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这个又见,只是在媒体上,又见了写他的一篇专访。
知道罗征启,开始是因为他的女儿,还有他的夫人。他只有一个女儿,和我同年进入 清华大学建筑系,她在一班,我在三班,交往并不多,知道她父亲是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对她似乎也有点敬畏之情----那时真是很幼稚。他的夫人, 梁鸿文先生,则是我们的美术老师,也是建筑师,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八十年代初, 深圳开放,新办的深圳大学,也充满了开放、自由的空气。罗征启从八三年开始吧,到 深圳大学当校长,对于深圳大学的建设发展,自然是功劳大大地,因为出身于 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于建筑系的发展也格外抵重视,还带去了不少清华的教师,包括他的夫人。
1985年夏天,我和同学去深大建筑 设计院实习,设计院和建筑系就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经常见梁老师,也见到罗校长几次。
实习五周,很是愉快,每到周末就一辆面包车载着十几个学生,出去游览参观, 沙头角、 香蜜湖、 国贸大厦,开阔了眼界,见识了港币,差点就去 香港看看了。很想毕业后到 深圳尤其是深大工作,但是那时还不像现在这样 自由就业,还得统一分配,没能去成。
转眼到了八-九年,一场风-波之后,对于学生爱护和支持的罗校长,被撤掉校长职务,好几年赋闲。
后来,才到 清华大学建筑 设计院 深圳分院,重操专业,现在改名为清华苑建筑设计院,他成为董事长,也是恰如其分的吧!
罗征启:传承的不仅是一份读书“家谱”
罗征启:今天更要强调读书为什么
一走进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会客室,墙上那幅鲜艳的国画《 报春图》格外醒目。画上,虬劲繁茂的梅花 凌寒绽放,开得灿烂异常。作为清华苑建筑设计公司的董事长,已届古稀之年的罗征启先生11月9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罗先生的声音低沉,但精神矍铄,说起西南联大,说起自己的老师 梁思成、 林徽因先生,罗老的思路依然清晰。
罗征启祖籍 广东 番禺,在 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了将近40年。1983年,时任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的罗征启奉调筹建 深圳大学。从此,他也带着 梁思成、 林徽因等先生求学、为人之风落户 深圳。
梁思成家每周都有学术沙龙
1951年,17岁的罗征启考入 清华大学建筑系。罗老告诉记者, 清华大学建筑系是1946年创建的。当时,西南联大从 昆明迁回北方,时任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 梁思成回到母校创办了建筑系。上学期间,最让罗先生记忆犹新的是梁先生为学生讲授《建筑概论》、《建筑历史》等课程时的盛况。罗老回忆道,当时 梁思成先生和 林徽因先生每周都要给学生上一两次课,而每次梁先生上课时,都是满满一大教室的学生。每到星期四的下午, 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就会邀请一些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到自己的家里举行类似于学术沙龙的活动,大家往往是天南地北什么都谈,或者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进行讨论,气氛很活跃。这时, 林徽因先生就会亲自煮咖啡或者买一些小点心来招待大家。
作为学生,罗征启也去过好几次梁先生的家。在罗征启的印象里,梁先生一开始是住在新林苑的一栋两层小楼里,后来搬到了 清华大学的第十二公寓。罗先生说,那时梁先生虽然住的条件还不错,但家里除了一些明式家具和一张大书桌之外,到处都摆满了书和资料。
从 梁思成身上学到的更多是一种追求
罗征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那时 梁思成已经受到批判,但仍是清华建筑系主任。1963年的“四清”运动时,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的罗征启被派去听 梁思成的课。这实际是一种“检查”,而罗征启则觉得这是一个听梁先生课的好机会,为此,罗先生“补”了很多 梁思成的课。 梁思成讲课生动幽默,妙语如珠。“我们搞建筑,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无限的幻觉。”“建筑师很幸运,因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美;建筑师也很痛苦,因为也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丑。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创造点美。”……这些话一直铭记在罗征启心里。
在 梁思成先生门下求学以及多年与之共事,耳濡目染,罗先生觉得从梁先生身上学到的,更多是一种追求。罗征启说,解放前梁先生为保护 北京的古建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解放后他却因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免遭拆除而受到大批判。“他可以写信让 日本 奈良的古建筑保存下来,却无法保护 北京的古建筑,他心里的难过和失落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多的时候心里仍是乐观的,处之泰然。这一点我觉得最应该学他。”
现在依然抽空诵读古文经典
1983年,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的罗征启,南下到刚刚成立的 深圳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后担任校长。罗征启主持规划、建设了 深圳大学校园,并缔造了一种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氛围。
“建一个新的大学,而不是建一 个旧的再来改革。要从建校开始,就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印象。”这是罗征启刚到深大赴任时的理念。罗征启还开创了由校长带领各系主任到车站迎接新生的先例,这已被传为高校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现在,早已离开大学校园的罗征启,读书依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罗老说,大概从1985年起,他就开始研究《易经》,至今已有20多年。因着对《易经》的兴趣,他又着手研究 中国的建筑文化。现在,他最喜欢看的书依然是《易经》。
