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朱学峰(Zhu Xuefeng),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1940年生。196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1965年华南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在美国Lehigh大学当访问学者,1992年~1993年在美国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Barbara当访问教授。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了19名硕士生,正在培养2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曾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并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委员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自动化学会理事长,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
朱学峰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工业过程的建模、仿真、控制与优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讲“过程控制”,“工业过程模型化与计算机控制”等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自1985年以来,积极承担与参加科研项目,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七五”与“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
自1980年以来在专业期刊与国内外会议上发表与宣读论文63篇。参与“过程控制手册”(96年已出版)的编写工作。目前正积极进行有关预测控制,遗传算法,软测量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智能控制,典型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七五”攻关项目“辊道窑的计算机控制”通过了部级的鉴定与验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模糊-串级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被 认为是当时的国内首创,分别获广东省与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谷氨酸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通过广东省高教厅的鉴定,获省高教厅的三等奖;其中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pH值的智能控制均被专家认为是当时国内的首创。“八五”攻关项目“红霉素生产过程优化控制”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模式识别的攻关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糖、氮流加系统的开发与改进,模式识别优化技术在红霉素发酵过程实施所产生的较显著经济效益,均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朱学峰教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1990年在我校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四届过程控制学术报告会;几年来,分别赴美国参加ACC年会、CDC年会与WorkshoponModelBasedControl会议;赴韩国参加’96Korea-ChinaJointWorkshoponProcessSystemsEngineering会议;赴香港参加ControlandInformation国际会议;应邀赴加拿大Alberta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等。通过交流,拓宽了视野,增强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联系。
由于朱学峰教授多年来在过程控制这一领域的耕耘,已成为我校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为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