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历史事件 - 北洋军
北洋军
北洋军(The northern army)是清朝为了弥补甲午战争损失着手建立一批新式陆军。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军的建设,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旧式军队向近代化军队发展的重大转变。
展开

产生阶段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前身为袁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见新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的建设。至1904年,先后编成三镇。

1905年2月,袁再次提议统一全国军队番号,将原有常备军各镇一律改称陆军各镇。5月,以北洋常备军、京旗常备军和原武卫右军、自强军一部为基础,在京、津、鲁地区建成北洋六镇。

凤山、王英楷、段祺瑞、吴凤岭、吴长纯、王士珍依次任第1镇至第6镇统制,共7万多人。袁还为新军培植骨干兴办各种军事学堂。

形成阶段

1902-1906年

先后设立北洋行营将弁、陆军师范、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学堂和北洋军官、宪兵、陆军速成学堂及陆军讲武堂、电信号学队等,促进了北洋军的近代化建设。

1907年8月

清政府决定仿北洋六镇之制,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限2~5年内完成。同年,袁的亲信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率陆军第3镇(该镇约1个混成协兵力,于1905年由保定调驻锦州)及第2、第4、第5、第6镇各一部(约2个混成协)出关,并以此为基础扩建东北新军。

北洋军

宣统二年

在奉天(今沈阳)、吉林分别编成陆军第20、第23镇,奉天、黑龙江各1个混成协。从此,北洋军扩大到东三省。慈禧死后,1909年,袁因权重被清廷开缺还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陆军部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因袁暗中控制而指挥不灵。清廷被迫起用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凭借控制的北洋军,既要挟革命党,又逼清帝退位,取得了政权。

1909-1911年

全国共编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1个禁卫军。

发展阶段

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军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16个混成旅。1913年袁为镇压“二次革命”,派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勋部)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进攻,击败讨袁军,将原驻直、鲁、皖的北洋军势力发展到除滇、黔、桂及边远地区以外的长江以南各省(见讨袁战争)。1912-1914年,北洋军先后在豫、鄂、皖、陕、甘等省镇压了白朗农民起义军(见白朗起义)。1914年袁任命参谋本部次长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令其率北洋军3个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权力,极力扩大北洋军。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共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随着北洋军实力急剧膨胀,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高级将领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前往滇、川、湘、桂镇压护国军的北洋军被击败,袁被迫取消帝制。

分裂混战

1916年6月袁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各派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帝国主义为争夺在华利益也各自寻找代理人,北洋军阀分裂演变为三大派系:日本支持的以时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主要控制皖、陕、鲁、浙、甘、闽等省;英、美支持的以时任副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主要控制苏、鄂、湘、直、赣等省;日本支持的以时任奉天督军兼署省长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集团,主要控制东三省。

此外,各地方的一些军阀或独立或分别依附于各大派军阀。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皖系军阀段祺瑞重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领导粤、滇、桂、黔、湘、川军讨伐段祺瑞。段先后两次派北洋军及湘、粤、闽等省地方军近20万人前往镇压。后由于西南军阀向北洋政府妥协,护法失败。1918年,段祺瑞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购买武器,聘用日籍顾问,成立参战军(后改称西北边防军)。至次年1月,编成3个师4个旅。1920年皖系军队已有11个师、17个混成旅。

皖系势力的扩大引起直、奉两系不满,曹锟、张作霖结成反皖同盟。同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军在奉军支援下击败皖军。皖系西北边防军全部被遣散裁并,在京津地区及豫、鄂、察、陕等省的军队被缴械,只剩淞沪地区和浙、鲁、闽、皖等省的残存部队以及依附于皖系的地方部队。直皖战争后,直系取代皖系控制北洋政府,其军队扩充到18个师、18个混成旅,约20万人,占据北方和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奉系也乘机占领绥远(今并入内蒙古)和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沿线地区,兵力发展到5个师、23个混成旅、3个骑兵旅,20余万人。

为争夺北洋政府的控制权,1922年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后全部撤出关外,积极整军经武,将东三省陆军统一编成3个师、27个旅和5个骑兵旅,建立了海、空军和兵工厂,兵力达17万人。直系亦大肆扩充军队,至1924年夏,陆军达21个师(含2个川军联直师)、17个混成旅共25万人,并企图消灭皖系在浙江省和淞沪地区的军队。9月,发动江浙战争,皖系战败,势力消失。由此引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战败,奉系乘机扩大势力,除东三省外,占据热、直、豫、鲁、苏、皖等省(区)。

