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残疾人 - 徐白仑
徐白仑
徐白仑,1930年生,江苏宜兴人,195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现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名建筑师。在康克清女士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盲童文学》,为盲孩子提供精神食粮。
展开

徐白仑 - 简介

徐白仑,1930年生,江苏宜兴人。1955年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抱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祖国建设事业。

其父徐铸成是全国著名报人,先后主持《大公报》、《文汇报》笔政,在抗日救亡、民主建国中,在敌伪和蒋介石政权迫害下,追求真理,仗义执言,1957年又被毛泽东钦定为右派。

徐白仑受父亲株连,被打入另册,从此成为祖国母亲的弃儿,含泪沉浮于苦海之中。文革期间,被列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受宠若惊,拼命工作,终因医疗事故,双目濒于失明,年方41岁。

为了体现自身价值,开始弃工习文,历尽了盲人的种种痛苦以后,终于在十年后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以后陆续发表了童话、寓言、诗歌、科幻小说达十余万字,作品曾被收入《当代童话选》和《近代寓言选》。

徐白仑自1996年开始,徐白仑和妻子纪玉琴从国外引进资金,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指导,先后在广西、内蒙古全境实施“金钥匙工程”,帮助贫困地区大面积、高质量地迅速普及视障教育,在取得成熟经验后,又在陕西、黑龙江建立“金钥匙工程示范区”,累计帮助了5000余名视障儿童入学,取得了涵盖我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广大地区的成熟经验,被国际誉为“金钥匙模式”。现在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残联、国际克里斯多夫基金会资助下,总结经验,出版专著,向更大范围推广。

徐白仑

徐白仑先后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奖章”、“宋庆龄 樟树奖”、中日联合颁发的“后藤育儿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徐白仑“有杰出贡献的儿童工作者”称号和“热爱儿童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徐白仑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于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上,授予他“夸美纽斯奖”,成为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徐白仑 - 简历

1930年出生于天津
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1955-1971年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建筑师
1971年因医疗事故失明
1971-1983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1985年任《中国盲童文学》主编
1987-2009年任“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徐白仑 - 人生历程

今年75岁的徐白仑原是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名建筑师。因在工作中用眼过度,他的视网膜出现了菱形破口。1971年,41岁的他因手术失败永远失去了清晰的视力。“刚失明时,我烦躁得近乎狂暴。”在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下,徐白仑开始了文学创作。

困难可想而知,“我从来没有写作经历,只能从头一点一点学。”徐白仑苦练文笔7年,终于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就在这时,妻子却因癌症离开了他。不过,坚强的他又一次挺过了命运的打击。在友人的指点下,徐白仑想到了盲童们。经历了多年痛苦的失明生活后,他能强烈地体会到千万盲童们的无助,于是萌生了为他们做点事情的想法。徐白仑奔走各地,终于在198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份专为盲童编辑的期刊《中国盲童文学》。

同年,徐白仑得知,当时我国盲童的入学率还不到3%。他了解到,由于盲校的建校、教学经费远远高于普通学校,广大贫困地区很难普及盲童教育。徐白仑逐渐有了一个设想:让盲童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学校现成的师资进行一体化教育方法基本培训。1987年,这个被命名为“金钥匙工程”的盲童教育计划制定了出来。

近20年来,徐白仑克服种种困难,辗转在江苏、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地推广这一计划。在政府和一些基金会的帮助下,“金钥匙”工程成绩斐然:1996—1998年,广西入学视障生2154人,视障儿童入学率达到81.8%;1999—2003年,内蒙古入学视障生1024人……1996年,徐白仑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美纽斯奖”,这是一项专门授予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专家奖项。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位盲人。

目前,徐白仑仍坚持在一线工作,他说,“即使入学率达到了90%,剩下的10%仍然意味着有很多视障儿童不能上学。这些孩子们使我对这项事业欲罢不能!”

