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个人简介
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起媒体的强烈兴趣。她总是亲自拎着两个黑色大提包,像个女教师。同样被媒体寄予了浓厚兴趣的还有她的学者丈夫彼得·戴维斯。克拉克1971年加入工党,曾任工党执委和青年委员会主席等职。她1981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87至1989年任环境保护部长和住房部长,1989至1990年任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和劳工部长。克拉克1990至1993年任工党副领袖,1993年11月当选为工党领袖。1999年12月出任新西兰政府总理。2005年9月第三次连任总理。克拉克辩论言辞犀利,工作作风强悍泼辣。克拉克兴趣广泛,喜欢读书、旅游等,平时喜爱古典音乐,电影,戏剧,歌剧和体育运动。她的丈夫彼得·戴维斯博士是一位研究公共医疗保健的教授。2005年5月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早年生活
海伦·克拉克是怀卡托一个有4个女儿的农场家庭中的长女。她的母亲在小学工作,而她的农场主父亲,在1981年的大选中支持的是国家党。克拉克是在提帕胡小学、奥克兰爱普松女子语言学校和奥克兰大学接受的教育,在奥克兰大学她主修了政治学并以文学(荣誉)硕士的学位毕业。她在1976年获得大学格兰特委员会奖学金,出国留学。她从1973年直到1981年被选入国会前一直在奥克兰大学执教政治学。她在1981年选举前不久嫁给了当时陪伴了她5年的伴侣彼特·戴维斯(Peter Davis)。现在戴维斯博士是医学社会学的教授,并且是奥克兰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儒雅丈夫
新西兰总理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是富裕农场主的女儿,曾是一名政治学讲师。在跨入新西兰政治圈子后,克拉克迅速崛起成为一位政坛女杰。批评者认为她缺乏过人的个人魅力,但丰富的学识使她浑身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海伦·克拉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起媒体的强烈兴趣,她总是亲自拎着两个黑色大提包,颇有“学者风范”。她的丈夫彼得·戴维斯是一位研究公共医疗保健的教授,满脸大胡子,平时总是西装革履,略显腼腆。2001年春天,克拉克偕丈夫到上海出席APEC会议,彼得·戴维斯儒雅的风度给上海医学教育界的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发现,彼得“在一帮女士圈子里有些不好意思,总是一会儿笑笑一会儿便低下了头”。他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荷兰都当过多年的访问学者,卫生服务和相关方法论与指标的研究是他的专长。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腼腆的“学者型”第一丈夫,也免不了招来议论。2001年3月,有人指责彼得曾给克拉克的高级私人秘书发了封电子邮件,要求将自己的好友提拔为健康部门的官员。媒体抓到了这条新闻,自然不肯轻易放手,甚至还指责彼得是走总理府的‘后门”。面对指责,克拉克非常气愤,她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个学者,他不可能有什么政治阴谋,这是有些人在对她的家庭进行恶意诽谤。她的秘书也出面澄清,说是自己要求彼得推荐人选。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传奇人生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作为总理,她一直支持新西兰有朝一日会脱离英联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的观点。2002年2月,当英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新西兰时,克拉克身着长裤而不是晚装出席国宴招待女王。那天,克拉克在女王面前显示出的强硬风格,真是举座震惊。她性格也使她得罪了不少人,给她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克拉克每天工作在首都惠灵顿,而她和她丈夫住的房子却在北方的奥克兰。她的住宅就位于普通的居民区,又靠近马路,还没有警卫,她在奥克兰的那栋房子经常被反对者扔酒瓶和鸡蛋。还有些人总喜欢捕风捉影来捉弄克拉克总理。一次,就在她将要连任之前,有人揭发克拉克沽名钓誉,说她指使自己的下属替她作画,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捐给慈善机构去拍卖。此事一传开,顿时弄得媒体沸沸扬扬,她的政敌拍手叫好。克拉克忍下了一口气,一直等到有关部门调查之后,才知道此事是她的一个部下背着她干的。好在事情很快弄清楚了,才没有影响她的连任竞选。1999年,克拉克初次当选总理,至今已连任三届,以致成为新西兰历史上任职最长的总理。克拉克治国有方,她在任总理期间,使新西兰经历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经济增长期。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与彼得·戴维斯结婚后,按照西方人的传统,女人都要从夫姓,她却没有这样做,一直保持自己原来的姓氏。克拉克为了她喜爱的事业,居然至今都没有要孩子。出于对妻子的爱,她的丈夫彼得也乐意如此。有传闻说,她丈夫彼得擅长走总理府的“后门”,曾向克拉克的高级私人秘书推荐自己的好友担任政府官员。对此克拉克总理当即辟谣,并严厉斥责那些对她的家庭进行恶意诽谤的人。她还为丈夫辩白说,彼得是个学者,他心里没有政治,更没有什么阴谋。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不仅有着自己成功的事业,更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她是一位非常热情的球迷。