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上海人 - 周中之
周中之
周中之,男,1952年3月生,中国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2009),中国普通高校两课“百佳”教师(1997),上海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1996),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委、上海市和上海市教委等项目20余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伦理学》,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展开

个人履历

1978年-1982年,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学习;

1982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

1989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硕士学位。

1996年,任教授。

2006年,任博士生导师。

周中之

主要研究方向

1、经济伦理学;

2、思想道德教育;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物观点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新情况,如何协调社会各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强调和坚持依法治国,但同时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重视伦理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几千年历史使中国形成了以伦理道德为特点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当代中国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传统的正面作用,将法律治理与道德治理统一起来。换言之,这种统一也是现代文明与文化传统的统一。

2.在社会生活中,强烈的经济冲动往往会冲垮道德的防线。解决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的现象需要外在强制力的介入,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法律治理根据有关法律,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对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没有这种法律惩罚,就不能伸张社会正义,也不能有效支持道德治理。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有些问题只有施以法律重拳才能奏效。

3.道德治理和法律治理的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达致二者的结合,必须建立事实的记录和跟踪档案。一些偏离道德轨道的行为,也许不会对个人和社会形成重大负面影响,但也可能是罪恶的起始之点,需要将之记录下来,不断跟踪,采取不同的对策。这种跟踪的过程也是法律威慑力不断显现的过程。在法律的威慑力下,当事人思想上会有所触动,行为上有所收敛,治理的成效就显现出来了。因此,这种记录和跟踪的过程,既是对事实的确认,也内含着提醒和警示。这提示我们,要加强我国社会诚信记录方面的制度建设。

科研成果

概述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规范体系的研究》、国家教委项目《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与现时代》、《学分制与高校德育改革》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20余项。2000年、2004年、2008年曾三次出席国际经济伦理代表大会(ISBEE),其中入选的论文《当代中国消费的伦理评价和经济评价》被刊登于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欧洲经济伦理评论》。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伦理学》和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经济伦理学》。

发表《当代中国消费的伦理评价和经济评价》《社会转型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诚信建设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突破》等论文100余篇。论点曾多次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文汇报》等转载。出版著述《道德理想与现时代》《经济伦理学》《走向21世纪的人格》等10余部。

2002年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经济伦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消费伦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论文

1、《现代消费伦理视野中的节约观》,《消费经济》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

2、《现代消费伦理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上海市社会科学第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3、《诚信的道德价值》,《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3年第4期

4、《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

5、《诚信建设与当代中国道德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文汇报》2004年4月13日

6、《道教伦理思想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2期

7、《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10期

8、《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初探》,《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2期

9、《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2期

10、《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2、“Ethical Concepts of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ing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教材

1、《伦理学》(国家十五规划级教材),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个人荣誉

中国普通高校两课“百佳”教师。

上海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

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曾代表中国参加第二、三届国际经济伦理代表大会。

著作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二等奖,连续多次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联优秀学术成果奖、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等。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