徐白仑 - 故事

1999年元旦前,年届69岁的退休工程师徐白仑,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特意寄来的精美贺年卡,上面是朱琳的手书:“徐白仑先生: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去年中秋节期间,朱琳还派秘书送给他们夫妇一盒月饼和一篮令人唇齿生香的水蜜桃。同时,他还受到过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位无权无势无钱的老年盲人,何以会获得如此高规格的关怀呢?

走进徐白仑的世界,记者才明白,正是他,忍受着在事业勃发之年突然致盲的痛苦,忍受着厄境丧妻的巨大悲哀,以满腔的赤诚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启动并推开了“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使2100多名盲孩子相继进入学校读书,获得了新生和希望。他的目标是拯救全国成千上万的盲童乃至其他残疾儿童,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家庭小环境,和健全的孩子们一起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来。因为其卓越的业绩和贡献,他成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奖“柯美纽斯奖”的中华第一人,也是此大奖设立后所有获奖者中惟一的一位盲人。国际视障教育学会主席威廉·布鲁海尔在考察广西试点之后,对徐白仑信服地说:“你做了一项魔术师般的工作”

的确,徐白仑创造了世界盲童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徐白仑 - 挣脱黑暗

1955年,风华正茂的徐白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建筑师。当时,正赶上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刚被分配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的徐白仑,看着荒原上崛起的一个个新城市,在新城市中崛起的一座座住宅、工厂,他像当时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感到幸福、振奋。1957年,他的父亲、著名报人、原上海《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被姚文元点名批判,一夜之间成为右派分子,也未能动摇他的美好信念。谁料,到了“文革”浩劫中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将他残酷地抛下了黑洞洞的无底深渊。

1971年,徐白仑忽然被指派去搞一个重要的军事建筑——潜望镜工厂设计。作为正在接受“思想改造”的大右派的儿子,他真是受宠若惊。于是,在白天拼命地开会之后,他便在夜间拼命地加班。不久,他那高度近视的眼睛终于不堪重负,视网膜脱落了,住进了一家著名的眼科医院。医院此刻也在“大破大立”。为徐白仑主刀的医生晚上写检查,白天做手术,再加上当时视网膜复明手术用的是电烙,而发电厂也在“抓革命,促生产”,电压忽高忽低,因此,最终导致了一场可怕的医疗事故。手术后的第7天晚上,眼底突然大出血,一夜醒来,他失明了。

首先向他袭来的是肉体上的痛苦,到处是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无处可藏的黑暗,他俨然一头失足掉入陷阱的野兽,拼命挣扎,却又无济于事。他变得烦躁、狂暴,多少次在睡梦当中,他突然把上衣脱掉,恨不能把胸膛撕裂,好让灵魂从躯体里挣脱出去,好逃避这使人窒息、让人疯狂的黑暗经过一年时间的住院抢救,只有左眼勉强保住了0.02的微弱视力。每当他影影绰绰看见耸立的脚手架,听见工地的嘈杂声,他便感到一阵揪心的痛楚。徐白仑知道,以后自己再也不能把心中的智慧,变成一幢幢高大美丽的建筑物了。他常常失神地站在窗前,一遍一遍抚摸自己拿惯画笔的右手,仿佛在痛悼一个过早夭折的孩子。

徐白仑的妻子朱益陶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工作。她温柔贤惠,又非常娇弱,先前总是像小鸟一样依偎在丈夫身旁,但当丈夫遭遇不幸后,她却陡然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她劝他:“白仑,别难过,我的眼睛就是你的眼睛”轻轻的话语,似大海,似蓝天,给他极度痛苦的心里播下了绿的种子、生的希望。从此,朱益陶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成了徐白仑生活中的“盲杖”。待情绪稍微稳定下来时,徐白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两本书,继而想到了作者,也是书中主人公的生活原型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吴运铎。在妻子的鼓励帮助之下,他决心向英雄和革命前辈学习,改行从事写作,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他请人做了一块有格子的木板,把纸插在里面,摸着格子写。这样,字的行距不会错,但常常几个字叠在一起。但不管怎么困难,他还是日复一日地埋头写呀写。小说、童话、故事,不断地在他的笔下诞生,不断地寄出去。然而,他本来是搞建筑的,半路从文谈何容易,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他始终未能发表一篇作品。无数次投稿,无数次失败。当妻子接到那一封封退稿信时,便悄悄地藏起来,然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哭。可她还是一个劲儿地鼓励丈夫不要灰心,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1983年,徐白仑的中篇科幻小说《午夜怪兽》发表了。接着,其他作品也相继问世,有的还被收入了现当代作品选。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妻子不断有新的论文发表,被评为副研究员;儿子考入重点中学;父亲的右派问题得到了纠正。苦尽甘来,徐白仑终于露出了笑脸。然而,好景不长,妻子因多年的劳累和忧伤耗尽心血,患了晚期肺癌,倒在了她的工作岗位上。8个月后,与他相依为命的爱妻便溘然辞世了。

