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生 - 生平概况
张南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十二军二纵队第一○三团连政治委员,红十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第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师总支部书记,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政治委员,国家保卫总队政治委员,国家政治保卫团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副主任,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委员,先遣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冀西地委军事部部长,独立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晋中地委军事部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部代主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全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张南生 - 革命生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张履勋。
1905年8月24日生于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乡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新泉镇东山楼小学,16岁考入连城旧制中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替人管帐,帮助父母维持家庭生计。
1929年4月参加本村农民协会和自卫队。当年6月,连城县新泉乡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开辟闽西苏区的斗争中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乡政府委员。
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乡党支部书记。同年5月调入闽西红12军,任第2纵队103团3连政治委员。后任红4军第3纵队7支队21大队政治委员、第12师34团3连政治委员。
1931年12月调入宁都起义组成的红5军团,先后任连政治委员,第13军39师116团政治委员、代理团长,红13师39团政治处主任。
1934年2月曾被红5军团选为优秀政工干部代表,参加了在瑞金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会后任红13师37团政治委员,国家保卫局保卫总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文家市、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团政治委员。遵义会议后部队整编,撤销保卫团,调回红5军团13师37团任政治处主任。
1935年9月随军编入红四方面军,后任红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长征中曾三过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历尽艰辛,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副主任、386旅77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生口、七亘村等战斗。
1938年1月调任晋冀豫军区先遣支队政治委员兼冀西地委军事部长,后任第129师后方司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支队政治委员。
1940年任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太行太岳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
1943年10月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8月起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翌年升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上党、晋中等战役。
1951年6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金城战役和朝鲜停战后的恢复与建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7年8月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1975年任北京军区顾问,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
1982年离职休养。是第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三届北京市委常委。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章。
1989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张南生 -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百团大战。福建籍指挥员杨成武、罗元发、赖际发、卢仁灿、张南生、刘云彪等率所属部队参加了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拔除敌据点2993个,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张南生 - 个人荣誉
|
||||
中将军衔 |
二级八一勋章 |
一级独立自由章 |
一级解放勋章 |
一级红星荣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