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河北大学 - 宋大祥
宋大祥
  宋大祥院士(1935--2008),男,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前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生物学系。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
展开

人物名片

  宋大祥院士(1935--2008),男,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前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生物学系。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留所工作,任动物所副所长、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来河北大学工作,担任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当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河北省培养的第一位院士。
  国内外兼职:法国国际蜘蛛文献中心(CIDA)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濒临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动物分类学报》主编、《生物学通报》副主编、《中国动物杂志》副主编、《蛛形学报》副主编,《科学》和《生命》科学编委等职。
  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先后从事枝角类、淡水和寄生 足类的分类区系研究,河蟹生殖洄游的研究以及吸血蚂蟥的生物学和防除研究。首次报道剑水 噬食鱼苗,找出了淡水养殖中鱼苗突然大量死亡的原因,避免渔场的经济损失。针对河蟹减产,通过研究查明系由于成蟹和蟹苗在洄游中受水坝和河水污染的阻拦,提出移苗的办法。经各地采用后大大增加了河蟹的产量。首次详细阐明了日本医蛭的生物学并提出驱避的办法,发表吸血蚂蟥新种多个。自七十年代末起,从事蛛形类的研究。蛛形纲是陆生动物中除昆虫纲以外的第二大类群。蜘蛛作为农林中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消灭害虫和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先后赴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斯密桑研究院、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联邦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生物学研究所、法兰克福圣肯堡博物馆、梅茵茨哥登堡大学、斯图加特国家自然博物馆,韩国蛛形学研究所、日本东京自然博物馆等地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通过他的研究及与同行的合作,使我过蜘蛛学的研究尽快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他积极推动我过蛛形学会的成立和《蛛形学报》的出版, 在推动我国蛛形学的发展和奠定我国现代蜘蛛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系统地研究环节动物(蛭类)、甲壳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和蛛形动物的分类学,先后发表许多新属、新种,包括我国重要的吸血蚂蟥和天敌蜘蛛种类。六十年代,他结合生产实际研究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提出河蟹生殖洄游受阻为其减产的原因;学术上首次阐明了医蛭生殖的全过程,提出吸血蚂蟥的驱避方法等。他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的《中国桡足类志》是我国第一本无脊椎动物志,也是国际上迄今最详尽的同类专著。他有关蚂蟥的著作被国际同行称为“中国淡水蚂蟥的杰出概要”。自70年代末,为配合农林害虫的生物学防治,他转而进行蜘蛛的研究,多年来解决了蜘蛛分类学中许多难题,被日本蜘蛛学会会长八木昭健夫教授称为“中国蜘蛛研究的首席”。他1999年出版的专著The Spiders of China被国际同行誉为“对现代蛛形学最好和最重要的贡献”。他积极推动中国蛛形学会的成立及《蛛形学报》的创刊。 “七五”期间,他主持的西南地区动物资源调查,经过集体的艰苦工作,采集标本18万号,发表新种280余种,出版三本专著,课题组受到科学院的表彰。他还主持“动物学发展战略研究”和“动物学名词”审定工作,并完成相关专著。2002年他带领中国动物学会的代表团赴希腊参加国际动物学大会,争取到2004年在中国举办第19届动物学大会的权利。2001年以来他和周开亚教授共同参与国家基金委的重点项目“现生六足动物高级阶元系统演化与分类地位的研究”。此外,还 承担基金委的重大项目《中国动物志》的研究,2002年完成两卷册(其中一册已于2003年出版)。
  曾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到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美国(纽约、华盛顿、波士顿)、德国(柏林、汉堡、法兰克福)、荷兰、斯洛文尼亚和新加坡等国的大学、研究所、博物馆进行访问或合作研究。
  迄今为止,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和工具书20余册,论文约200篇(其中10篇发表于美、日、德、韩国学术刊物上)。《中国淡水 足类志》、《农田蜘蛛》分别获科学院二、三等奖。七五期间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西南动物资源研究。八五期间,主要从事中国土壤动物、动物地理分布研究和蜘蛛目系统演化研究,以及中国动物志(蟹蛛科)的编写。在参与领导中国动物志编写工作的同时,还主持我国动物科学发展战略研究(已完成初稿),以及动物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已完成审定词6000余条),为我国动物学界学术带头人之一。

