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数学史 - 钱宝琮
钱宝琮
钱宝琮,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率先为大学师生和中学教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
展开

钱宝琮 - 生平概况

钱宝琮,字琢如。1892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南门外一个仅能维持生计的小地主家庭。父亲钱迪祥,幼年读过私塾,成年后依靠所分田产田租为生,生活并不富裕,后来供养钱宝琮及弟、妹上学,还要靠向亲友借贷才能维持。但他思想比较开通,经常阅读上海《新闻报》和一些革命报刊,借以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潮流。他希望钱宝琮长大后,要学习新知识,学习科学,熟悉“洋务”,最好是做一名工程师,为国家振兴实业,这样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因此,他送钱宝琮及弟、妹到新式学校去学习,这对于子女的思想发展和后来的事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钱宝琮6岁(1898年)开蒙,入私塾读书,1903年改入嘉兴府秀水县学堂,先后学过《论语》 、 《孟子》等古代典籍,也学过算术、地理、历史、英文等新课程。至1906年所学各门课程相当于旧制中学毕业程度。1907年春考入苏州江苏省铁路学堂土木科,学习成绩优异,参加月考,屡屡获奖。1908年夏,浙江省第一次招考20名官费留学欧美的学生,钱宝琮报考后因数学成绩突出而被录取,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名。是年9月,由上海启程与翁文灏等同船赴欧,10月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二年级学习,1911年6月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随后又就读于曼彻斯特工学院建筑系。

辛亥革命后,钱宝琮于1912年2月回国,先在杭州任浙江省民政司工程课课员,旋为上海南洋公学(1922年改称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附属中学数学教员。同年8月,转至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后改组为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任教,讲授土木工程兼代土木工科主任,一年后辞去代科主任职务。约在1916年,学校里增加数学课程,他又兼教初等代数。此后对于数学教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到1920年时,在学校里每周20小时的课程就完全是教数学了,并且兼任该校附属高中部教务主任兼教高中数学。

1925年8月,经姜立夫介绍,北上天津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开设微积分、微分方程和数学史等课程。当时南开大学数学系以脚踏实地见长,培养出陈省身、江泽涵、吴大任、申又枨等不少著名数学家。1927年9月,钱宝琮与竺可桢、汤用彤等同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工作,任数学系副教授。后因对于中央大学里的派系斗争感到厌倦,又经姜立夫介绍,于1928年8月转任杭州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后升任教授,其间于1928年起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为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仅任职一年即行辞去这一职务。抗战期间,钱宝琮一家于1937年冬随浙江大学西迁,辗转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青岩、湄潭、永兴等地,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教学和研究,其间曾兼任浙江大学永兴分部一年级主任,湖南蓝田师范学院数学系代理主任等职。

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师生员工陆续返回杭州,钱宝琮也于1946年夏回到杭州,仍在浙江大学执教,讲授数学。从20年代到40年代,钱宝琮曾参加中华学艺社(周昌寿介绍,1921年),中国科学社(茅以升介绍,1923年),中国天文学会(何鲁介绍,1927年)和中国数学会(是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1935年)等重要学术团体,并曾担任教育部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员, 《科学》杂志和《数学》杂志编辑等。1956年奉调进京,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时属中国科学院历史二所)一级研究员,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委员, 《科学史集刊》主编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和迫害,于1969年底被“疏散”到苏州长子处。1971年春中风卧床。1974年1月5日病逝于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享年82岁。

钱宝琮研究中国数学史和中国天文学史数十年,撰有《古算考源》 、《中国算学史》 (上卷) 、 《中国数学史话》 、 《算经十书》 (校点) 、 《中国数学史》 (主编) 、 《宋元数学史论文集》(主编)及《算术史》(稿本)等专著多种和科学史论文60余篇。1982年,为纪念钱宝琮诞辰90周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选编出版了《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 ,共收入其重要论文33篇。钱宝琮治学之余,尤喜吟咏,存稿百余首,自题《骈枝集》 ,后以《钱宝琮诗词》为名刊行。

钱宝琮 - 数学教育

钱宝琮长期从事数学教育工作,是数学教育界的老前辈。从1912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南洋公学附中、苏州工专、南开大学、中央大学等大专院校讲授数学,1928年到浙江大学担任首届数学系主任,为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长达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木铎金声,教泽广被,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江泽涵、吴大任、申又枨、孙泽瀛、程民德、张素诚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以师长事之,对他十分尊崇。他的许多学生都已成为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重要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的严谨的学风和生动的教法,以及培养青年、关怀学生的热忱给所有与他有过接触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宝琮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者。他经常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事例,满腔热情地宣讲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介绍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伟大祖国,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鼓励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奋发图强,努力成为对祖国繁荣昌盛和科技发达有所贡献的人。既教书又育人,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他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