切肤裂骨的痛苦,魂萦梦回的思念,使他整整哭了一年。“二十七年情似海,一十三载苦相思;地久天长终成梦,夜夜泣血盼魂归。”徐白仑迷茫、惆怅、彷徨,他又一次想到了死。

就在此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党委书记王玉玺前来探望,耐心地劝导他说:“你虽经历了一个盲人的种种痛苦,但你并不是最苦的,那些生来就没有见过光明的盲孩子,他们的一生会比你艰难得多,他们多需要有人去关心和帮助你是个盲人,对他们的心理最了解,你能不能考虑今后为盲人做些什么事”一席温暖的话语,顿时在徐白仑的心中激起一串涟漪。经过几天的左思右想,他又重新振作起来,决心从自己搞儿童文学的长处入手,创办一本盲文儿童读物。

徐白仑 - 第一本盲童刊物

为给盲孩子办刊,他在1984年初专程到上海盲校,学习盲文。校领导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派最优秀的老师教他。他还利用一切时间搞调查研究,掌握了盲童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并结识了文学界和出版社的一些朋友。翌年4月,他回到北京着手筹办《中国盲童文学》杂志。为了取得办刊经费,徐白仑顶着烈日,冒着大雨,拄着一根拐棍,在大街上磕磕绊绊地奔走。可是,对于一个失明了14年且从未出过远门的盲人来说,北京的大街小巷实在太陌生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因找错了车站,看不清车牌而迷路。烈日炎炎,他怕找不到公共厕所而不敢喝水;暴雨突降,他因为看不清道路怕走到马路中间遭遇车祸,而在暴雨中不敢迈步。他的腿经常伤痕累累,撞破过脑袋,摔掉过门牙,在军博地铁站内还险些被挤下站台丧命。在奔波中,徐白仑不得不向人详细诉说自己从前的不幸,一次次抠开心头尚未愈合的伤疤。多少次,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两腿累得酸痛麻木,却一无所获,甚至遇到了别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夜里,他忍不住号啕痛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85年夏,宋庆龄基金会在吴全衡老人的推荐下率先捐款4000元,紧接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北京建筑设计院等单位,纷纷解囊相助,共筹集办刊费2万元。同时,当时的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派人专程登门看望,愿作刊物的主办单位;刘伯承元帅命儿子代笔给刊物题词;叶圣陶、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写信或亲自接见他,勉励他并寄予厚望;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和夏衍主动为徐白仑集资作保人。北京大学附中、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印刷学院提供无偿援助;经主管副市长批准,北京电话局还为他免费安装了电话。6000多封捐款信飞落徐白仑的案头,不少小朋友把他们的糖果钱、压岁钱、冰棒钱一角二角、一分二分寄了来,还有的寄来一个满满的存钱罐。这一切,令徐白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1985年12月,在青年作家郑渊洁等人的帮助下,徐白仑主持编辑的《中国盲童文学》双月刊终于问世了它被免费赠送给全国150余所盲校、盲聋合校和许多省区农村的盲童阅读,使他们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时至今日,《中国盲童文学》已经出版了77期,不仅填补了我国盲童教育的空白,而且与世界上40多个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建立了联系,受到了海内外盲童们的普遍欢迎。

