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舞蹈 - 杨凤仙(艺术家)
杨凤仙(艺术家)
杨凤仙,荆楚地区的舞蹈艺术家。1939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导,湖北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基本内容

提起湖北地区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诗《家住长江边》,文化艺术界几乎无人不知,自2006年首次上演以来,先后获得文化部歌舞主题晚会优秀剧目一等奖,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一等奖、2006年文化部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大奖,全国第八届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奖”——可说是名声赫赫,称得上湖北省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高峰,峰峦入云,全凭人的支托。

而我省著名舞蹈艺术家年近70的杨凤仙女士,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支托者。

(人物采访:问和答,内容:您是怎样走上舞蹈编导这一条人生之路的)

出生在江汉平原的杨凤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进入武汉音乐学校,先攻声乐,后来改学舞蹈,正规的学院教育,为她今后的艺术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物采访:

杨凤仙

1962年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成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一名年轻的舞者。(杨老师谈她的艺术生涯的开始)

对于一个单纯的舞蹈家来说,艺术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将自己的经验融化到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中去,这样,他们的艺术生命就可能延续下去甚至于得到永生。

自上世纪70年代,杨凤仙除了继续她的舞蹈演员的生涯之外,开始在剧院担任舞蹈编导,也许当时她还不会想到,这样一种“职业”的微妙转换,会给她将来的岁月,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杨凤仙清楚,歌舞者,不能离开乡土,歌舞的编导者,更不能离开乡土。要出好作品必须深入生活。

1981年,杨凤仙参加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的组建和普查工作。和众多专家学者一道,走遍湖北的山山水水,听每一串山野音符,观每一支村寨舞步——这是一次意义不凡的艺术采风,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是杨老师谈到下基层的活动时都很兴奋,她说:,我的感慨就是——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连,

(采访杨老师关于生活与艺术的感想)

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头。几十年的艺术生活积累,加上艺术的天分,,杨凤仙逐渐成长为湖北省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1983年起,杨凤仙参加创编了史诗性音乐歌舞作品《编钟乐舞》将楚人的天赋与智慧,悲哀与欢乐,以舞台表演的形式,传扬到中国和世界,杨凤仙的艺术才华在精彩纷呈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杨凤仙受湖北职业艺术学院邀请,创作一台供教学及参演的舞台剧。由此激发了她长久以来潜藏在心中的一个艺术构想——将中国古典名著搬上舞台,

(采访:杨老师—谈《金陵十二钗》的创作过程)

这台由她编剧以及和同仁合作编舞及导演的大型系列舞蹈剧《《金陵十二钗》,代表湖北文艺界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演出六场,场场爆满。有一位著名舞蹈艺术评论家评价说:“把曹雪芹《红楼梦》的写作思维提炼出来了,贾府的消亡,从兴到衰,都在你这个舞剧中表现出来了……”

舞蹈作品金陵十二钗》,是杨凤仙艺术创作之路上一块碑石,她让人明白,也是让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能量,足以能够创作和导演一部大剧。

2006年,杨凤仙被邀请担任《家住长江边》这一部湖北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的艺术总监,

“创编如此大戏,对年近7旬的杨凤仙来说,压力不言而喻。她和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赵明先生同力合作,从剧本的框架,到演员的表情,,整台戏大大小小的修改不下数十次,甚至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考核……”经过一年的精心打磨,他们终于为观众献上了一道美轮美奂的舞台视觉盛宴。

(采访:参与创作及制作的故事)

