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这样来的:1、物质基础:遗传的人类大脑结构,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2、意识产生、加工的原材料:通过感官,大脑把从客观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刺激传入大脑神经元,保存起来。储存的信息越多,意识进行加工、进行判断的原材料越多,思维就越活跃,意识的客观性越大;3、思维逻辑是唯物辩证的,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而相反必是错误的认识与结论。
谢谢相邀!
在感情上遇到问题,找情感机构帮忙是帮你解决心理和情绪问题,并不能解决你和他(她)之间的感情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你们俩自己去解决多好,让外人来插手反而把事情搞得复杂化,不但帮助不了还会产生彼此的矛盾,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关于这个问题,官方和民间持观点不仅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官方认为是129个拳种,民间则认为繁多无数,不可统计。
官方的分类原则很简单,不理睬个人技能的特点和训练系统,或其他种种的学术差异,按照易于管理的准则,以名字的后缀分类。拿太极拳举例:不管你是以“式”区分的形式太极拳,或者以“氏”区分的姓氏太极拳,以城市名称区分的“地域”太极拳,以“训练方式”区分的……总而言之,后缀加上太极拳,你们所有的就是一个种类。你们的技能和理念哪怕千差万别,就算是没有任何彼此可以相通之处,也都归为一类。官方承认了你的身份了,你就是“正规军”,官方不认定你的身份,你就是一种“非正规的存在”。
非正规的存在的“体制外武者”,看待官方的分类也是不屑一顾的。“体制外武者”大多认为门派众多是无法统计的(是体制外武者,不是体制外“一方”哦,因为体制外并不止一方,而是观点众多的多方)!一般而言,个体有实力的武者,会认为个体的创造性、特点与独立的门派是一体的。只有好的、有效的、高效率的训练,和不好的、无效的、低效率的训练。只要独立授拳就是不同门派。
“不同”则百花齐放,可以在竞争中促进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更包容,允许各种的风格共生。在以训练系统、训练效率为主导的武者眼中,官方提倡的所谓“正宗”则是一个伪命题。不过是一种不伦不类文化体验的噱头罢了。
有实力的体制外武者,大多会认为官方属于外行管理内行,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败坏了武术。不仅从技能上劣币驱逐良币,在思想上也铲除了个性。把人训练成了比腐儒还卑贱的谄媚生物。为了在职称上显得体面些,体制内的所谓老师们,全力讨好官方的评价体系,不断把武术舞蹈化,弱化实用技能,驯化学生的人格,抹杀特点,强制推行统一的动作格式。而武术协会给武者的感受,则基本属于足协一类的令人提之生厌东西。
迄今为止很多加入武协的爱好者还以为自己是加入了民间组织,但从他们迷恋段位游戏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属性就脱离了武术本质了。大众健身只是幌子,对人的驯化是本质。当然,那也是一步一步达成的,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
武术不是大家庭,武艺是极为个体化的技能,谁的就是谁的,你会你就是会,你不会就是不会。无论你段位多高,无论你出了几本书、几张光盘,无论你跟谁合过影,无论你给多大名气的大师磕过头,无论你姓什么,什么家族,什么背景……你不会还是不会!扪心自问:遇到需要使用武艺的危急时刻,你能信赖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吗?
武术的种类不过是一种人为的归纳,武术在不在自己身上,没有人能通过归纳种类替你实现。名利场=是非圈,武术归属于个人!
我是京朝派杨门太极拳创始人杨诺宾