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园艺 - 陆松侯
陆松侯
陆松侯,浙江湖州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制茶和茶叶审评工作。在创建感官审评理论,统一审评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对全国各类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及标准样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
展开

陆松侯

 

陆松侯

陆松侯,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制茶和茶叶审评工作。在创建感官审评理论,统一审评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对全国各类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及标准样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

个人简历

1914年10月13日 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原吴兴县)俞家田乡。

1920-1932年 上海务本公学念书,并毕业。

陆松侯

1932-1935年 上海博习外文学院念书。

1935-1936年 上海商品检验局,练习生。

1936-1938年 广州商品检验局,技佐。

1938-1939年 香港富华贸易公司茶叶部,职员。

1939-1940年 浙江油茶棉丝管理处,技士、股长。

1941-1945年 中国茶叶公司浙江分公司,技术科长、厂长。

1945-1950年 上海兴华制茶公司遂安茶厂,厂长。

1950-1956年 北京,中国茶业公司,技师、科长、副处长。

1956-1957年 北京,国家农产品采购部,副处长。

1957-1959年 北京,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处长。

1958-1959年 北京,国家商业部,副处长。

1959年后 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民革中央团结委员等。

生平简介

陆松侯,别名陆雨,1914年10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原吴兴县)俞家田乡。祖辈务农。父亲陆锦章勤劳一生,善织丝绸,1919年迁居上海,陆松侯成长在上海,1920年启蒙于上海务本公学,并在此学校续念中学。1932年秋至1935年春就读于上海博习外文学院(大专性质),主习英文。1934年3月经冯和法介绍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共地下党员薛暮桥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出版社,协助办理《中国农村》(月刊)。该刊物实为中共的地下刊物,1935年被迫停办。陆松侯上海博习学院毕业时,恰逢当时上海商品检验局招考茶叶检验员,陆松侯应考,以优秀成绩录用为练习生,从事茶叶检验工作。1936年8月,经当时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蔡无忌介绍,陆松侯被调往广州商品检验局任检验技术员,检验待出口的荸荠等果品。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广州,同年10月他随该局部分成员撤退到香港,任职于富华贸易公司茶叶部,从事茶叶检验工作。从此他便一直耕耘在茶业这个园地里。

1939年4月,陆松侯被分配到浙江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部,先后任技士、产制股股长等职。为了规范和促进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工作,他于1940年撰写了约20万字的《浙江茶叶管理》,用作培养茶叶干部之教材。1941年,浙江油茶棉丝管理处撤销,陆松侯便移职于浙江茶叶公司并先后任技术科长、厂长等职。1945年8月至1948年3月,他供职于吴觉农与孙晓村开办的上海兴华制茶公司遂安茶厂,任厂长,从事浙江等地的茶叶收购、精制等业务。1949年10月中国茶业总公司成立,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兼任总经理,1950年5月吸收陆松侯为该公司职员,任二级技师、科长,具体负责全国茶叶生产的有关管理业务。1953年3月,陆松侯被升为中国茶业公司技术处副处长,任高级工程师。1956年,任国家农产品采购部副处长。1957年,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处长。1958年2月至1959年7月,陆松侯任商业部副处长,主管茶叶生产、加工和采购工作。1958年,陆松侯代表商业部茶叶总公司出口公司与湖南省茶叶公司、湖南农学院等有关专家组成分级红茶(即红碎茶)试制组,他任组长。1959年,经当时已在湖南农学院任教数年的陈兴琰副教授提议,陆松侯从北京调往该院,参与刚设立的茶学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任茶学副教授和制茶教研组组长,具体负责茶叶加工、审评等课程的建设,并主讲这两门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陆松侯组织编写了湖南农学院使用的《制茶学》和《茶叶审评》两门教材。此外,陆松侯参编的校际协作讲义《制茶学》于1961年9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参编的《制茶学》,于1965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70年和1975年,他两次参加《茶叶制造》编写工作。到1975年止,陆松侯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有85万余字。1978~1979年,陆松侯受命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该教材于1987年被国家教委组织评审为首批国家级全国高校优秀教材。1988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陆松侯主编其中的茶叶审评与检验篇,其编写质量受到同行专家和出版社的好评。陆松侯195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湖南省委员会委员、常委、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91年10月增补)、商业部全国茶叶职称考证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协会茶叶评委、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理事、荣誉理事等职。1986年4月,陆松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6 年底被评聘为教授。陆松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敬业精神强,绩效显著,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与嘉奖。

主要论著

1 陆松侯.浙江茶叶管理.浙江油菜棉丝管理处,1940

2 陆松侯.红茶初制新工艺研究.茶叶通讯,1962(2):31~39

3 陆松侯.粗绿茶涩味转化的研究.茶叶通讯,1963(2):48~51

4 陆松侯.黑茶传统初制技术研究.茶叶通讯,1964(3):39~48

5 陆松侯等.制茶学(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协作教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6 陆松侯等.制茶学(参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