,一部宏大的舞台区,将湖北地域的楚国文化——歌、舞、诗、民间说唱,融合在一起,将湖北地域的高山秀岭、江河湖泊、森林原野,以及身在其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以万里长江为线,串起三峡、巴土、武当、洪湖、神农,神秘的土地,奇幻的故事,悲欣交集的情感,梦一样的意象,宏大华丽的歌舞——杨凤仙回忆创作排练以及演出的过程,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峨冠素服的屈原,红裙广袖的昭君,江上的纤夫,深谷的土人,荷花间的少女……清音入流云,舞蹈低明月的《家住长江边》,灯光布景,似真似幻,时而飘渺如虚无,时而真实如眼前,五千年文明史,一万里江河地,,以流传千古的故事相连接,向世界,向中国,倾吐这一方土地人民的心声。  《家住长江边》以长江文明,远古文明,长江文化,中华文化,人、神、巫,合为一体,仙境和尘世合为一体,历史和传说合为一体,奇幻异彩,光耀天地,谱写了一曲古今独绝的歌舞长诗……

此曲此舞,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只应天上有……

《家在长江边》,是湖北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家在长江边》,是杨凤仙艺术生涯的一个传奇。

2009年1月24日,由杨凤仙带领的《家在长江边》艺术团队,远赴海外,参演一年一度在新加坡举办的“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活动开幕式,在维多利亚剧院的演出大获成功。

(字幕):《家住长江边》,一朵绽放于荆楚大地的艺术奇葩,一张湖北新时期的文化名片,湖北艺术智慧的一次凝聚结晶,向中国、向海外,展示了湖北地域文化的魅力……

——杨凤仙老师一再强调:舞蹈,,才能获得成功。

杨凤仙一再强调舞蹈艺术是一个集体创作,尤其是大型舞蹈,从开始到最终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操作,需要经过许多人的辛勤工作和劳动,群策群力,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朋友们共同努力,是《家住长江边》获得成功的关健。她特别称赞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赵明,为家乡这台大型舞蹈诗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杨谈与赵明的合作)  杨凤仙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地对待艺术,真诚地对待朋友,真诚地对待合作伙伴,在年轻演员的眼中杨凤仙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更是朋友,

(采访:演员谈)

《家住长江边》划上圆满句号之后,2008年,受潜江市委的邀请,杨凤仙担任总导演和艺术总监力邀湖北歌舞界名家倾心协作,,构思创作倾力打造了大型地域风情歌舞《江汉风》,《江汉风》的创作,凝集了杨凤仙从小到大对故乡山水父老的满腔的深情。

——在大型地域风情歌舞《江汉风》中展示的每一块田地,每一湾流水,每一丛绿树,每一缕跳动在禾苗上的阳光,瓦屋上升起的炊烟,,街边敲响的渔鼓,蓝底白花的印花土布,竹子编织的摇窝,婴儿在木船上第一声啼苦,长长的木梳月亮弯弯等等等等,无不梳理出家乡儿女对江汉平原从古至今的回忆……

《江汉风》以民谣为经,以远古的歌谣、童谣等为纬,通过舞蹈、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现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潜江以及江汉平原特有的地域风情,诠释并张扬这片土地上的自然美、生活美、家乡美所蕴涵的人文情愫,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江汉画卷,给人以超时空的视听享受。当年,10月28日,《江汉风》在潜江隆重上演,观众反映的热烈,在当地,几乎是前所未有

杨凤仙说:“只要被观众认可的艺术样式,必然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翻看一张张剧照,一幅幅奖状,杨凤仙老师回想她一生最值得记忆的事儿,几乎都在舞台,那是她的人生奋斗至今的记录,从舞蹈演员,到舞蹈导演,到舞蹈教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角色转换,生命更新,事业向前。

2009年九月当我们即将结束采访时,她正在进行一场非同寻常的节目排演为我省进京参加天安门国庆60周年阅兵典礼游行的彩车演出编排设计翩纤舞姿她要让喜庆的歌舞在方寸之地尽展湖北人民的精神风貌,那是荆楚儿女向伟大祖国献上的最真诚的祝福。相信当举国同庆60华诞之时,当湖北彩车亮相天安门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坐在电视机前的杨凤仙心中的自豪与喜悦是无以言喻的可以说杨凤仙一生都在为舞蹈艺术所忙碌,工作着是美丽的,舞蹈着是快乐的,愿著名舞蹈艺术家杨凤仙艺术之树常青,生命之树常绿。

更新日期:2025-01-18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