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吉林 - 耿铁华
耿铁华
耿铁华,吉林省扶余县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展开

人物简介

       耿铁华教授出版了《中国高句丽史》、《高句丽史论稿》、《高句丽考古研究》、《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新考》、《高句丽史籍汇要》、《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等10余部著作。在国际、国内发表了《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先秦时期的宦官》,《应监考释》,《监国制度考》,《好太王碑无完整拓本》,等论文110余篇。

所获荣誉

  耿铁华教授被宣传部和国家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1993年国务院批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曾先后被国家、省、市及学院评为特等劳动模范和教学先名师。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1)《高句丽研究文集》(合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

  (2)《好太王碑新考》(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耿铁华

  (3)《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4)《高句丽史籍会要》(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6)《高句丽历史与文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7)《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8)《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9)《高句丽瓦当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中国高句丽史》(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1)《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2)《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高句丽史论稿》(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高句丽考古研究》(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15)《高句丽史简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

  (16)《桓州集》(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18)《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桓州续集》(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学术论文

  (1)《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论稿》,《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高句丽疆域调查与研究现状》,《黑土地的古代文明》,远方出版社,2000年1月。

  (3)《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 《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 2000年12月。

  (5)《高句丽起源和建国问题探索》, 《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 2000年12月。

  (6)《冉牟墓志与中原高句丽碑》,韩国《高句丽研究》,2000年第10期。

 

  (7)《中原高句丽碑考释》,《通化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

  (9)《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中国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会议,2001年第6期。

  (10)《王少箴好太王碑拓本及其年代》,《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2001年第10期。

  (11)《好太王碑拓本收藏著录及其年代》,《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

  (12)《好太王碑文烟户、奴客诸词语补释》, 《通化师院学报》, 2002年第1期。

  (13)《访高句丽霸王朝山城》, 《学问》, 2002年第2期。

 

  (14)《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

  (15)《近年来好太王碑研究现状》, 《东北工程通讯》, 2003年第2期。

  (16)《高句丽文化研究与长白山区旅游资源开发》, 《通化师院学报》, 2003年第5期。

  (17)《<中国高句丽史>写作缘起》,《学问》,2003年第7期。

  (18)《高句丽迁都国内城相关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1期。

  (19)《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的考古学证明》,《东北史地》,2004年第2期。

  (20)《高句丽建国时间考论》, 《学习与探索》, 2004年第3期。

  (21)《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年第4期。

 

  (22)《高句丽历史的三大谜团》, 《北京科技报》, 2004年7月7日

  (23)《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 《东北史地》, 2004年第7期。

  (24)《高句丽省称句丽考》, 《高句丽渤海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 2004年第8期

  (25)《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史料与高句丽王系问题》,《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26)《高句丽神话解析》, 《吉林师大学报》, 2005年第3期。

  (27)《好太王碑一千五百九十年祭》,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5年第3期。

  (28)《晋封高句丽官印考略》, 《东北史地》, 2005年第3期。

 

  (29)《高句丽泉氏墓地调查及其价值》, 《东北史地》, 2005年第4期。

  (30)《方起东先生对高句丽考古研究的贡献》,《东北史地》,2005年第5期。

  (31)《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 《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第1期。

  (32)《我国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研究历程》, 《高句丽史新研究》,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3)《潘祖荫藏好太王碑早期拓本刍议》, 《东北史地》, 2006年第4期。

  (34)《集安新出土文字瓦当释读》, 《北方文物》, 2006年第4期。

  (35)《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 《东北史地》, 2006年第6期。

 

  (36)《高句丽古墓壁画发现调查与发掘》, 《辽东史地》, 2007年第1期。

  (37)《高句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通化师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38)《高句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与影响》, 《古代文明》, 2007年第4期。

  (39)《集安出土卷云纹瓦当研究》, 《东北史地》, 2007年第4期。

  (40)《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 《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 2008年第1期。

 

  (41)《高句丽将军坟的陪葬墓》, 《北方文物》, 2008年第4期。

  (42)《李云从与好太王碑捶拓》, 《东北史地》, 2008年第4期。

 

  (43)《好太王碑释文补字略说》, 《通化师院学报》, 2008年第9期。

  (44)《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著作综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45)《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成果统计与说明》,《东北史地》,2009年第2期。

  (46)高句丽殉葬习俗初探,《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

  (47)《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的新成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48)《东北亚视角下的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韩国《东亚文化》,2010年6月18日。

  (49)《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高句丽词条误释说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生平履历

       耿铁华,男,汉族,1947年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1975年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82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集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现任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院长、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高句丽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朝鲜史学会常务理事。

 

著作介绍

《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

  这部著作全书五十八万字,二○○八年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分八章,另有徐德源先生序、刘厚生先生序、作者自序以及两篇附录、一篇后记。另配彩色图片六十四幅。正文八章分别是:

  第一章:高句丽古墓壁画发现调查与发掘;

  第二章: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历程;

  第三章:高句丽古墓壁画现状;

  第四章:高句丽古墓壁画年代与分期;

  第五章: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社会生活;

  第六章: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神灵世界;

  第七章: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墨书文字;

  第八章: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

  《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一书,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中国与朝鲜境内的高句丽古墓壁画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从前多数学者往往只专注于鸭绿江右岸的高句丽古墓壁画。

