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河海大学 - 吴中如
吴中如
水工结构专家。江苏省宜兴市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教授。
展开

吴中如 - 人物简介

吴中如,男,汉族,1939年10月生,中共党员,民盟会员,江苏宜兴市,河海大学水电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和建筑学部常委。

1963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1963-1969年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70-1976年在河南新乡地区电业局工作,1976-1979年在徐州电厂指挥部工作,1979年至今在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河海大学水电学院)任教授。

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和大坝安全监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峡重大项目课题等基金课题5项。三峡临时船闸等安全监测工程项目;龙羊滩、福建省水电大坝等大中型工程科研项目50多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撰写科研报告50多篇,专著5部,其中《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和《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填补了大坝安全监测领域的空白。先后获国家、部(省、委)科技进步奖9项。曾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此外,他指导和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6名、硕士20名。

吴中如 - 人物经历

刻苦:十亩耕地的磨练
任何一位杰出的成功者,都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正是在种种不寻常的经历中凝结出了自己不寻常的品格。吴中如,1939年9月9日出生于太湖之滨一个农民家庭,正是战火烽飞的年代,由于父母多次掩护抗日游击队员,家被日本兵抄了多次,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携带身怀六甲的妻子在太湖上东躲西藏,直到在深秋茂密的芦苇丛中生下了他。每每回忆起历经磨难的童年生活,吴教授仍感慨万千:“我记事时,二舅及舅妈、大伯父等亲人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抗日战争结束后,我读小学时,又值解放战争,我家正处于国民党南下逃窜的通道,国民党到处抓壮丁,为逃避抓丁,父亲划着小木船,带着我在太湖里避难。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两次战争中度过的,因此,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所以,我一直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事业跟祖国的繁荣富强结合起来,真正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财富。国家强盛,百姓就不会再遭凌辱。”

吴中如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境内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宜兴是著名的教授之乡,读书事为大是当地数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吴中如父母虽为文盲,但却识大体,并深受这种风气的浸染,对吴氏兄弟的读书学习甚为重视,严加督促,并寄予厚望。“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种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我对数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将解数学题作为乐趣,也养成了我很强的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直到现在这种思维的方法对我的影响影响还非常大。”

待吴中如上初中时,父亲积劳成疾,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小脚,兄姐均在外面工作,家中赖以糊口度日的十亩耕地,都是少年吴中如一个人利用节假日耕种。“那时,我还不满15岁,但也正是这艰辛的生活,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谈及此事,吴教授深遽的目光中充满了感激和自豪,他用力地压了一下手臂,“所以,当有人问我成功有什么秘诀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刻苦、刻苦、再刻苦。”幼年的艰辛农耕和长年累月的户外工作,把吴教授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消瘦的脸庞上挂着恬淡的笑容,他不急不徐地说,“是农村那十亩耕地逼迫我,用最直接的眼光去看问题,用最简洁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选准方向,刻苦努力是唯一的捷径。真学问来自寂寞和冷清,正是有了这份生活的启迪,我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才有了基础和起点。”

苦难是坚强者的成功阶梯,软弱者的无底深渊。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吴中如仍坚持刻苦学习,而且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数十年后的今天,吴教授如是说:“那么困难的时期都过来了,还有什么应付不了的!”

信心:一位恩师的传教
1958年,吴中如高中毕业,满腔热情、胸怀报国之志的他把理想寄托在搞导弹和原子弹的强国梦上。在他的高考志愿中,列在前面的是中国科大、清华、浙大等名校的工程物理系,最后一个志愿才是华东水利学院,而这还是班主任建议填写的。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考分已经达到录取线,但悟中如最后还是被华水的河川系录取了。从轰轰烈烈的原子梦到冷冷清清的河川系,命运与这位数理化成绩优异的考生开了一个玩笑,也正是这阴差阳错的安排,一位水利专家的成功之路有了起点。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刚刚入学的吴中如闹起了“专业思想”情绪,他着实低沉了一段时间。这时,“影响我一生的陈久宇老师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忘我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诚恳的为人作风,对我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他常常鼓励我,年轻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充满必胜的信心,锲而不舍方能成功。在他的教诲下,我爱上了水电专业,经过五年的寒窗苦读,使我打下了坝工知识和力学分析等扎实的专业基础。”

