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时来中国传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洛阳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静,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为他建造寺院。这座寺院即现在的少林寺,跋陀是为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住持。他在寺内翻经台翻译了《华严》、《涅槃》、《维摩》、《十地》等经,并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后跋陀迁居少林寺外,直到圆寂。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时来中国传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洛阳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静,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为他建造寺院。这座寺院即现在的少林寺,跋陀是为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住持。他在寺内翻经台翻译了《华严》、《涅槃》、《维摩》、《十地》等经,并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后跋陀迁居少林寺外,直到圆寂。
Fuotoubatuoluo
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 359~429)
后秦时来华印度僧人。亦称佛大跋陀、觉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族姓释迦,系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5岁丧父,17岁出家。据说其背诵经典,一日能完一月之业。曾与同学僧迦达多游罽宾,与后秦僧人智严同从大禅师佛大先(觉军)受禅法。后受智严之请东来,于后秦弘始八年(406,另有九年或十年之说)至长安。因与鸠摩罗什不和,被迫与弟子慧观等40余人赴庐山,备受慧远欢迎。留居庐山年余,译出《达磨多罗禅经》2卷。东晋义熙八年(412)赴荆州,其后又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住道场寺。从义熙十二年到十四年与法显等译出《摩诃僧祇律》40卷;同时译出《大般泥洹经》6卷。后又创译《华严经》60卷;经重校至宋永初二年(421)完成。其所译经论共13部,125卷。所译《华严经》对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