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高僧 - 昌臻法师
昌臻法师
昌臻法师(1917-2009),四川乐至县报国寺前住持,成都市人,俗姓张,号妙首。出生于佛教家庭、医学世家。大学毕业,上世纪四十年代以优异成绩考上民国文官,1946 -1949年任四川省西充县县长,1950年后任四川林学院教师。早年追随圣钦老和尚参禅,后皈依普钦上师学密。读《印光大师文钞》,自觉契机,遂专修净土。八十年代,参加编修《四川省佛教志》,任教于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撰写佛学论文,致力弘法。1992年依离欲上人剃度出家,任乐至报国寺住持,兼四川省佛学院教务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师,昌臻老法师于12月26日早8点舍报圆寂。
展开

概述

简介

  昌臻法师 (1917-2009),四川乐至县报国寺前住持,成都市人,俗姓张,号妙首。出生于佛教家庭、医学世家。大学毕业,上世纪四十年代以优异成绩考上民国文官,1946 -1949年任四川省西充县县长,1950年后任四川林学院教师。早年追随圣钦老和尚参禅,后皈依普钦上师学密。读《印光大师文钞》,自觉契机,遂专修净土。八十年代,参加编修《四川省佛教志》,任教于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撰写佛学论文,致力弘法。1992年依离欲上人剃度出家,任乐至报国寺住持,兼四川省佛学院教务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师,昌臻老法师于12月26日早8点舍报圆寂。

贡献

  昌臻法师继承 离欲上人的遗志,以持戒修行、弘法利生为宗旨,专修专弘净土宗,主办净宗弘法人员培训班,培养净宗弘法人才。定期举办念佛七,主编刊物《蜀中净土》,常应邀赴各地弘法。

相关阅读

出家奇缘

  1992年春节前夕,四川乐至报国寺方丈——离欲上人——叫寺内长住居士李仁杰用红纸 写了三个大字:“方丈寮”,并贴在客堂左边一间屋的大门上。

  李居士以为上人要迁新居,笑呵呵地问:“师父,你哪天搬过来住?”

  “我不过来,是新方丈住的。”

  “是哪一个?”

  上人神秘地一笑:“你以后就晓得了。”

昌臻法师

  1992年4月16日上午,离欲上人口述,居士李仁杰记录,要向成都文殊院发送加急电报:

  “成都文殊院省佛协志编室张妙首:我已病危,有寺庙经济重大事情商计,希你与冯学成速来。乐至报国寺离欲电。1992年4月16日。”

  上午10点钟,电报发出。

  下午,上人到修建殿宇的工地上进行现场指挥,他目光炯迥,神清气爽,无丝毫病兆。

  可是电报发出后,乐至县城的居士则紧张万分,一大群人找了汽车,直奔报国寺。

  晚上9时,车到报国寺,大家进入上人寮房,见上人安详如常,于是纷纷顶礼。然后上人说:“你们都到了,张妙首也该来了。”

  接着,又庄严地讲了几件事,其中一条就是报国寺未来接班人的事。

  他讲道:“寺庙的接班人张妙首,他现在文殊院,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当过考起的县长,他就是这个庙的接班人,法名叫昌臻,立刻披剃……”

  晚上睡觉前,上人叫居士潘近仁再拟一个电报给张妙首、冯学成。

  “明天拟吧!”

  上人急急地说:“不行,不行,现在就快写!”

  潘执笔拟电报:“成都文殊院转张妙首居士与冯学成速来寺。离欲。”

  这一切都表明上人一直是神志清醒,心不颠倒。

  上人与昌戒各盖一床棉被睡了。昌戒睡在里边,闻着满屋的异香。

  夜里12点,上人要喝水,昌戒兑的是葡萄糖水,上人喝了一口。

  睡了一阵,上人问:“几点钟了?”昌戒答:“三点半了。”

  又睡了一阵,上人问:“几点钟了?”昌戒答:“快到四点半了。”上人说:“差不多了。不忙,我还要去解个手。”起床解了小便,要喝水,昌戒端了一小瓷盅的水来,说:“冷的,喝不得。”他说:“喝得!”喝了一半,留下一半,把瓷盅交给昌戒。不妙!上人的喉咙里发出痰鸣声。

  昌戒慌了,一边扶着上人,一边高喊:“潘老师,快来!”

