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古典音乐 - 西贝柳斯
西贝柳斯
简·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周。
展开

西贝柳斯 - 代表作

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 、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土奥涅拉的天鹅》 )、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 (即《冰洲古史》 )、 《忧郁圆舞曲》 (戏剧配乐的一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西贝柳斯 - 职业生涯

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中南部小市镇海门林纳,1957年9月20日卒于耶尔文佩。其父为外科医生,在西贝柳斯未成年时即去世。西贝柳斯9岁开始学习钢琴,成绩虽并不突出,却喜即兴演奏。15岁又学习小提琴,并热切希望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但毕竟由于学习开始得过迟,他的愿望不能实现。尽管西贝柳斯在中学时已显示出很好的音乐才能,但还是遵从母亲和祖母的意愿,考入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法律系。同时又以特别生的身份入音乐学院从匈牙利教师H.奇拉格学习小提琴,并从学院院长M.韦盖柳斯学习音乐理论。不久西贝柳斯终于放弃了法律,完全转向音乐专业。1889年,西贝柳斯以两部颇受好评的室内乐──A大调弦乐三重奏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 ,结束了在音乐学院的学习。随即获得一笔奖学金,去柏林深造,从A.贝克尔学习作曲理论。柏林的音乐生活使西贝柳斯的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受益不浅。1890年秋,西贝柳斯回到芬兰,短暂停留后,又去维也纳进修,受教于R.富克斯和K.戈德马克。1891年回国后不久,受聘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同时从事创作。他的创作成就,逐渐受到国内舆论的重视。从1897年起,西贝柳斯得到皇家议会给予的年金,使他得以减轻教学负担,用更多时间从事创作。至20世纪初,他终于辞去教学工作,除专心创作外,也应邀去过美国、英国等国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

西贝柳斯 - 创作历程

 西贝柳斯最初的作品主要是室内乐,但他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是在管弦乐方面,并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他的管弦乐作品,多取材于民族史诗或民间传说。根据由芬兰民间诗歌和神话编成的史诗《卡勒瓦拉》中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交响诗《库莱尔沃》(1892,乐队与声乐)、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 (1893~1896)、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1906)等。其中《库莱尔沃》是西贝柳斯第1部成名之作,全曲共分5个乐章,故事表现库莱尔沃和一个少女相爱,后来发现这个少女竟是他幼年时失散的同胞妹妹,结果导致悲剧的结局──妹妹投水自尽,库莱尔沃也拔剑自杀。《勒明基宁组曲》也是一部颇受人欢迎的传奇曲,它包括4个部分,即《勒明基宁和少女们》 、 《勒明基宁在图奥内拉》 、 《图奥内拉的天鹅》和《勒明基宁的归来》 。勒明基宁是传说中生活放荡类似唐璜式的人物。在这 4部传奇中以《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突出。图奥内拉是芬兰神话中的冥府,它被一条黑水河环绕,河上游着一只天鹅。乐曲在加弱音器的弦乐的背景上,突出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有如天鹅悲凄的歌声,意境幽深。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音乐风格,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在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创作的;虽然没有直接的现实政治意义,但却鼓舞了芬兰民族意识的觉醒。

西贝柳斯 - 事业巅峰

1899年,是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斗争史上更加尖锐的一年。西贝柳斯在这一年内完成了几部富于爱国热情并给芬兰人民以鼓舞的作品。如童声与男声合唱《雅典人之歌》 、乐队组曲《历史场景》和第 1部音诗《芬兰颂》等。这些作品中, 《芬兰颂》是一部具有广泛国际声誉,为世界各国交响乐队经常演奏的名作。该曲初为一部配乐中的终曲,曾在巴黎博览会上以《祖国》为名演出过。后因沙俄禁演,不得不改名为《即兴曲》。1917年芬兰独立后才以《芬兰颂》命名。该曲以严峻深沉的引子开始,引出抒情悲叹的主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趋向高

昂,充满战斗的激情;最后以充满信心的辉煌壮丽的尾声结束。这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把芬兰人民的民族苦难、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的时代精神熔于一炉,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西贝柳斯在创作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他的7部交响曲。这7部交响曲均为非标题性作品,代表了他在创作道路进程中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的变化。第一交响曲(1899)是按古典传统方式写成,具有史诗般的气氛;其中既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也有抒情的自然景色;全曲结束在胜利的音调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第二交响曲》 (1902),标志着一种新风格的开始。全曲从忧郁神秘的气氛和烦躁不安的激情,达到宏伟庄严的凯旋结局,具有从苦难经过斗争走向光明的哲理性。《第三交响曲》(1907)只有3个乐章,是一部明朗、抒情的交响曲,充满了光明和欢乐。 《第四交响曲》 (1911)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第五交响曲(1915)是一部欢快、嘹亮而庄严的作品。作者写此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尽管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西贝柳斯在这部交响曲中却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第六交响曲》 (1923),表现出很强的克制。 《第七交响曲》 (1924)只有1个乐章,它以较为亲切温柔的音乐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欢乐。西贝柳斯的交响乐创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内在的力量和严谨的构思而独具一格。

