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水利专家 - 韩其为
韩其为
韩其为(1933.11.2-)男,湖北省松滋县人。汉族,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专家。曾任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现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教授级)。
展开

韩其为 - 人物简介

韩其为(1933.11.2-)男,湖北省松滋县人。汉族,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专家。曾任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现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教授级)。

韩其为,中国河流泥沙科学的著名专家。他在泥沙运动随机理论方面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不仅在推移质扩散、单颗泥沙运动有多项创新成果,开拓了床面泥沙交换、输沙率随机模型等新的领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随机(统计)理论体系。在水库淤积方面基本完成了将其由描述性学科到定量表达的过渡,奠定了水库淤积的理论基础。

对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开创了悬移质级配及床沙级配及挟沙能力级配等研究领域,取得不少创新成果,为一维泥沙输沙数学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他还在河床演变、工程泥沙、特别是三峡工程泥沙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1964年开始,韩其为采用力学与随机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泥沙运动统计(随机)理论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前国际水利学会主席林泰造和肯尼迪等著名学者对其评价很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鉴定认为:“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有显著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

韩其为 - 人物事迹

韩其为,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县。他的家乡处在洪水容易泛滥成灾的荆江南岸、洞庭湖尾闾,人民生活、生产经常遭受重大威胁,这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深刻的印象。1950年初中毕业后,他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中游工程局参加工作。1951年至1955年先后在沙市水位站和观音寺水文站工作。工作实践一方面使他认识到水文测验对防洪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水文泥沙观测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兴趣,但同时深感知识的贫乏。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业务学习中。从此开始他长期艰苦自学的道路。

由于他工作的认真负责,同时刻苦钻研业务,得到了领导的重视的培养。1955年至1957年,被派到武汉长江水利学校水文专业学习。1961至1964年作为河流泥沙科研后备力量被送到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数学系与治河系)和武汉大学(数学系)进行深造。但是韩其为踏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靠自学获得的,他是公认的自学成材典型。到学校去学习和进修,只是在已经自学的基础上深入和巩固,以及解答疑难。在1964年进修结束时,他已学习和掌握了水文、数学、流体力学、河水动力学等四个专业大学本科的课程。这为他后来研究泥沙运动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例如,在以前自学和长江水利学校毕业后,他已达到或超过水文专业大学本科水平。1957年至1961年在荆江河床实验站(沙市水文总站)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专门研究水文测验理论,解决了几个难题,先后发表了“对规范中两个问题的见解”、“论积深浮标的运行及其对测速的影响”、“对颗粒分析压力计有关问题的探讨”及专著“水下悬索曲线及偏角改正研究”。后者系统的论述了悬索曲线微分方程、它的解、偏角沿垂线分布、曲线导数与偏角关系、铅鱼落于床面的悬索曲线、带导线的悬索曲线,各种曲线长度及偏角改正等,并得到了大量实际资料验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多年后的1983年《水利学报》刊登了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1985年水利部水文局出版论文集时刊登了该专著。1961年著名的水文测验专家向治安曾安排韩其为执笔编写 “理论水文测验学”(大学课本),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向治安有一句口头语“韩其为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研究生也比不上他”。后因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仅完成第一章(流速仪转动力学及对测速的影响)后下马。20年后,1980年在长沙召开的水文测验学术会议上,该章内容被改成三篇论文在会上发表,获得一致好评。

1958年由于试制成功流向仪,超过苏联海洋(流速)流向仪的水平,获苏联电站部奖状和奖章,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韩其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坚定地树立了毕生与水打交道的信念,将共产主义理想与刻苦钻研业务、大胆创新、搞好本职工作联系起来。

自1965年以后,他专门从事泥沙运动理论、水库淤积、河床演变及工程泥沙研究。先在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后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至今为止完成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四本。其中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三本:《泥沙运动统计理论》、《泥沙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水库淤积》。获得这些成果,得益于他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和深入现场调查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以及深入思考和概括的习惯。

韩其为曾获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一等奖、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韩其为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长江三峡泥沙专家组成员。

韩其为

韩其为 - 科研工作

1.自1964年开始采用了力学与随机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泥沙运动统计(随机)理论进行了长期研究。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十位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难度虽大,但研究比较深刻”,“有显著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同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研究得到的理论能概括现有不少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前人未涉及或未深入研究的新领域,如泥沙交换和输沙率的随机模型及统计规律,非均匀沙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理论等。先后在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力学学报、水利学报、泥沙研究、美国ASCE等杂志发表论文24篇,198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本。前国际水利学会主席林泰造和肯尼迪等著名学者对其评价很高。美国流体力学百科全书曾辟专章予以介绍。本项研究曾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韩排名第一。