  潘老师进屋一看,说:“快去请邓医生来!”

  邓岂云立刻跑来,按太阳穴,摸了脉,摇头表示:“已经走了!”

  这时,上人脸色与平时一样,红润而有光泽,栩栩如生,身子稳稳当当地坐在床边,双手放在膝盖上,也与平时一样,无人扶助,一直坐了两天两夜。

  一生一世心里只有众生,慈悲济世,普度有缘的高僧,就这样,随着异香,平静自在地走了。

  潘近仁把发给张妙首的电报改为:“离师凌晨圆寂,速来!”叫昌顺火速送去县上发出。

  张妙首快来呀!在这最最关键的时刻,你在哪里?

  此时,张妙首在飞驰的汽车上!

  原来,4月16日下午,张妙首才得到加急电报,看后大惊失色。

  心想:自己怎么能够当上人的接班人呢?但是,如不愿意,又怕对不起他老人家。

  (离欲上人曾于一年前致信张妙首:“我观察你颇具慧根,应该来接替临济宗四十二代的传承。”)

  17日下午3点钟,张妙首走进师父的寮房,心情非常沉痛,立即跪在恩师面前,顶礼参拜。

  乐至县的许多居士,这才第一次见到师父昨夜多次提到的张妙首——细细一看:

  呀!这脸型,这头顶,这风格,多像自己的师父啊!只是身上穿的是蓝色卡其中山服,整整齐齐,颈项下面的扣子也是扣上的,确实是一位品德高尚,修养有素,学识渊博,注重仪表的有德之士。如果一披剃,穿上僧衣,搭上袈裟,更像我们师父了!

  大家对师父盼望已久的接班人,都投去尊敬的目光,报以莫大的希望。

  下午4点过,立刻为离欲上人任命的接班人披剃落发,立刻为新任的报国寺住持昌臻法师穿上法衣,搭上袈裟。

  一出家为僧,当即就担任一座颇具盛名的寺院的住持,这在我国佛教史上可算是罕见的一页!

  这时的昌臻法师决心以有生之年,以恩师为榜样,把自己全部身心奉献给佛教事业.

  昌臻老法师于12月26日早8点舍报圆寂。

圆寂

  中国当代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净土导师,千亿圣号大念诵的发起导师,伟大的佛陀之子,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上昌下臻老法师,于2009年12月26日早8点圆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四川乐至报国寺现任住持昌臻法师,号妙首,四川省成都市人,俗姓张。于1917年出生于乐善好施的书香家庭。早年追随圣钦老和尚参禅,后皈依普钦法师学习。读《印光大师文钞》,自觉契机,遂专修净土。八十年代,参加编修《四川省佛教志》,任教于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撰写佛学论文,致力弘法。1992年依离欲法师剃度出家,任乐至报国寺住持,兼四川省佛学院教务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师。昌臻法师继承离欲法师的遗志,以持戒修行、弘法利生为宗旨,专修专弘净土宗,主办净宗弘法人员培训班,培训净宗弘法人才。定期举办念佛七,主编刊物《蜀中净土》,常应邀赴各地讲法,并经常在国内外佛教杂志上发表论文。

  法师提倡人间佛教,以佛教慈悲精神广度世人,法师平常省吃俭用,自1995年至今已资助400余名苦难孩子上学。目前,报恩基金会正在老法师积极筹备中。

  阿弥陀佛!

经典讲解

五戒-昌臻法师讲解

  在五戒里面,有四条是根本戒。现在,再进一步谈谈五戒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条不杀生。