她还热爱登山运动,她曾先后于1991年和2001年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和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克拉克总理甚至还称:“总有一天,我会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因此有人评论克拉克说:“她不仅是一位在仕途上永攀高峰的人,也是一位在生活中永攀高峰的人。”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少数评价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在任国家总理期间有时也会引起争议。在2000年,劳工党国会议员克里斯·卡特尔(Chris Carter)调查她的一名内阁同僚,毛利事务部长多维尔·萨缪尔斯(Dover Samuels)的背景。卡特尔在彼特·耶利奇的留言机上留下一条讯息,询问关于萨缪尔斯的资料。当留言机上的信息在媒体上被公布后,克拉克对耶利奇进行人身攻击,把他叫做一名谋杀犯。而耶利奇此前曾被判有杀人罪,于是他将克拉克以诽谤诬蔑罪名告上法庭。克拉克使用了公家的钱与耶利奇先生在法庭上解决了问题。在一份新闻稿中,行动党党魁理查德·普瑞博称这一解决方案是2万纽币(相当于约11万人民币)的对于诽谤诬蔑的赔偿,和3万5千纽币(相当于约20万人民币)的保密费。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在一个慈善义卖上在一位她的工作人员画的油画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被披露出这幅画不是她亲手所绘后,一位工作人员将油画撤下并且捣毁。最广为人知的事件发生在2004年,当警察、外交护卫队和部长服务人员从提玛鲁(Timaru)赶往基督城机场的行列前进中,超速行驶达到172公里/小时,以保证克拉克能够及时参加在惠灵顿举行的橄榄球比赛。一些警察和部长服务人员最终被判定驾车违章。克拉克为她自己开脱,说她不知道车辆超速,她也没有在超速这一决定上做出任何影响或是决定。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接见女王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不仅自己对从政情有独钟,她还希望各国妇女都要积极参政。2005年年底,克拉克参加在韩国釜山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韩国一家媒体记者向她提问“21世纪的领导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时,克拉克的回答是:“努力、节制、包容、关爱。”接着克拉克还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作为女性领导,还要敢于突破缠绕女性的重重传统壁垒及世俗偏见,女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千万别畏惧闲言碎语。 克拉克的讲话,给韩国妇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6年初,韩国终于也出了一位女总理——韩明淑。2005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访问新西兰,随访的我国记者也曾采访过克拉克总理。当记者问到她对中国妇女有何建议时,克拉克认为在性别平等方面,中国的宪法有积极的表述。中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妇女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从而使她们享有较大的自由,也使她们有较多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妇女的人生选择,也包括妇女参与到政府事务和国家政治当中去。克拉克说:“在一个声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家中,妇女在中国的政治及各项事务中也应该‘能顶半边天’。” 在克拉克身上有一种惊人的能力,她能在和别人辩论时滔滔不绝地引证政府各个部门的无数的事实与数据,把事实和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从而使别人确信无疑。 克拉克作为总理,她一直支持新西兰有朝一日会脱离英联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的观点。2002年2月,当英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新西兰时,克拉克身着长裤而不是晚装出席国宴招待女王。那天,克拉克在女王面前显示出的强硬风格,真是举座震惊。 她性格也使她得罪了不少人,给她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克拉克每天工作在首都惠灵顿,而她和她丈夫住的房子却在北方的奥克兰。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涉足政坛
克拉克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为新西兰劳工党勤奋工作上。她从1978年起到1988年9月期间,在其党内担任纽西兰的行政工作,并从1989年4月起再次回到同一工作岗位。她一直是劳工青少年理事会的主席、劳工党奥克兰地区委员会的行政人员、劳工妇女委员会的秘书和法规委员会的成员。她代表劳工党参加了分别在1976年、1978年、1983年和1986年举行的社会主义国际和国际妇女社会主义大会,1981年在悉尼举办的亚太社会主义组织协商会谈和1991年在悉尼举行的社会主义国际领导会议。
1981年代表奥克兰阿尔伯特山(Mt Albert)选区被首次选进新西兰国会(或译众议院,在新西兰只有众议院),她成了那次选举中四位进入国会的女性之一。那时她是第二位被选为奥克兰选区候选人的女性和新西兰历史上第十七位被选进国会的女性。在她的首次任职期间(1981-1984),她成为法规修改委员会的成员。在她第二个任职期(1984-1987),她主持了国外事务、裁军和军事控制特选委员会,后来这两个委员会在1985年与防御委员会合并成一个单一的委员会。克拉克在由劳工党大卫·郎伊、杰弗雷·帕默尔和麦克·摩尔组成内阁中任职,先是房屋和资源保护的部长,后是卫生部的部长,再后来是副总理。她在1990年代国家党由吉姆·博格尔和詹妮·史普莉管理时期成为反对派领导人。克拉克从1987年的8月至1989年的1月间担任资源保护部的部长。她从1987年的8月至1989年的8月是房屋部部长。她在1989年的1月成为了卫生部部长,并在同年8月成为劳工部部长和国家副总理。她主持了社会平等委员会,同时是内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内阁行政委员会的成员、内阁经济发展和雇佣委员会的成员、内阁支出复查委员会的成员,内阁国家机关委员会的成员,内阁荣誉颁发和旅行委员会成员和内阁国内及国外安全委员会的成员。
