舞》(北京,2004),《恐龙大灭绝》(北京,2005),《巨兽时代》(重庆,2005),《恐龙真相》(北京,2006;香港,2007),《古兽真相》(北京,2007;香港,2007),《化石真相——206块骨头之外的生命传奇》(新京报专栏合集)(北京,2007),《恐龙王国-肉食恐龙篇》(北京,2007),《恐龙王国-植食恐龙篇》(北京,2007),《狂野中生代三部曲》(上海,2008),《龙鸟大传》(北京,2008),《探索史前奥秘》(北京,2008)其中多本登上各大书城畅销书排行榜。即将推出《海龙大传》、《飞龙大传》《中国寻龙记》、《古生物简史》等书。

  --以上摘录自邢立达的主页--

邢立达

  补充邢老师已命名的古生物物种

  *恐龙足迹:

  Qijiangpus sinensis(Xing et al.,2007)新属新种

  Wupus agilis(Xing et al.,2007)新属新种

  Laoyingshanpus torridus(Xing et al.,2007)新属新种

  Caririchnium lotus(Xing et al.,2007)新种

  *翼龙:

  Huaxiapterus benxiensis(Lü,Gao, Xing et al.,2007) 新种

琥珀恐龙

真恐龙来了,中外科学家琥珀中发现恐龙

  琥珀中包含有恐龙?

  这在古生物学中恐怕是异想天开。

  但大自然就是喜欢与人类开玩笑,这个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成为了现实。

  12月9日,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研究。论文发表于《细胞》出版集团旗下的生物学著名刊物《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五年影响因子平均达9.7)。

      早在今年6月,邢立达和麦凯勒的团队公布了琥珀中首次发现古鸟类的记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发现古鸟类翅膀之后,我意识到,有着类似尺寸的非鸟小恐龙,也是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在琥珀之中的,”邢立达博士不无感慨地回忆道,“之后我们误打误撞地找到了!那是一段毛茸茸的尾巴,打眼一看像极了一颗扫帚菜。”虽然只有一段尾巴,但这却是人类首次有机会在琥珀中见到非鸟恐龙的化石。

  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通过蚊子肚子里的恐龙血来克隆恐龙是众多恐龙迷心中的“最终幻想”。如今我们不需要这么费劲,因为琥珀的特殊性,我们眼前的恐龙与生前的形态非常接近。“我研究恐龙数十年,并不曾想过,有朝一日能看到如此‘新鲜’的恐龙”,论文的作者之一,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菲利普·柯里教授告诉记者。

  琥珀中的恐龙标本保存极为完好,对研究古生物演化的科学研究者们而言,是梦寐以求的素材。“这件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邢立达博士介绍说,“标本非常小,尾巴展开后长度约为6厘米,推测全身长度为18.5厘米。”虽然这件标本乍一看接近黑色,但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现标本的背面有着栗棕色的羽毛,而腹面则是苍白或几乎白色的羽毛。这种上深下浅的保护色在很多现生动物身上都存在。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博士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黎刚博士对记者表示,研究团队获取标本之后,综合运用了多种无损成像和分析手段来研究标本,包括了中科院动物所的显微CT、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硬X射线相衬CT、X射线荧光成像和X射线近边吸收谱、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的硬X射线相衬CT等。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无损得到了隐藏在羽毛内部的尾部脊椎的高清3D形态。

  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手举着标本介绍说,这段毛茸茸的尾巴包括了至少9个尾椎,我们给这件标本起了一个昵称叫“伊娃”。从伊娃标本的尾巴骨骼形态上,它与典型的非鸟虚骨龙类恐龙(coelurosaurs)类似,而区别于典型的古鸟类;从羽毛上看,标本可归属于基干手盗龙类(maniraptorans)。手盗龙类是虚骨龙类的一个演化支,主要包括了阿瓦拉慈龙类、窃蛋龙类、镰刀龙类、恐爪龙类、鸟类等,这些恐龙的一个共同特征为能够折叠的手掌。手盗龙类中不乏一些非常小的个体,比如生活在1.6亿前的中国华北的近鸟龙,近鸟龙的体长仅34厘米,重约110克,是一种拥有飞羽的小型恐龙。伊娃标本的尺寸与近鸟龙较为接近。此外,伊娃标本尾椎腹侧明显的沟槽结构和许多虚骨龙类相似,但还没有在长尾鸟类中报道过。