1925年5月,奉系将各旅改为师,冠以“东北陆军”称号,人数达35万,并控制了北洋政府。10月,直系军阀孙传芳率军对进驻苏、皖的奉军进行反击,奉军被迫撤回北方。此时,北洋军各派兵力及势力范围是:除张作霖的奉军外,直系军阀吴佩孚有6个师、4个混成旅以及河南保卫军16个军,共计20万人,以鄂、豫和京汉铁路(北京—汉口)沿线为基地;以孙传芳为首在直系中独树一帜的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共计20个师、24个旅(含混成旅),约20万人;还有以奉系军阀张宗昌为首的直鲁联军,共计34个军,约20万人。

覆灭阶段

1926年7月

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开始。在国民革命军与国民军联军南北进攻下,至11月吴佩孚军大部被歼,五省联军在赣、闽等省战败。为挽回败局,直奉两系再度联合,12月在天津成立安国军,以抗击北伐军。在北伐军打击下,至次年3月五省联军大部被歼,6月奉军由郑州、开封败退冀、鲁。

1928年4月

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第二期北伐,直鲁联军由济南溃退滦河东岸,一部被南京政府白崇禧部歼灭,一部被张学良部缴械。五省联军残部被南京政府收编。奉军败退关外,张作霖被日军炸死。12月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改为东北军。至此,北洋军的历史结束。由于在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官兵构成、军事训练、规章制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军队由步、骑兵为主的作战逐步向诸兵种合成作战演进,由地面作战向陆、海、空军.联合作战发展。军队在作战能力、军事思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编制番号

从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6月6日韩复榘部抵达北京南苑,这一时期被称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军阀混战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袁世凯时期和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作为大小军阀乱世立名的根本,军队尤其是陆军就成为各个军阀的重中之重。

而北洋军事集团凭借着他所独有的优势迅速扩充壮大其势力,由华北东北地区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鼎盛时期除西南两广及山西外均为北洋军的势力范围。在这节里作者将试图对民国后的北洋军的编制、军械进行一些论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篇幅和精力有限只对1922年前的北洋中央陆军编制、军械和1922年后的一些重要军阀的编制、军械进行论述,其它诸如汤芗铭所部中的湖南省陆军等不在进行论述。

编制

进入民国后,编制上一如北洋旧制,只是在1912年9月15日,将新式陆军的镇、协、标、营、队、排、棚的名称改作师、旅、团、营、连、排、班,将原有的“左、中、右”、“前、后、左、右”等一律改作“一、二、三、四”等。

此一编制的诞生,是中国陆军史上开天辟地的军制革命,尽管它基本上是仿照德日等国陆军的编制结构,还算不上原创,但毕竟是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就基于此,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随后公布的《陆军平时编制条例》,对基本战略单位——师一级的编制进行了调整。陆军师下辖两个步兵旅、骑兵、炮兵各一团,工程兵、辎重兵各一营。其中步兵旅每旅下辖两个团;每团辖3个步兵营和1个机枪连;每营辖4个步兵连。

骑兵团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团由4个骑兵连组成,乙种团由3个骑兵连组成,使驻地的情形而定;炮兵团下辖两个野战炮营,一个山炮营。

师旅

(1)师:

进入民国后的1912年,随着部队名称的改变,北洋六镇、20镇、23镇等8个镇改成了8个师,番号不变。又增建19、27、28师,北洋军实力达到11个师。

1913年,建7、8两个师,达13个师。

1914年,建第10师,为14个师。

1915年,裁23师,又减至13个师。

1916年,建11、12、13师,又增至16个师。

(2)混成旅:

混成旅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量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编制。因没有法定编制的制约,混成旅的编成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旅下辖有步兵2至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1个连至1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编制小一些的有三千兵马,多的则逾万人,如著名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俨然一个陆军师的规模。从兵种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备战斗、战斗支持和战斗勤务支持全方面功能,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在袁世凯时期共出现17个。分别是:

第1混成旅

前身是驻山东的5师10旅,1913年11月扩编成第1混成旅,驻地:山东济宁。

第2混成旅

1913年9月成旅,驻地:湖北武汉。

第3混成旅

前后共编成三次:

