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鲁嘉
个人简历 葛鲁嘉,男,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参加工作,曾任电业局工人、局党委宣传科干事,局团委书记。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相继于...
展开
葛鲁嘉
个人简历
葛鲁嘉,男,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参加工作,曾任电业局工人、局党委宣传科干事,局团委书记。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相继于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2年在英国Warwick大学心理学系获心理学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留吉林大学任心理学教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正教授。1992年评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任吉林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在吉林大学创建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学系,创建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学系。1995年创建哲学社会学院和社会心理学系,担任首任的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首任的社会心理学系主任。曾任两届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在理论心理学研究、本土心理学研究、文化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方面为国内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中年学者。共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30余部。创建了中国本土独特的新心性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力图突破中国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的跟随和模仿。推动了中国本土心理学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心理学学者的交流。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曾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专家,现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学科专家。现任黑龙江大学科研发展与评估中心专家、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长春市行政学院客座教授。相关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
理论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
学术观点:
心理学研究应走本土化的道路
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研究
西方科学心理学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心理文化与文化心理的研究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社会心理研究
心理学的大科学观或开放的科学观:心理学应破除狭隘的科学观或封闭的科学观的局限。
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文化学转向。
中西心理文化比较研究。
心理学的中国化:应涉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的本土化。
心理学哲学研究:考察关于人类心理和心理科学的理论预设。
新心性心理学学说的创建。内容包括:心理资源论析、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心理成长论本、心理科学论总。
教学情况
(1)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西方心理学流派》、《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本科生课程约15门类50门次。
(2)讲授过《理论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发展与趋势》、《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等硕士生课程10门类30门次。
(3)讲授过《心理学哲学研究》、《心理学流派研究》、《认知科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发展与趋势研究》等博士生课程5门类50门次。
科研成果总汇
1986年:
(1)葛鲁嘉.美国辩证法心理学形成背景的分析[J].心理学探新,1986(1).
(2)葛鲁嘉.对微观社会关系的科学认识[J].科学、辩证法、现代化,1986(1).
(3)车文博、葛鲁嘉.历史的总结、革新的构想—评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J].心理学探新,1986(2).
1987年:
(1)葛鲁嘉.评美国辩证法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
(2)葛鲁嘉 刘翔平.女性心理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承担第1章、第4章、第5章,承担全书的统稿。)
(3)葛鲁嘉.一本有特色的哲学专业心理学教材——评《心理学原理》[J].心理学探新,1987(1).
1988年:
(1)刘翔平 葛鲁嘉.男女差异心理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承担序言、第1章、第6章、第7章,翻译附录1、附录2,承担全书的统稿。)
(2)葛鲁嘉(参编).社会心理学简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承担第12章社会认知论)
(3)葛鲁嘉(参编).弗洛伊德主义著作选辑(上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989年:
(1)葛鲁嘉(参编).弗洛伊德主义著作选辑(下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葛鲁嘉.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兴衰及命运[J].心理学探新,1989(3).
1991年:
(1)葛鲁嘉(参编).心理咨询百科全书(车文博主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2)葛鲁嘉(参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主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承担第6章、第9章)
1992年:
(1)葛鲁嘉(参编).弗洛伊德主义论评(车文博主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承担第8章、第11章1.2.3节、第17章、第19章)
1993年:
(1)葛鲁嘉.本土的经验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分野[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94年:
(1)葛鲁嘉.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关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4期摘文。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葛鲁嘉.中国本土的传统形态心理学与本土化的科学形态心理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4(2).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3)葛鲁嘉.中西心理学的文化蕴涵[J].长白论丛,1994(2).
(4) 葛鲁嘉.人工智能与人类心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7).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
(5) 葛鲁嘉.联结主义:认知过程的新解释与认知科学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1994(4).
(6) 葛鲁嘉.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1994(4).
(7) 葛鲁嘉(参译).心理学导论(上卷)[M].台湾:晓园出版社,1994.
(8) 葛鲁嘉(参译).心理学导论(下卷)[M].台湾:晓园出版社,1994.
