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昆曲 - 杜丽娘(戏曲人物)
杜丽娘(戏曲人物)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以及玉茗堂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此剧描写了官宦之...
展开

人物简介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以及玉茗堂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相关信息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相关传说

依稀记得岳美缇说过华凭聪明演戏,人不是特别用功之类的话。近重看华版《游园惊梦》,总以为华太本色了,行腔上固然有点像唱流行歌曲———目下演员的通病,表演也更多凭借的是天然去雕琢,力度尚嫌不足。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张洵澎,张现在以《寻梦》而著称不是没有原因的。《寻梦》这种冷戏难度太高,目前中青年一辈演来常流于不知所云,没有一个能稍微拿下的。张嗓子不够好,表演上所下工夫居多,效果见仁见智,但她的确是有所追求的———别出心裁的芭蕾风也好,爱美爱娇的夸张姿态也好,毕竟你可以从头到尾将她的《寻梦》看下去。只是老派点的观众怕会嫌她戏路不正,多少有点矫揉造作。梅兰芳电影版的《游园惊梦》,说来也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有些是因为加进不少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分镜头太多,曲与曲之间不停地切换画面,效果于是支离破碎,无法如舞台上一气呵成。想来也是当年探索如何拍摄戏曲电影所走的弯路。后来张继青的电影版就比较注意,这类弊病少了许多。

梅版风格

梅版的表演本身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这个版主要是看大师的表演风格,而不着重在人物。梅那一派雍容的气度绝非一般演员可比,但放在小杜这里怕有点过了。又比如他唱的不怎么好,毕竟不是当行本色,加之年纪已大,压低了嗓子,听着还不如言慧珠扮演的春香。身段上也似有所欠缺。但此版的春香和柳梦梅显然都是最好的,言的春香那酽酽的咬字发音着实令人迷醉,表演上也远较一般人大气生动。至于俞振飞俞五爷儒雅风流,一代宗师,那更是再难求得了。综合来说,我最喜欢张继青版《牡丹亭》,也是因她演唱俱佳。张是修炼成精的演员,单论《游园惊梦》,她未必输给梅大师。虽然她的演法不是人人都能喜欢,比如有人嫌她咬字是苏音,又比如她扮演的杜丽娘太娇太嗲,如此等等。但这类批评都掩盖不了她表演上的光彩。《牡丹亭》本来就是所谓淫词艳曲,小杜如果一点不妩媚,一味的凛然不可侵犯固然不对,但要刻意做张做致,突出所谓个性解放也只会显得做作。无怪乎历来不少人扮演杜丽娘,总失之于分寸感把握不好。张的杜丽娘美轮美奂,纯然是个娇羞的怀春少女,举手投足带来许多旖旎或伤感的联想。如果说有什么不够圆满之处,一则她唱得稍快,不够中规中矩、一板一眼,不合古意,未免稍有不尽人意。其实这是她这辈人的节奏感,也是我在看完她还会去看梅版的缘故;二则她的演绎虽然更自然可感,似乎还可稍多点闺阁气,何况小杜“淹通诗书”,应该是所谓才貌双全的女佳人。不过这或者是张版扮相上不能令人满足所带来的偏见也未必。严格说来,这些也不是张本人所能控制的。张继青才华上未必输于解放前的那些大师。可惜彼时昆剧式微,能拿来比较的更多是京剧演员。另外客观环境受限,影响和成就毕竟不如前辈了。说来她比前人少了点含蓄蕴藉,多了些提神醒脑的戏剧味儿。有时激情四溢,感染力极强,除了天赋,这不知是否因为受时代的熏陶,学习过斯坦尼斯拉夫的缘故。事实上,当代的名角们如果艺术上有什么不同于(不是超越,这里没有高下之分)先人的特色,那就是,普遍存在一个激情充溢而不大含蓄的倾向。

杜丽娘

情感世界

杜丽娘在梦中和死后主动与柳梦梅幽会,但复活之后便马上矜持起来。其理由是“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一方面,她在虚幻的世界里任自己情流飞泄;一方面,在现实中她知书识礼、老成持重。要想获得自我身心的完全解放,就只能是在梦里或死后。从杜丽娘身上,我们可以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生命被窒息的状态,听到女性生命在呐喊的呼声。汤显祖把杜丽娘学《诗经·关雎》这个重要情节放在游园惊梦之前,这就给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增添了人文色彩。被认为是赞美“后妃之德”的《关雎》,竟成了引发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导火索——这种大胆见解充分体现了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真人荒唐地复活成了这个剧本的主线,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个性解放世界的呼唤。可以说,整个《牡丹亭》就是汤显祖为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女性提供心理补偿而量身打造的一个“白日梦”,它从诞生的那天起,便注定会成为千千万万女性心中的至爱。明、清两代,《牡丹亭》一直被列为闺阁禁书,林黛玉就是听闻了《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和“你在幽闺自怜”而心动神摇、相思成痴的;而才女冯小青更在看了《牡丹亭》之后写下了“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自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十七岁就恹恹病死了。看来,《牡丹亭》实际上已等同于少女追求情爱的教科书了。