从1990年的10月到1993年的12月间,克拉克是反对党的领导助理,卫生部和劳工部的反对党发言人,并且是社会服务特选委员会和劳工特选委员会的成员。克拉克在1993年12月1日成为了反对党的领导人。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议员风采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1950年2月26日出生在新西兰密尔顿市一个富裕的农场主家庭,她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还在克拉克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把她送进了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读书,让她过独立的生活。克拉克后来说,她刚进入寄宿学校时,见到同学们非常害羞,说话时声音都怕说大了,胆子很小。一段时间后,似乎改变了许多,尤其是胆子变大了,还能在班上参加演讲。克拉克一直在寄宿学校读到高中毕业,并以良好的成绩顺利考入奥克兰大学。在奥克兰大学,克拉克攻读政治学,兼修文学,在这里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后,开始攻读文学硕士并取得了学位。因为成绩优异,克拉克被留在奥克兰大学任教,时间长达8年之久。克拉克是在担任讲师期间开始步入政坛的。虽然克拉克的父亲思想保守,并不同意女儿入政,但是克拉克从政的决心已定,她不顾父亲的反对,一心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似乎对政治情有独钟。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就开始积极投身于各种政治活动。她在读中学时,经常参加新西兰民众反对美国出兵侵略越南,以及反对外国在新西兰建立军事基地等游行活动。随后,克拉克还在一些民间的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群众组织中担任了领导角色。由于克拉克的行动及其政治观点正好与新西兰工党的政治主张一致,不久她被新西兰工党看中。进入工党后的克拉克工作很出色,迅速成为工党的一员大将。自从克拉克1981年进入议会后,她作为工党在议会中的一名要员常出现在议会里,那时的克拉克浑身都闪烁着才华与智慧的光芒。在议会中,她以善辩和谈锋犀利而闻名。那些非工党的议员们最怕这位年轻女议员,因为他们每次在与克拉克的对垒中,总显得不堪一击。 在工党内部,克拉克也是以胆大且又敢讲真话而出名,对一些损害国家和民众利益的贪赃枉法行为,她从不留情面。正因为如此,她所领导的工党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从而使工党在民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在朗伊·道格拉斯所领导的政府中,克拉克曾是一个重要的角色。1987年,克拉克先后出任朗伊政府的住房部长和环境部长。那时的克拉克虽然受到朗伊的重用,但她对朗伊所推行的改革并不赞成。她曾公开说,朗伊·道格拉斯的经济政策给新西兰造成了“巨大痛苦”,工党的自由市场改革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一手提拔过克拉克的朗伊并不喜欢她这个讲话不留情面的部下,曾多次说过,克拉克这个人“很枯燥”,是个好发火的“易燃物”。然而,正是克拉克这种无所畏惧的性格,进一步提高了她在党内的威信。当朗伊在1989年引退后,克拉克在党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并很快成为工党的副主席、政府的副总理。在她49岁时,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个通过选举上台的女总理。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执政总理
当纽西兰劳工党在1999年的大举中成为执政党后,克拉克也成为新西兰的第二个女性总理和第一个在一次选举中就赢得执政权的女人。前一任女总理,珍妮·史普莉是在中期党内领导权之争后获得执政权的。在2005年的大选之前,克拉克同时也是国家总理、艺术、文化和历史遗产部的部长,并对新西兰安全情报服务及各国家部门服务负责。她的职权范围包括了社会政策和国际事务。作为劳工党的领导人,她成功与联盟党这一少数党派联合组成了政府(1999年)。这一与联盟党的合作在2002年崩溃瓦解,导致了提前选举和与吉姆·安德顿领导的改革党的联合(2002年,并获得了来自联合未来党的国会席位支持和信心,以及绿党的‘善意’。到了2005年,与改革党的联合执政重新进行了调整,通过许诺给予支持的党派内阁以外的部长级职位后,劳工党获得了新西兰第一党和联合未来党的支持和信心。
海伦·克拉克作为国家总理已经目睹了纽西兰许多年来不曾见过的高度的经济增长。在2005年选举时,新西兰拥有所有工业国家最低的失业率(3.6%)。克拉克被广泛认为是自从新西兰使用了笨拙的新混合国会会员比例(MMP)代表选举系统以来,创建了稳定的政府。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国际关系
