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中文名: 孙福有 | 出生日期: 1893年 |
国籍: 中国 | 逝世日期: 1945年2月17日 |
民族: 汉族 | 职业: 杂技 |
出生地: 河北吴桥县孙龙庄人 | 主要成就: 世界现代马戏之父 现代杂技之父 |
个人履历
孙福有(1882—1945)河北吴桥人。吴桥为我国历史上杂技艺术的发源地,孙福有六岁拜师学艺,十岁随师北上京津并闯关东下高丽,十七岁独自搭班闯荡江湖。1904年和1913年先后 在哈尔滨和上海应邀参加俄罗斯巴罗斯基马戏团和伊扎克马戏团两次赴俄演出,十月革命后他随团去南亚各国演出,历时14年之久。1920年孙福有从印度回到吴桥,于次年6月正式组建中国马戏史上第一个马戏团——中华国术马戏团,同时仿照欧洲马戏团的样式首创了演出大棚,他的茄莉夫人(原为能歌善舞的著名演员)帮助训练了一支铜管乐队,在我国马戏史上,第一次将西乐用于为马戏杂技演出作伴奏,自1923年起先后在沪、皖、赣、鄂等长江流域一带作巡回演出,当时“大鞍子马上丢球”、和“马背上火棒子”以及“空中飞人”等一批高难度节目令人瞠目,马戏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1928年起他带了马戏团又先后二次走出国门,在香港、澳门和南洋等地巡回演出,历时4年,获得巨大成功和声誉。泰国国王授予金质勋章一枚。此时的大马戏团己拥有演职人员120多人,演出节目50多个,并有大象10头,狮虎马猴50多只,两台发电机和汽车14辆,铁路运输达16节火车车皮,规模和影响之大为世界少有
人物生平
孙福有少年时代家中贫苦,父亲早亡,跟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在吴桥民间杂技的熏陶下自练杂技,由于无师指点,孙福有吃了很多的苦头。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耍马叉的艺人表演马叉,认为这是一个少吃苦头的技艺,便潜心练习。
约九岁时因与母亲赌气扛着马叉只身出门卖艺。孙福有在外一待就是十数年,回家时挣回了三十块大洋。约在1902年孙福有跟范屯两个姓王的杂技小班到京、津、东北、高丽演出,一年后去了俄罗斯。在俄罗斯加入了一个名叫巴罗斯基的马戏团演出,后转到伊扎克马戏团。1904年孙福有回家,给母亲带回来约三百块大洋,母亲为他娶了一房媳妇。
1910年,孙福有从俄国再次回到吴桥,带走女儿孙玉香、侄子孙吉堂等人,以“孙家班”的形式在伊扎克马戏团演出。孙福有自身经过多年演艺活动,又学习了俄罗斯的马戏、空中节目等,成为一位出色的演员。
1918年起,孙福有从俄罗斯绕道阿富汗、印度,于1920年回国。1928年,南下广州、香港一带。在香港时,得到香港商人资助,进一步扩大班底,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大盖篷,并将团名改为“中华国术大马戏团”。
1929年,从香港到越南西贡,演出四十天,收入二十万。后又到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地,期间马戏团购进马24匹、大象9头,以及一些其他动物。在吉隆坡购置了动物大篷和小篷。在印尼购买了3辆轿车、5辆摩托、2部发动机。马戏团阵容不断扩大。孙福有在国外演出活动一直进行到1932年。
1933年,黄河决口,数十万灾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黄河赈灾委员会电请中华国术大马戏团回国赈灾义演。孙福有率中华国术大马戏团经香港、汕头到上海,在上海虹口扎篷演出。不到一旬收入二十多万大洋,悉数赈济灾民。此时的马戏团已有120余人,马40匹,象12头,狮、虎、熊等50多只。
抗战爆发后,在战乱中马戏团正常演出无法进行,只能勉强维持,先后在江西、贵州、四川等地活动。1943年,在桂林结识了田汉,经田汉和桂林市长陈恩元的提议,将团名改为华侨国术马戏团。
