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伊琳娜·康斯坦丁诺夫娜·阿尔希波娃Irina Konstantinova Arkhipova(1925---2010)俄罗斯著名女中高音歌唱家,素有“俄罗斯歌剧女王”之称。
生于莫斯科。其父亲维多什金教授上世纪50年代曾任同济大学苏联援华专家组组长,其本人也怀有很深的中国情结,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到中国去演唱。其胞弟尤里·维多什金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俄友好交往工作。她本人1943年进入莫斯科建筑学院学习建筑。她1948年毕业,并参与了列宁山上莫斯科大学及莫斯科财经学院的建筑设计。由于阿尔希波娃歌喉嘹亮,在大学期间经常为同学们唱歌,被称为校园“夜莺”。50年代中期,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开办夜校,阿尔希波娃被录取。从此,她在建筑学院学习的同时,又去音乐学院歌唱专业上课,后又曾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读研究生。1953年将毕业时,经她的老师萨夫兰斯基推荐,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歌剧和芭蕾舞剧院吸纳她为歌唱演员。1955年,她在华沙举行的国际歌唱比赛中夺得一等奖。这时莫斯科大剧院急需好的女次高音歌唱家,应剧院主要指挥亚历山大·梅利克-帕沙耶夫邀请,阿尔希波娃担任了该剧院的独唱演员。1956年4月1日,阿尔希波娃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饰演“卡门”。她的搭档是二战后到莫斯科访问的第一位外国著名歌唱家、意大利男高音德利·莫纳科。两人的联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20世纪60至70年代迎来了她的职业辉煌期,足迹遍布欧洲和美国著名歌剧院。196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 家称号。她的招牌角色有卡门、威尔第《阿依达》中的Amneris、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格杜诺夫》中的Marina和Marfa以及普罗科菲耶夫《战争与和平》中的科万兴纳和海伦娜。从舞台退休后阿吉波娃曾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教授以及米哈伊尔·格林卡国际声乐大赛评委会主席。 她那饱满而丰润的歌喉演唱时充满张力和力量,她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也受到广泛认同和赞扬。莫斯科大剧院的独唱演员Zurab Sotkilava说道:“她是位伟大的歌唱家和艺术家,独特的声音成为了标签。和她同台演出很放心,也很快乐。她将俄罗斯歌剧艺术提升到世界标准的水平。”
艾莲娜·阿吉波娃(Irina Arkhipova)于2010年2月11号因心脏骤停在莫斯科波特金医院逝世,享年85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均发来唁电,向阿吉波娃的家人致以哀思。阿吉波娃的遗体于2月13日下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