       “羽毛形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瑞安·麦凯勒教授说道。伊娃标本保存了非常精致的羽毛形态学细节,包括其尾部上羽毛与羽囊的排列方式,微米级的羽衣特征。最重要的是,这些羽毛都具有纤细的羽干,长有交替的羽枝和连续且均匀的羽小枝,这些特征为羽枝融合形成羽轴时已具有羽小枝这一羽毛发育模型提供了依据。徐星研究员补充道:“从羽毛演化角度,伊娃标本要更原始一些,介于似鸟龙类与尾羽龙类之间。”

  研究团队还通过BSRF的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获得了化石断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图,其中钛、锗、锰、铁等元素的分布与化石的形态吻合度很高,蕴含着丰富的埋藏学信息。“伊娃标本的断面出现了高度富集的铁元素,近边吸收谱分析表明,其中80%以上的铁样本为二价铁,这些是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痕迹。”黎刚博士解释道。但由于缅甸琥珀标本的年龄近1亿年,远远超过了DNA的半衰期,所以这些标本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无可能获得有价值的DN段,因此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场景目前依旧只能留在科幻里。

  “基于目前骨骼形态,我们还无法判断伊娃标本是幼年个体或成年个体,”台北市立大学运动能力分析实验室的曾国维教授告诉记者,“伊娃标本没有挣扎的迹象,也无明显的皂化外观,这表明标本很可能在被树脂包裹时已经死去,但标本并没有明显的腐败特征,说明它可能刚刚死亡,是一具相对新鲜的遗骸。至于伊娃标本的死因,目前我们还没法断定,自然死亡或被掠食者捕杀都不能排除,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该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德国洪堡基金等十余个项目的资助。

中国博士揭秘"琥珀恐龙"发现过程:目前无法复活

     以中国地质大学博士邢立达为首的科研团队宣布,在一块近1亿年前的琥珀中,他们发现了一段恐龙的尾巴组织,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

     消息甫出,很多第一反应想到《侏罗纪公园》的网友热议,这是否意味着凭借琥珀恐龙里的基因,可以让恐龙“死而复生”?9日上午,邢立达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2015年6月购入的这块琥珀,一开始供货方认为里面的恐龙尾巴是某种植物。“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鲜活的恐龙形态。”邢立达如是说。

推测恐龙身长18.5厘米

     在琥珀中寻找恐龙的身影?“脑洞大开”的想法如今有了依据。

     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由中国地质大学博士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领衔的论文已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

从照片来看,琥珀中的恐龙标本非常小,保存完好。

      “是一段毛茸茸的尾巴,就像一棵扫帚菜。”邢立达介绍,尾巴展开后长度约为6厘米,推测恐龙全身长度为18.5厘米。标本背面有着栗棕色的羽毛,腹面则是接近白色的羽毛。

     “由于琥珀的特殊性,我们眼前的恐龙尾巴与生前的形态非常接近。”邢立达说,这件标本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距今约9900万年。

“伊娃”属于手盗龙类

     邢立达说,2010年在加拿大留学时,他的一名师兄在琥珀中发现了恐龙的羽毛,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从此以后便开始收集可能含有古生物组织的琥珀。

     在邢立达的微信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将自己从琥珀中的发现分享出来。邢立达告诉北青报记者,类似这样的琥珀,他过去几年收藏了200多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表示,新发现的这段尾巴标本包括了至少9个尾椎,研究人员将其起名“伊娃”。从“伊娃”的尾巴骨骼形态来看,它与典型的非鸟虚骨龙类恐龙类似,区别于典型的古鸟类;从羽毛来看,属于基干手盗龙类。