人物原型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一位退休高级讲师谢传梅经过十几年潜心研究,终于论证了南宋大学者洪迈所记故事和流传在江西大余的民间传说是《牡丹亭》剧本的最早源头。

谢老师了解到当地流传多个版本女魂恋人的传说故事:一说某郡守的女儿与某书生在府署后花园相会,女儿被责骂后忧郁成病,终至命赴黄泉:另一说是,南安府后花园一株几百年的番蕉感受日月精华竟然成精,常常变成英俊男子,与府衙小姐幽会,事败后,小姐羞愧忧郁之中逃出闺房投井而死却尸身不腐,托梦于路过南安的举子,许以婚配,最终还魂后与书生成亲团圆。

谢传梅经过多方翻阅古籍,查找资料,还发现宋代大学者洪迈在其著作《夷坚志》中,记载了一则谪居在南安的太尉解元的孙子解俊,遇到前抗金将领邵宏渊女儿鬼魂的历史传奇故事。《夷坚志.支甲》则记载张太守亡女在南安嘉祐寺变成厉鬼,去迷惑解潜的孙子,两个故事大体相似。

解潜、解元、邵宏渊都是当时有一定名气的人物,而且确是在南安呆过一段时间,传说中的宝积寺、嘉祐寺也都是南安有名的寺庙。故事的作者洪迈号容斋(他的另一部名著《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都喜爱的),南宋绍兴年间进士,他数年出任赣州知府,并在南安大庾有过多次活动。至于他所撰写的文章,为何既有历史人物的影子,又加上神话怪异的成分?谢传梅认为,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作为高官的邵宏渊、张太守年青漂亮的女儿死了,又葬在寺庙边,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传闻。解氏的子孙因故住宿到寺中,听到传闻引起遐想,甚至恍惚间见到貌美姑娘来到跟前,上床与之共枕。日复一日不能自拔,罹至疾病丛生身体嬴弱,人们便说是女魂缠身了。这种事情广为传播,自然也会传到生活在故事发生年代的洪迈耳里,被他记载下来也就顺理成章了。《夷坚志》成书二、三百年后,出现了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

扮演人物

现场或影碟版《牡丹亭》看多了,我有个感觉:百分百杜丽娘是不存在的,且也不用想再能见到了。但多看看还是能有不少收获。坊间目前所能寻到最好的影碟有张继青和梅兰芳两个版本。华文漪版《游园惊梦》当然最惊艳,可惜隔数年后再看,已无复当初的感觉。这倒不是因为配戏的不是岳美缇———即便华岳版重现江湖,相信照样不是毫无问题。譬如单看《游园》,已可以感到其中不完美之处。

社会影响

故事来源

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与《夷坚志》记载的故事内容情节大同小异,足以推断《夷坚志》是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来源和雏形。而且该话本正文的开头有一首诗:“闲向书斋览古今,罕闻杜女再还魂。聊将昔日风流事,编作新闻励后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是闲着无事的时候浏览书斋,将“昔日”的“风流事”演绎而编撰出来的。实际上,宋、元、明许多话本都是以《夷坚志》、《太平广记》等书藉记载的内容为蓝本写出的。

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皇帝朱翊钧大怒,把他贬职到徐闻县去做小官。汤显祖第一次经大庾过梅岭;半年后汤显祖升调浙江遂昌,又一次经大庾过梅岭。并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时间,在与当地贤达文人的闲聊中,汤氏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了解到《夷坚志》中谪居南安的邵宏渊笄女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藉记载故事、话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渐构成。

《夷坚志》所记南安府大庾人鬼情爱故事和流传在大庾的民间传说,既是话本《杜》的源头,也是《牡丹亭》故事最早的源头。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肯定无疑。

故事新编

1963年著名的现代戏剧活动家、剧作家田汉偕同郑君里、周贻白在南昌观看赣剧《还魂记》后,兴致勃勃专门到大余来考察《牡丹亭》故事的发生地,写下诗句“留得牡丹亭子在,晶莹应不让金沙”。明确说到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

关于汤显祖的研讨会

在“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学术研讨会”与“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谢传梅的“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得到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首肯,他提交的长篇论文(4万余字)《<牡丹亭>故事之策源》被收入大会论文集,并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发言。他的的论点和考证结果,解决了几百年来关于《牡丹亭》故事源头之争问题。

更新日期:2024-12-04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