徐白仑 - 第一届盲童夏令营

不久之后,徐白仑又为举办全国第一届盲童夏令营而奔波忙碌了。

他过去曾应邀到外地考察过。在一所城市盲校,他摸了摸盲童的书桌,抽屉里只有一本书、一支铅笔和一块写字板;来到宿舍,发现每个小柜里只有几件皱巴巴的衣服。城里的盲童尚且如此,偏远贫困的山区又该如何他非常难过。盲童的生活太单调了,天地太狭小了。盲童的业余生活怎么过特别是假期他们的日子该怎样打发呢徐白仑感到,盲童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个活动营地,他们虽然失去光明,但那不羁的心灵也能编织出一个个动人的童话。只要给他们创造了美的环境,世界在他们心中尽可以去想象着色。

1986年初,北京市规划局召开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请身残志坚的徐白仑讲话。他讲了盲人的种种痛苦,他让大家为天下的盲童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伸出热情援助之手,给他们以温暖和爱心。最后,他把一个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变成了为盲童夏令营募捐的动员会,一场会下来,与会人员竟捐赠了7500元。同时,一些儿童刊物也纷纷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号召:“为失明的小伙伴捐一点心意,增强他们与命运拼搏的勇气。”一封封饱含真情和关爱的书信寄往《中国盲童文学》编辑部。到了5月份,他手头已有了一些钱,尽管还不够筹办一个夏令营,但是他却满怀信心地向全国散发了举办夏令营的决定和通知。

1989年7月14日,由《中国盲童文学》杂志社、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卫戍区、全国少工委等6个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盲童夏令营开始了。29个省、市、自治区,9个民族的58名盲童代表在北京欢聚一堂。灿烂的骄阳,洒在盲童的身上和脸上,他们身穿绿色的营服,含着笑,挂着泪,前往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南海,畅游圆明园、长城和密云国际游乐场。一位江西农村来的盲孩子,在公园里游览时,手捧着一枝红艳艳的月季花,摸了很久很久;花是那么芳香可人,他嗅得如醉如痴,直到别人伸手来拉,他才醒悟过来,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两年以后,徐白仑又克服重重困难,相继以“社会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在青岛、内蒙古举办了两届全国盲童夏令营。他还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盲中学生智力竞赛”,并筛选出一批盲童中的优秀人才,向中残联推荐。有些盲孩子就此得以深造,去国外留学,或去长春特教学院上大学。

徐白仑 - 第一个盲童教育计划

随着工作的深入,各地的群众来信越来越多。这一天,徐白仑收到了一封发自山东聊城的信,写信人是一位名叫高爽的中学生。她说,她有一个从小失明的弟弟,从懂事那天起,就盼望能同别的小朋友们一样去上学。他还整天磨着妈妈为他缝制了小书包。每当他听到学校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他那颗童心便充满了希望。有一天,家里没有人,他就自己背上小书包,循着读书声的方向走去,因双眼看不见,不幸跌到池塘里淹死了。当人们将他捞起时,那双小手还紧紧地攥着他心爱的小书包……高爽还随信夹寄了自己积攒的一元钱,恳求“尊敬的徐爷爷”帮帮千万个像她小弟弟一样的普通盲童,给他们上学读书的机会。

这字字血泪,声声呼喊,使徐白仑再一次震惊了他辗转反侧,夜不能眠。第二天上午,便走访了国家教委特教处。从那里他了解到,虽然解放已经30多年了,而我国的盲校在校生实际只有1000多人,加上各地盲聋哑合校的盲生在内,盲童入学率仅占盲童总数的3%。这就意味着,至少有几十万的盲童至今还被关在校门以外。对于盲童来说,读书,是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明眼人没有文化知识,尚可劳动,起码生活能够自理;而关在屋子里长大的盲人,无一技之长,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不堪设想。事实上,有的盲童夭折了,有的走上了人生的绝路,悲剧重复地演了不知多少次。假如让盲人通过上学掌握一些职业技能,比如按摩、演出,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人。为盲童办教育,是在救人啊