1995年:
(1)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葛鲁嘉(参编).自然辩证法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3)葛鲁嘉.认知科学的性质与未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3期摘文。
(4)葛鲁嘉.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两种存在水平[J].长白学刊,1995(1).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
(5)葛鲁嘉.大心理学观──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与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9).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葛鲁嘉、王 丽.天命与中国民众的心理生活[J].长白论丛,1995(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葛鲁嘉.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演变[J].国外社会科学,1995(10).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葛鲁嘉.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C].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集),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5.
(9)葛鲁嘉.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与社会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
(10)葛鲁嘉.心理生活的质量与价值追求[N].吉林日报理论版,1995年7月18日.
1996年:
(1)葛鲁嘉、陈若莉.弗洛伊德:人类心灵的洞察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葛鲁嘉、周 宁.从文化与人格到文化与自我[J].求是学刊,1996(1).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葛鲁嘉.超个人心理学对西方文化的超越[J].长白学刊,1996(2).
(4)葛鲁嘉.掌握和驾驭当代西方社会思潮[J].社会科学战线,1996(3).
(5)葛鲁嘉.心理学的科学观与统一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3).《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5期摘文。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葛鲁嘉.对心理学科学观的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
1997年:
(1)葛鲁嘉.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方式及其现代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葛鲁嘉.长春应有良好的u2018人文环境u2019[N].长春日报,1997年3月13日第6版。
(3)葛鲁嘉.现代人的心理健康[A].当代学人跨世纪的思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葛鲁嘉.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立足点[J].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总第8期,1997年12月。
1998年:
(1)葛鲁嘉(副主编、编委、参译).弗洛伊德文集(共5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
(2)葛鲁嘉.转换心理状态 迎接生活挑战:谈下岗者的心态及其调整[J].时代论评,1998(2).
(3) 陈若莉、葛鲁嘉.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盲区与边际人[J].世纪论评,1998(4).《新华文摘》1998年第12期论点摘编。《政工研究动态》1999年第2期摘文。
(4)葛鲁嘉.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J].心理科学,1998(5).
(5)葛鲁嘉(参编).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杨鑫辉主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1999年:
(1) 葛鲁嘉.人的能力:智商、情商与其他[J].学问,1999(1).
(2) 葛鲁嘉、陈若莉.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79-87.《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1期摘文。
(3) 葛鲁嘉、陈若莉.论心理学哲学的探索——心理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8).33-38.
(4) 葛鲁嘉、陈若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葛鲁嘉(助理主编、编委):“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15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
(1) 葛鲁嘉、陈若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荷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M].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0.
(2) 葛鲁嘉(译).精神分析纲要(弗洛伊德)[A].弗洛伊德文集(7)-精神分析新论,台湾:知书房出版社,2000.
2001年:
(1) 葛鲁嘉(分卷主编、参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葛鲁嘉(参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002年:
(1) 葛鲁嘉.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6月4日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摘文。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03年:
(1) 葛鲁嘉.身体健康要与心理健康相结合[N].吉林日报,2003年5月19日第3版。
(2) 葛鲁嘉.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J].学习与探索,2003(4).
(3) 葛鲁嘉、陈若莉.中国的文化心理与组织的管理心理[J].农金纵横,2003(4).
(4) 周 宁、葛鲁嘉.心理学的常识心理学水平[J].心理科学,2003(6).
2004年:
(1)葛鲁嘉.追踪现代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十个线索[J].心理科学,2004(1).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周 宁、葛鲁嘉.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葛鲁嘉.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及其考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4)孔德生、葛鲁嘉.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4(3).
(5)葛鲁嘉(副主编、编委、参译).弗洛伊德文集(1、2、3、4、5、6、7、8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6)葛鲁嘉.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7)陈若莉、葛鲁嘉.试析当前女性的违法心理与心理违法[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u2022法制论丛,2004(5).
(8)葛鲁嘉.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9)葛鲁嘉.本土心性心理学对人格心理的独特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摘文2000字。
(10)葛鲁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月18日论点摘编。《郑州日报求实版》2005年1月28日观点速递摘编。
(11)葛鲁嘉.心理学应用的理论、方案和领域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005年:
(1) 葛鲁嘉.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学术卡片摘引。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 葛鲁嘉.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
(3) 葛鲁嘉、陈若莉.新时期女性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建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2).