  不杀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悲心,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应该从小孩培养起。大家都有小孩,作为父母家长,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给他们灌输护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但是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这种初期教育。前两年,有一位居士带着她读初中的儿子到寺里来。她告诉我,她儿子有一天放学回家,不解地给她讲了一件事。老师在班上评比作文。有个女同学的作文题目是《妈妈教我杀鸡》,内容讲述了她妈妈如何教她杀鸡。文中详细描述了她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她起初战战兢兢地把鸡杀得半死,渴望不死的鸡如何挣脱人的手,带着满身的鲜血,在地上试图逃命地狂跑,一边流血,一边不停地惨叫时的害怕和胆怯到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能一刀将鸡杀死的“本领”,以至于她如何练得杀鸡的胆子愈来愈大的。在此基础上,逐步锻炼得不仅敢杀鸡,连黄鳝也敢剐了,并还得到许多人的赞扬,都纷纷请她代为杀鸡……这位居士的儿子很不能理解为何同学的妈妈,会去教自己女儿干这种残忍可怕的血淋淋的事呢?这不难看出小孩子的纯洁和可爱,他们是一张白纸,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关键在于做父母的如何做孩子榜样,如何去引导和教育你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培养她的爱心和同情心而去培养孩子的残忍心?从小就学杀鸡、杀鸭、剐黄鳝,孩子幼小的心灵,那种初始的可贵的慈悲心在家长的引导下一点一点地泯灭了,恻隐之心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残暴和好斗。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随着年龄的长大,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个人利益杀起人来,会跟杀鸡杀鸭一样轻而易举的,甚至可以把父母也当成鸡鸭杀了。这个可不是说笑话,前两年报上曾刊登过一则消息:南京某大学有两夫妇都是教授,却被他们溺爱的亲生儿子给杀死了。他们自己培养了一个将自己送进坟墓的刽子手!还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现在有一种新型的儿童玩具,电纽一按便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现代化的武器来打击敌人。当记者看见一个小孩正在玩那种玩具,便上前问到:“这些武器中,你喜欢哪一种?”小孩答到:“我喜欢刀。“记者又问:“为什么呢?刀可是最原始的武器啊?”这个小孩竟然回答:“我喜欢刀,把脑袋砍了看着它冒血,这个才过瘾!”多可怕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值得深思,我们培养的是什么人?这是在培养希特勒,培养刽子手啊!这样的小孩,难道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责任吗?!杀生的恶报是最重的,受花报,(只是开花,还没结果)是疾病缠身和短命;受果报,是死后到地狱道去偿还。

   第二,不偷盗。

  这条戒本来叫做“不与取“,就是别人没有给你,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把它弄到手里,都叫偷盗,这是佛教对待财富的根本观点。种偷盗的因,必定得贫穷的果报;种布施的因,必定得财富的果报。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学贯中西,解放前曾任上海商会会长,他著有一本叫《保富法》的书。中年以后信佛,他用佛学的观点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怎样才能够发财,又怎样才能保得住财富。现在社会上大家都想发财,却不懂得如何发财的道理和发财的方法,你应该如何如理如法去谋求财富。我们并不是讲不能发财,而关键在于你发了财后该怎么使用你的财富?如果你发了财仅仅只是为了个人享用,去花天酒地挥霍浪费,而不懂得回报社会,不为社会做一点点好事,那是在造罪恶。你将财富用一部分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好事,那是在培福报。所以,有无财富,那是福报;会不会用财富,那是智慧。

   第三,不邪淫。

  对于当前社会风气来说,这条戒律相当值得重视。作为佛教徒,我们必须明白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我们要想出轮回,关键的问题就是关闭生死的门户,对于我们今后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这是一条重要保证。

   第四,不妄语。

  妄语戒里特别强调的是大妄语。现在有很多人不信因果,任凭自己瞎吹,说自己开悟了,晓得过去未来等,这是在种地狱因!我们千万要注意,以免上当受骗。我们如何识别真妄的标准,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曾经这样讲过:无论一个人说得好热闹,我们只要看他在财色面前是什么态度,就不难看出他说他开悟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第五,不饮酒。

  不饮酒这个戒不属于根本戒,但还是应该很重视,这样对我们身心清净有极大好处。我们能够遵守五条戒律,就可以做到防非止恶,在这个基础上再奉行十善就不困难了。戒是制止我们作的,作了就犯戒。十善是要求我们做的,不作那是绝对错误的,这是很积极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守好五戒,积极地奉行十善,这就是人天乘修行的纲领,给我们打好了做人的基础,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了生死,出轮回。所以不要认为守五戒简单了,这是修出世法的起点,修菩萨行的基础。