①1914年8月,以驻河南第6师12旅扩编而成,同年10月,扩编为第7师。旅长:张敬尧。

②1914年又以彰德招募的湖北省防团改编为第3混成旅,驻地湖北,不久即扩编为14师。旅长:卢金山。

③1915年12月,以江西省防团改编为第3混成旅,驻地江西信丰。民国13年12月与赣东之第2团合编为江西第1师。历任旅长:黄振魁/陈光魁/唐福山。

第4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驻湖南长沙、岳州之20师39旅扩编而成,民国4年3月随陈宦进驻四川,民国5年,陈宦离川,该旅在宜昌遣散。旅长:伍祥桢。

第5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冯国璋率至南京之直隶第1混成旅改编为第5混成旅,驻军淮安。

第6混成旅

1914年8月,以驻湖北第2师补充旅改编为第6混成旅,民国7年1月,扩编为18师。

第7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驻京师北苑第一路备补营改编为第7混成旅,移驻河南,民国11年,扩编为14师。

第8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驻保定第二路备补营改编为第8混成旅,民国11年7月,扩编为14师。

第9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江西第6混成旅改编为第9混成旅,驻军赣县,民国13年12月,以第9混成旅和23混成旅之一部并补充团一团,改编为江西中央第1师,并入五省联军系列。历任旅长:丁效兰/吴鸿昌(赣南镇守使兼)/王永贵/邓琢如。

第10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9月,第4师7旅14团及补充第5团,扩编为第10混成旅,民国12年7月,直系孙传芳率第2师入闽,任福建督理,该旅被解散。旅长:唐国谟。

11、第11混成旅

二次革命后,驻军福建的陆军14师许崇智部被裁减为27混成旅,1914年9月,改称第11混成旅,1923年后列入五省联军系列。

12、第12混成旅:

1911(民国元年)10月,以山西晋军组成第12混成旅,1917年后,该旅改称为山西陆军第3混成旅,后升编为山西陆军第2师。

第13混成旅

前后共编成3次:

①1914年(民国3年)9月,陆军第9师撤消,分立13、14俩个混成旅,1915年9月缩编为第1混成团。

②1915年(民国4年)1月成旅,陈宦任四川将军时,率该旅入川,民国5年,陈离川,该旅在宜昌解散。

③1916年(民国5年),李炳之第13混成旅在宜昌解散后,另以第1师步兵一团与第2师一混成团合编为第13混成旅,民国5年,随吴光新入川,民国9年8月,该旅与第21混成旅合编为湖北暂编第1师。

第14混成旅

前后共编成2次:

①1914年(民国3年)9月,陆军第9师撤消,分立13、14两个混成旅,1915年9月缩编为第2混成团。

②1916年(民国5年)5月,由第10师19旅改编为第14混成旅,民国7年,该旅扩编为福建暂编2师。

第15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9月,以驻陕西第7师改编分立15、16两个混成旅,民国9年7月,取消建制。

第16混成旅

前后共编成2次:

1914年(民国3年)9月,以驻陕西第7师改编分立15、16两个混成旅,民国4年,随陈宦入川,民国5年,陈宦离川,该旅由陕西北归,驻军廊坊。民国6年,复辟事起,该旅参加了讨伐张勋辫子军的战斗。民国7年2月,屯兵武穴,民国10年,该旅入陕,同年7月,扩编为11师,该师后成为国民军的主要力量。

第35混成旅

1912年初,在新疆的原清末建立的新军35混成协,改称第35混成旅,不久该旅撤消。

第39混成旅

1912年初,陕西新军改称第39混成旅(协),1912年12月该旅撤消。

第47混成旅

1912年2月,在山东的新军第47混成协,改称第47混成旅,驻地:济南。1925年张宗昌督鲁,该旅被张收编,后归直鲁联军第2军。

第75混成旅

辛亥革命后,江苏第4师缩编为第75混成旅,1917年7月,李纯任江苏督军,该旅被改编。

相关评价

北洋军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旧式军队向近代化军队发展的重大转变。由于在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官兵构成、军事训练、规章制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军队由步、骑兵为主的作战逐步向诸兵种合成作战演进,军队在作战能力、军事思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但由于这支军队始终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被长期灌输封建忠君思想,因而成为军阀混战、镇压革命和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