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第二年,殿试开考,佘中夺魁,成为新科状元。在这次科考中,宜兴闸口里的邵刚夺得礼部会试第一名(会元),其堂叔邵材夺得乡试第一名(解元),一邑三魁,天下传为盛事。县府在宜城周王庙东为他们建造了一座“三魁庙”,在学街西(今通贞观西路)为佘中建造了状元牌坊。
佘中考中状元后,宋神宗先后委任他为大理评事,国子监修撰,经义局检讨。这时,宰相王安石正在力行变法,佘中是积极拥护者。熙宁七年,王安石在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下,被迫上疏辞相,神宗诏准。王安石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任江宁知府。王安石奏请以佘中等人随行。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佘中先后任太常丞、佐太常卿、少卿助理寺事等职。后来,因迁怒朝廷被革职。
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病逝,长子赵煦即位,为哲宗。重新起用佘中,历任秘书省正字、秘阁校理,迁著作佐郎。
绍圣二年(1095),佘中奉命出使辽国,回来后向皇上启奏;“黄河以北的许多城池,均已年久失修,损坏不堪,急待修葺,以御外来侵略。”余中的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直至宣和、靖康年间,金人入侵,长驱直入,所有城池都不能固守。这是皇上才想起佘中的建议是正确的,后悔不已。
佘中官至太守,辞职归家,逝世后葬宜城溪隐龙潭的杏花村,人称“佘状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