在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的领导下,新西兰制订了果敢的外交政策,保持无核状态(代价也许是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和拒绝在没有联合国的批准下加入对伊拉克的入侵行动便是证明。在2000年,劳工党国会议员克里斯·卡特尔(Chris Carter)调查她的一名内阁同僚,毛利事务部长多维尔·萨缪尔斯(Dover Samuels)的背景。卡特尔在彼特·耶利奇的留言机上留下一条讯息,询问关于萨缪尔斯的资料。当留言机上的信息在媒体上被公布后,克拉克对耶利奇进行人身攻击,把他叫做一名谋杀犯。而耶利奇此前曾被判有杀人罪,于是他将克拉克以诽谤诬蔑罪名告上法庭。克拉克使用了公家的钱与耶利奇先生在法庭上解决了问题。在一份新闻稿中,行动党党魁理查德·普瑞博称这一解决方案是2万新币(相当于约11万人民币)的对于诽谤诬蔑的赔偿,和3万5千新币(相当于约20万人民币)的保密费。克拉克在一个慈善义卖上在一位她的工作人员画的油画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被披露出这幅画不是她亲手所绘后,一位工作人员将油画撤下并且捣毁。最广为人知的事件发生在2004年,负责护卫她的警察、外交护卫队和部长服务人员在从提玛鲁(Timaru)赶往基督城机场的行列前进中,超速行驶达172公里/小时,以保证克拉克能够及时地赶到并参加在惠灵顿举行的橄榄球比赛。结果一些警察和部长的服务人员被判定为驾车违章。克拉克为她自己开脱,说她当时并不知道车辆超速,她也没有在超速这一决定上做出任何影响或是决定。然而一位目击证人在法庭上作证时,描述当时的克拉克浏览着四周的风景,显得很享受当时的旅程。自几个月前起,有人开始对克拉克有可能的双重标准问题提出了批评:当她的部长面临不适当的行为嫌疑指控时她挺身为其说话(特别是David Benson-Pope),而当其他的部长(如Lianne Dalziel和Taito Phillip Field)面临类似问题时,她却不提供来自其总理身份的帮助。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与华关系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自从担任新西兰总理以来,一直很注重发展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因此,近些年来,中新两国间的高层领导人频频互访和会晤。克拉克在许多场合还特别强调,中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家”。2005年6月,克拉克率团访问中国时,她告诉媒体说,1985年,当她出任新西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时,曾做过关于新西兰与中国关系问题的研究,她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其指导思想就在于发展两国关系。那时,尽管两国之间有一些官方访问,也有一些商人试图进入中国市场,但双方接触的面还是很小的。在此后的20年间,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西兰和中国的关系也有了飞速发展,两国关系的密切,除了体现在频繁的高层互访外,还体现在两国经贸、教育和旅游等领域里的合作上。克拉克那次在北京的三天暂短工作访问,除了会晤中国领导人外,还在两个公开场合露面,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场合是商界的午餐会,另一个是新西兰中国同学网的成立仪式。借此机会,克拉克总理介绍,在过去的五年中,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额翻了一番。中国现今已成为新西兰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35.5亿美元。中国派往新西兰的留学生,至2006年4月已超过2.3万人,中国目前仍是世界上留学新西兰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新西兰外交部长菲尔戈夫透露,中国留学生对新西兰的经济贡献,每年超过了7亿美元。自从1997年新西兰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以后,如今,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第六大游客来源国。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新西兰时,克拉克再次向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是迅速发展中的大国,在地区乃至世界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同中国在广泛领域的合作符合新西兰的利益,中新合作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新西兰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新中关系,希望成为中国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克拉克还重申,新西兰政府恪守一个中国的政策,反对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不仅注重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还非常喜欢中国文化。2005年6月4日,克拉克总理在日本参观爱知世博会时,特地参观了中国馆,并兴致勃勃地为当天在爱知世博会开幕的海南周剪彩。那时在中国馆大厅的生命之树主展区,阳光女孩乐队正演奏着《大自然之声》和海南乐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克拉克被这优美的乐曲所吸引,尤其对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特别感兴趣。她感叹道:“能在两根弦中奏出如此妙的音乐,真是太奇妙了。”2006年的农历春节,这位新西兰女总理以主人的身份,将数百名各界华侨华人请到议会厅,向他们表示祝贺。那天,议会厅内欢声笑语,华人小朋友组成的舞狮队穿梭于大厅之中,向大家拜年。悠扬的音乐声中,克拉克总理一身红装,用汉语向华侨华人说:恭喜发财!祝大家新年快乐!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背景资料
国名:新西兰 (New Zealand) 又被称为“纽西兰”。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红、白色的“米”字图案,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红、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庆日:2月6日(1840年),称 “威坦哲日”
国树:银蕨
国鸟: 几维鸟
国石:绿石,又称绿玉