     据介绍,手盗龙类是虚骨龙类的一个演化支,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小的个体,比如生活在1.6亿年前我国华北的近鸟龙,体长仅34厘米,重约110克,就是一种拥有飞羽的小型恐龙。

中国博士为80后

     “羽毛形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瑞安·麦凯勒表示,“伊娃”标本保存了非常精致的羽毛形态学细节,为研究羽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依据。

     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黎刚说,研究团队获取标本后,综合运用多种无损成像和分析手段进行研究,得到了隐藏在羽毛内部的尾部脊椎的高清3D形态。

     “他能够有这个发现,我并不觉得奇怪。”一位网友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一年多前就是邢立达的粉丝了。对于一些网友来说,邢立达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微博粉丝有10万多人,其微博认证除了学者,还是一名科普作家。此前他一本畅销书的名字叫《把恐龙做成大餐》,这本书以如何将恐龙肉和蛋做成好吃的为线索,讲述了恐龙时代的故事,受到很多网友特别是小朋友的欢迎。

     邢立达告诉北青报记者,他高中的时候,自学电脑,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恐龙网”,这些经历成为他做一名研究恐龙的学者的契机。一位邢立达的学生告诉北青报记者,邢立达并非老教授,而是一位刚刚留校工作的80后,但和邢立达接触起来非常轻松,“邢老师有时候会用科幻小说的故事来鼓励我们,多思考、多创新,我觉得这次他的发现也和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恐龙没有灭绝,它的一个分支进化成为了鸟类,这次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邢立达说。

对话

《侏罗纪公园》还远 现在无法让恐龙复活

     北青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琥珀内的恐龙的?

     邢立达:这个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当时我注意到缅甸的一些琥珀内出现了羽毛、蜥蜴的组织,之后多次去缅甸考察,并和当地的一些华人华侨建立了联系,他们发现琥珀里有值得研究的古生物痕迹,就会寄给我。

     北青报:琥珀“伊娃”是怎么得到的?

     邢立达:去年6月我拿到的。最开始缅甸的当地人以为尾巴那部分是一种植物,加上琥珀里有两只蚂蚁,就定名为“蚂蚁上树”。后来我注意到这个“植物”是带羽毛的,就买了下来,因为这个年代有羽毛的动物,要么是恐龙,要么是原始的鸟类,不论哪种都是有研究价值的。后来我们研究确认这个尾巴是属于恐龙的,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看到恐龙“鲜活”的形态,里面的羽毛状态栩栩如生。

     北青报:那么是如何确定它是属于恐龙的呢?

     邢立达:拿到琥珀后,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判断它是不是真的,琥珀里面有古生物两只蚂蚁,所以我们认为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后来我们又通过荧光反应等技术手段确认,这个琥珀是将近1亿年前形成的。

     随后,我们通过对里面骨骼的研究,排除了它属于鸟类的可能性。我们一开始用微CT分析里面的骨骼,但是精度不够,于是又利用了高能物理来扫描,最终通过骨骼确认其属于一种恐龙,应该是一种手盗龙。

     北青报:加拿大等地的专家也参与到了研究之中,他们承担了哪些工作呢?

     邢立达:加拿大方面对于原始羽毛方面的研究非常先进,我们的研究获得了他们的很多帮助。此外我们论文里的一些照片也是他们协助拍摄的。

     北青报:很多网友看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侏罗纪公园》,琥珀恐龙里的基因是否可以让恐龙“死而复生”?

     邢立达:目前的技术还不行。一般的生物DNA能保存500万年左右,在西伯利亚冻土那种很极端的条件下,可以达到600多万年,这块琥珀已经有大约1亿年的历史了,至少以现有的技术是无法让恐龙复活的。不过,这是我们首次看到几乎“鲜活”的恐龙,其意义依然非常大。

更新日期:2024-11-2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