在中国残联、国家教委、北京建筑设计院等单位领导的支持资助下,徐白仑决定亲自去“上山下乡”,了解一下广大盲童们的现状。他拖着不便的身躯,靠着一根盲杖的指引,从东北到西南横跨整个中国,接触到了城市乡村的各种处境的盲童。这个时候,徐白仑才知道,这些盲童特别是农村的盲童们,他们的生活状况比自己原来的最低估计还要悲惨许多。

他将己比人,越想越激动。举办几次夏令营和几次智力竞赛的时间太短,参加的盲童也有限,无法解决让每一个盲孩子都走出去,重塑自我的目标。关键的是,要发动和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制定一个长期的、完备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盲童普及教育计划,并且全面付诸实施,才能真正地拯救他们

回京后不久,他从内部资料上了解到国际上的“一体化”教育模式,令他茅塞顿开。“一体化”教育模式又称“全纳教学法”,即让各类残疾的儿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与健全孩子们一起学习。在发达国家,一个普通学校如果有数个盲童,就要建立资源教室,同时要配备受过一两年特教培训的教师;如果盲童分散在不同学校,则配备巡回教师轮流到各校对盲童进行定期指导。不过,中国的盲童大部分都在边远地区,且越是贫穷闭塞的地方盲童以及其他残疾孩子就越多。在这些地方,学校的教师主要是由民办教师担任的,他们中有许多人自己的学历不过是初中,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田间劳动和家务。由此看来,原样照搬国外这一先进的盲教框架是不行的。最后,徐白仑殚精竭虑,制定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化教育”试验计划。

1987年,徐白仑将盲童教育计划,连同与别人合编的一套系列盲人读物,一同送给康克清审读。康克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亲笔题写了书名:“送你一把金钥匙。”为了表达对康克清的崇敬,徐白仑便把这套教育计划定名为“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后又转化为“金钥匙工程”。他还以《中国盲童文学》编辑部为基础,建立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金钥匙工程”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通过组织安排师资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使盲童能够就近进入普通小学,用与普通课本同样内容的盲文课本,与健全儿童们同班学习;二是通过人道主义的广泛宣传,使过去备受冷落、歧视的盲童都能成为全社会关怀爱护的对象,提高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该工程计划用10年的时间,帮助广西、内蒙、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9个中西部省区,在2万盲童中全面普及视障教育。

徐白仑 - “送你一把金钥匙”

为了使盲童教育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徐白仑想首先在一二个县的范围内进行试验。这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太原,去拜见他父亲的老友,参加过“五四”运动、时任山西省人大副主任的冯素陶老人。在老人的全力帮助和协调下,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教委的支持下,试验终于在襄垣、长治两个县正式推开了。

在太行山的深处,徐白仑和县教育局的几位干部艰难地行进在崎岖山道上。他们是去完成工作中的第一件事,把流散在乡间的盲孩子找出来,送他们去读书。途中,在一次问路时,徐白仑偶然听说了附近村里一个绰号“小白毛女”的盲童的事。这位农家姑娘本名崔小英,她曾经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着美好的理想——长大当一名医生,因为她的爸爸生病卧床已整整7个年头了。爸爸的病使家中一贫如洗。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当矿工的哥哥又不幸因事故砸断了腿,不能再下田劳动,沉重的家务逼得小英退学了。她要喂猪,要伺候爸爸和哥哥。上学的希望化为泡影,她喂的猪不久也死了,在焦急和恐惧之中,小英的眼睛渐渐失明了。想治,又没钱。小英是个天性好强的姑娘,当她在漆黑而漫长的黑暗中听到同伴们的歌声、笑声,听到父母的叹息声,便想到了死。吓得妈妈藏起了剪刀、绳子和农药,天天守着她不敢出门。一天又一天的煎熬,竟使年仅12岁的崔小英变得白发苍苍见到她的时候,徐白仑抚摸着女孩散乱的头发,握住她枯瘦冰凉的小手,泪水从凹陷的眼睛里哗哗地淌了下来。安慰道:“别急,孩子,我会送你上学的。一定!”