国家政要:总督西尔维娅·卡特赖特 (Silvia Cartwright),2001年4月当选。总理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Helen Elizabeth Clark),1999年12月任职。2005年9月第三次当选连任。 新西兰政坛女人多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南部,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相隔1600公里,北邻汤加、斐济。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27.0534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里。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山脉和丘陵约占其总面积的75%以上。四季区分不十分明显,温差不大。绝大部分属温带海洋性气侯,一年四季气侯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富,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北岛第一峰鲁阿佩胡火山高2797米,火山上有新西兰最大的湖泊陶波湖,面积616平方公里。南岛横跨南纬40°—47°,岛上有全国第一峰库克山。阿尔卑斯山中的弗朗茨·约瑟夫和富克斯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山外有一系列冰川湖,其中特阿脑湖面积342平方公里,是新西兰第二大湖。苏瑟兰瀑布,落差580米,居世界前列。岛的西南端有米福国家公园,奇峰兀突。
人口:407.25万(2004年9月)。欧洲移民后裔占78.8%,毛利人占14.5%,亚裔占6.7%。75%的人口居住在北岛。奥克兰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30.7%。首都惠灵顿地区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奥克兰市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毛利语。通用英语,毛利人讲毛利语。70%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是地球上最靠南的都城。人口42.4万(2001年12月)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2个大区,设有74个地区行政机构(其中包括15个市政厅、58个区议会和查塔姆群岛议会)。12个大区名称:北地、奥克兰、怀卡托、富足湾、霍克湾、塔拉纳基、马纳瓦图-旺加努伊、惠灵顿、西岸、坎特伯雷、奥塔哥和南地。主要城市有:惠灵顿、奥克兰、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哈密尔顿、达尼丁等。
简史:毛利人是新西兰第一批居民。公元14世纪,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来到这里,成为新西兰最早的居民,并用波利尼西亚语 "aotearoa" 做了它的名字,意思是“白云朵朵的绿地”。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在此登陆,把它命名为“新泽兰”。1769年至1777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先后五次到新西兰并测量和绘制地图。此后英国向这里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新西兰,把海岛的荷兰文名字“新泽兰”改成英文“新西兰”。1840年英国迫使毛利人酋长签订《威坦哲条约》,把这片土地划入了英帝国的版图。1907年英国被迫同意新西兰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仍受英控制。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新西兰于1947年获得完全自主,仍为英联邦成员。
毛利人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毛利人的雕刻艺术技艺精湛,大到房檐,小到手杖都异常精美。他们的舞蹈别具一格,鲜艳的民族服装、美丽的花环、项上挂着的绿佩玉以及腰上系着的蒲草裙充分展现了毛利人独特的民族风情。毛利人的迎宾舞蹈已成为新西兰官方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
政治:实行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英国女王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女王任命的总督作为其代表行使管理权。总督与内阁组成的行政会议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内阁掌握实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议会只设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任期3年。无成文宪法,其宪法是由英国议会和新西兰议会先后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和修正案以及英国枢密院的某些决定所构成。