院士的最后岁月

  

1.河北有种家的感觉


  “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强烈要求回河北、回保定。他说,河北让人有一种家的感觉,只有回到河北才真正回了家。”1月30日,正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办理遗留手续的宋大祥院士的女儿宋肖霄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父亲对河北的感情很深。他说自己是一个搞基础学科的科研工作者,花甲之年才到河北工作,亲身感受了这里风土人情的纯朴。省里、河北大学在各方面对他都很照顾,积极支持他工作,创造了很多条件,他自己也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了自己的潜力,开展了很多工作,并成为河北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个院士。”
  宋大祥的秘书张超告诉记者,宋大祥是2006年9月在北京检查出罹患胃癌晚期的,当时马上进行了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此后一直在北京治疗休养,2007年5月底因身体极度不适再次住院,发现癌变大范围转移,当年11月病情开始急剧恶化。
  “2008年1月14日,在宋先生的强烈要求下,从北京转院回到了保定。当时他的下肢已经瘫痪了,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但是思维一直特别清晰,在转回保定的前一天还跟专程去接他的河大副校长王洪长谈了一个半小时,主要的意思是说回保定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电话里,张超回忆到这里之后再也说不出话来。
  宋肖霄表示,虽然明知北京的医疗条件更好,但在宋大祥病情彻底恶化之后,大家还是满足了他回河北终老的愿望,因为知道,“这样可以使他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2.河北省培养的第一位院士


  “宋大祥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国际公认的u2018中国蛛形研究的首席u2019。他1995年调入我省工作,起初是在石家庄,1999年初调入河北大学,当年11月,宋先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也是我省自己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河北大学组织部部长吕建英介绍说。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来,宋大祥主编和参编了专著、工具书数十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20多篇,为我省乃至我国动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先生与河北引进的首位院士印象初先生紧密协作,为河北的院士推荐、河北大学及兄弟院校申报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作出了巨大努力。”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研究室副教授张锋博士表示,目前,河北大学已进一步确立了蛛形学在全国的研究中心地位,并向动物毒的开发应用和节肢动物的分子系统学方面大力拓展,这一切,宋大祥功不可没。 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宋先生是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并从2005年起至今一直担任联谊会会长。”到2006年秋宋大祥癌症确诊前夕,省院士联谊会会员已发展到231名,占“两院”院士总数的六分之一,基本涵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有学部。
  在科学界,具有丰富外事工作经验的宋大祥的交际、组织能力与他的学识同样有名。2006年8月,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组织院士们实地考察了唐山曹妃甸工程建设情况。那一次,院士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为我省带来69个科技合作项目,其中55个与我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成功签约。
  而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人前精神抖擞、把方方面面都关照得十分妥善的宋大祥,实际上已经因为胃癌晚期而连续几个月失眠、胃口不好了。
  

3、住院期间一直坚持在病床上上校改书


  “他几乎是带着工作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张超告诉记者,直到2007年11月停止化疗,宋大祥还在病榻上最后一次组织了“泛甲壳动物系统发生的研究”的项目汇报。
  这个由宋大祥牵头的项目,也是河北大学有史以来第一次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6年9月13日,宋大祥住进北京301医院。“当时他的血色素只有五点几,医生说随时都有晕倒的可能。可是进病房的时候,他还是行色匆匆、大步流星,护士们跟在后头追都追不上,急得直喊u2018您现在没有必要走那么快u2019,他这才回过头来笑笑,u2018哦,忘了自己是病人了u2019。”宋肖霄回忆道。
  “有几部书,宋先生在住院期间一直坚持在病床上校改。”其中《河北动物志·甲壳卷》一书,600多页,宋大祥在病榻上三易其稿,虽然最后实在没有逐字逐句推敲的体力,但在把关之余,仍会为用哪个图版效果更好之类的细节对助手耳提面命。
  直到2007年5月19日,发现癌变大面积转移前的10天,宋大祥还赶回保定参加了全国生物基础教学会议。
  2007年11月,宋大祥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宋肖霄回忆说:“父亲对自己的病情分析得很透彻,但只是偶尔对护工叹息说自己可能看不上北京奥运会了,其他时候总是显得很乐观。癌症晚期病人非常痛苦,很多原来脾气很好的病人都会变得暴躁,但父亲从来没有,医护人员都说很少见到克制力这么强的病人。但是就在那个月的一次谈话中,父亲对着我哭了———他以前从没有在我面前落过泪。
  “那天晚上他对我回忆了自己一生科研治学的经历,然后非常难过地说,u2018我想多活几年。不是为了享受、为了荣誉或者为了别的什么,实在是有太多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做。u2019然后他就流着泪说不出话来……”
  1月25日19时40分,宋大祥在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溘然长逝。

