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东风第一枝”绽放南大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明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有人给它扣上“荒谬”、“砍旗”等帽子,有的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是“一颗彻底摧毁u2018四人帮u2019反动思想体系的重磅炸弹”。众说纷纭,争论四起。文章也引起了邓小平的重视,他后来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u2018砍旗u2019,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在邓小平的亲自领导下,围绕这篇文章的争论最终发展成为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邓小平说:“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今天人们普通承认,与“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并列为现代中国“三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就是《光明日报》这篇文章引发的。
转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也突出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点——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用笔名发表的文章,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中共党员。后来他自称,1977年秋他把这篇文章送去发表,反对“两个凡是”完全是自己主动做的,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不驳斥“两个凡是”那样的教条,邓就没有重新掌权的希望。
“东风第一枝”绽开在南京大学校图。《光明日报》“特级评论员”文章的主要撰写者,是当时任南大哲学系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刚过“不惑之年”的胡福明讲师。
让思想冲破牢笼
同中国的许多老百姓那样,在1976年金秋十月,胡福明也以饮酒吃蟹来庆贺“四人帮”的倒台。他积极投身于批判“四人帮”的斗争,在南大和江苏省召开的揭批“四人帮”大会上,胡福明都是第一个登台发言者。作为一个哲学教师、一个中共党员,胡福明敏感地觉察“中国已经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国要“改弦更辙”,“所谓u2018改弦u2019,就是把u2018以阶级斗争为纲u2019这根弦去掉;所谓u2018更辙u2019,就是要另辟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但是当“两个凡是”的口号提出以后,拨乱反正寸步难行了,揭批“四人帮”的热潮突然降温了。胡福明强烈地意识到,要抓一个总的问题来推动拨乱反正。要打开闸门,“闸门一打开,拨乱反正就可以势如破竹。”而“闸门”不开,思想解放的激流就将受阻,难以奔涌而下。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索,胡福明终于在1977年3月意识到:冲破“两个凡是”才是关键。只有彻底否定“两个凡是”,否定“句句是真理”,否定天才论,才可以象《国际歌》所说的那样:让思想冲破牢笼。
最初的提纲在医院走廊写成
“两个凡是”是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社论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观点。批“两个凡是”要冒很大风险。胡福明斟酌再三,决定“要绕弯子,找个u2018替身u2019。这个u2018替身u2019就是林彪的u2018天才论u2019、u2018顶峰论u2019、u2018句句是真理u2019、u2018一句顶一万句u2019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谬论。”批林彪无人可以反对,而林彪的“句句是真理”与“两个凡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如何批“两个凡是”胡福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宣传“实践论”,二是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个把月的分析研究、反复比较,1977年7月初,他确定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基本论点来批判“两个凡是”,因为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同时也无懈可击,因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石城暑天,七月流火。胡福明的妻子在月初患病住进江苏省人民医院,每天晚上他都到医院陪夜。高温酷暑,无法睡觉,也无地方可睡,胡福明就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带到医院,就着病区走廊上的灯光查阅资料,蹲着身子在椅子上草拟文章提纲。实在瞌睡了,就把三张椅子拼起来躺一会,醒了再看、再写、再改。五天后,妻子出院了,提纲也大致写成了。
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初稿近八千字,大约在7月底完成。胡福明作了三次修改后,9月初寄给《光明日报》哲学组王强华同志。
胡耀邦最后审定
文章寄出后四个月没有消息。1978年1月19日,胡福明收到王强华的来信及文章小样,他先后对文章作了三次修改。文章本来要在4月初《光明日报》的哲学版发表,但新任总编辑杨西光认为,“放在哲学版发表,可惜了,要放在第一版去,作为重要文章发表,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使文章更加联系实际,更有战斗性,4月中下旬,胡福明去参加一次全国哲学讨论会时,又应杨西光之邀,留京十多天,继续修改。
4月29日胡福明离京返宁前,杨西光与他作了一次长谈。杨西光强调,因为这篇文章很重要,是批判“两个凡是”的,所以“要请胡耀邦同志审定,他站得高”;审阅后先在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发表,次日再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杨西光还说:“我要跟你商量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不以你的名义发表,而以u2018本报特约评论员u2019的名义发表,这样可以加重文章的分量。我们没有约你写这篇文章,但是现在我们聘请你作《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你看行不行”胡福明爽快地答应了。
《光明日报》的杨西光、王强华,中央党校的吴江、孙长江等多人参加了对这篇文章的修改,杨西光在题目上加上“唯一”二字,以增强理论力度。胡耀邦亲自审定了这篇文章,批准先由内刊《理论动态》发表,然后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继而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稿。
影响
很少有学术文章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样引起高层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如此的重视、如此多次的修改;当然,也很少有学术文章能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样深刻地影响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