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盦 - 主要背景
1929年,方氏发起组织“医学挽澜社”,呼吁国人给予中医应有之重视,并出版针灸书籍发表针灸普及文章,使众多读者加深对针灸的了解。方氏注重对外传播针灸,曾经常往前上海震旦医科大学为部分法籍教授讲授针灸学,并在该校附属医院作示教,会诊。近代欧洲最有影响的针灸传播者、法国针灸学会主席苏里德马朗博士,在30年代特来上海向方氏登门拜师。并请方氏为其所著针灸专蓍审订、修正并题签。方氏医德高尚,40年代初,曾创办馥南针灸医院,每晨义诊20号,兼赠药品。曾任上海市中医师公会学术科主任。方氏著有《金针秘传》(远销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及《风症指南》等书。方氏除精研医道外,尚精于书法绘画与诗词音律。
方慎盦 - 主要业绩
方氏学术思想,提倡继承经典,对古今有益病家之术兼收并蓄, 临证主张辨证精确,取穴少精,重视手法,补泻分明,针药兼用。方氏主张首应熟谱经典,然后融会贯通,不泥古法,以求突破。如在《金针秘传》中载谓:“医者教人以规矩,取方圆也。规矩之法在师,方圆之法则在弟子也。”为此,他指出:“古法所载刺几分深、留几呼、灸几壮,皆古人特论其理之常如此耳。凡用刺法,自有所宜,初不必以此为拘泥也”。主张应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谓之。曾谓:“……治病无定穴也。大凡邪中于人,与正周流上下,或在气分,或在血分,无有定止。故喻用针,正如用兵,彼动则此应,或出以奇,或守以正,无有定制。如医者不究其因,不察传变,惟守其穴主某病之说,执中无权,按谱施治,譬之狂潦泛滥,欲塞下流而获安者,亦偶然耳。夫病变无穷,针法亦无穷,病或在上而从下取之,病或在下而从上取之,或近取,或直取,审经与络,分气与血,病随经而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应变之理。”精确辨证、注重补泻
方氏精于辨证取穴,强调补泻手法,常能立竿见影,疗效卓著。曾治患者颜某,肠癖10余年,辨证为热壅大肠,用泻法针手阳明数穴,泻其热,通其壅,数日而愈。又曾治一形体丰腴之中年妇人,诉腰腿热痛来就诊,虽在冬季,腰部盖棉被也不能紧覆,两足必须露在被外,方能热痛稍减而入睡。诊得脉象洪大,舌苔黄腻,认为湿热之邪、恋于下焦,取肾俞穴,行泻法,起针后,其病立减,肤热也散,复针3次痊愈。
《金针秘传》载有治疗肾阳衰败之腰痛案例。患者年62岁。腰部冷痛,久治不愈。方氏仅取肾俞一对,行补益手法,腰部立觉奇暖,去针后即起立如常。方氏谓:“腰为肾之腑,转侧不能,肾将惫矣,今既不能动摇,而腰部肌肉又异常觉冷,其为肾阳衰败无疑,宜温通肾府以去寒温而助元阳”。方氏能辨证精确,手法恰当,故一针而愈。
取穴精而少
方氏治病常用与病脏相关之五俞穴1对,或循经取1、2穴,认为以多取胜,非但于病无益,反而徒伤肌肤。曾治风中脏腑,神昏闭证奇案1例。症见神昏不语,两目紧闭,脉已停止,呼之不应,急针肩井,竟然其脉立出。方氏指出肩井穴有泻实之功,能醒脑开窍,故可治闭证之昏迷,具有特效。
穴位放血疗法
方氏对瘀积恶血之症,常采用穴位放血治疗。曾治一郁热之邪留于经络的病家。前医误投温补之剂,以致邪不能出,反下注于足,以致红肿大痛。方氏先以提毒散瘀外治之法,即在委中放血盈升,针三里、悬钟、三阴交等穴,次日即安,10日大愈。此盖菀陈则除之之意。
方慎盦 - 从医经验
1.主张针前消毒
古代针刺缺乏消毒概念,常采用隔衣进针,以及“入口中必须温热方可与刺”的口温法。方氏早在30年代初已提倡不应用隔衣进针,并在进针前采用酒精局部消毒。
2.制订《方慎盦诊病表》
方氏诊病,重视四诊,纪录详细,早在1937年,已经使用《方慎盦诊病表》铅印病历。除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年月日、编号外、其他内容还包括“初病经过、现在情形、特别症状、标准治法、处方、结果”。并列有“体气、面色、脉象左右、舌、嗜好、寒热、汗、饮、食、睡眠、大便、小便,”以及身体各部位如“头、颈、眼、耳、口、齿、胸、腹、背、腰、手臂、腿足”等项。实物至今仍保存。中医在30年代已使用内容如此详细之病史,殊不多见。
3.设计针灸器械
方氏为提高疗效,吸收西方之长,早在30年代就设计定制过两种针灸器械。其一为类似近代梅花针之针具,是据《灵枢·官针》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浅内针”、“正内一、旁内四”之义设计制成。针具呈莲房状,直径约1cm,下端并列5支针,针为金质,莲房上端装置1根弹簧,均置于1铜质管状物中,管长约5~6cm。其二为“温灸器”,为薰灸结合药物,既有艾灸之优点,益以药物之作用,用以治疗虚证和痹证,至今尚保存实物,此为铜质制成之双层桶状器具,外层上下两截直径9cm,高8cm,下置红木底座,中有一3厘米直径之圆孔。内层上端装有4根齿状环物,环形排列,直径3主,中间放置一段粗艾卷,下端有一容器,放置药物。外层上下两截互套,可以进退转动,四周均排列小空洞,外层有盖,用绞链开合,下用红木底座,中有一大空洞,直径约3厘米。使用时,将温灸器下端之空洞对准近选之穴位。点燃艾卷,艾火温热使药物直透穴位。可以转动外层上截,以调整空洞位置从而调节温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