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园艺 - 王凤亭
王凤亭
王凤亭,1910年1月15日生于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镇邓家庄。他的伯父王宣忱和堂兄王凤振都是立志以实业兴邦的民族工商业者。
展开

个人简历

1910年1月15日 出生于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镇邓家庄。

1925-1928年 山东潍县广文中学读初中。

1928-1931年 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

1931-1933年 南京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学习。

1933-1936年 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学习。

王凤亭

1936-1937年 任山东省建设厅合作事业指导处技术干事。

1937-1938年 任陕西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园艺场技士。

1938-1943年 任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园艺场技士兼讲师。

1943-1949年 任青岛华北酒精厂总经理、厂长兼华北商行总经理、中美冷藏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1947—1949年 兼任山东大学园艺系教授。

1949-1952年 任华北化学工厂技术厂长。

1952-1954年 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观赏园艺教研组主任等。

生平简介

王凤亭,1910年1月15日生于山东省昌乐县五图镇邓家庄。他的伯父王宣忱和堂兄王凤振都是立志以实业兴邦的民族工商业者。受父兄的影响,王凤亭自少年时期就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小学毕业后,王凤亭考入潍县广文中学。1928年考入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1931年高中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准备在化学工业领域实现自己的抱负。30年代初,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特别市的青岛市在城市建设、城市园林及旅游等方面发展相对较快,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伯父希望王凤亭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于是王凤亭在化学系就读两年后转入园艺系学习。1936年,王凤亭大学毕业后,经金陵大学推荐,到山东省建设厅合作事业指导处任技术干事。这期间,他着重对山东著名特产果品——肥城桃和莱阳梨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良研究,确立和推广科学的生产技术,对提高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他组织果农,创立了比较科学的运销体系,保证鲜果及时运出和销售,有利地扶持了名牌果品的生存和发展。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中国华北的大片领土,王凤亭不愿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作亡国奴,遂去了陕西。经袁义田教授推荐,到武工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园艺场任技士,次年开始兼任园艺系讲师。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改为国立西北农学院后,仍担任上述职务。在这段时期内,王凤亭与西北植物调查所的植物学家刘慎谔、钟补求二位教授通力合作,创建起国内第一座近代植物专类园——西北植物调查所植物园。1943年,伯父和堂兄相继亡故,伯母要王凤亭回青岛接替父兄的事业。于是他不得不放弃专业返回青岛,出任华北酒精厂股份两合公司总经理兼厂长等职。1947年,王凤亭应山东大学之聘,兼任山东大学园艺系教授。1949年6月,青岛市解放。王凤亭将自己掌管的企业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合作,创办起青岛市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华北化学工厂,由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派员出任经理,王凤亭任技术厂长。由于他在青岛工商界率先拥护刚刚建立的人民革命政权,故被选为青岛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陕西西北农学院邀请王凤亭前去任教。王凤亭认为,培养更多的人才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比经营实业更有意义。于是他毅然放弃了青岛的各种实业,于1952年重返西北农学院,出任该院园艺系副教授、观赏园艺教研组主任等职。

主要论著

1 王凤亭(参编).华北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8

2 王凤亭(副主编).山东树木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 王凤亭等.山东沿海木本药用植物.青岛市卫生局.1983

4 王凤亭.园林设计简编.青岛市园林局(内部材料).1984

5 王凤亭.盐碱地园林绿化.盐碱地绿化汇编.中国植物学会.1991

6 王凤亭.建立耐盐碱、抗盐人工植物群生态系统.生态园林论文续集.上海:上海园林杂志社,1993

7 王凤亭.青岛特有植物及其开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主要贡献

很多观赏植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主要以树皮入药。杜仲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应用历史,传统的采药方式是砍倒成年树剥取树皮。这种杀鸡取卵式采集造成杜仲不能大面积栽植,也难以形成大树。杜仲又是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但因采药必死的原因在城市园林中应用极少。为营造和发展药材林,将杜仲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提高园林观赏效果,王凤亭从1975年开始,对杜仲剥皮及再生技术进行研究。经几年的研究和反复试验,摸索出一整套科学的技术措施。通过选择适宜的剥皮时间、温度和湿度,使杜仲经过大面积环状剥皮之后,不但不死亡,而且能使新皮再生。这项技术研究的成功,开拓了杜仲药材的药源,对大面积发展杜仲药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为扩大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树种,保护重要的观赏树种产生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成果论文发表于青岛1976年5月的《医药科技简报》和1977年11月的《科学实验》刊物上。国家医药总局先后在青岛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现场会,对该项技术进行推广。研究成果于1982年荣获国家医药总局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以前,山东地区仅有一本记述草本药用植物《药物手册》。为对山东药用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王凤亭提出,并由青岛市园林局、青岛市卫生局、青岛市药检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山东省内木本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当时王凤亭已70高龄。他亲自带领调查组,到寿光、潍北、胶南、昆仑山等地对药用树种现场确认。他们为山东沿海中草药采集扩大了药源,并对原有的《药物手册》给予了补充。调查成果“山东沿海药用植物”荣获1983年青岛市科委颁发的三等奖。

技术成就

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是世界四大著名观赏树种之一,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西部,于20世纪初引入青岛。因该树种属雌雄异株,少数为雌雄同株,而且雄花先于雌花10~15天开放。这种雄雌不遇的现象使雪松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受精繁殖,因而以往的繁殖仅仅依靠扦插或从国外购买种子。扦插繁殖的树苗成活率低,抗病虫能力差,退化现象严重;从国外购买种子要受资金等多方面限制,使雪松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面临困难。王凤亭带领青岛市园林处的工程技术人员,对雪松生长习性进行多年观察,发现了雪松雌雄不遇的现象,终于研究出花粉冷藏技术和人工授粉工艺。他们将先期开放的雄花花粉采集后选择适当的低温冷藏保存,在雌花开放期内分三次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这项研究于1957年首次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雪松有性繁殖的难题,在青岛地区获得了大批雪松种子,播种后获得了成批的有性繁殖树苗,加速了雪松在青岛的繁殖和推广。有性繁殖不但成活率高,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很快适应了中国北方露地栽培的气候条件,为国内北方城市引植雪松提供了健壮苗木,因而也使青岛市成为国内最大的雪松繁育基地。该项科技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雪松也被评为青岛市的市树。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81236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