2.在泥沙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研究方面统一了输沙率与起动的概念;证实起动时仍符合输沙率规律;给出了泥沙起动时有关统计规律;提出了明确的起动标准;研究了大水深时起动流速变化;干容重对起动流速影响及细颗粒成团起动问题等。这些研究有不少进展和创新。汇集这些成果的“泥沙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于1999年10月出版。

3.多年来进行了水库淤积规律研究,其内容颇为广泛和深入,包括水库淤积的机理、水库泥沙运动规律、淤积形态和形成条件、三角洲及锥体纵剖面的方程、横剖面特点、异重流输沙及倒灌、变动回水区冲淤、推移质淤积、回水抬高、非均匀沙淤积物随机组合时干容重确定及密实过程中的变化、淤积过程中糙率变化等。这些研究基本完成了将水库淤积由定性的描述到定量表达的过渡。此外在水库淤积控制和调度方面,如水库长期使用的理论、变动回水区航道控制措施也有创新成果。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汇集这些成果的“水库淤积”专著已编写完成。已出版的我国《泥沙手册》第九章“水库淤积”(约12万字),系由韩撰稿。

在河床演变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如利用悬沙与床沙交换从理论上证实了水库下游河道含沙量恢复的机理和恢复距离很长的现象;在床沙粗化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交换粗化,揭示了与冲刷粗化不同的机理,并给出了确定方法;通过汉江中下游河床演变论证了来水来沙对塑造河床的多方面作用,以及它们改变后对河床的影响;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冲刷卵石下移速度等。

4.在水库淤积、泥沙运动统计理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及河床演变理论研究基础上,从1972年即开始建立了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的(一维)数学模型,以解决工程泥沙问题。经过不断补充和完善,泥沙计算较详尽,功能较全面,参数基本固定,通用性好,经我国河道、水库等约20个资料检验,表明符合实际,已先后在十多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如三峡、葛洲坝、丹江口、三门峡、小浪底等。不少泥沙专家认为,这是当今国内外经过实践考验较为可靠的一维河流与水库泥沙模型,处于国际先进地位。1986年获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一等奖,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韩排名均为第一。美国正在编写的“国际水库泥沙手册”。韩被邀请编完有关数学模型等二章及水库淤积研究实例一篇。

5.在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工程、大腾峡、东风、向家坝、小浪底等工程泥沙研究方面做了多项工作。例如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设计以及调度运用研究中对一些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提出了解决办法并被采用。(1)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三峡论证采用的全水库淤积预报的模型。预报了百余年三峡水库淤积的全过程,研究成果已为论证、规划、设计采用;(2)基于三门峡水库等运用经验,深入研究了水库长期使用的理论根据,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揭示了水库的造床作用和纵横剖面塑造过程,给出了长期使用参数的确定方法,从理论上证实、并用数学模型显示通过必要的水库调度,水库淤积是可以控制的。(3)通过水库调查和理论分析,改变传统的调度模式,于1984年提出将枯水位提高至防洪限制水位以上而达到航运控制水位,从而加大了变动回水区航深,有利于万吨船队进入重庆。(4)研究了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特别是提出了由于冲刷将降低长江中游洪水位,减少洞庭湖淤积约40亿m3,在较长时期内将相当于增加数十亿m3防洪库容。鉴于在三峡水库淤积及变动回水区冲淤方面所作的工作,韩于1995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

6.对(荆)江(洞庭)湖关系变化及影响方面做了较深入研究,从江湖流量分配切入,分析了相互影响及制约,初步摸清了一些规律。对三口河道演变规律和整治原则、洞庭湖淤积、作为分汊河道一支的荆江裁弯的特点及冲刷机理等均有了新的成果,并研究其对防洪影响。

7.韩在泥沙研究和工程泥沙方面取得的成绩中还包括先后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40余篇。