在徐白仑和省教委工作人员帮助下,崔小英重新背起了书包,并且年年都是三好生。她感到自己的心上似乎又长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徐白仑用他的心,让崔小英“看”到了人间的精彩——无数真情的手,永远牵着她的手往前走。十多年过去了,崔小英已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按摩师,也重新长出了一头像瀑布般秀美的黑发。

襄垣、长治两县的试点证明,盲童随班就读是可行的。他们虽双目失明,但与温暖的大集体在一起,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学习上一般都能跟上进度。而且,每个盲童的书籍文具用品不超过50元,由社会募集;每名辅导教师的津贴,每年不超过百元,基本由村里支付。这样从人力、财力方面都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办法。照这么办,一个省,利用三五年时间,总投资10万多元,即可使盲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

1996年5月,徐白仑在广西省教委、广西省残联的协助下,在广西全省开始了“金钥匙工程”的中期试验。

三年来,“金钥匙工程”在广西取得了可喜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1998年视障儿童入学率由1995年的14.8%提高到81.8%,听障儿童的入学率由17.3%提高到63.8%,智残儿童的入学率由49%提高到79%;盲童入学总数已达2100多名。为使工程的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许多地、市、县建立了由主管文教的副县长任主要负责人的工程领导小组,先后共培训管理干部和辅导教师2364人次。盲童在学校里普遍受到尊重和关心,有了文化,懂得了礼仪,身心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不少地方反映盲童在入学前后判若两人。许多盲生在校内还学会了广播操、跳绳、拍皮球甚至写诗和写信,在家里学会了洗衣、做饭、编竹笼、喂鸡等家务。还有不少随班就读的大龄盲生提前学完小学课程,到南宁盲聋哑学院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很快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很多医院、诊所、美容院、健身房等单位的老板,还未等他们毕业,便纷纷到学院去“抢”。现在不是老板挑他们,而是他们挑老板。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校方还敢放心借钱给盲生,待他们就业后再还,一般都有偿还能力。

1996年12月,徐白仑在由助手而成为他妻子的纪玉琴的陪同下,与广西教委的干部一道下乡对“金钥匙工程”进行第二期评估。19日上午,他们来到了忻城县凤山小学,考察一个12岁的名叫戚胜怀的盲生和他的辅导老师。小胜怀原名戚森,上学后父母给他改了名。他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等,虽然才读了不到一学期,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摸认盲文了。

进行完学业评估,还要进行盲童的心理评估。评估小组问小胜怀:“你为什么改名”孩子大声说:“爸爸说,是为了表达对共产党的不胜怀念。有了共产党,有了金钥匙工程,我才能进学校读书。”“你过去想上学吗”“特别想上学。”“你上学高兴吗”“我非常非常高兴。”“你用什么来报答共产党、报答金钥匙工程”“我要好好学习。”“还用什么”“我不懂……”孩子的声音低了下来。他好像在谛听。突然他把脸转向了徐白仑:“我很想为徐爷爷唱一首歌。”掌声响起。小胜怀却因为激动而未唱出来,稍顷,他扬起脸:“我有一支自己做的笛子,我给徐爷爷吹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孩子吹起了笛子。从用在贫瘠的大山中生长的、虽粗陋却顽强的毛竹做成的笛管里发出的旋律,如泣、如诉,饱含深情,洋溢希望。笛声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心潮澎湃

1998年6月,徐白仑夫妇赴欧洲旅行募捐,访问了德、英、法、荷四个国家,争取到了国际著名的达克来特基金会、海德希姆基金会、柯里斯多夫基金会和德国基督教发展中心的巨额援款承诺。9月,上述四基金会与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教委签署了援助内蒙古完成2240名盲童随班就读计划的协议。“金钥匙工程”又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铺开。