陈久宇教授不仅把他对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赤诚之心传给了年轻的吴中如,还时刻关注着这个得意弟子。“文革”一结束,陈教授即设法将从事学非所用工作的吴中如调回了华东水利学院。为了使已不算年轻的吴中如尽快成长起来,陈教授安排吴中如先讲授专业课,再参加实际研究工作,逐步把吴中如引入到他自己开辟的研究领域:大坝安全监测。然而正当师生的研究项目《有关混凝土大坝变形观测物理量的数学模型》有所突破,渐入佳境时,陈教授却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逝世。吴中如强忍着突失恩师的悲痛,牢记陈教授对他的教诲和鼓励,潜心钻研,用信心和恒心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圆满完成了导师遗留下来的科研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后,龙羊峡、新安江等3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相继委托吴中如等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

“陈老师对我的培养真正是无微不至。他经常教导我,要成为有成就的专家,知识面要宽,应该从面到点,从了解森林,最后研究一棵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实际工程中寻找课题,并不断地总结、发展和开拓……”每次提及陈久宇教授,吴中如院士总是一脸敬重,“陈老师,不仅传授给我学问,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得到信心和力量。”“陈老师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在14年中,每当遇到艰难险阻时,他的谆谆教诲,他的亲切勉励就会在我耳边响起,使我获得一种顽强拼搏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所以,1997年,当我得知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时,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恩师陈久宇教授,这个荣誉首先应该归功于他。对我来讲,除了多一个学术称号,一切与往常一样。”

正是因为自信,才铸就了吴教授的杰出成就。吴教授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说:“在科学的前行和探索中,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过去50年的科学实践向世人表明,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到。关键在于树立起逼近科学前沿的自信心和敢于攻克尖端的勇气。在这方面,决策研制“两弹一星”的老一代革命家和主持这一艰巨事业的老一代科学家,给我们和后来人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背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挺起胸膛,勇于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祖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严谨:四项成果的体现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忽视,一定要相当的严谨。严谨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和前提”,吴中如教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我们搞坝工研究的,就是大坝的医生,如果粗心大意,推测不严密,计算不准确,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每座大坝的后面都是一个水库,如果大坝安全性不够,下游的人民群众就会感到有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悬在头顶上。”也正是靠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吴教授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他在国内外首先提出综合实测资料,用小概率法、粘弹性和粘弹塑性理论及方法拟定变形监控指标,并在佛子岭、龙羊峡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对避免佛子岭大坝在1993年11月下旬的运行事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提出并研制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由“一机四库”(综合推理机、知识库、数据库、方法库、图库)组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开发现代计算机的先进软硬件,对大坝安全进行全过程的综合分析、评价和辅助决策,对实施监控大坝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建立了完整的监控模型体系,提出和建立了确定性模型和混合型以及基以混沌理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等的监控数学预报模型,在大坝监控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他发展和完善了反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实测资料及理论分析,反演变形、热力学、断裂、渗透等物理力学参数,对完善坝工理论、提高数值模型精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吴中如教授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探索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他把科研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也积累了丰富的大坝安全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实践经验。不知不觉中,话题转移到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吴教授说,“三峡工程和二滩水电工程等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使我们的科研项目从*小儿科*逐渐向*大内科*发展,科研内容从单科向综合型发展,科研水平向学科前沿推进。三峡工程坝址的地质等条件非常复杂,这对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感到责任与挑战并存,因为这项工程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失误,否则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所以,细而再细、慎而再慎是我的要求。”