1945年,华侨国术马戏团流动演出到了重庆,孙福有病故。一代杂技宗师离开了他为之贡献了毕生的杂技事业。重庆各界为孙福有举行了极其隆重的葬礼,当地军界、政界、演艺界及其他各界近万人参加了葬礼。
孙福有故去后,该团由其夫人余慧萍率领。1947年余慧萍离团定居上海。该团由孙吉成率领,1948年由于战后环境艰难,该团无法维持而解散。
成就及荣誉
1928年,南下广州、香港一带。在香港时,得到香港商人资助,进一步扩大班底,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大盖篷,并将团名改为“中华国术大马戏团”。 并于1942年经田汉倡议,把“中国国术马戏团”改称“华侨马戏团”。
出演
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戏团先后四次出国演出18年,巡回演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辉煌一时。但经过八年抗战,损失惨重,马戏团从30年代“应有尽有、样样精彩”的顶峰而逐渐垮了下来,年过花甲的孙福有于1945年2月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剧团由余慧萍夫人苦苦支撑,1948年初华侨马戏团宣告解散。作为中国第一个大马戏团虽然结束了,但他创造的剧团组织结构等形式被继承了下来,孙福有的弟子和传人在解放后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杂技团的骨干。在1997年由河北省政府等四个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上,召开了“孙福有杂技艺术研讨会”,孙福有的半身塑像屹立在河北吴桥杂技大世界的广场中心,底座上刻有莫克莱尔先生法文亲笔题词“纪念世界现代马戏之父——孙福有先生”。
个人作品
演出开始主要以《飞刀》、《马叉》、《钻刀门》等十几个节目为主。他的演技既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又吸收了俄国杂技的精华,后来增加了《空中飞人》、《跳板》、《大车轮》等10个大型节目
个人其它信息
孙福有有妻子,一是1904年孙福有回家,母亲为他娶了一房媳妇--余慧萍。第二是在俄罗斯莫斯科与当地女艺人嘎丽结婚。
孙福有故乡孙龙村属沟底铺乡,在县城东北20里。一进村就给人异样的感觉,多见房屋少见人,村民多数出外走江湖了,只把他们的身影留在村里,那就是布满大街小巷墙壁上形形色色的杂技艺术造型。
孙福有故居在村东路北,一团大院,满园树木,绿阴托起一座灰色小洋楼,与村里其他红砖平房相比,真是羊群里跑出来一只骆驼。小洋楼是孙福有为他的俄罗斯妻子所建,水泥圆柱,拱门尖窗,门楣雕刻图案,房檐上有瓶形栏杆,三面木制回廊,一派十足的俄式建筑风格。1933年施工时花费1.4万块大洋,水泥从天津漕运而来,砖瓦石灰当地定做,工料讲究,磨砖对缝,70多年过去依然光彩如初。据说落成那天,来看热闹的人山人海,风传杂技之王为他的俄罗斯妃子盖起了一座小克里姆林宫。这般豪华家宅当然会引起一方眼红,不久便招来一次土匪绑票,孙福有的女儿被打死,母亲被劫走,赎资花了500块大洋。
眼前这座小洋楼已经接待过数十万名参观者,其中包括上千名世界名国杂技界知名人士,大家对这位杂技大师献上了无限的敬意。
社会评价
《世界马戏史》主编莫克莱尔先生誉为“世界现代马戏之父”
世界现代马戏之父----孙福有
人们称孙福有为“现代杂技之父”
人们称孙福有为现代杂技之父,不仅因为他超人的技艺和组织才能,还因为他有两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杂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作用。一是他研制的大盖棚,使杂技自古以来撂摊演出走向舞台艺术。二是他发明的保险绳,使杂技艺人由危机四伏进入了文明和人性化时代。大盖棚和保险绳,一直沿用至今,在成千上万名杂技艺人眼里它们是孙福有大师的化身,是杂技人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