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公 - 基本介绍
姬高(前~前)周文王第15子姬高(周武王的弟弟)受封于毕。毕位于今天的陕西咸阳北部,又名毕 陌、毕原或咸阳原。姬高被分封到毕以后,在那里建立了毕国,姬高就是毕国公,史称毕公高。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纣之后,高被封在毕,于是就以毕为姓。他的后代中断了封爵,变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春秋时期,毕国公的后裔毕万,做了晋献公的大夫,被封在魏地,于是成了后世魏姓的始祖。公元前661年也有不属于魏国王室成员的魏姓人任城魏氏的始祖即魏无知,魏衡则是魏无知的17世孙。传统上魏国的始祖是毕公姬高,周武王伐纣之后,姬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周王朝建立后,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为梁惠王,子孙以梁为氏。与魏姓有渊源的还有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据《元和姓纂》载,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为氏,季孙食采于潘为氏,故魏、毕、冯、潘、藩氏同宗。
毕公有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无忌是魏昭王子,魏安厘王之弟,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号信陵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史书称他“仁而下仕,食客三千。”他曾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援赵胜秦,后为上将军。其子14人於魏安釐王孫「魏王假」時,魏國國都大梁被秦將王賁屢攻不下,後引黃河之水灌大梁,举城投降魏王子及家眷数百人均招殺害,信陵君无忌公之十四子因远离国都倖免于难,全数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為「王」。
毕公 - 王姓来源
是出 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其中一支为毕公所流传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姬姓在先秦时期是著姓、大姓,武王灭商后,延续三个半世纪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记载的后稷。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曾经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弃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颤-页)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古公(颤-页)父便率领部族从豳(今陕西旬邑县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宣父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的孙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不断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进入商都的仪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把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不知过了几代,毕公高的后代们失去了封爵和封地,变成了平民,有的还跑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只有 他们因地而改的姓氏——毕。在春秋中期的时候,毕公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来到了晋国,再一次使毕公高这一支姬姓家族兴旺起来。当时晋国正是晋献公在位,毕万在晋献公手下当差。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 661年),毕万和赵夙一起统兵进攻霍、耿、魏三国,将它们灭掉。
毕万因功被晋献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地。从此,毕万及其后代又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魏氏协助了晋室,却也壮大了自己。最后终于导致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灭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毕公 - 现代发现
毕公龟甲刻辞西周早期卜甲。1977年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西厢2号房11号窖穴出土。长2厘米,宽1.3厘米。卜辞1行2字,辞为:“毕公”。毕公乃毕高公,公为爵名。
毕公 - 相关词条
白帝 比干 毕公 帝辛 老童 虐鬼 送穷鬼毕公 - 参考资料
http://read.xsydw.com/files/article/html/52/52182/2229309.htmlhttp://user.qzone.qq.com/175690203/blog/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