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优秀教师 - 常银喜
常银喜
常银喜,濮阳县郎中乡中心小学校长,坚持常年带领学生捡破烂挣钱,以资助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多年来,常银喜所在的郎中乡中心小学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在他的影响下,该校形成了一个好传统,那就是无论哪个学生在上学路上看到破烂,都会捡起来,换成钱资助困难的同学;在该小学被资助过的贫困生走向社会后,也纷纷自发加入爱心助学队伍中。
展开

个人介绍

  常银喜   性别:男   出生:1957年生   濮阳县郎中乡中心小学校长   常银喜坚持常年带领学生捡破烂挣钱,以资助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多年来,常银喜所在的郎中乡中心小学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在他的影响下,该校形成了一个好传统,那就是无论哪个学生在上学路上看到破烂,都会捡起来,换成钱资助困难的同学;在该小学被资助过的贫困生走向社会后,也纷纷自发加入爱心助学队伍中。

感人事迹

  1976年,19岁的常银喜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每月工资6块钱。6块钱太少了,他经常饿着肚子站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课。   1985年,常银喜开始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有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捡破烂挣钱的故事后,决定在学校里发起捡破烂活动,号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换来的钱用来资助贫困生。他担任郎中集小学校长后就确立了两个工作中心:勤俭办学,改善学校的贫困落后面貌;爱心助学,不让一个贫困学生流失。为此,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有时为了给学校节省路费,他要骑车往返200多里路程。不仅如此,常银喜还将多年来积攒下的一万余元奖金全部拿出来支援学校建设。他的付出得到可喜回报,前来郎中乡扶贫的河南省电视台为学校筹资10万元,与此同时,学校又争取到危改项目资金20万元。于是,郎中集小学彻底结束了破房、破院、破桌的办学历史,16间崭新的教室拔地而起,学生们喜气洋洋搬进新教室。   1989年,常银喜在乡村教育工作中成绩斐然,濮阳县教育局决定将他调入县第二实验小学,但他毅然放弃了调入县城的机会。   2002年,河水汹涌,出现洪涝灾害,郎中乡许多农户家庄稼绝收,近50名学生濒临辍学危险。“不能让一个孩子从学校流失!”他在全校大会上发出倡议。郎中集小学掀起一场“不让一个孩子从学校流失”的爱心助学活动。常银喜奔波在爱心助学的路途上。他带领老师们到每一个学生家中走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郎中乡的所有村庄。   2004年,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的民间公益性团体“濮阳慈善三月爱心社”正式成立。常银喜马上就与爱心社取得联系,并成为爱心社助学小组的组长。爱心社遵照“聚沙成塔,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方针,以弘扬中华民族助残、济困的传统美德为宗旨,不断对黄河滩区的贫困学生进行公益救助,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雷锋社”,而常银喜则被乡亲们称为“爱心大使”。   2005年,在国家关于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免费上学的政策激励下,郎中集小学的爱心助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有50名贫困学生得到捐助,重回课堂,其中包括9名孤儿。   2009年,24年来,郎中乡中心小学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常银喜实现了他在1985年当校长时许下的诺言:爱心助学,不让一个贫困学生流失。

奖项荣誉

  (不完全统计)   濮阳县“中小学教师特殊贡献奖”   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濮阳市劳动模范   2009年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候选人   在常银喜的带领下,郎中乡中心小学先后获得濮阳县、濮阳市文明单位

爱心来源

  "是父亲成就了我这30多年!"这是常银喜给我们的答案。   常增海老人196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同年,他放弃了到城市学校教学的机会,站在了教育状况还十分贫穷落后的故乡濮阳的讲台上;由于教学成绩优异,恢复高考后,他被特聘为河南省高考评卷教师和高中招生出题人员,同时,被推选为濮阳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濮阳市职称改革第一、二届高级评委。   “父亲有3件事给我的一生带来影响。”常银喜说。   一是,在父亲的带领下,1976年,19岁的常银喜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每月工资6块钱。6块钱太少了,他经常饿着肚子站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课。他不想再当老师了,哪怕回家种地也能吃饱肚子。这时,机会来了。一个亲戚家自己开办了农产品加工作坊,生意兴隆,急需人手,于是,就选中了朴实肯干的常银喜。每月工资30元啊,比在学校的工资多了5倍。他决定辞职前去,父亲却断然拒绝了亲戚家的好意。父亲对他说:“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不是工资多少可以衡量的,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从此,父亲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6块钱来给他,让他不饿肚子;常银喜打消了辞职不干的念头,一心扑在了教学上。   二是,1989年,由于常银喜在乡村教育工作中成绩斐然,濮阳县教育局决定将他调入县第二实验小学。常银喜非常高兴:与乡下相比,县城里的环境自然是更优越了。当时,调令已经下达,但是,父亲再次出面将调令挡了回去。父亲说:“最需要你的地方是农村,你最需要的地方也是农村课堂,你到了县城,村里的孩子们怎么办?”   常银喜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放弃了调入县城的机会。   三是,一天,常银喜到父亲所在学校看望老人。吃过午饭,父子俩正在宿舍说话,这时,门被推开,一个男生走进屋里“扑通”一声跪在了父亲面前,哭着说:“谢谢恩师,让我考上了大学……”   这个名叫王宏亮的男生是濮阳县黄河滩区白罡乡一个因家境贫困辍学的孩子。   “年初,父亲在上课期间发现窗外站着一个男孩子。当时,漫天飞雪,天气很冷。下课后,父亲来到他面前。他告诉父亲,自己家里姊妹多,年龄又属他大,父母身体都有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他只有辍学在家;但是,他不想放弃高考,祈求父亲能帮助他,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天,父亲就找到校领导说明了情况,随后,将王宏亮安排进教室。父亲和同学们一起出钱捐款解决了王宏亮的吃饭、住宿问题,直到高考。”常银喜回忆说。   王宏亮同学的“一跪”给常银喜带来极大震撼。父亲,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他却以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改变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从此他以父亲为榜样,为改变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父必有其女。常银喜在父亲的引领下走上了小学代课教师的岗位,2002年常银喜的女儿常瑞芳也成为一名代课教师,每月工资80元。80元工资意味着清贫,也意味着付出。   “爷爷和爸爸是我心中敬佩的人,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常瑞芳说:“爷爷、爸爸并没有强迫我选择教育,他们尊重我自己的选择。虽然有很多次机会我可以离开讲台,但我和学生们结下了情缘,离开学生我的心里就没有寄托。”   在年收入不到1000元的乡村学校讲台上,常瑞芳老师一站就是5年。为此付出5年的青春,值得吗?   “我既然选择了,就不会抱怨,”常瑞芳平静地回答:“爷爷44年的教学生涯对我来说是一个奇迹。他没有给我们晚辈留下物质财富,只给我们留下了教师这个沉甸甸的称号。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甘于清贫、勇于奉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现实的写照。”   常瑞芳老师又高兴地说:“2007年我们濮阳县公开招聘正式教师,我被录取了!爷爷和爸爸都夸我有志气有本领。”   常瑞芳说:“爷爷、爸爸的爱心教育是一个需要传承发扬的教育方法,一些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改革。尤其是乡村学生,有着与城里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特征状况展开教学。”她的学生常瑞娜在“全国小学生读书写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被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辅导老师”;她的学生张亚楠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自己也夺得本次大赛“优秀辅导老师”的光荣称号。

常银喜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