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兄弟六人,崔知悌为长史,以下依次为知久、知俭、知让、知温、知逊。崔知悌中进士后,历任洛州(今属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忽然患风疹,恐怕变为中风,自服小续命汤。三年之中,凡服46剂,而风疾不复。发不久升殿中少监,又改任中书侍郎。咸亨中(670-674)崔知悌与戴知德、郝处俊、李敬玄同被高宗赏赐飞帛书赞,而崔知悌、李敬玄都因忠勤受表彰,其赞语为:“仗忠节,赞皇猷。”
不久,升尚书右丞。调露元年(697年),定襄道(今属陕西榆林一带)大总管裴行俭领兵数十万大破突厥,斩其可汗泥孰匐,余党走保狼山。高宗诏崔知悌驰往定襄慰问将士,辅佐裴行俭荡平遗寇,有功,增加俸禄。在高宗时,他最后任户部尚书。子崔佑之,任博州(今山东聊城)刺史。(《唐书宰相世系表》)
崔知悌于政事之暇,喜欢从事医疗。他研究医药书籍,集合众长,提高技术,临床诊治药到病除,颇多创造。
医学成就
《苏沈良方》说:"崔丞相《炙劳法》。《外台秘要》崔歪相之《家传方》,及王宝臣《经验方》,悉编载之,然皆有差误。毗邻郡有石刻最详,余取诸本参校,成此一书,比古人方极为委屈。依此治人,未尝不验,往往一灸而愈。予在宣城,久病虚羸,用此而愈。"又考崔氏《灸骨蒸方·自序》,其中描述骨蒸病的别名、病状,至为详尽。按崔氏所说脑后近下两边小结,是瘰症,是颈部淋巴腺结核;腹部有块,是肠间膜淋巴结核。此为我国讲瘰疬与结核同源之始。欧洲论此始于林匿克氏,乃在18世纪,晚于我国1000余年。
崔氏治病不仅采用丸散膏丹内服一法,而且又采用外治及其他物理疗法。最著名的即《灸骨蒸方》。《外台秘要方》第十三卷中,载他的《灸骨蒸法图》四首。又《外台秘要方》第十二卷引崔氏有《症瘕痃气灸法》四首,都有不同的点穴及灸治方法。又《外台秘要方》第二十六卷,引崔氏《灸痔法》二首,如:他……高虢州初灸至一百壮得差。后三十年复发,又灸便断。兼疗腰脚。
伤寒治疗
蒸汗法:崔氏治疗伤寒,曾采用阮河南蒸发法(《外台秘要方》卷一)。
熏吸法:“崔氏三十年以来呷咳,以药着纸上裹之或器中烧,令烟出,吸咽之,疗咳。”(《外台秘要方》卷九)
通便法:以栓药或灌肠治大便不通。如伤寒大便秘结者,用姜兑法,即削生姜如小指长二寸,用盐涂过,纳下部中,立即通便。又以猪胆灌下部,也立即通便(《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
导尿法:崔氏疗伤寒热盛,小便不利,又方:捣生葱傅脐下横纹中,燥则易之。(见《外台秘要方》卷二)。"崔氏疗小便不通方:取熏黄如豆许,末之,纳小孔中神良。"(《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急求主小便不通方:取印成盐七颗,捣筛作末,用青葱叶尖,盛盐末,开便孔,纳叶小头于中吹之,会盐末入孔即通,非常之效。"(《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
针灸
崔知悌自少善于针灸,尤其擅长炙骨蒸之法。其所著《崔氏
纂要方》中,也以《炙骨蒸病方》为最著名。另有单行本《崔氏别录》,《外台秘要方》采入,题名《炙骨蒸法图》,即世传崔丞相《灸法》。
崔氏推行灸术,而针法无闻,似有可疑。遍考《外台秘要方》中,发现崔氏方仅卷二十七,崔氏疗小便不通方,兼及用针刺血。原来,王焘编《外台秘要方》,“以为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其法云亡且久,故取灸而不取针”(孙兆《汀も台秘要方校正序文》)。而此疗小便不通方,因针灸并用,他不忍删削而采入。可见崔氏针术甚高明,只是与王氏编纂宗旨不符,以致割爱而失传。
医疗器械
崔氏治病,不仅以药物见长,针灸以外,尚创造医疗器械及发明种种外治之法。当七世纪之时,已有如此成就,在医学史上有相当贡献。只是可惜的是其埋藏无人发掘,以致湮没不彰。如崔氏八味丸、黄连解毒汤等方,千余年来医学界都很乐用,而不知来源。因此崔氏历史之阐发工作,实为医学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学著作
崔氏著述,就文献可考者有五种:
《纂要方》十卷,见《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为“崔行功撰”,不确。新旧《唐书·崔行功传》都未说他知医。而崔氏方中,列有崔知悌的官阶家世,必不致误。多纪元胤《中国医藉考》说,此书亡佚。
《骨蒸病灸方》一卷,并见新旧《唐书》。《通志·艺文略》作《灸劳法》一卷,《宋史·艺文志》有《崔氏骨蒸方》三卷。《外台秘要》作:《崔氏别录》、《灸骨蒸方图》,方中侍郎知悌撰。《中国医藉考》说亡佚。《国史经籍志》作:崔知悌《灸劳》一卷。
《产图》一卷,并见新旧《唐书志》。《崇文总目》作《产鉴图》,《中国医籍考》说亡佚。此书可以于《外台秘要方》中见其梗概。
《崔知悌集》五卷,见《唐书·经籍志》。
《法例》二卷,见《唐书、经籍志》,为乙部的书,与诸人合撰,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以为崔知悌《法例》一卷。
传世贡献
崔氏素好岐黄之术,于政事之暇,喜从事医疗活动。擅长针灸,临床诊治,审病制方颇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灸方》最为著名,被收入《外台秘要》名为“灸骨蒸法图”,即世传崔丞相灸法。他的著述、文献可考的主要有《纂要方》十卷、《骨蒸病灸方》一卷、《产图》一卷,均已亡佚,可于《外台秘要》中见其梗概。另有《崔知悌集》五卷,《法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