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17年11月3日,钟士元出生于一个香港中产阶级家庭,在圣保罗书院肄业。
1936年9月,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二八”淞沪事变,无法返校继续就学,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制造系,后进入黄埔船坞,成为该企业中仅有的两位华人工程师之一。
1948年,考取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奖学金,前往英国就学。3年后取得工程博士学位。
1951年,返回香港,进入美资工厂 — 永备制造厂当工程师。
1952年,开办了“钟士元顾问工程师事务所”。
1956年,钟士元与朋友合资兴办了“崇佳实业公司”,并担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
1960年,香港参与公职服务。后担任了香港辐射委员会委员,民航事务委员会委员,工商业咨询委员会委员,电话服务咨询委员会委员,贸易发展局委员,生产力促进局副主席、主席,工业总会主席,公制度量衡委员会主席,产品设计委员会主席,经济探讨委员会委员,工业总会永远名誉会长等职。
1965年,钟士元被委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
1972年,钟士元委为香港行政局议员,跻身港府最高决策咨询机构中。
1974年,钟士元出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1978年,钟士元被封为爵士。
1980年,钟士元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成为当时香港政坛最高职位的华人
1980年至1988年之间他先后出任香港公务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两局议员办事处投诉廉政公署委员会主席、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港美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城市理工学院校董会创校主席、职业安全及卫生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198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6月下旬,钟士元访北京,被邓小平接见。
1988年,钟士元以71岁高龄退休。退休后,他仍出任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
1991年,钟士元聘为港事顾问。
1993年,钟士元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 1994年,钟士元出任预委会经济专题小组新机场分组召集人。
1995年,钟士元被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7年1月24日,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布了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名单,钟士元名列首席非官守成员,并将在7月1日后成为行政会议的召集人。
个人履历
多年来,他曾担任载通国际有限公司,九龙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及龙运巴士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中电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德丰有限公司董事、香港科技大学副校监、香港工业总会及生产力促进局主席、工程师学会及工程科学院会长。他曾负责筹办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间高等学府及医院管理局。
在港华人最高代言人
1917年,钟士元出生于香港,父亲是一个祖籍广东佛山的乡下小子,后来在港成为五金商人,其母亲是这个五金商人的第三位妻子。23岁时,钟士元以工程系惟一一名一级荣誉毕业生的成绩,从香港大学毕业。195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58年,在周锡年担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时,钟士元被任命为该会委员,从此开始了他四十余年的公职生涯。
钟士元,这块政坛的“老时钟”,在他的身上,记录了几十年香港华人荣辱的关键时刻。
在香港的政治史上,钟士元一度被称为“永远的临时议员”。在殖民统治中,港英政府设置了行政、立法两局,作为咨询机构,向港督提供建议。由于港督对本地人不熟,因此在委任两局议员之前,先以临时议员试用。1965年,钟士元成为临时议员,做了三年多才“转正”,是历史上做得最长的一位临时议员,因此,当时的财政司郭伯伟给他取了外号,叫“永远的临时议员”。
在钟士元之前,周锡年是香港华人社会的领袖,也是香港行政局的首席华人议员。在当时,一般人都叫行政局及立法局议员为华人代表。由于港府的高级官员都是英国人,华裔人士根本没有机会做到司级官员。政府要知道本土民情,主要是透过两条途径,一是两局华人议员,一是在港工作多年的外籍大班。因而,被称为华人代表的两局议员,对港府的施政有很大影响力。周锡年作为行政局首席议员,也就是华人的首席代表,享有崇高的地位。
从1974年开始,钟士元担任立法局首席议员,一直到1978年。在1972年,他亦成为行政局议员,1980年,又被委任为行政局首席议员。钟士元以双料首席议员的身份,终于成为周锡年之后在港华人的最高代表。
“孤臣孽子”
代表华人在政治上发声的钟士元,曾因被邓小平斥为“孤臣孽子”而留诸香港回归史中。
在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前的几年里,是两国展开多轮拉锯谈判的关键时期。英国人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主动,以便最大程度地保护英人在港的利益;中国高层则坚持原则,在有关主权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寸步不让。两相坚持中,港人的心态随着谈判进程的一波三折而跌宕起伏,并表现在股市涨落、港币兑换美元等经济领域。
作为华人在港政坛的第一号人物,钟士元认为,两国交涉,必得考虑港人的心情。在谈判中,香港应该作为谈判的第三方而出现。这种谈判桌的“第三只脚”理论,引起了其时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秘书长鲁平、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的不满。
1984年6月21日,在许家屯的安排下,钟士元与邓莲如、利国伟三人组团访问北京。23日上午十时,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会晤了代表团。
据《香港回归历程:钟士元回忆录》记叙,“邓小平先行发言,他在会谈时态度显得相当强硬”,邓小平对三人说:“中英的谈判你们是清楚的,这个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决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过去所谓三脚凳,没有三脚,只有两脚。”
钟士元继续与邓小平谈到港人的信心问题,并且表明自己发表意见,绝非为个人利益,因为他到“九七”之时,已经正好八十岁,不再会有任何要求。
但是邓小平打断他的话,说:“概括来说,你们说香港人没有信心,其实是你们的意见,是你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信任。”最后邓小平谈到港人治港的可行性,他说:“将来香港由谁来治理,我们有个界线,将来香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的治理人员,主体上应是爱国者……他们的任务是把香港搞好。”邓还强调,“中央不愿意在香港取一个铜板,所以做的事一定是好的,他们(香港人)的担心是多余的。”
正是在这次会晤钟士元和前一天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中,邓小平提出了他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制度构想。
虽然遭受邓公的训斥,然而钟士元一直认为,自己既然是港人代言人,就应该把他们的心声、心情毫无保留地呈给中央,以供最高层参考。
董建华的护航人
钟士元的在港地位并未因邓公的斥责而被削弱,他一直担任行政局首席议员至1988年退休。1992年,又先后被中央委任为港事顾问、预委会成员和特区筹委会成员,显示出他在港的声望与资历。
据他本人在回忆录中透露,1995年,钟士元在北京举行的预委会会议时,有一晚他单独和鲁平在惯常入住的港澳中心房间内讨论一些事情。就在他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鲁平忽然问他是否有意角逐首届特首。
他告诉鲁平,自己已届七十八岁,年事已老,精力有限,倘若再年轻二十年,自己一定会积极考虑参选,但当时却是“即使有心亦实在无力”,无论选举成功或失败,恐怕都负荷不起。
自己不参选,但钟士元最终却成为游说和协助董建华参选的关键人物。
在1996年1月,钟士元在一次会面中,曾游说董角逐首任行政长官。董虽推辞,但表示会仔细考虑这件事。往后,他与董建华经常会面,谈论筹委会及将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宜。
1996年8月,董建华终于决定参选。9月开始,董组建了包括现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前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等人在内的核心助选班底,而钟士元无疑是这一班底的领头羊。他利用丰厚的政治人脉,为董建华积极拉票,终于确保董以高票当选。
次年,在董建华的力邀下,这位政坛大Sir又重新出山,出任行政会议召集人(相当于原来港英政府的首席议员),为董保驾护航。至1999年,他终于退出经营近五十年的政治江湖,其时,有香港传媒送给他一幅漫画:在他的卡通形象上,打着“真正退休”四个大字。也从此,香港的政治江湖里,不再有“元老”和“教父”。
个人生活
1939年,钟士元与张蓉馨在江西结婚。
1977年,钟士元的夫人张蓉馨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新界龙珠岛。
人物逝世
2018年11月14日凌晨,香港政坛元老钟士元于逝世,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