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当代中医 - 顾渭川
顾渭川
顾渭川(1885~1966)字梦熊,号渭庐,浙江嘉善人。得叔父中医名家顾兆麟亲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开业行医。
展开

 

顾渭川 - 擅长领域

善治内、妇、儿科,擅针灸,以内科见长,对温病学研索尤精。临证精于辨证,用药洗练清淡。治消渴病有独到见解,认为消渴病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应依据人体营卫气血运行机理,各用相适的方法和药物治之。治疗血症、热伤等病,则运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要则,用药随症加减,对症施治。被誉为江南医林一杰。著有《顾氏详注印机草》、《顾评温病条辨》、《渭庐医案醇》等。

顾渭川 - 人生经历

顾氏生平,除精心应诊外,热心社会公益,为维护和发扬中医事业,

不辞劳累,不怕强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战时期,怀着满腔爱国热忱,亲任红十字会救护队长,在战火中救死扶伤,活者甚多。被推选为神州医药会会长期间,适值民国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悍然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障碍案》,教育部规定医学课程,独取西医,偏废中医,中医中药面临灭绝危机,中医界人士义愤填膺,奋起抗争。顾氏被推为上海代表,会同全国各地代表,至南京请愿,与国民党当局据理辩驳,取得斗争胜利。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顾氏心情舒畅,积极性更高。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医文献研究馆馆长,又被华东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聘为医学顾问。

数十年来,顾氏谆谆教诲,培养后学不遗余力。门生数十人,其中高足弟子行医海内外,多有较高声誉。

顾渭川 - 主要著作

顾氏自幼好学,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医著,以及金、元、明、清各家学说,靡不刻苦钻研,对温病治疗尤有独到见解。晚年在诊务之余,废寝忘食,著书立说,先后完成《顾氏详注印机草》、《顾评温病条辨》等著作,尤其《渭庐医案醇》一书,集数十年临床心得,着重辨证论治,其法其方足为后学典范。

顾渭川

顾渭川 - 证治经验

顾氏在临床方面,一贯主张辨证重精,用药则贵在轻清,否则有伤胃气。

他强调先精辨证,后思用药,且需顾及胃气,从病人之整体考虑,方能得心应手。

他认为消渴症“三消”,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上消由肺经实火或心火刑金,多饮而渴不止,中消由脾经实火或伏肠蒸胃,善饥能食而瘦,下消由肾阴虚损或火伏下,饮一溲二,其浊如膏。其中上消心移热于肺而金受火刑,有降无升,致高源之水合外饮之水,兼并而下,所以饮一溲二,不但不能消外水,且并素蕴水精竭绝而尽输于下,较大肠之暴泄为尤甚者,故死。中消胃阳独旺,脾阴困败,下利而厥,食已善饥者,故死。下消肾阴枯涸,邪火煎熬,精溺时泄,如油如脂者,故死。顾氏认为,三消之脉,多洪数无力,洪数由于气血虚,若沉实滑数有力,乃可用刘张寒泻之法,大率数大者生,小而不至于悬坚者,用肾气丸尚可生,若脉实而坚大者死,细而浮短者死,因俱无胃气。

在治法上,顾氏认为赵献可言治三消之症,不必分上中下,此有可取之处,但用药太偏,不如《金鉴》载云,若便硬能食,脉来强大,宜用调胃承气汤或栀子金花汤斟酌;若不食而渴,已属胃虚,兼之泄泻,胃虚无热,宜用七味白术散治之;若食而渴亦不泻,虽是虚而犹有燥热,宜用竹叶黄耆汤治之;若气虚胃热盛,宜用洋参白虎汤治之;若下焦虚寒,饮一溲二,宜用肾气汤治之。以上诸说,是他历年所遵循的法则。

顾氏对血症的辨治,有不少独到之处。他认为,血藏于脏而行于脉中,躯壳之间不可得见,非有故不能为病。凡失血之症,大抵阳逆乘阴,血为所迫,不能安于脉中,而妄行气分,不能回归经络。若血病损及于腑,则血渗入肠胃浊道,上从咽出,下从二便而出。若血病伤于脏,则血溢出胸中清道,上从喉出,下从精窍而出。顾氏认为血症热伤之症最多,应以清热止血法治疗,药用犀角,地黄,寒水石,磁石之类,能起损阳扶阴之功。若胸膈满痛,是兼瘀血内阻,络脉受损之故。若见瘀者,当重破瘀,瘀不去则血不止,痛不解,脉络不通,新血不生,故见瘀者当先治瘀,用药以桃仁,大黄,参三七之类为主,不能偏及见血止血。若吐血热盛,加黄连,黄芩,膏之类,兼清上中焦之热。因怒致吐血者,加解郁引走肝经之药,如郁金,黑山栀之类,唾血加玄参,黄柏,知母,咯血加天冬,麦冬,嗽血加知母,川贝,蚕豆花。若涎壅气促,阵阵争嗽,伤其络脉出血者,宜用加味救肺饮增郁金,竹三七。若气血虚弱而乏流摄不见火者,宜补虚止血,用人参养营汤加旱莲草,女贞子,郁金,麦冬,仙鹤草之类。若吐血不已,宜用参地煎加童便治之。溺血用牛膝四物汤,甚者用珀珠散治之。淋血者用八正散加木通,生地,郁金治之,肠红用槐花散,脏毒加川楝子。便血日久,凉药不应效者,宜升阳去湿和血汤治之。