(4) 葛鲁嘉.对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不同学术理解[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学术卡片摘引。
(5) 葛鲁嘉.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总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光明日报》2005年7月11日论点摘编。
(6) 葛鲁嘉.心理生活的根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 葛鲁嘉.浅论心理学技术研究的八个核心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8) 孟维杰、葛鲁嘉.从工具到价值:心理学研究方法重新考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
(9) 葛鲁嘉.哲学形态的心理学考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10) 葛鲁嘉.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2期论点摘编。
(11) 葛鲁嘉.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
(12) 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
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学术卡片摘引。
(13) 葛鲁嘉.对心理环境的考察与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4) 田 浩、葛鲁嘉.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5(5).
(15) 孟维杰、葛鲁嘉.文化品格:心理学概念重新考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6) 葛鲁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议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17)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划分的类别与优先的顺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8)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性质、类别和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引。
(19) 葛鲁嘉.西方实证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心理学概念范畴的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 葛鲁嘉.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发展期待着原始性的理论创新[Z].《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周宁著)序言[Z].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8.
2006年:
(1)葛鲁嘉.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2006(1).
(2)葛鲁嘉.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
(3)葛鲁嘉.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学术卡片摘引。
(4)葛鲁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议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五[J].当代华人教育学报(香港),2006(2).
(5)葛鲁嘉.西方心理学不可忽略的一翼——对西方心理学的一种细化和深化的理解和探索[Z].《现代心理学的人文传统与精神》(伍麟著)序言[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8.
2007年:
(1) 葛鲁嘉.宗教形态的心理学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2) 葛鲁嘉.心理学中国化的学术演进与目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4).
(3) 葛鲁嘉.《心理学文化品性》(孟维杰著)序言[Z].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0.
(4) 葛鲁嘉.对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理解[J].人文杂志,2007(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学术卡片摘引.
(5) 李敬阳、葛鲁嘉. 社交焦虑障碍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44-10647.被EM收录.
(6) 葛鲁嘉.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J].长白学刊,2007(6).
(7)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定位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8) 葛鲁嘉(参编).西方心理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承担“第十六章 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
(9) 车文博、葛鲁嘉.历史的总结、革新的构想——评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C].载《潘菽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08年:
(1) 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宣言——中国本土心理学原创性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葛鲁嘉.
(2) 心理学视野中人的心理生活的建构与拓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8(1).
(3) 孟维杰、葛鲁嘉.论心理学文化品性[J].心理科学,2008(1).
(4) 梅松丽、葛鲁嘉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3).
(5) 葛鲁嘉.心理学技术应用的途径与方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 葛鲁嘉.心理资源论--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6).
(7) 葛鲁嘉.中国本土心理学三十年的选择与突破[C].王胜今、吴振武(主编).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009年:
(1)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9(2).
(2) 葛鲁嘉.管理心理学研究前沿的热点[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1)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西方心理学流派》、《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本科生课程约15门类50门次。
(2)讲授过《理论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发展与趋势》、《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等硕士生课程10门类30门次。
(3)讲授过《心理学哲学研究》、《心理学流派研究》、《认知科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发展与趋势研究》等博士生课程5门类50门次。
科研成果总汇
1986年:
(1)葛鲁嘉.美国辩证法心理学形成背景的分析[J].心理学探新,1986(1).
(2)葛鲁嘉.对微观社会关系的科学认识[J].科学、辩证法、现代化,1986(1).
(3)车文博、葛鲁嘉.历史的总结、革新的构想—评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J].心理学探新,1986(2).
1987年:
(1)葛鲁嘉.评美国辩证法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
(2)葛鲁嘉 刘翔平.女性心理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承担第1章、第4章、第5章,承担全书的统稿。)
(3)葛鲁嘉.一本有特色的哲学专业心理学教材——评《心理学原理》[J].心理学探新,1987(1).
1988年:
(1)刘翔平 葛鲁嘉.男女差异心理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承担序言、第1章、第6章、第7章,翻译附录1、附录2,承担全书的统稿。)
(2)葛鲁嘉(参编).社会心理学简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承担第12章社会认知论)
(3)葛鲁嘉(参编).弗洛伊德主义著作选辑(上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989年:
(1)葛鲁嘉(参编).弗洛伊德主义著作选辑(下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葛鲁嘉.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兴衰及命运[J].心理学探新,1989(3).