韩其为 - 人物贡献

泥沙运动统计理论(随机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
在韩其为之前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推移质扩散研究、时均推移质输沙率模型的研究,以及单颗推移质跳跃运动统计理论研究。这些泥沙运动统计理论研究并不很全面,有不少空白,更缺乏系统性。自1964年起,韩其为利用业余时间与何明民共同对泥沙运动统计理论进行研究,至1974年已初步得出了一套理论成果。1974—1978年,进行补充应用研究,并编写长篇论文“泥沙运动统计理论”。1980年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后,先后得到两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继续深入研究。1984年《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研究在单颗泥沙运动及统计理论、泥沙交换与输沙率随机模型及统计规律、推移质扩散的随机模型及统计规律、非均匀沙运动机理揭示及运动规律引伸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先后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力学学报、水利学报及美国ASCE水力学分册等杂志发表论文23篇。

“泥沙运动统计理论研究”经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十位专家鉴定,并指出“这项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开创性,在学术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认为此项研究内容丰富,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问题的难度虽大,但研究的比较深刻,泥沙运动中的一系列迄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注释,从而推动了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该研究经鉴定后于1991年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韩排名第一。该成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赢得国外30位著名学者和专家的赞扬、支持以及要求建立联系。美国流体力学百科全书辟专章(第六卷第十八章)予以介绍。国内有关教科书也有所介绍。

水库淤积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全面的创新
我国对水库泥沙淤积颇为重视,积累了大量实际资料和研究成果,但是缺乏深刻的概括,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分支。韩其为多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基本完成了将水库淤积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奠定了水库淤积的理论体系。他对水库泥沙运动规律,包括水库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水库异重流有一系列理论成果和新的概念。同时对水库淤积形态、推移质淤积、水库排沙与冲刷、淤积与回水的相互作用、变动回水区冲淤、水库淤积的平衡,以及水库糙率变化和淤积物干容重确定等均从理论上揭示了其机理,给出了较全面的概化图形和规律的定量表达。在水库淤积控制方面,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于我国首创的关于水库长期使用作了深入研究,释明了长期使用水库的原理,论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对长期使用水库的造床过程,保留库容的大小有专门确定的方法。以三峡水库长期使用为例,不论用他给出的框算方法,还是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均能较可靠的确定有关长期使用水库的参数和保留库容。

在水库下游河道冲刷方面,他深入研究了水库下游冲淤的一般现象、来水来沙过程改变的作用、含沙量恢复以及河床变形等内容,提出了交换粗化的概念和模式,解释了水库在下泄清水期间冲刷距离长的机理及计算方法,全面地论证了含沙量恢复过程。此外还研究了水库下游河道长期冲刷后河型转化问题。韩其为在水库淤积方面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科学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其专著《水库淤积》(95万字)。已出版的我国泥沙手册第九章“水库淤积”也由他撰稿。

在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研究及一维泥沙数学模型方面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河流与水库的悬移质运动基本上都是以不平衡输沙形式运行。因此实际的含沙量并不等于其挟沙能力(平衡条件下的含沙量),上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是采用含沙量代替挟沙能力。韩其为自上世纪60年代末就致力于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的研究。1969年他为丹江口水库设计了不平衡输沙研究的内容,取得了国内外最丰富的实际水库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全套资料。这以后,他推导了非均匀沙对流扩散方程及总含沙量方程;首先建立了一维非均匀流不平衡输沙时含沙量、含沙量级配及床沙级配的表达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泥沙交换强度,给出了扩散方程最一般的边界条件;分析了恢复饱和系数的经验值并推导了它的理论表达式,给出了其数值结果;首次提出了在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时,挟沙能力级配概念;较严格的导出了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最一般的表达式;论证了冲泻质与床沙质有相同的挟沙能力与平衡输沙规律。自1972年,即着手建立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一维数学模型,经长期不断改进和补充,一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于1986年获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一等奖,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韩排名第一。该模型的基本模式,目前仍被不少模型采用,应该指出它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

在泥沙运动其它领域和河床演变方面的进展和创新
泥沙起动问题在工程和理论上均有重要意义,利用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与力学分析,结合韩其为多年来对泥沙的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不少进展和突破。包括泥沙起动机理、力学机制、多颗泥沙同时起动统计规律、推移质低输沙率、泥沙起动标准、均匀沙与非均匀沙起动流速资料分析及其验证、以及细颗粒成团起动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突破。先后发表论文10多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泥沙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

 韩其为对河床演变也有多项创新成果。表现在从理论上提出了塑造平衡纵剖面的第一造床流量和塑造平衡横剖面的第二造床流量,并且首次从理论上给出了其确定方法;对床沙粗化,概括了六种模式,而从机理上分,则分为冲刷粗化与交换粗化,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粗化的理论公式;研究了来水来沙变化对冲淤和河床变形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径流量减少后的变化;探讨了冲刷过程中卵石下移的平均速度和距离。