人生回放

  从"神童"到院士
  少年大学生
  宋大祥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935年5月,在上海、杭州长大,小学期间就曾跳过级。生于乱世,他的父母一心希望天资聪颖的他成为一名医生。当时苏州东吴大学(后江苏师范学院)有医学预科,学习三年后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再深造五年是学医的一条理想途径,也成为宋大祥的父母为儿子安排的一条成才道路。
  于是,1949年,年仅14周岁的宋大祥在读完高一第一学期后,直接考入了东吴大学的生物系,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报考生物系而不是医预科,是因为当时生物系的录取标准稍低,考虑到他少读了高中二年半的课程,入学考试的成绩显然不会太好,才采取了权宜之计。
  宋大祥在东吴大学生物系选修了大量医学的课程,以便于高年级后转系。谁知解放后院系调整开始,东吴大学医学预科的学生转入上海第一医学院,转系学医的愿望就落空了。中国因而少了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因而收获了一位“对现代蛛形学做出最好和最重要的贡献”的生物学家、科学院院士。
  鲜为人知的是,宋大祥的名字也是因为这次“歪打正着”的报考得来的。宋大祥原名朱予铭,又名朱锡文,当年报考东吴大学时得到一位姓宋的辅导老师的大力帮助,而这位宋老师家没有儿子,感恩图报的朱予铭就在父母的支持下改名为宋大祥。
  精通五门外语的第一代“海归”
  宋大祥的女儿宋肖霄告诉记者,“文革”期间宋大祥无法进实验室工作,就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旧留声机,偷偷地跟着“灵格风英语”的唱片自学英语。宋大祥精通英、法、俄、日、拉丁五门外语,几乎都是通过刻苦自学掌握的。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第一次公派出国留学考试,只考一门外语,他一下子就考过了,比很多外语学院搞英语教学的老师分数还高。”
  宋大祥1979年被派往法国留学,有一次一个博物馆馆长颇为得意地拿出一个蜘蛛标本给他看,告诉他说这是解放前一位法国科学家在北京采集的,直到今天你们中国人也未必拿得出这样的标本。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学成后立即回国,成为最早的一代“海归”。
  蛛形学家制胜“人民外交”
  宋大祥被称作“中国蛛形研究的首席”,但他早年是从事淡水桡足类和枝角类甲壳动物研究的,并颇有成就。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农业中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农业成本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作物和人体中有机磷的积累逐渐增多,学术界许多有识之士把害虫的生物学综合防治又提上了日程,蜘蛛受到了生防工作者的关注。而当时我国蜘蛛分类基础薄弱,宋大祥才“半路出家”去研究这一领域。
  1979年宋大祥去法国留学,让国际蛛形学界第一次听说中国大陆有人研究蜘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积极推动中国蛛形学会的成立及《蛛形学报》的创办。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与朱传典、赵敬钊等学者接连出版和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以至于日本著名生物学家八木沼健夫主动提出,鉴于中国目前的研究水平,应把日本的“东亚蜘蛛学会”改名为“日本蜘蛛学会”。
  对此,起初有些日本学者表示异议,认为此名称沿用已久,不宜改动。但由于八木沼健夫的多次提议,更由于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就,最后日方在1986年的年会上经激烈争议后,以2/3的赞成票投票通过,决定在1988年该会创立50周年后正式更名。

宋大祥

更新日期:2024-11-2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