西贝柳斯 - 小提琴协奏曲

在西贝柳斯的交响音乐创作中,还有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1903)。这是他唯一的一部协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把具有个性的抒情和宏大的气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这部作品在芬兰协奏曲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贝柳斯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1926年写的交响诗《塔皮奥拉》。在1929年以后,他的旺盛的创作活动令人不解地中断了。从这时到他去世的近30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再创作什么重要作品。对此,西贝柳斯在50年代曾作过这样的解释:“专制和战争使我厌恶,只要想起暴政和压迫、集中营和捕人,就使我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20多年中未能创作的主要原因。”西贝柳斯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热爱芬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芬兰摆脱了沙皇俄国而独立,但他对苏维埃政权抱对立的态度。他珍视民族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却无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铁蹄对各国民族独立的践踏,而采取亲德立场。从上述他关于创作中断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的困惑。 
        
西贝柳斯是继E.格里格之后,北欧乐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受到芬兰人民的极大崇敬。从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每年举行一次“西贝柳斯音乐节”,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都前来参加演出活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以西贝柳斯命名。

西贝柳斯 - 芬兰颂

音诗《芬兰颂》 作品作于1899年,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片段1)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的节奏型 , 把听者带入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 潮,后来, 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片段2)。 后来,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片段3)。

西贝柳斯

西贝柳斯 - D大调第二交响曲

作于1900年到 1902年之间,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初演,是西贝柳斯交响曲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部。 《第二号》交响曲不但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也明显地体现出西贝柳斯的个性。作者本人称这部作品描写的是“芬兰为政治自由而斗争”。而有人将此作品称为西贝柳斯的《田园交响曲》 ,是因为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烈的芬兰风土气息,和浓厚的北欧民谣色彩。西贝柳斯的许多作品中,有许多是直接将民谣改编为钢琴曲或歌曲的,表现了他对芬兰民谣的执迷。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稍快板,D大调,6/4拍子,奏鸣曲形式。弦乐器以不很明确的旋律线条,奏出第一主题的伴奏,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吹出了民谣风格的旋律,朴实无华,洗炼深沉。乐章表现出一种凄怆的田园情绪(片段1)。

第二乐章:行板,d小调,4/4拍子。低音提琴与大提琴强有力的拨奏伴奏下,大管奏出凄凉而悱恻缠绵的旋律,令人有如冰天雪地的芬兰荒野之感觉。本乐章表现了芬兰人民在残暴的外族统治之下,精神上受到的压抑(片段2)。

第三乐章:最急板,6/8拍子。 这是在弦乐的节奏之上,轻快地展开诙谐曲风格的乐章。由弦乐奏出活泼的主题,然后木管作答。乐曲描绘了雪花飞舞的白茫茫景色,隐喻了芬兰民族主义的觉醒(片段3)。

第四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 由弦乐奏出第一主题,长号与定音鼓则加上了颇富特色的节奏。然后,第一主题呈示出其完整的形貌,这一主题是宽广而充满力量的旋律,有人评价它是“胜利的赞歌”。本乐章清晰地表明了作者坚信“芬兰必将挣脱枷锁”的理想(片段4)。

西贝柳斯 - C大调第七交响曲

西贝柳斯的《第七交响曲》是用单乐章形式写成的。虽然单乐章的交响曲并非史无前例,但大体上都是以古典的四乐章制交响曲形式为前提构成的。至于这部《第七交响曲》,则因其形态十分随意而显得十分特殊,其性格实际上更接近于交响诗。而且,本交响曲的各个主题、各个动机、各个节奏都结合得极为紧密,极为统一。在短短的一个乐章里,从行板到急板一概都包含在内。其乐念超凡,旋律与和声魅力十足,编制虽小,配器法却极为充实、极有效果,再加上崭新的乐曲结构,使这部交响曲在交响乐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

西贝柳斯的音乐在英国有极高的评价,所以他一有新作,便照例要赴英国发表。这部交响曲是西贝柳斯为了亲自赴英国出席一次音乐节而作的。作品完成于1924年,在同年的十一月,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由他亲自指挥初演。

乐曲首先以慢板的乐节开始。由全乐队合奏的强有力的上行音阶是在这部交响曲中一贯出现的基本动机。 这一动机在乐曲的各处或以原有之形态, 或以旋律的一部分,或以经过句的片断加以变形,加以分解而一一呈示。

长笛与竖笛吹出具有北欧风格的、充满了憧憬的旋律(片段 1)。而后中提琴奏出在这个慢板乐节中的最重要的主题,这是一段抒彩的田园性旋律。然后,由小提琴继承这一旋律并加以发展,形成这部分的最高潮。 乐曲在逐渐加快速度的过程中,稍微和缓了一下。 单簧管与竖笛柔和地吹出g小调旋律,然后由弦乐继承,长号和小号奏出了 朗诵般的旋律(片段2)。之后乐曲进入6/4拍,在弦乐器急促的动态下,出现了强烈而热情的动机,同时乐曲立即进入最急板的乐段。 这部分相当于传统交响曲中的 “诙谐曲乐章”(片段3)。 不久之后,乐曲渐慢下来,进入极温和的快板。弦乐部分唱出了具有民谣风格的平和旋律。乐曲不久又加快至最急板,伸展的引子动机带出长号独奏,第一主题史诗般的音调在C大调上再现(片段4)。达到最强时,铜管突然沉默,弦乐合奏出了情致缠绵的旋律,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就在那如怒涛般的乐队全奏之中,定音鼓也加了进来。全曲在宏大的气氛中结束。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