对工程泥沙研究的重大贡献
韩其为在长江、黄河及有关水库的工程泥沙方面,做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有不少进展和创新,有的已为规划设计等部门采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973年对葛洲坝水库淤积变动回水区冲淤及物理模型对比的研究,是国内用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水库淤积预报最早而且成功的一次。他对丹江口水库及坝下游汉江冲刷做了长期深入且全面的研究,为后来的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过程中,他通过卵石岩性调查,在日本人之前提出了由岩性百分数差别确定干、支流推移质占悬移质比例的方法,以便推算干支流来量。他建立的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一维数学模型,自1983年以来一直为三峡工程论证所采用,水科院最早提出的三峡水库淤积全过程(1983年)、及下游中下游河道冲刷全过程。他对三峡水库的长期使用,做了多年深入研究,加拿大CYJV对此有很高评价,认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提出的航运控制调度,使变动回水区范围缩短,航深增加,有利于万吨船队到达重庆。鉴于他在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95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将(长)江、(洞庭)湖关系的五个方面即四口径流量变化、分流河道冲淤积、洞庭湖淤积、荆江冲刷及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淤积联系起来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长江中游的江湖关系和洪水位变化的机理,在理论上有广泛的概括性,有不少新的认识和创新成果,能解释解放以来的各种现象。此外他还先后参与了三门峡水库淤积,小浪底水库淤积预报,黄河下游输沙与冲淤基本规律研究,以及大腾峡水库、向家坝水库、东风水库、长江一些河段冲淤以及连云港、泉洲湾河床演变研究等。

取得上述成就的经验
到目前为止,韩其为已完成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四本。其中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四本:《泥沙运动统计理论》、《泥沙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水库淤积》。获得这些成果,得益于他颇深厚的基础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深入思考和概括的习惯。

1.颇深厚的理论基础。韩其为初中毕业后于1950年即参加工作,当时仅16岁。尽管在1955-1957年曾被送至水利学校学习(水文专业)和1961-1965年曾脱产至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和武汉大学数学系进修深造,但是他的踏实理论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靠长期自学得到。事实上通过自学,对数学、流体力学、水文与河流动力学的本科课程几乎全部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后来的听课则是消除疑难,加深理解和融会贯通。这正是后来他作泥沙理论研究的良好基础。

2.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先后在水位站、水文站、河道实验站工作12年,长期接触实际。调长江科学院后,仍然抽大量时间,深入野外调查研究。例如1966年他参与川江卵石调查,持续达3个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丹江口水库下游两次汉江冲刷调查中,仅600km的河段,每次均步行调查一个月。有不少问题例如粗细泥沙交换、含沙量恢复距离长等是通过调查,提出和解决了研究方向的。例如在1957-1959年,他利用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水文测验理论的三篇文章及一本专著《悬索曲线及偏角改正》都是结合当时接触的实际问题,而挤出业余时间完成的。在25年之后上述专著被发表,在国际上仍属领先水平。

3.深入思考和概括的习惯。韩其为的科研成果,不少都是经过深入研究具有开拓性的,这与他深入思考是分不开的。例如“泥沙运动统计理论”、挟沙能力级配均如此,其中蕴含了很多新概念,有的使人一时难以理解。他的深入思考,还表现在借鉴其它学科方面和成就。早在1958年,他就利用航空罗盘仪,解决了流向仪的试制,获苏联电站部奖章和奖状,并被评为全国第二届社会主义青年建设积极分子。他的成果另一特色,就是往往不是单项,而是一组、一片,这与他推广概括的习惯有关。如泥沙起动和江湖关系的研究就如此。此外,还有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要实现深入思考与概括,不仅要花费时间,而且要自发和自觉的进行,不是在八小时内能完成的。因此他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没有预先列计划的。如《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书稿,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韩其为 - 获奖情况

序号

成果(项目)名称

奖别(国家、省、部)
名称

等级

排名

年份

1

水库冲淤过程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国务院电子振兴小组奖

1

1

1986

2

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研究

水电部科技进步奖

2

1

1987

3

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1

1988

4

泥沙运动随机理论研究

水利部论文奖

1

1

1992

5

泥沙运动随机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3

1

1993

6

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回水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水利部科技进步奖

1

6

1995

7

流向仪设计制造

苏联电站部奖章和奖状

 