徐白仑 - 他心中只有盲孩子

28年前,他走进黑暗,28年中他用自己的灵魂为盲童升起一轮明亮的太阳。而如今,为让更多的盲童接受教育,年已古稀且两次经历脑血栓的徐白仑,仍在忘我地操劳。

他从来没有节假日,忙起来就是夜以继日地干。写报告、写申请、拟计划等等,尽量不要别人帮助做,仅靠那0.02视力的左眼自己去完成。生活上不讲究,也不追求,中午吃个盒饭足矣。他的家离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有十几公里远,实在有急事,也舍不得打“夏利”,顶多打上个“面的”。过生日、节假日,亲友们送来的礼物,大部分换个包装又转送到国外朋友那里,千方百计地节约办公经费。到国外筹款或开会,往往在朋友家连吃带住,或者住在慈善机构设在教堂内的免费客房;外出回不来在外边就餐时,也只要两块面包一碗汤,填饱肚子而已。徐白仑以个人无私的品德、崇高的工作目标、快捷的工作效率和较为理想的工作成绩,在与国际特教组织、慈善机构进行联系方面,赢得了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良好信誉。1992年,他还率三人代表团到泰国出席了国际视障教育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会见了该会主席布鲁海尔和副主席堪培尔,恢复了中国的席位;不久,他又组建中国分会,并出任国际视障教育学会中国分会第一任会长。他的足迹走遍了亚、欧、澳、美、拉美的十多个国家及港台地区,先后邀请30余名海外专家前来讲学。从而,把国际与国内盲教事业联系起来,大大促进了中国盲童普及教育领域的进步。

1996年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著名基金会CBM的代表来广西考察。1997年,国际视障教育学会主席和一些著名专家来广西进一步考察。他们对广西“金钥匙工程”的发展速度、教学质量予以很高评价,认为其取得的经验值得世界上每个发展中国家借鉴。

1996年10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徐白仑颁发了教育最高奖“柯美纽斯奖”;1998年,该组织机关刊物《全民教育2000年》用整版篇幅介绍了中国“金钥匙工程”详情;1999年1月,在另一本称为《全纳学校之声》的书籍中,中国广西试点入选,成为国际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推荐介绍的13个国家教育经验之一。他得到的荣誉还有: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有杰出贡献的少儿工作者”称号;中残联评选的“自强模范”;宋庆龄基金会授予的“樟树奖”;北京市委两次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徐白仑珍视这些荣誉,但更珍视在他从事造福盲童的事业中,方方面面的人们给予他的支持和帮助。对于这些,他谈了很多很多……

徐白仑在日记中写道:“我本平凡,拘谨而软弱,是党把我引向无私和无畏。我已沉沦,忧伤而绝望,是党把我引向生命的辉煌。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愿化成一片烈焰,在有生之年燃起盲童心头的希望和光明”

徐白仑 - 所获荣誉

1986年 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员

1987年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奖章

1988年 获北京市劳动奖章

1991年 被中残联、人事部授予“自强模范称号”,第二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员

1992年 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少儿工作者”称号,授予“热爱儿童奖”

1994年 授予“宋庆龄樟树奖”

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柯美纽斯奖”,以表彰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

2000年 获中国联合颁发的“内藤国际育儿奖”

徐白仑 - 著作

题名/作者:  金钥匙视障教育运作手册/徐白仑编  
ISBN号:  7508048857  
出版发行项:  北京-华夏出版社  
预出版日期:  2008.09  
载体信息:  290页 16开 48  
中图图书分类法类号:  G761-62  
附注项:  本书列举了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中最常用的各种工具,包括诊断、筛查用工具,教育、教学评估工具,各种教育行政管理用的表格,以及已开展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地区的经验总结等,内容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  
附注项:  教育管理者,视障儿童教师及家长

中国现有学龄视力障碍儿童约为8—12万人,主要分布在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之中。因此一体化教育以随班就读为主要模式,即让视障儿童就近进入附近的普通小学,与健全儿童同班学习。虽然各县都设有巡回教师,由于交通不便,每月能到各村进行工作时间很少,因此每名视障学生必须在本村小学内选派一名辅导教师,承担主要教学责任,一般由本班主任担任。他们教学任务重,教学水平相对偏低,...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