吴教授非常关心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他说:“当今的时代,科学研究人员要取得成就,除了严谨刻苦外,重要的是经得起名利、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上有不正之风,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所以,更要正确对待名利与事业的关系,名利和事业都是无止境的。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淡薄名利,建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不渝地把事业当作第一位,发扬科技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努力开拓创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优秀和杰出的人才。”“当然,我不是要求大家都不讲究经济效益”,吴教授话锋一转,“我常常对年轻人说,只有刻苦努力,严谨扎实,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逐步为自己赢得应有的知名度和物质待遇。”

吴中如教授这席话,听起来似乎再平白不过了,然而,却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他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没有与吴教授同样经历的人,恐怕难以理解他这番话的深刻含义。

创新:四亿元的见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重要源泉。吴教授认为科学家处于创新的前沿,更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担负起创新的重任。回顾自己的业绩历程,吴教授感到他的成功正是来源于锐意进取和不断开拓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他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艾思奇的《唯物辨证主义纲要》一书,这本书他至少读过六遍。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吴教授正是凭借着一点一滴的创新,加上兢兢业业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创造社会财富。对我们坝工专家而言,还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吴教授举了大坝安全监测方面正反两个例子。他说,1959年12月,法国马尔巴塞坝因为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观测人员和仪器,对大坝安全监测工作掉以轻心,致使大坝在暴雨中溃决。溃堤后水库内洪水汹涌而下,以股宽1公里,深7~15米的巨流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直冲下游,坝下5公里处的费雷茄斯城在45分钟之内变成了废墟,8公里处一座兵营500名士兵全部遇难死亡。

吴教授还向我介绍了佛子岭水库应用“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取得的综合效益。经过分析论证,佛子岭汛期限制水位从112.56米提高到117.56米,每年增加蓄水量8000万立方米,增加发电量300万度,增加粮食4000万公斤,应用三年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245万元。如果每年有多次充水,经济效益还可加倍计算。吴教授的另一项科研成果“大坝安全综合评判决策支持系统”,仅应用在龙羊峡水库四年,因抬高水位增加发电产值约3亿元,节约原煤280万吨。近年来,经应用单位经济效益证明,吴中如院士的科研成果累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4亿多元。辉煌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吴院士几十年的含辛茹苦,然而,更重要的却是创新。

谈及创新的话题,吴教授兴致勃勃
“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两院部分院士时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是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所以,我总是要求我的研究生,要把创新意识根植到脑海的每一根神经中去。最近,我常常引用微软聘请青少年的例子,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创新。微软公司新近聘请了两个顾问,17岁的迈克尔.菲迪克和19岁的珍妮弗.科列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优秀的年轻人才。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其风华正茂、思想最敏捷的青年时期,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才26岁,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是30岁和34岁。”是的,正如吴中如教授所说,创新必须自信,要敢于理性怀疑,要不怕失败,要锲而不舍,而这正是年轻学人所应该秉承的。

同许多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吴中如教授讷于言,敏于行,成于思,如一位寻常的长者,平易而朴实。然而一旦对话题感兴趣,打开话匣,即如江水奔涌,滔滔不绝,敏捷跳跃的思维、简洁有力的话语,稍一分心,一个精彩的思想火花或许已擦肩而过。吴教授还饶有兴趣地告诉我,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NBA联赛和中国女排比赛,比赛中充满了运动力学、统筹学、组织学,一个优秀的球队就好像一个项目组,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才能取得成功。生活中的吴教授极具情趣。他会做一手好菜,而且刀工甚佳。有时候他还亲自下橱,讨好太太,但“效果不好”。贤内助秦老师大快耳颐之后,仍不忘对他严格限制:每天工作不超过10个小时,而十年前,吴教授每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以上。如今,光阴虽染白了他的双鬓,却没有衰老他年轻的心。 一个人是丰富多彩的,何况是一个科学家。我感到,面对吴中如院士,纸的篇幅,笔的功力,已经不足。

