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云山 - 粤剧的发展
香港最早的官营广播机构香港电台于一九二八年十月开幕时,中文节目便已包括转播戏院粤剧及播放粤曲唱片。而于一九四九年启播的丽的呼声,也设有粤曲节目,其间还制作了歌唱小说,吸引无数听众。另一间于一九五九年成立的商营电台——香港商业电台,启播初期,每天下午设有选播粤曲粤剧节目,由此可见,粤曲、粤剧是早年电台广播不可缺少的节目元素。
五十年代电台粤曲节目
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电台粤曲节目主要是转播粤剧演出和播放粤曲唱片。至一九五四年七月,由于上演大戏的四间戏院“普庆”、“高升”、“中央”及“太平”与两间电台洽谈转播条件出现分歧,香港电台停止了外勤转播大戏,自行在电台录音室制作粤曲演唱会、粤剧,内容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以填补广播时间。这些新节目推出后,很受听众欢迎。及至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电台跟戏院达成协议,恢复大戏转播,次数却没有恢复一九五四年以前,每周三次,每次三小时的转播规模。
最特别是在一九五七年香港电台年报中,指出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色士风等,伴奏粤曲的效果,不及传统乐器二胡、三弦、扬琴、琵琶、椰胡、箫、笛等。依此说法,当时港台雇用的乐队,亦应以使用传统乐器为主,一反喜好用西洋乐器拍和的潮流。丽的呼声在当时视香港电台为竞争对象,因而亦努力自行制作节目,其中粤曲说唱故事便是香港电台少有录制的。
香港电台只于节日录制一二辑的说唱故事,但丽的呼声则长期制作。但丽的呼声电台于一九七三年停业,资料四散,现存于中文大学音乐图书馆的一套“二十四孝说唱故事”,是暂时唯一的第一手资料,共二十四辑,每辑半小时,撰曲、编剧、音乐领导,俱由已故音乐领班罗宝生一手包办,参加演出的唱家,多为一时之选,包括江平、何大傻、李锐祖、黎文所、李宝莹、钟丽蓉、冯玉玲、罗唐生、谭咏秋、梁金国、南红、郑帼宝等。根据曲艺界名宿李锐祖回忆,许多嘉宾都是由罗宝生亲自请回来客串的。“二十四孝说唱故事”的节目形式,以一人穿插讲述剧情,中间配合歌唱片段,无疑是融合了当时最盛行的单人讲述和粤曲于一节目内,是难得的尝试。一九五九年,香港电台开始使用超短波外勤转播车(VHF/FM)转播大戏,以改善音质,并设外勤转播员在间场时介绍剧情,以吸引听众。
师娘粤曲和瞽师南音
香港电台由一九五四年起,开始制作粤曲节目,除邀请唱家、老倌助阵外,擅唱的师娘和瞽师亦受到重视。师娘弹唱之风,历史悠久,与“戏班”、“八音”、“歌伶”,同为人所乐道。师娘唱曲,板槽谨严,喜轻拢慢然,板面过板,花式繁多,为顾曲周郎所赏识。香港电台于一九五五年聘请师娘曾润心、任锦霞在节目里演唱粤曲,每星期一次。曾润心,原是“佛山派”师娘,唱腔有寸度。任锦霞,本称肖月师娘,任职港台后,才易名任锦霞,时年已届七旬。一九五七年,港台设由润心、锦霞担任演唱“八大曲”的粤曲节目[8]。羊城师娘,歌“八大曲”,自成一家,拍和如水银泻地,左右逢源。现时香港电台还保存两位师娘演唱“八大曲”其中七首,计有《百里奚会妻》、《韩信投汉》、《辨才释妖》、《鲁智深出家》、《附蔫何文秀》、《黛玉葬花》及《雪中贤》,独缺《辕门斩子》一曲。
至于二人合唱的粤曲,港台仍有录音声带的,有《郭子仪祝寿》、《碧月收棋》、《貂婵拜月》、《长亭饯别》、《祝英台回乡》、《园公救姑》;另外润心师娘独唱,现仍保存的曲目,则有《重见李夫人》、《闯死李陵碑》、《陈宫骂曹》、《山东响马》及《四郎回营》。
六十年代,香港电台邀聘另一位师娘银娇主持“解心粤讴”节目,每辑约十五分钟,现存一百五十七辑。曲目包括《夜吊秋喜》、《桃花扇》、《春兰附蔫》、《花开富贵》、《八仙贺寿》、《梅开二度》、《金生挑盒》、《韩湘子》、《五弄琵琶》,《再生缘》之“万寿宫诉恨”、《再生缘》之“抱玉伤怀”、《再生缘》之“金銮殿生”、《再生缘》之“聪明孟丽君”、《再生缘》之“天香馆留宿”和《再生缘》之“延师诊脉”。细观曲目,除《夜吊秋喜》、《桃花扇》乃粤讴之作,其余俱属祝贺之篇,或民间故事。大概银娇师娘以粤讴唱故事,非专唱粤讴之词。
钟云山 - 个人作品
粤曲《芙蓉仙子》钟云山、严淑芳
粤剧《姐妹碑》钟云山、崔妙芝
《情僧偷到潇湘馆》
《唐伯虎点秋香》
钟云山 - 作品简介
香港著名粤剧红伶名家名曲《桃花仙子》介质:2CD
主演:钟云山、梁素琴
语言:粤语
SRC:CN-F18-04-462-00/A.J8
产地:中国香港
所属分类:曲艺:粤剧
上架日期:2006/05/09
引进号:文音进字(2004)268号
出版:广东音像出版社
商品简介:
主唱:钟云山、梁素琴
改编:潘焯、李原闻
撰曲:唐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