经济: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50%。羊肉、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新西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矿藏主要有煤、金、铁矿、天然气,还有银、锰、钨、磷酸盐、石油等,但储量不大。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为1700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81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其中630万公顷为天然林,180万公顷为人造林,主要产品有原木、圆木、木桨、纸及木板等。渔产丰富。工业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酿酒、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不能自给,需从澳大利亚进口。畜牧业发达,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用地为135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乳制品与肉类是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5%。新西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全国。其中,北岛的鲁阿佩胡火山和周围14座火山的独特地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异常带。在这一区域内,分布着1000多处高温地热喷泉。这些千姿百态的沸泉、喷气孔、沸泥塘和间歇泉形成一大奇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目前,旅游业每年为新西兰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成为新西兰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报纸140种,其中日报29种,杂志4,700多种。独立报业有限公司和威尔逊-霍顿有限公司为第一和第二大报业集团,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90%。主要报刊有:《新西兰先驱报》,新最大日报;《晚邮报》;《新闻报》;《自治领报》;《电视指南》(周刊);《新西兰妇女周刊》、《听众杂志》等。新西兰报联社由新西兰所有日报组成的合作新闻机构,创建于1880年,总部设在惠灵顿。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新各家日报和周报传送国内和国际新闻。新西兰电台成立于1925年。有1个国家台、30个商业台、1个音乐台和1个声音档案馆。1995年,商业台脱离新西兰电台,成为单独的新西兰商业电台公司,并于1996年7月出售给私人。国家台重点播发时事和国内政治新闻,覆盖96%国土。新西兰电台用有限的短波向南太平洋转播国家台节目。新西兰电视台1962年正式播放节目,下设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以及五个地区电视台。覆盖全国,收视率达70%。电视三台是新西兰唯一的一家私人电视台,由加拿大公司控股。1989年11月开播,覆盖面为全国人口的85%。
外交: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世界,特别是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以保障新西兰的主权与安全;促进新西兰经济繁荣及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与中国关系:1972年12月22日,新西兰与中国建交。1999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新西兰。。2000年11月,新总督博伊斯访问中国。2001年4月,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访华。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对新西兰进行友好访问。2005年5月,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纽西兰是个典型民主国家,英国的大陆法体系立法,最高权力机关是国会(或者译作众议院),刚过400万的人口,却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党派。近年来最大的两个主要党派一个是执政的劳工党(Labor Party),另一个是反对党国家党(National Party)。劳工党被纽西兰国内人理解为更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国家党更为中产阶级说话。2005年居第三位的政党,保守的右翼党派纽西兰第一党其实成立不过几年,其党魁是臭名昭著的、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倾向的温斯顿·彼德斯(Winster Peters),其反移民反亚洲的右翼言论反而加速了其党派的快速爬升。而其他党派的主张都有鲜明的特色用来争取有共鸣的选民从而保护其在国会的议席(没有议席则党派不能存在),比如绿党是一帮环保主义者,行动党一直在号召打击犯罪等等。MMP这种选举制度是纽西兰在世界上的一个首创,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化的深化选举和法制的民主程度。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相关词条
奥普拉 ·温弗瑞 |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 海伦·托马斯 |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 克 |
简·奥斯汀 | 居里夫人 | 李素丽 | 林海音 |
陆小曼 | 玛格丽特·杜拉斯 | 普拉蒂巴·帕蒂尔 | 秦良玉 |
任长霞 | 塞尔玛·拉格洛夫 | 石评梅 | 维多利亚女王 |
希拉里 ·克林顿 | 杨开慧 | 伊莎贝尔一世 | 伊莎多 拉·邓肯 |
尤利娅·季莫申科 | 张冠华 | 邰丽华 | 克利奥帕特拉 |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 参考资料
1、http://www.mwiki.pl/zh/wiki/%E6%B5%B7%E4%BC%A6%C2%B7%E5%85%8B%E6%8B%89%E5%85%8B
2、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04/09/content_14656479_2.htm
3、http://www.for68.com/new/2005/11/li600335565419211500211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