吴中如 - 主要成就 

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峡重大项目课题及重点项目等基金6项;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课题1项;三峡临时船闸、升船机和左岸厂房等安全监测工程,龙羊峡、小湾、丹江口、新安江、佛子岭、水口等大型工程科研项目60多项。并为研究生主讲“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等课程,先后指导博士后3名、博士20多名和硕士40多名,在毕业生中有些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教学、科研和设计中的骨干。

先后获国家、部省委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高坝安全监测技术及反馈”和“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分别获1995年和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坝变形观测量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安全监测与预报”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120多篇,撰写科研报告60多份。在变形监控指标拟定的理论和方法,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建立完整的监控模型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反分析理论,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成果。吴中如院士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工程科学技术第一线上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科学技术专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中如 - 科技成果

先后获国家、部省委科技进步奖16项(国家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有“混凝土坝变形观测量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坝安全监测技术及反馈”(负责7个子题中的4个子题)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和发电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佛子岭连拱坝原型结构性态分析”、“三峡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信息分析研究”、“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分别获1988年安徽省、2002年与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龙羊峡大坝安全监测与反馈”、“青铜峡水电站大坝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和结构性态分析”、“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等分别获1992年能源部、199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Deterministic and Hybrid Model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of Concrete Dams”、“Cause Analysis in Darn Safety Assessment”、“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Dam Health”、“综论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等学术论文220多篇,撰写科研报告60多份。出版8部著作,即《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1990年河海大学出版社,修改后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再版)、《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1997年北京科技出版社)、《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1998年测绘出版社)、《三峡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反馈设计》(1999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2000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2001年科学出版社)、《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病害检测和健康诊断》(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2006年河海大学出版社)等著作。在变形监控指标拟定的理论和方法,创建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建立完整的监控模型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反分析理论等,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成果。

吴中如 - 主要创新

1、变形监控指标
在国内外首先提出结合实测资料,用小概率法、粘弹性和粘弹塑性理论和方法拟定变形监控指标。

2、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计算机的先进软硬件,实现综合调用"一机四库" (综合推理机、知识库、数据库、方法库、图库),对大坝安全进行全过程的综合分析、评价和辅助决策等。

3、监控模型体系
包括完善统计模型,提出和建立了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以及基于混沌理论、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等的监控数学预报模型。

4、反分析理论和方法
结合实测资料及理论分析,反演变形、热力学、断裂、徐变和渗流等物理力学参数,校准有限元模型和边界条件,为结构、渗流分析提供校准的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和参数。

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佛子岭水库、丹江口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等部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四亿元。

吴中如 - 人物荣誉

由于吴中如院士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工程科学技术第一线上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科学技术专家。

个人获奖情况

1989年水利部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2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成果获奖情况

佛子岭连拱坝原型结构性态分析
198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混凝土坝变形观测量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安全监测与预报
1988年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
1992年国家教委(甲类)科技进步三等奖
龙羊峡大坝安全监测及反馈
1992年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丹江口水利枢纽混凝土坝原型工作性态分析和反分析
1993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坝安全监测技术及反馈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坝安全监测、监控标准和反馈分析
1997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吴中如 - 主要科技项目

小湾水电站在线分析及反馈系统的建立,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岩石高边坡失稳的大型滑坡预警和防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973”项目第七课题
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安全监控指标研究,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三峡水利枢纽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开发,三峡总公司
龙羊峡拱坝裂缝成因与稳定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吴中如 -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监测委员会委员、大坝资料分析与信息处理分委副主任委员
1963.8-1969.1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所和豫北试验站工作,任技术员;
1970.1-1976.6河南新乡地区电业局任技术员;
1976.7-1979.1江苏省徐州电厂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
2003 年1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吴中如 - 出版著作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三峡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反馈设计》和《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等专著6部。

吴中如 - 人物语录

根据大坝实测位移资料,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反演坝体和坝基的弹性模量,其中两种水位下的位移的水压分量差值作为网络输入矢量,待求的坝体和坝基的弹性模量作为网络输出矢量。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反演大坝弹性模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