钱宝琮数学教学工作的另一特色是重视实际,重视计算。他讲授微分方程,不仅教给学生复杂的数学理论,而且也阐述微分方程怎样来自实际,它的解又有什么物理意义,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一般教师谈到求代数方程的近似根问题,经常取整系数方程作示例。而他认为实际问题很少恰恰有系数为整数的情形,因而喜欢采用系数为小数的题目,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在20至40年代数学界偏重理论的风气下,这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基本技巧和能力的作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并且对当时的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钱宝琮很注重教学方法,特别是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启发学生自己的思路。他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把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讲得透彻生动,饶有风趣,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学业上,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给人一种严厉感。对于好的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以至好的解题方法,他必在课堂上予以表扬;而对学习敷衍,作业马虎,甚而文字不顺,写错别字等,也决不留情,予以纠正,有时还用尖锐的措词,当众进行批评。但学生们都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他的严厉决不是为了自己,而正是为了学生的将来。在平常与学生接触中,他却又平易近人,有说有笑,谈古论今,妙趣横生,使学生对他怀有浓郁的亲切感。这种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钱宝琮 - 数学研究

1956年以后,钱宝琮调入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科学史研究,同时又为培养新一代科学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关怀和指导后学是满腔热情的和不遗余力的。他不仅乐于解答青年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培养青年人,他甚至常常把自己掌握的材料或已构思成熟的题目和主要想法,有意识地拿出来,让后生晚辈去作文章,借以得到锻炼和提高。他虽是名重一时的学术权威,但从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青年人,相反地,却鼓励青年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学术争论,要尊重前人又要有新的贡献。他认为:“在学术上并不存在青年人、老年人的关系,应该展开争论。如果什么都听老年人的,那么就会一代不如一代。老年人也不应该以长者自居,不肯听取青年人的意见。当然,老先生可能有些经验,这是应该尊重的。”

钱宝琮是运用现代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数学遗产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的杰出学者,也是率先在大专院校开展数学史教育的先驱。早在20年代中期在南开大学数学系任教期间,他就编写出《中国算学史讲义》并出版了油印本,为学生们开设了数学史课程。抗日战争前和浙江大学西迁时,在杭州、贵州贵阳、湖南衡山等地,他又多次参加中学教员讲习班讲授数学史。在50年代初和中期,为了配合当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适应向科学进军的需要,他除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宣传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文章以外,还定期从杭州浙江大学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去讲中国数学史,并为杭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开设了数学史课;到北京以后,又为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中国数学史讲座。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数学史话》 ,主要就是根据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

钱宝琮长期在大学和研究部门工作,但他一直十分关心中学的数学教育,并提出数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中学数学教师服务。中学数学教师要教好学生,当然需要数学教学法,同时也应该知道数学发展史,例如要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是如何从实践中来的,这些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过程等等。显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将数学课讲得更加生动,清晰和透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他认为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数学史课,但因为现在没人教,也没有好的参考书,所以还开不成。因此,他提出要编写一部世界数学史,把重点放在初等数学的发展史方面,主要说明中学数学教科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中的教材的来源,以供中学数学教师参考。后来,他亲自编写出《算术史》 ,又组织青年数学史工作者编写出《代数学史》和《几何学史》 。但遗憾的是,这几部书稿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正式出版。

中国数学史是一个重要的和很有特色的研究领域。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是相当活跃的,数学史研究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许多高等院校及各个领域专职的或业余的数学史工作者,在钱宝琮等前辈数学史家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又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还编写出适应于各种需要的数学史专著和教材,使数学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1992年8月在北京,国际数学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举行了《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以纪念这两位著名数学史家的杰出贡献。

钱宝琮 - 人物简历

1892年5月29日 生于浙江省嘉兴府嘉兴县(今嘉兴市)。
1908—1911年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获理科学士学位。
19121925年 任上海南洋公学(后为南洋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员,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和数学教员,兼代土木工科主任。
1925—1927年 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
1927—1928年 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1928—1956年 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其间曾任数学系主任,又曾兼任湖南蓝田师范学院数学系代理主任。
1956—1974年 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一级研究员,《科学史集刊》主编。
1974年1月5日 逝世于苏州。

钱宝琮

更新日期:2024-12-04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