1991年:
(1)葛鲁嘉(参编).心理咨询百科全书(车文博主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2)葛鲁嘉(参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主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承担第6章、第9章)
1992年:
(1)葛鲁嘉(参编).弗洛伊德主义论评(车文博主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承担第8章、第11章1.2.3节、第17章、第19章)
1993年:
(1)葛鲁嘉.本土的经验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分野[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94年:
(1)葛鲁嘉.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关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4期摘文。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葛鲁嘉.中国本土的传统形态心理学与本土化的科学形态心理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4(2).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3)葛鲁嘉.中西心理学的文化蕴涵[J].长白论丛,1994(2).
(4) 葛鲁嘉.人工智能与人类心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7).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
(5) 葛鲁嘉.联结主义:认知过程的新解释与认知科学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1994(4).
(6) 葛鲁嘉.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1994(4).
(7) 葛鲁嘉(参译).心理学导论(上卷)[M].台湾:晓园出版社,1994.
(8) 葛鲁嘉(参译).心理学导论(下卷)[M].台湾:晓园出版社,1994.
1995年:
(1)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葛鲁嘉(参编).自然辩证法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3)葛鲁嘉.认知科学的性质与未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3期摘文。
(4)葛鲁嘉.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两种存在水平[J].长白学刊,1995(1).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
(5)葛鲁嘉.大心理学观──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与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9).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葛鲁嘉、王 丽.天命与中国民众的心理生活[J].长白论丛,1995(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葛鲁嘉.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演变[J].国外社会科学,1995(10).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葛鲁嘉.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C].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集),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5.
(9)葛鲁嘉.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与社会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
(10)葛鲁嘉.心理生活的质量与价值追求[N].吉林日报理论版,1995年7月18日.
1996年:
(1)葛鲁嘉、陈若莉.弗洛伊德:人类心灵的洞察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葛鲁嘉、周 宁.从文化与人格到文化与自我[J].求是学刊,1996(1).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葛鲁嘉.超个人心理学对西方文化的超越[J].长白学刊,1996(2).
(4)葛鲁嘉.掌握和驾驭当代西方社会思潮[J].社会科学战线,1996(3).
(5)葛鲁嘉.心理学的科学观与统一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3).《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5期摘文。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葛鲁嘉.对心理学科学观的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
1997年:
(1)葛鲁嘉.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方式及其现代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葛鲁嘉.长春应有良好的u2018人文环境u2019[N].长春日报,1997年3月13日第6版。
(3)葛鲁嘉.现代人的心理健康[A].当代学人跨世纪的思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葛鲁嘉.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立足点[J].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总第8期,1997年12月。
1998年:
(1)葛鲁嘉(副主编、编委、参译).弗洛伊德文集(共5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
(2)葛鲁嘉.转换心理状态 迎接生活挑战:谈下岗者的心态及其调整[J].时代论评,1998(2).
(3) 陈若莉、葛鲁嘉.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盲区与边际人[J].世纪论评,1998(4).《新华文摘》1998年第12期论点摘编。《政工研究动态》1999年第2期摘文。
(4)葛鲁嘉.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J].心理科学,1998(5).
(5)葛鲁嘉(参编).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杨鑫辉主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1999年:
(1) 葛鲁嘉.人的能力:智商、情商与其他[J].学问,1999(1).
(2) 葛鲁嘉、陈若莉.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79-87.《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1期摘文。
(3) 葛鲁嘉、陈若莉.论心理学哲学的探索——心理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8).33-38.
(4) 葛鲁嘉、陈若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葛鲁嘉(助理主编、编委):“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15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
(1) 葛鲁嘉、陈若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荷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M].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0.
(2) 葛鲁嘉(译).精神分析纲要(弗洛伊德)[A].弗洛伊德文集(7)-精神分析新论,台湾:知书房出版社,2000.
2001年:
(1) 葛鲁嘉(分卷主编、参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葛鲁嘉(参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002年:
(1) 葛鲁嘉.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6月4日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摘文。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03年:
(1) 葛鲁嘉.身体健康要与心理健康相结合[N].吉林日报,2003年5月19日第3版。
(2) 葛鲁嘉.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J].学习与探索,2003(4).