十善-昌臻法师讲解

  下面介绍一下十善的内容,着重谈一谈与当前我们修行的有关问题。 第一、不杀生而放生

  护生: 从放生护生推而广之,应多多地去为社会做救死扶伤、敬老爱幼、济贫助残、救人急难、调解纠纷以及其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维护和平的事业。作为佛教徒我们都应当勇于承担这类有益于社会的事。这就是在修菩萨行。举个例:1998年夏天,成都市府南河发生了三个青年舍身救人的事迹,但引起了种种的议论。有很多人赞扬他们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很值得提倡的;也有人惋惜:那么年轻就牺牲了,太不划算!还有一些人竟认为这种见义勇为的事情搞不得!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能够舍已救人,就是修菩萨行。过去诸佛在修菩萨行时,舍头目脑髓救众生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凡夫能够发这个愿,当然可以消除自己多生的罪障,增长福德智慧,提高自己的境界。佛经上有一个记载:一个妇女抱着她的小孩过河,一不小心,失手将小孩子掉进了河水里,这个妇女当时非常悲痛,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她的孩子,她这一念头是为了救小孩,小孩也是众生之一,所以她死后,生到天道。我们从这一事例来推断,那三个青年虽然死了,但他们下一世必然往生善道。从因可以推果,这不会错。

   第二、不偷盗而 行布施: 偷盗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财富,但是偷盗者不知道种下这个恶因,得的果报是贫穷困苦。反过来说,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析,我们用财富来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而不是接受布施的人。这跟社会上的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因为布施的人一生享用的福报绝不会因为他的布施而减少。比如,一个应该是百万富翁的人,他布施出去了五十万,他最终的财富是不会减少的。就好像一口井,把井水抽完,但过了几天,井水又会重新还原到原来的水位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福报应该有多少,就会有多少。而布施出去的这一部分财富,相当于存放在“布施银行”里,“布施银行”是最保险得利息最高的“银行”。《地藏经》讲,这叫“舍一得万报”,也就是民间常讲的“一本万利”。而接受布施的人,也是过去生中种下的善因,才会得到的善报。但是,你得到布施后,福报就勾销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接受布施并不一定是好事。《台州佛教》曾刊载一个消息:“一九九0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举行大规模建设,有一些印尼华人商人,到庙里来敬香,并大量布施钱财。回印尼后他们的生意都很顺利,这件事传开后,布施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算了一笔总账,这批印尼华人布施给广化寺重建工程的总额高达一千多万元。他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越布施越富裕,越布施越发财了。第二个例子是:一九九一年浙江新昌大佛重建时,有一个叫黄尊祥的香港商人,他在梦中梦见了大佛,于是他到这个庙里来拜佛,并捐款一万元。返回香港后,他经营的生意异常顺利,他信心大增。后来又多次专门到庙里来捐款,感到每一此捐款后自己公司所得利润一次比一次更大,于是信心倍增,个人捐款总额竟高达一百多万元。后来他成为香港三家公司的总经理。这些事例可以说明,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布施决不会蚀本。 

   第三条,不邪淫,而修梵行:梵行就是清净的生活。在家居士除了夫妻关系外,绝不能乱搞男女关系。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破坏别人家庭关系的罪恶行为,必然会受到应受的恶报。我们学佛人首先应该清心寡欲,应该认真持戒修行,做到用佛法来指导生活,把家庭变成清净道场,把亲属看成法眷,现在大家同念弥陀,将来大家同生净土,这样,这种家庭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家庭。 

   第四条,不妄语而说诚实话:社会上有一些人说假活成了风气,据说是怕说真话会吃亏。其实说假话的人,别人最多受你一时的骗,不可能长期骗下去,一旦假话被败露,这个人的声誉信义都完全没有了。学佛千万不能这样做,做人,不论你是做什么行业的,都应该本着一个诚实的态度来工作和生活,用诚实的态度来待人接物,这就是在种善因。北京同仁堂是一个以诚信而发达起来的很好的例子。他的老板姓乐,从清代开始做药的生意。他始终不渝地认为:生意一定要以诚信为本,尤其是做药生意这类行业,就更是直接地为病家救死扶伤,是在做善事。所以同仁堂的药保证质量第一,绝不掺一点假,药的疗效可以达到药到病除,深为人们所信赖。比如说,有些中成药里要用黄金制作,他就一定会认真地把黄金的用量用够,决不打丝毫折扣。甚至有时急需用时,还将家人的黄金首饰拿出来用。他的很多亲戚朋友对此很不理解,都说做生意怎么能这样做呢?你就打个广告说药里有黄金就行了,买主又不在场,你这么认真,要亏本的呀!但是同仁堂的祖先的看法就迥然不同,他认为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地在种因,种的善因,怎么会亏本?怎么会得恶报?果然,他这个做法完全正确。虽然他的药成本高,价格比别家的贵一些,但货真价实,疗效显著,深获用户信任,没有任何一家药房能与他竞争得过的。现在北京同仁堂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并至今享有盛名。显而易见,说诚实语,不妄语,是不会受恶报的。 