今天读书更要强调读书为“什么”
说起今天人们的读书情况,罗征启说,只有8年历史的西南联大为什么在时隔六七十年后仍值得人们去怀念和回忆?西南联大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多的大师?“当时学生们面临着民族危亡,大家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国为民。”罗征启认为,“今天我们讲读书,不是要强调多读几本书,或者一天要看多少书,而是要强调读书为了什么。”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读书为国为民的理想,就算办学条件再好,也出不了大师。
深圳大学的创立
和 深圳大学一街之隔,有一个老旧小区叫 南苑新村。 南苑新村里有一家公司,名为“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不是建筑界的人,不一定熟悉这间公司。但该公司董事长却曾经叱咤风云,而且跟 深圳大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位年逾古稀的长者,27年前来到 深圳,在一片荒山老林中将深大建起来。熟悉深大历史的学生提到他,多会肃然起敬,但当他偶尔走在风光旖旎的校园里,却几乎没有学生能认出他来———他,就是 深圳大学草创者之一、深圳大学第二任校长罗征启。 不敢争第一流的人不要来深大
“不敢竞争的人,不敢把我们学校、把自己培养成第一流的学校、第一流的人才的人,不要到 深圳大学来!”这是1987年,在深圳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罗征启对新生们讲的一句话。在这篇至今仍让深大学子热血澎湃的演讲稿中,罗征启说道,深大是一个新的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在学习氛围上,要向老学校学习,但在竞争力方面要争取第一流,“这样,我们的学生出来才有希望。这样,在我们国家1061所高校中间,我们才能够立起来,我们才能争取不是立在第二流、第三流,而是第一流。”罗征启当年这番话绝非“不自量力”,也不是“口出狂言”,当时的深大虽然才成立几年,却已声名鹊起、名师云集,学校所作的一系列创新和改革,甚至比当下内地的很多大学都要超前。
深圳大学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其建立时的 深圳速度。1983年初 深圳提出建立深大的想法,5月份就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6-7月筹备招生。1983年8月,还是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的罗征启受邀来到 深圳,“那时候第一批学生已经录取完了,但不仅学校没有建起来,连领导班子都还没有。”当年9月27日他主持深大的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大会还是在 深圳戏院开,学生们上课借用的是电大的教室。
深大草创时期校长有权批户口
1984年1月, 邓小平到 蛇口视察途中,时任 深圳市委书记、市长 梁湘指着 南山后海湾一片空地对他说,“我们将在这里建深圳大学,今年秋就在这里上课。” 邓小平当时没有多加评论。但到了 北京,他跟
人说, 深圳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建一座大学,这就是“ 深圳速度”。这些话传到 梁湘那,把他吓了一跳。“他跑到深大的建筑工地,把所有的包工头都叫过来,要求所有机器都要开动,并把最好的人都调过来,一天24小时不停施工,三班倒。”
当时 梁湘有一个很有名的言论,“当掉裤子也要把深大建起来”。罗征启说,这不是空喊口号。那时市财政收入每年仅1亿多元, 深圳市政府却毅然计划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为了迅速将深大建起来, 梁湘甚至将“批户口”的大权都交给了罗征启。当时到 深圳大学来的户口只要由他签字,送公安局备案就可以,以至大量的人求他帮忙,最后罗征启又主动把权交回去了。
得 深圳改革之风气与锐气,当时的深大进行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改革,比如取消毕业包分配,让学生自主择业;在学校成立“学生智囊团”,直接参与学校高层决策;将学校大部分岗位腾出来给学生做兼职,学校管理人员聘请的都是学生秘书,校长的6名秘书就都是学生等。而最具爆炸性的改革,莫过于深大在1984年11月19日成立的由学生管理的“深大实验银行”,由学生给老师们发工资;1985年1月,深大还开设全国第一个“学生法庭”,对违纪违规同学的处理进行“裁决”。
没有“那样”的领导不再出山办学校
从今天看来,深大当年的改革,有积极科学的尝试,也有过于超前的探索,但当时这种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一致的改革之风,却让人感佩。 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主政广东不久,即重提“杀出一条血路”的特区精神,让人想起了 深圳特区的开路先锋 梁湘和 袁庚。1934年出生的罗征启,对 梁湘也是尊崇备至。罗征启说,现在还有很多人找他去办学校、企业,但都被他回绝了,“我说现在不行了,就算你给我的是空地,我也做不了,因为没有 梁湘那样的领导了。”
罗征启认为,主政者的魄力和胆识,对于一个地方的改革至关重要。在特区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 深圳重提特区精神,“改革和创新”成为这座城市的口号和标签,特别是在深圳的高等教育界, 南方科技大学正如箭在弦上,随时准备一飞冲天;深圳大学提出涉及人事制度、科研、教学、管理等一揽子改革方案,各项准备工作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对于这一切,罗征启并不是很乐观。他说,现在的改革,无论是社会上的还是学校里的,都面临着太多利益集团的阻力,大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官位”,而不是为了改革事业敢于冲锋陷阵。
“以前我们大学偷偷做了很多改革,因为各种政策条框的约束,没法获批。但其实有些省里和市里的领导是知道的,还有领导直接拍胸口说,没问题,尽管做,有问题我来承担责任。你说现在上哪找这样的领导?”罗征启反问道。
■经典回顾
●当时 梁湘有一个很有名的言论,“当掉裤子也要把深大建起来”。
●为迅速建深大, 梁湘甚至将“批户口”大权都交给了罗征启。当时到深大来的户口只要由他签字,送公安局备案就可以。
●1985年1月,深大开设全国第一个“学生法庭”,对违纪违规同学的处理进行“裁决”。
●深大在1984年11月19日成立由学生管理的“深大实验银行”,由学生给老师们发工资。
●学校大部分岗位腾出来给学生做兼职,学校管理人员聘请的都是学生秘书,校长的6名秘书也都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