7 陆松侯主编.茶叶审评与检验.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年 一版,1987年 二版

8 王泽农,陆松侯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主要贡献

1949以前,我国的茶叶生产零星分散、生产水平极低,不仅茶叶初制靠手摇脚踩,精制厂也都以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设备简陋,生产效率低,产品规格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事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农业部的领导、组织全国的茶叶产、制、运、销业务。陆松侯积极投身于祖国茶叶事业的复兴与发展。在中茶公司的统一安排下,他经手兴办了机械化初制茶厂15所和精制茶厂66所,主持制订了茶叶企业各类产品的技术规程、茶叶收购、加工和内外销系列标准样茶,为茶叶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作出了贡献。

为了适应国际茶叶市场的需要,增加茶叶经营效益,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南部茶区掀起了一个扩大红碎茶生产的热潮。当时已年过6旬的陆松侯常应邀赴省内外茶叶产区指导红碎茶生产。他考虑到湖南红碎茶质量不高,品级只符合四套样水平,障碍湖南茶叶效益进一步发挥这一关键因素,指出湖南红茶品质不高主要与湖南栽培品种大多为味道不浓的中小叶群体品种有关。江华苦茶栽培在湘南江华一带,是茶多酚与有利于红碎茶品质形成的生化成分含量特高的茶树类型。陆松侯于1976年带领校内外茶叶科技人员和有关同志,赴江华、兰山、江永等县,利用江华苦茶试制红碎茶。通过反复试验,完善工艺,成功地制出了符合全国二套样水平的红碎茶,填补了湖南二套样的空白,1978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励。这一试验研究成果的推广使湖南江华等地成为我国红碎茶新的出口商品基地。1984年暑期,应宁夏农林科学院之邀,古稀之年的陆松侯不远数千里到该院枸杞研究所作具体指导,并终于开发出枸杞叶茶,为发挥枸杞这一物种的保健功能,提高枸杞生产价值和总体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茶区逐渐出现了名优茶开发热潮。为了提高其开发效果,省内外许多茶叶生产、经营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聘请陆松侯教授当顾问、现场指导或当评委等,他严格把关,确保名优茶的规格品级,特别是确保了名优茶评奖活动的健康进行。他1984年被农牧渔业部聘为全国名优茶评选委员会评委;同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聘为国家级茶叶评委;1992~1993年受河南信阳行署邀请,参加中国信阳茶叶节并担任河南全省名优茶评选组组长;1994年担任亚太国际博览会茶叶主评委。他对省内外许多名优茶,特别是新创制的名茶,如东山秀峰、安仁毫峰、兰岭毛尖、凝香贡茶、信阳毛尖系列名茶等,多次指导,使其顺利开发,形成品牌,产生实效。据不完全统计,近十余年来全国各地寄茶样来请陆松侯鉴评和征求改进意见的就有上千个单位或个人。对这些他都做到有求必应,一一作答。

技术成就

1958年以前,中国出口的红碎茶为精制过程中的轧制碎茶,即将红条茶轧碎,经筛分、风选、拼和等获得相应的碎茶。这种碎茶的内质仍是工夫红茶的内质,但与国际型红碎茶所要求的浓、强、鲜等品质风格相距甚远,外形上亦达不到颗粒紧结、重实的要求。只有初制过程切(或揉)碎而成的红碎茶,才可达到国际红碎茶应有的品质特征。为此,作为商业部茶叶加工处副处长的陆松侯,赴湖南安化茶叶试验场负责主持了国际型分级红茶的试制工作。当时参加该项试制工作的还有湖南省棉麻茶烟贸易局副局长马川、湖南农学院陈兴琰和阮宇成,以及安化茶试场场长方永圭等。陆松侯为组长,领导试制组周密设计方案,亲自控制关键性工序,终于使颗粒型红碎茶生产成功,随即在湖南桃源、新化、涟源、石门等县推广和安徽祁门等地开展试制和推广。首批产品远销伦敦市场,质量达国际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提高红茶品质的加工工艺,生产更多的优质红碎茶,满足外销市场需要,陆松侯又于1960~1962年为主进行了以“热处理”为主的红茶加工工艺试验,取得了丰富的系统数据资料,形成了以“热处理”为特色工序的红茶新工艺的理论和工艺标准、技术体系。采用新工艺制出的茶,经当时的湖南省商业厅棉麻茶烟局和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鉴定,认为比传统制法香高、味厚、汤浓,加牛奶后汤色仍泛红,优于一般用传统工艺制出的红茶。陆松侯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所主持的这两项红茶试验研究,对湖南省和全国的红茶生产起了较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