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王玉山,五台长家塘人,四岁丧父,母亲带他改嫁平山县长峪村张美。家贫无以为生,于高洪口张环科班,随业师年老五学旦行。后又拜宋成名(买卖红)为师。二年,玉山不堪打骂逃班,张环向张美要人,张美转逼玉山母。母自缢身死。玉山遂跟随宋成名在雁北,京包班社拜名艺人李之江为师,专攻武打和苦练旦角基本功。出师后一举成名,人称“二明旦”。二年后,至代县、繁峙搭班。他矢志学艺,对旦角行当青衣、小旦、花旦、刀马旦、彩旦等,均有造诣,蓝极工台步圆场其腿功主要有颠、蹿、蹑三种,要领为:全身一股风,快步要碎,慢步保平,蹑步要轻,走动如云浮,似水漂,群众称他为“水上漂”。当时,二州五县盛传群众顺口溜,“五台出了两宗宝,阎锡山和水上漂。宁叫阎锡山不坐了,不让水上漂不唱了!”反映了群众对他的喜爱。抗日战争爆发后,玉山返五台、定襄一带与十六红同台演唱,编演抗日时事剧目,热心从事救亡宣传。一天,在盂县御枣口演出,为汉奸告密,被敌包围。他急中生智,改装为老百姓,逃出包围。五台城沦陷后,玉山谮往内蒙搭中路梆子班。同时用自己的资金购置戏箱,联系原北路梆子名老艺人,筹建了兴华剧院。并以细腻倩丽的表演,扎实过硬的武功及倒嗓后新创的独具一格的唱腔,誉满京绥一线。后与另外四位姓名有“山”的同好创办“五山学校”(科班)培养戏曲人材。
全国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引下,王玉山四处奔走,邀集北路梆子艺人小十六红冯金泉、舍命红邓友三、十三红周成贵、三女红宋玉芳,名丑丁旭成、名旦海棠花、名乐师李全正等,组成包头市晋剧团,于1957年恢复唱北路梆子。王玉山担任副团长兼艺校校长,并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六十年代初,王玉山率团至京向党中央国务院作了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文艺界的亲切接见。报刊以《不愧为“水上漂”》等为题著文评介,赞誉颇多。王玉山谦逊好学,又在京拜程砚秋为师,学会了程派水袖表演艺术。
王玉山表演艺术精湛,凝重含蓄,感情细腻逼真。除独工台步外,水袖、绢、扇等艺术亦精。在用眼上,他总结出:定眼、笑眼、情眼、留情眼、回眼、呆眼、沉眼、媚眼、狠眼、怒眼等十种用眼法,达到形神兼备,以眼传神。王玉山的唱腔,更是别具风格。
王玉山在十年动乱中,受尽非刑,被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