顾氏在治血症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治出血症抓住清热止血、化瘀止血、补虚止血等要则,对具体见症精心辨证施治,用药随症加减,进退自如。

顾氏对肝病的治疗也独具心得,认为慢性肝炎患者,有两种最为痛苦,而直接影响疾病恢复的自觉症状,一是胁部胀痛,二是不得安眠。两种症状互为因果,引起恶性循环。这是因为心肾失济、阴阳违和所致。在此情况下,多用热药并非善策,当以清润之品为正治。

顾渭川 - 从医医案

案1、吴××,男。


初诊:1961年1月8日。头晕恶心,心跳微微,夜不安寐,腰酸力乏,病延年余。苔薄隐灰,脉细弦滑。明是虚阳中有肝阳,痰热辗转。治宜固本,佐以清理,寓镇阳意。

移山参2.1g真人参叶2.1g磁朱丸9g(包)生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24g甜味石莲4.5g莲子心1.5g宋半夏4.5g橘白、橘络各6g竹茹4.5g料豆衣4.5g南烛子9g香谷芽30g炒香枇杷叶18g(去毛包),茯神木9g青果4枚(去尖)2剂。

二诊:1月10日。头晕、心跳好些,恶心止,腰酸,口淡微觉干,纳少,睡安。脉左弱弦,右细滑。显见肾阴久亏,腰部尚乖,水不涵肝,肝阳难藏。有时头胀,虚火熬液成痰,痰热余留,舌苔干糙。法当养阴平阳,佐以清化痰热。原皮西洋参4.5g台参须2.1g枫霍斛4.5g盐水炒知母、黄柏各4.5克g青龙齿9g(先煎),茯神木9g旱莲草6g女贞子12g生牡蛎、煅牡蛎各30g夏枯草9g杞菊地黄丸18g磁朱丸12g(包)赤芍、白芍各4.5g半贝丸6g(包),冬瓜子3g冬瓜皮12g阿胶珠3g(蛤粉炒)赤豆皮12g生龟版18g5帖。

三诊:1月21日。头晕等症均靖,睡安,腰酸微微。水不涵木,肝阳难藏,痰热留恋。脉左弱弦,右部弦滑。冬令少雪,证易枝节。拟再养阴以平阳,清热以化痰。台参须2.1g枫霍斛4.5g原皮西洋参4.5g(三味同另煎冲)旱莲草6g冬青子18g(2味同炒),生牡蛎、煅牡蛎各30g磁朱丸12g(包)血余炭1.5g(蛤粉拌炒)生龟版,炙龟版各15g(原枸杞子4.5g(盐水炒)阿胶珠4.5g赤豆皮12g知柏八味丸9g(红米3g同包)赤芍、白芍各4.5g冬瓜子、冬瓜皮各9g甜川贝母3g橘白6g(竹茹钱半同炒)真人参叶2.1g鱼脑石6g可连服10帖。

案2、耿××,男,40岁。
初诊:半年来迭受惊恐思虑,以致三阴俱伤,痰火郁结。因而神情恍惚,不能自立,不觉饥饱,渐成怔忡健忘。脉左寸虚滑,右关沉迟。当心脾两调之。

丹参6g朱茯神9g青龙齿6g(先煎)制远志肉2.1g朱拌石菖蒲0.6g宋半夏4.5g陈皮3g(盐水炒)生甘草1.5g合欢皮9g血琥珀末1.5g(冲)2帖。

二诊:脉象渐见好转,常觉膈中不快。膈中为心胞地位,痰火为惊气所结,自应宣豁治之。

朱茯神9g青龙齿3g(先煎)生珍珠母18g(先煎)广郁金4.5g朱拌石菖蒲0.6g川贝3g连翘心9g(鸭血拌)栝蒌皮4.5g清水炙甘草0.9g建兰叶2片合欢皮9g3帖。

三诊:各恙虽减没,心中尚闷,便带紫血。此瘀积下达,趁此再为清疏咸降。

大生地(紫降香末0.6g拌打)12g朱茯神9g蜜炙旋覆花3g(包)连翘心(鸭血拌)6g川贝3g瓜蒌皮9g盆秋石0.6g(冲)金针菜15g4帖。

按此症起于情志,似虚非虚,似实非实。补之则痰火愈结,攻之则气血益亏,用温燥则动火,用寒凉则遏气,惟宣郁安神,庶几无弊。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