   第五条,不恶口而说柔和语: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以慈悲为怀。菩萨行里的四摄,有一条叫爱语摄,爱语就是说话和颜悦色,使用让人乐意接受的语言,这样能广结善缘,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六条,不两舌而说调解语:在人际关系当中,当遇到别人之间有矛盾时,决不能在双方之间制造纠纷,反而使矛盾激化。而我们只能用善言去调解、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这才是很好的结善缘。多结善缘是于人于己都非常有好处,尤其是受过菩萨戒的居士更需要特别注意,勿说四众过失,因为《优婆塞戒经》的戒条里把说四众过失列为了重戒。我们常常在不经意地闲谈之中就犯了这条戒,这样做对自己的修行十分不利。

   第七条,不绮语,而说朴实正直语言:绮语,就是花言巧语,不正经的语言。学佛的人要懂得:直心是道场。我们应当存直心,说直话,这才是佛教徒的本色。如果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或者说下流的语言来污染别人的心灵,这个很不应该。而且种这种恶因,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恶报。

   第八条,不贪而修不净观:从这一条到第十条是对治贪、嗔、痴三毒的。贪欲主要是指的对财、色、名、食、睡,这是每一个人在学佛道路上的大障碍,这个问题不解决,学佛要想成就很难。 

   第一是贪 财。一般人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欲望都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贪得无厌是最为贴切的形容。因此往往可以不择任何手段地尽量去谋求财富,待到财富到手后,又大肆挥霍,尽情享受。又不非但如此,还不肯将财富回报社会,更不愿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善事。这样一来,既种下恶因,必定会受恶报。“贪夫殉财”,事实如此。 

   第二是贪色。这是我们能不能了生死的一个问题。种了恶因,必然得恶报。你种了破坏了别人家庭、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因,你和你的亲属也必然要受到恶报,也必然会破坏自己的家庭,这是很现实的恶报。这种坏影响会让子孙后代都受到极坏的伤害,招致恶报,是非常可怕的。作为佛教徒,更应在提高道德品质和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做出榜样。

   第三是贪名。名,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没有实质,但总会让人很不容易放下。其实,贪名的根子就在于“我执”。一个人说:“我学佛做到了u2018无我u2019,我捐功德到庙里从来不写我的名字,而只写一个u2018无名氏u2019”。一天,他来到寺庙,仔细看着功德碑上“无名氏”捐的钱最多,心里很满意,惟恐无人知道,于是他就去问别人:“你知道这个u2018无名氏u2019是谁吗?”因为不少人都知道他的代名就是“无名氏”,却故意揄揶地推说不知道。他迫不及待地说:“那就是我呀!”大家于是乎大加赞扬一番,他飘飘然起来,心理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如此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名”这个东西虽然是虚假的,但确实害人不浅,它让人产生妄想、分别、执著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把“名”搞清楚,不破掉我们的“我执”,那么这种妄想、分别、执著会时时刻刻扰乱我们想修行的心。尽管我们虽然种了一些善因,而让“我执”更加重了,这样出不了六道轮回。

   第四是贪食。

  关于饮食,学佛人应该如何看待?饮食是用来解除饥饿,维持生命的,无需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许多人在饮食上也贪得无厌,深入研究食物的色、香、味。甚至将山珍海味吃厌了,还将蚂蚁、蜗牛等列为上品佳肴。不惜杀害大量生命,花费无数的钱财,浪费宝贵的光阴来享用所谓的“美食”,而造成的是种种罪恶,给自己制造种种疾病。医药杂志上曾报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这三种正是西方国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我们也迎头赶上了。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医学科学界发现这类疾病的根源是在于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质所致。近年来研究并提倡“素食主义”,就是为了防止疾病,解决哪些食物会致人于死命这个问题。他们通过科学的化学分析化验,发现素食中所含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与肉食品没有高下,只是强调素食一定要加上花生、核桃等硬壳果,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如果你能素食、戒杀、放生,种的这种因,就会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当然,我们学佛人并不是追求健康长寿,因为这不是学佛的目的,而健康长寿则只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佛,身心清净,必然能得到健康长寿。