(3) 葛鲁嘉、陈若莉.中国的文化心理与组织的管理心理[J].农金纵横,2003(4).
(4) 周 宁、葛鲁嘉.心理学的常识心理学水平[J].心理科学,2003(6).
2004年:
(1)葛鲁嘉.追踪现代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十个线索[J].心理科学,2004(1).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周 宁、葛鲁嘉.常识话语形态的心理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葛鲁嘉.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及其考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4)孔德生、葛鲁嘉.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4(3).
(5)葛鲁嘉(副主编、编委、参译).弗洛伊德文集(1、2、3、4、5、6、7、8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6)葛鲁嘉.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7)陈若莉、葛鲁嘉.试析当前女性的违法心理与心理违法[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u2022法制论丛,2004(5).
(8)葛鲁嘉.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9)葛鲁嘉.本土心性心理学对人格心理的独特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摘文2000字。
(10)葛鲁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月18日论点摘编。《郑州日报求实版》2005年1月28日观点速递摘编。
(11)葛鲁嘉.心理学应用的理论、方案和领域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005年:
(1) 葛鲁嘉.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学术卡片摘引。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 葛鲁嘉.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
(3) 葛鲁嘉、陈若莉.新时期女性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建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2).
(4) 葛鲁嘉.对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不同学术理解[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学术卡片摘引。
(5) 葛鲁嘉.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总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光明日报》2005年7月11日论点摘编。
(6) 葛鲁嘉.心理生活的根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 葛鲁嘉.浅论心理学技术研究的八个核心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8) 孟维杰、葛鲁嘉.从工具到价值:心理学研究方法重新考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
(9) 葛鲁嘉.哲学形态的心理学考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10) 葛鲁嘉.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2期论点摘编。
(11) 葛鲁嘉.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
(12) 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
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学术卡片摘引。
(13) 葛鲁嘉.对心理环境的考察与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4) 田 浩、葛鲁嘉.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5(5).
(15) 孟维杰、葛鲁嘉.文化品格:心理学概念重新考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6) 葛鲁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议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17)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划分的类别与优先的顺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8)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性质、类别和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引。
(19) 葛鲁嘉.西方实证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心理学概念范畴的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 葛鲁嘉.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发展期待着原始性的理论创新[Z].《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周宁著)序言[Z].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8.
2006年:
(1)葛鲁嘉.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2006(1).
(2)葛鲁嘉.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
(3)葛鲁嘉.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学术卡片摘引。
(4)葛鲁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议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五[J].当代华人教育学报(香港),2006(2).
(5)葛鲁嘉.西方心理学不可忽略的一翼——对西方心理学的一种细化和深化的理解和探索[Z].《现代心理学的人文传统与精神》(伍麟著)序言[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8.
2007年:
(1) 葛鲁嘉.宗教形态的心理学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2) 葛鲁嘉.心理学中国化的学术演进与目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4).
(3) 葛鲁嘉.《心理学文化品性》(孟维杰著)序言[Z].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0.
(4) 葛鲁嘉.对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理解[J].人文杂志,2007(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学术卡片摘引.
(5) 李敬阳、葛鲁嘉. 社交焦虑障碍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44-10647.被EM收录.
(6) 葛鲁嘉.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J].长白学刊,2007(6).
(7)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定位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8) 葛鲁嘉(参编).西方心理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承担“第十六章 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
(9) 车文博、葛鲁嘉.历史的总结、革新的构想——评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C].载《潘菽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08年:
(1) 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宣言——中国本土心理学原创性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葛鲁嘉.
(2) 心理学视野中人的心理生活的建构与拓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8(1).
(3) 孟维杰、葛鲁嘉.论心理学文化品性[J].心理科学,2008(1).
(4) 梅松丽、葛鲁嘉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3).
(5) 葛鲁嘉.心理学技术应用的途径与方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 葛鲁嘉.心理资源论--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6).
(7) 葛鲁嘉.中国本土心理学三十年的选择与突破[C].王胜今、吴振武(主编).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009年:
(1)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9(2).
(2) 葛鲁嘉.管理心理学研究前沿的热点[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更新日期:2025-01-22
最新车载视频
推荐车载音乐
车载音乐下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