  当然,这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特殊性有关,作为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王国的疆域跨越今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高句丽的南部边疆甚至一度达到汉江流域,这使得今天的高句丽历史研究极为敏感。许多非专业人士由于不了解古代中国曾经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领有鸭绿江南岸十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史实,常常出现认识上的混乱,一些涉外部门在面对国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时,往往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这也说明我们目前进行的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事实上,高句丽研究从一开始就并非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领土与主权问题的复杂而严肃的问题。

  既然高句丽王国存在的史实不因今天的疆域而分裂,那么鸭绿江两岸的高句丽遗迹当然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根据目前考证的情况,在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共发现高句丽壁画墓一百一十五座,其中中国境内三十八座,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七十七座。这些壁画墓主要分布在中国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抚顺市,中国吉林省集安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南浦市、平安南道、黄海南道、黄海北道。其中,桓仁、集安、平壤三座城市分别是高句丽第一、第二、第三王城所在地,其周边地区为高句丽王国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只注意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壁画而忽视了鸭绿江左岸大量的高句丽遗迹,这确实是一种闭门造车的事情。而邻国学者则从一开始就把鸭绿江两岸的高句丽古墓壁画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视野要开阔得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一书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更值得称道的是:此书收录了高句丽古墓壁画(含摹本)彩色照片六十四幅,其中朝鲜境内的古墓壁画三十三幅。无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美术学角度来讲,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作为一个高句丽历史文化的业余爱好者,我关注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已经二十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鸭绿江左岸的高句丽古墓壁画图片,兴奋之情难以用语言形容。相信朋友们在看到这些精美的照片后也会为高句丽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出的高度文明而惊诧。

  耿先生这部著作另一大特色是注意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研究。着重从中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下手,对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伏羲女娲”、“神农炎帝”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证实高句丽民族在文化上对中原民族的认同,反映了高句丽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成员的地位。二○○六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吴广孝先生的《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该书通过将高句丽壁画与中原壁画进行典型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让人们看到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就我所知,这还是首次有人专门将二者进行比较,但是这部书是面对导游和一般读者的普及性读物,在考古研究上则有不。,耿先生的《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是一部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专业水平上更为权威。

《 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以下问题:好太王碑碑石的现状和保护问题,好太王碑的捶拓、拓本和石灰抹问题,碑文现状与释读,与好太王碑有关的冉牟墓志研究状况以及晚于好太王时代的中原高丽研究状况。

  前言:

  好太王碑是古代高句丽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物,它以高大雄伟的身躯,用方方正正的汉字镌刻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和真实的史事。自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九月廿九日,长寿王率群臣百姓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下葬并建立此碑,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了。它一直矗立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市东郊。经历了高句丽都城迁徙,由兴盛到衰亡,郡国变幻、朝代更迭,逐渐被湮没在长白山下的荒烟蔓草之中。清光绪三年(1877),桓仁设治,书启关月山发现好太王碑于通沟河畔、禹山脚下,手拓数字,分赠同好。好太王碑的重新发现拉开了好太王碑捶拓、保护、研究的序幕。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先后到通沟调查研究,著书撰文,使好太王碑研究成为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是中国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的成果之一。通过立项时,研究资料及前期成果已初具规模。其价值在于,通过现场调查与研究,寻求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来,经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风雨剥蚀后,文字保存的基本状况。由于保存状况是以一千五百八十年为标准,那么这一保存状况的文字描述就具有了标志性意义。同样,在好太王碑建立一千五百八十年,重新发现与研究则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百余年来,学者们对好太王碑文字的识读情况如何,也需要一次梳理与总结。这种逐字逐句的总结也因一千五百八十年而具有了典型意义。文字保存状况与研究状况的记录,为今后好太王碑保护与研究留下了具有标准时限的重要资料。惟其如此,本书的第五章与第七章成于1994年的夏秋之际。此时恰逢好太王碑建立一千五百八十年,因此名为《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取其祭祀、纪念之意。

  除开好太王碑捶拓实验因天气关系转由下一年进行,其他的研究内容均以1994年为基准。2001—2002年,曾对一些章节进行删改和文字处理,直至年末送专家组审阅。

  1995年以来,我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先后建立起专门的研究机构,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学术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青年学者。这种学术研究的氛围和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好太王碑的研究。短短几年时间,出版了好太王碑研究的著作,发表了一批论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国际好太王碑研究领域内都处在领先的地位。

  1996年,延边大学朴真奭教授著《高句丽好太王碑研究》由韩国亚细亚文化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经李东源翻译成汉文,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在全面探讨碑文的基础上,对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好太王碑文字考,朱蒙王的出身及其建立高句丽国的年代,高句丽历史上确实存在山上王其人,好太王碑文中的“永乐”年号,好太王碑文中“永乐五年”条里的“稗丽”,好太王碑文中“永乐八年”条里的征讨对象,好太王碑文中“永乐十七年”条里的征讨对象,好太王碑文中的“东夫余”,关于所谓韩半岛内的倭地说,古田论文《倭地史料批判》读后,好太王陵考,好太王碑文中守墓人烟户的身份等问题。论述中不乏新的盾法和意见,使好太王碑与相关史料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有助于高句丽历史文化的深化研究。

 

耿姓起源

  耿姓氏起源有二:

  1、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掉。原晋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

 

更新日期:2024-11-2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