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楚宝 - 个人简介
汪楚宝 ,(1909~1984),字季琦,江苏吴县(苏州)人,汪凤瀛四子,汪荣宝异母胞弟(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
汪季琦青年时代就追求进步,16岁在南京东大附中上学时,在党的影响下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时,他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积极参与了中央大学和南京的反蒋抗日学生运动。大学毕业后,在公开职业的掩护下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两次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解放后,汪季琦先后任上海市工务局副局长,北京中央设计院副院长、城市及工业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技术情报局副局长等职。曾担任《建筑学报》主编,编委会副主任,主任等职。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北京市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汪楚宝 - 个人经历
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师从著名建筑家施嘉干,先后参与或主持过湖北金水建闸、昆明中央机器厂、修复青岛大港五号码头以及宿舍、仓库等多种工程,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工地主任及公司经理等职。
民国36年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后任中华联合工程公司总经理。
在民国14年中学时代就开始了革命活动,民国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了中央大学和南京的反蒋抗日学生运动。
民国22年进入大昌建筑公司后,一边担任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一边在公开职业掩护下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科技界、经济界、民主党派的统战工作,曾两次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上海解放后,出任上海市工务局副局长,与赵祖康一起主持恢复时期的建设工作,负责组建市营建筑工程公司,他还参与筹建华东建筑工程公司和华东建筑工业部的工作,在团结、引导上海建筑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上海和华东支援全国大规模建设准备了技术力量。
1953年年初,汪季琦被调到国家建筑工程部,先后任中央设计院、城市及工业建筑设计院、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技术情报局副局长等职。在此期间,他领导北京展览馆的设计工作,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一些重点工程的设计,负责设计院的外国专家工作,参与组织北京十大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批工作。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北京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1~1966年,历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非金属矿系副主任、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所长等职,在培育人才、推进建筑理论、建筑历史研究以及制订标准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62年,他奉建筑工程部刘秀峰部长之命,参加《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写工作。并组织国内专家进行审定,至1964年7月,完成了这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书稿。
汪楚宝 - 地位
汪季琦是中国建筑学会和《建筑学报》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学会的早期活动中起过重要作用,曾任学会第一、第二届秘书长、第五届副理事长、第六届顾问,曾任《建筑学报》总编。在团结组织全国建筑界知名人士,组建学会队伍、开展各项活动和完善地方学会机构方面,耗费了大量心血。汪季琦曾多次代表我国建筑界出国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为建立我国建筑界和国际建协及各国建筑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汪季琦学识渊博,在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研究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对哲学、历史、古典文学等也有深入的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建筑学会的领导人之一,在拨乱反正,整顿组织,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