 

1958

韩其为 - 专著和论文

专著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运动统计理论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韩其为 水库淤积《泥沙手册第九章》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年4月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运动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 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论文
韩其为 何明民 细颗粒泥沙成团起动及其流速的研究 湖泊科学 1997年12月
韩其为 何明民 从荆江裁弯后断面调整看三峡水库修建后横断面变化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第二卷) 地质出版社 1997年
韩其为 何明民 淤积物的密实及干容重的变化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第二卷) 地质出版社 1997年12月
韩其为 河床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地貌实验与模拟 地震出版社 1995
韩其为 对三峡水库坝区淤积平衡后过水面积的几点看法 长江葛洲坝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编印 1995年9月
韩其为 何明民 底层泥沙交换和状态概率及推悬比研究 水利学报 1999年10月
韩其为 江湖流量分配变化导致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 泥沙研究 1999年10月
韩其为 周松鹤 三口分流河道特性及演变规律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9
韩其为 周松鹤 三口分流河道整治原则的探讨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9
韩其为 杨克诚 三峡水库建成后下荆江河型变化趋势的研究 泥沙研究 2000
韩其为 论积深浮标的运行及其对测速的影响 长江水文工作通讯 1958年
韩其为 对颗粒分析“压力计”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长江水文工作通讯 1959年
韩其为 水库不平衡输沙的初步研究 水库泥沙报告汇编 黄河泥沙研究协调小组编印 1973年
韩其为 黄煜龄 水库冲淤过程的计算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长江水利水电科研成果选编 1974年
韩其为 长期使用水库的平衡形态及冲淤变形研究 人民长江 1978
韩其为 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研究 科学通报 1979
韩其为 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研究 第一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光华出版社 1980年3月
韩其为 王玉成 向熙珑 丹江口水库淤积及下游河道冲刷 第一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光华出版社 1980年3月
夏震寰 韩其为 焦恩津 论长期使用库容 第一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文集 光华出版社 1980年3月
韩其为 何明民 推移质扩散的随机模型及统计规律 中国科学 1980
韩其为 王玉成 对床沙质与冲泻质划分的商榷 人民长江 1980年6月
韩其为 论水库的长期使用 长江水利水电科研成果选编 1980年6月
何明民 韩其为 输沙率的随机模型及统计规律 力学学报 1980
何明民 韩其为 Stochastic Model of Single Psrticle Mov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ochastic Hydraulics TOKYO JAPAN 1980年8月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交换的统计规律 水利学报 1981
韩其为 王玉成 向熙珑 淤积物的初期干容重 泥沙研究 1981
韩其为 向熙珑 异重流的输沙规律 人民长江 1981
何明民 韩其为 单颗泥沙运动力学及统计规律 力学学报特刊 1981年7月
韩其为 梁栖容 断面内不同湿周上糙率迭加方法的讨论 水利学报 1981
韩其为 何明民 Bed Load Fluctuation :Applications J. of hyd , div . of ASCE 1982年2月
何明民 韩其为 Stochastic Model of Incipient Sediment Motion J.of Hyd . div .of ASCE 1982年2月
韩其为 Wang Yuchin Xiang Xilong Erosion and Recovery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River Channel Downstream from Danjiankou Reservoirproc. of the Exeter symp IAHS PUBI 1982年6月
韩其为 水下悬索曲线及其偏角改正 水利学报 1983
韩其为 向熙珑 王玉成 床沙粗化 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3年10月
童中均 韩其为 水沙过程的改变对蓄水水库下游河床变形的影响 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3年10月
韩其为 沈锡琪 水库的锥体淤积及库容淤积过程和壅水排沙关系 泥沙研究 1984
韩其为 何明民 Stochastic Characters of Sediment Exchange and Its Appliction Pre-Symp Proc .4th IAHR Inter . Symp. on Stochastic Hydraulics , 31 1984
韩其为 童中均 丹江口水库下游分汊河道河床演变特点及机理 人民长江 1986
何明民 韩其为 Mechanism and Charactoristics of Nonuniform Seddiment Transport Proc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 1986年3月31日-4月14日
韩其为 何明民 童中均 王玉成 杨克诚 蒲跃襄 水库推移质淤积、变动回水区淤积及回水抬高 人民长江 1986
韩其为 何明民 童中均 王玉成 杨克诚 蒲跃襄 从已建水库的对比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的航道问题 人民长江 1986
韩其为 何明民 孙卫东 三峡水库150方案悬移质淤积的计算与分析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成果汇编(150米蓄水位方案) 长江科学院 1986年12月
韩其为 何明民 Exchange and Transport Rate of Bed Load. Encyclopedia of Fluid Mechanics Gulf Pub com Book Div 1987