   第五是贪睡。

  对这个问题学佛的人与社会上的看法也不同。学佛人当然需要睡眠,睡眠可以调节身体疲乏,使身体得到休息,让体力得到恢复,精力充沛。但是,睡眠过多,贪睡却反而使人头昏脑胀,精神疲乏。如果一旦养成贪睡这个习惯,好像永远没有睡够似的,精神萎靡,懈怠懒散。真正的修行人都是节制睡眠,用功办道。节制睡眠对身体绝对没有害处。美国万佛城的出家人都是实行的日中一食,夜不倒单。实际上,只要我们内心清净,哪怕睡眠时间不多,但睡眠的质量提高,同样可以恢复疲劳,恢复精力。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上师,长时期以来都是每天晚上只睡眠两小时,但九十几岁高龄的人却面色红润,神采焕发,精力充沛!仅从健康状况来看,那些每天吃生猛海鲜、鸡鸭鱼肉的人能跟他相比吗?所以睡眠少,饮食清淡决不会影响健康。 

  上面几种贪欲都是为了满足身体这个躯壳。应该懂得我们这个躯壳就是造罪恶的聚集点。佛经说:“形为罪薮”。薮就是聚集点,通俗一点就是垃圾桶,一个随时造罪恶的垃圾桶。为了爱护这个躯壳,造下了种种罪恶。现在,我们有幸闻到佛法,也懂得了得人身的不容易,那么就应该利用它去修福慧, 去做利人的事,决不能为它去制造罪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随时随地对治种种贪欲,才会减少在这方面再造下罪恶。以上都是的是讲如何对治贪心,下面一条是如何对治嗔心。

   第九条,不嗔而修慈悲观。

  嗔心也是最难对治的。嗔恨心、嫉妒心的危害非常大!在一切人际关系里面,有嗔恨嫉妒之心,小可以使家庭不和,社会上、周围环境里人与人产生摩擦以及发生冲突;大则可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类的互相屠杀等,归根到底都是与嗔心有关。佛教导我们要修忍辱波罗密,这是一个重要的法门,是专门用来对治嗔心的。佛教提倡的忍辱与社会上说的忍辱是完全不同的。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因果观、慈悲观这个基本观点上的,是从三世因果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对待别人无缘无故的侮辱我们、加害我们,当以偿报和悲心看待,做我们应该受想,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佛教有一个最好的典型,那就是当歌利王砍了佛的膀子时,佛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我首先度你。何等的气量!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当然应当以佛陀为榜样。当我们遇到别人给我们难堪、过不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他还没有砍我的膀子嘛,佛被砍了膀子,都要先度砍膀子的人,我们仅仅被给了点难堪又算得了什么?你这样一想,你的心量一下就扩大了,什么事就都能包容下去了。社会上讲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不是扩量,而是把嗔恨心深深地埋藏在内心,等待机会到来时再伺机报仇。历史上认为著名的越王勾践是很能忍辱的,其实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忍辱是一种冤冤相报,无法了结的,和佛法的忍辱完全是相反的两回事。

   第十条,不痴而修因缘观。

  这个愚痴,不是指没有文化知识,而是指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客观存在的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不懂得这些,没有正知正见,就分不出是非、善恶、邪正,干出愚痴的事情。参考消息上曾登载:一个叫汤姆逊的美国人,个人资产高达两亿美金,但生性吝啬,生前一毛不拔。当他身患不治之症时,立下遗嘱,并请律师给他做了公证:将二亿美金的资产从银行取出现金放进棺材里,再将坟墓用钢筋水泥做好,请两个保安守墓。天下居然有如此愚痴之人!他就是不懂得三世因果的典型。从因果上来讲,他种下悭吝这个因,即使下一世为人,绝对要受贫穷困苦报。他投生以后会知道自己前生的坟墓在哪里吗?这是不可能的事。坟墓里面装有巨额美金,要想保得住,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皇帝就是最会打主意的,常常把一座山都用来做坟墓,但是到现在还有几座皇帝的墓被保留下来的? 上面讲的是十善的一些基本内容,都与大家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佛陀要求我们做人应该遵守的准则。我们既然学佛,就是要用佛法来指导人生,指导生活,就是要遵循佛的教导,走佛指引的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修福修慧,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深信因果,遵守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进而念佛求生净土,成佛度生。 南无阿弥陀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