韩其为 何明民 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的(一维) 数学模型 泥沙研究 1987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数学模型中冲淤计算的几个问题 水利学报 1988
韩其为 何明民 孙卫东 三峡工程水库不同方案悬移质淤积计算及分析,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成果汇编 (160-180米蓄水位方案) 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 1988年5月
何明民 韩其为 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概念 水利学报 1989
韩其为 何明民 论水库的航道控制—利用水库调度改善变动回水区的航道 科学研究论文集第29集 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
韩其为 何明民 A Discussion on Distinction Between Wash load and Bed Material Load Proc .of the 4th Inter.Symp.on River Sedimentation China Ocean Prees 1989
韩其为 何明民 Rasing of Bachwater Elevation During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Proc.of the 4th Inter Symp.on River Sedimenetation China Ocean Prees 1989
何明民 韩其为 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确定 水利学报 1990
韩其为 李楚南 从丹江口水库下游冲刷看三峡水库下游河床演变趋势 长江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论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韩其为 三峡水库淤积过程中糙率的确定 长江三峡工程泥沙与航运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报告集 (下册)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
韩其为 何明民 徐俭立 三峡水库175米方案补充计算结果 长江三峡工程泥沙与航运关键技术研究—专题报告研究集(下册)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
孙卫东 韩其为 三峡水库175m方案下游河道冲刷计算及分析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990年12月
韩其为 黄煜龄 裁弯河段与分汊河段河床变形计算方法 河流 1990
韩其为 何明民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AND FLUVIAL PROCESSES INTERNA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1990
韩其为 丹江口水库淤积长系列数学模型验证 长江三峡工程泥沙与航运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报告集(下册)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
韩其为 何明民 陈显维 汊道悬移质分沙的模型 泥沙研究 1992
胡春宏 韩其为 布河河道冲淤计算结果及其敏感性分析 水利学报 1992
韩其为 布河推移质运动特点及其对河床变形的影响 河流 1993
韩其为 何明民 论长期使用水库的造床过程—兼论三峡水库长期使用的有关参数 泥沙研究 1993
Guo Qingchao 韩其为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Open Channel Turbulence J.of Hydrodynamics 1993
韩其为 Reducing of Bankful Discharge and It’s Influence on Cross Sections, Advences in Hydr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1995年5月
韩其为 论水库的三角洲淤积(一) 湖泊科学 1995
韩其为 论水库的三角洲淤积(二) 湖泊科学 1995
郭庆超 何明民 韩其为 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规律分析 泥沙研究 1995
韩其为 何明民 三峡水库下游长江冲刷及其对防洪的影响 水力发电学报 1995
韩其为 向熙珑 何明民 李平 三峡水库淤积平衡后坝区附近过水面积预估研究 人民长江 1995
韩其为 河床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地貌实验与模拟 地震出版社 1995年7月
韩其为 何明民 论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控制—处理三峡水库泥沙的策略与措施 泥沙研究 1996
韩其为 何明民 王崇浩 卵石起动流速研究 长江科学院学报 1996
韩其为 何明民 非均匀沙起动机理及起动流速 长江科学院学报 1996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起动标准研究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1996
韩其为 何明民 Suspended sediment Modeling in Reservoirs, Proc .of Int .Conf .o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Fort Collins, Colorado, USA 1996年9月
韩其为 何明民 Density Current Modeling, Proc. of Int .Conf.o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Fort Collins, Colorado, USA. 1996年9月
韩其为 何明民 论非均匀悬移质二维不平衡输沙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水利学报 1997
韩其为 三峡水库建成后河床演变趋势 长江科学院学报 1997
韩其为 何明民 恢复饱和系数初步研究 泥沙研究 1997
韩其为 淤积物干容重的分布及其应用 泥沙研究 1997
韩其为 何明民 三口分流径流量变化对荆江与洞庭湖防洪的影响 第三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台湾大学、美华水利学会 1997年7月28-30日
何明民 韩其为 王崇浩 荆江裁弯后河床长期冲刷机理的研究 第三届海峡两岸科技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台湾大学、美华水利学会 1997年7月28-30日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